03第2章污水1-2

合集下载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Q 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沉淀池的溢流率), A 用q表示。
理 想 沉 淀 池 示 意 图
由上式可看出,理想沉淀池中: ①表面水力负荷q与颗粒沉降速度u0数值上相同; ②它们的物理概念不同:u的单位m/h,q单位m3/ m2·h,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表面积的沉淀池的 流量。
思考题:(P79书)第1、3题。 补充: 1、什么是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或沉淀池的溢流率? 2、列举沉淀池的主要应用? 3、格栅、筛网的作用是什么?
1.8 设每一分格2个贮砂斗, V1 0.3m 3 每个砂斗容积为 3 2
(5)贮砂斗各部分尺寸计算
设贮砂斗底宽b1=0.5m;上口宽b2=1.25m,斗壁与水 平面倾角为60°;则贮砂斗高度 ` 2h3 1.25 0.5 b2 b1 h 3 tg60 0.65m tg60 2 贮砂斗容积V1:
b ――相邻贮砂斗斗顶宽度,取200mm。
(7)池总高度h h=h1+h2+h3 式中:h1--超高,m; h3--贮砂室高度,m。 (8)核算最小流速 vmin Qmin vmin n1 Amin 式中: Qmin--设计最小流量,m3/s n1--最小流量时工作的沉砂池数目; Amin--最小流量时沉砂池中的过水断面面积,m2。
4.格栅长度L: L=L1+L2+1.0+0.5+H1/tga(m) 式中:L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长度,m; L1=(b-b1)/2tga1 其中:b1--进水渠道宽度,m;H1--格栅前渠道深度,m 。 a1--进水渠道渐宽部位的展开角度,a1=20; L2--格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位长度,一般 L5、每日栅渣量W: 2=0.5L1;
1、格栅间隙数量n: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①活性微生物, 25~50% ②微生物内源呼吸残余物, 0~17% ③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惰性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④虽可降解但尚未降解的有机物
⑤惰性无机物 20~30%
5~65%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富多样,主要有病毒、细菌、真 菌和原生动物,也有少量的藻类和后生动物。菌胶团中的微生 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 活性污泥中细菌能分泌多糖类的糖被,使各种微生物聚集在一 起,构成菌胶团,从而呈絮状。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废水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它们相对比较稳定。微生物在菌 胶团中的空间位臵也有所不同,丝状的细菌通常组成菌胶团的 骨架,其他单细胞的微生物靠糖被附着在丝状菌上,固着型的 原生动物在菌胶团的最外面。微生物的微生态位的不同使它们 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 是某种微生物类群的功能才能比较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 优点:出水水质好(85~90%),剩余污泥量较少。 • 缺点: ①耐冲击负荷差: 根据推流原理,进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形成混合液,从池子 起端流向末端。如果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影响 较大。如果流入的废水含有有害物损害了回流污泥,引起 的问题就更大。 ②供氧与需氧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沿曝气池池长需氧速度变化很大,但是沿曝气池池长的供 氧速度是基本相同的——供需矛盾:前段供氧不足而后端 供氧过剩。如果想要在曝气池前端维持足够的溶解氧,则 后段的氧量会太大,氧的利用滤低,增加了处理费用。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 氧化合成阶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2)讲解

T=2d 。
VW
S N T 1000
0.5 250000 2 1000
250m3
每池污泥部分容积 (8)总高H
V V 250 25m3 n 10
设污泥斗底0.5m×0.5m, 上口4.5m×4.5m,斗壁 倾角60°,
h4
(4.5
2
0.5)
tg60
3.46m
设i=0.01 h4 (20 4.5) 0.01 0.16m
2、平流式沉淀池设计(P48)
(1)沉淀区的表面积A (m2): A Qmax
q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 m3/m2·h,表10-5(P45)。
(2)有效水深h2 (m): h2=q×t 式中:t—沉淀时间,h,表10-5选取。
(3)沉淀区有效容积V(m3):
三、平流式沉淀池 1.构造及工作特点
平流式沉淀池1.avi
(1)进水区有消能、整流措施(P46 )
图10-28 平流式沉淀池的进水整流措施 ①进水槽;②溢流堰;③穿孔整流板;④底孔;⑤档流板;⑥潜孔;
(2)出水区有出水装置
(3)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 (4)排泥方法:单斗排泥或多斗排泥。 链板式刮泥机.swf
u0

H

沉淀区
B
污泥区
D
L
v
u0
L
H 即u0
v(
H L
)
L、ν不变,H越浅,uo越小,沉淀效率越高。
2、构造
清水出水区
配 水区 缓 冲区
图10-36 升流式斜板沉淀池 1.配水槽;2.穿孔墙;3.斜板或斜管;4.淹没孔口;5. 出水槽;6.排泥管;7.支架。

第2章 制浆造纸废水的污染与控制

第2章 制浆造纸废水的污染与控制

概念
意义
(2)反映水体自净能力。
DO是有机物氧化分解,水体自净和水生生物生 存的必须条件,是水质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Ⅰ类水
饱和率≥90%(或7.5)
Ⅱ类水
标准 Ⅲ类水 (单位:mg/L)
饱和率≥6mg/L
饱和率≥5mg/L
Ⅳ类水 饱和率≥3mg/L
Ⅴ类水 饱和率≥2mg/L
一、国外制浆造纸工业节约用水概况 美国:硫酸盐浆厂吨浆取水量1959年240m3, 1988年72m3,1992年吨浆用水设计指标 36m3。新闻纸吨浆取水量50~60m3,目前利 用废纸原料的新闻纸厂,包括制浆和造纸,每 吨取水量20m3以内。 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吨浆纸综合水耗为 35~50m3,其中吨纸水耗10~20m3。
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
概念
指在一定条件下(如测定温度、酸性等),强氧化剂 (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 氧量,单位:mg/L。
来源
制浆造纸废水导致COD的主要是木素及衍生物。浆厂 难生物降解的物质通常是带色的。
意义
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可间 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越多,COD越高。
概念
是指水中全部有机物的含碳量,相对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单位mg/L,是评价水体有机需氧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 不能说明有机污染的性质。 把水样在有催化剂和充分供氧的条件下加热至950 ℃,将 水中有机物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测定二氧化碳量并折 合成碳计算。
测定方法
5、可吸附有机卤素(Adsorbable Organic Halogens ,简称AOX)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2章 废水收集与输送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2章 废水收集与输送
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 环境保护的要求 污水利用情况 原有排水设施
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水体等 从全局出发,在尽可能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
下,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财政等具体情况,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科学合理地确定
第2章废水的收集与输送
2.1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 其选择
2.1.1 排 水 系 统 的 体 制
• 它包括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和全处理 式合流制三种形式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 在城市建设早期,国内外不少城市和地区将混合 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就近排入水体,如图所 示
• 这种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 管渠造价低,不设污水处理厂,所以工程投资低
• 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大,对污水 不加处理的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一般已 不再采用
• 对于新建城市或发展中地区,为了节省投资,常 先采用明渠排雨水,待有条件后,再建雨水暗管 系统,变成完全分流制。
• 对于地势平坦、多雨和易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 完全分流制
半分流制排水系统
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排水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 水排水系统,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的明沟和小 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主干管的作用是收集两个或两个以上干管流来的 污水,并输送至总泵站、污水处理厂或出水口的 管道,一般在排水管道系统设置区范围之外
排水管网中设置雨水口、检查井、跌水井、溢流 井、水封井、换气井等附属构筑物及流量检测等 设施,便于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管理
排水流域分
排水区域
界线
1
2
干管
4
支管
3
5 河流
6
6
截流干管
2
7
河流
污水厂
6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练习题讲解

第2章 水和废水监测练习题讲解

2. 目视比色法测定浊度时,用250度的浊度原 液配制100度标准液500mL时,需吸取( ) mL浊度原液。
3. 臭阈值法检验水中臭,某一水样最低取用 50mL稀释到200mL时,闻到臭气,则其臭阈值 为( )。
第六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判断题: 1. 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汞时, 水样消解后,需要用氯化亚锡将过剩的氧化剂 还原,再用盐酸羟胺将二价汞还原为金属汞。 ()
3.十字法测定水的透明度,准确记录水柱高
度是在
为止。( )
A.黑色十字和4个黑点刚好清晰见到。
B.黑色十字模糊,而4个黑点刚好清晰见到。
C.黑色十字刚好清晰见到,而4个黑点尚未 见到。
D.黑色十字和4个黑点刚好完全消失。
三、填空题:
1. 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 )μm 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下烘干至 恒重的固体物质。
2.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时,如水样浑浊,
可于水样中加入适量
。( )
A.ZnSO4和HCl B.ZnSO4和NaOH溶液 C.SnCl2和NaOH溶液
3. 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时,在测
定前应使试样达到
,并使试样和标准溶
液的温度相同(温差不得超过±l℃)。( )
A.15℃
B.20℃
2. 测定水中总铬时,水样采集后,应加入硝酸 调节pH<2。 ( )
3.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 时,采集的水样应加入固定剂调节至pH<2。
()
二、单项选择题:
1.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中汞时,在给定的 条件下和 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 与汞的质量浓度成正比。( )
A.较低 B.较高 C.较宽

水质工程学II(1-2)

水质工程学II(1-2)

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第 2 章 水 体 污 染 与 自 净 临界亏氧点
a o
污水
b
图2-17 河流中BOD5及DO的变化曲线 氧垂曲线:污水排入河流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
2.2 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2、氧垂曲线方程—菲里普斯方程的建立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二、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1、无机物 酸碱度 氮 磷 pH超出6~9则有害,不利污水处理 凯式氮(KN, Kjeldahl Nitrogen ):有机氮+氨氮 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无机磷:磷酸盐 有机磷:葡萄糖-6-磷酸及磷肌酸等 无机盐 重金属 硫酸盐与硫化物、氯化物 氰化物、砷化物 汞、镉、铅、铬、砷等“五毒”
无机有 毒物质 总氮,TN Total Nitrogen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2、有机物(按被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分类biodegradable) 可生物降解 无毒害或 抑制作用 碳 水 化 合 物 蛋 白 质 与 尿 素 软 性 洗 涤 剂 有毒害或 抑制作用 有 机 酸 碱 挥 发 酚 难生物降解 无毒害或 抑制作用 硬 性 洗 涤 剂 有毒害或 抑制作用 矿 不 有 物 挥 机 油 发 农 酚 药
1.2 城市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
三、污水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第 一 章 污 水 的 性 质 与 特 征 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指数是查出1个大肠菌群 所需的最少水量 (mL) 。 病毒 主要有数量测定法与蚀斑测定法 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 他细菌数的总和,以每毫升水样 中细菌菌落总数表示。 大肠菌群数(大肠菌群值)是每升水 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数目(个/L)

2-污水的物理处理解析

2-污水的物理处理解析
即截留污染物。
废水
滤料
过滤水
(2)反冲洗
到一定程度时过滤不能 进行,需要进行反洗。 反洗是通过上升水流的
反洗废水
作用使滤料呈悬浮状态, 滤料间的孔隙变大,污
染物随水流带走,反洗 完成后再进行过滤。所
以过滤过程是间断进行
的。
即把污染物从滤料层中 冲走,使之恢复过滤能 反洗水入口 力。
滤料
返回目录
u s u 0e
Χ—沉降污泥浓度 α—与污泥性质有关的系数 u0—最大沉降(临界沉降速度)
4.压缩沉淀
高浓度悬浮颗粒的沉降过程中,由于悬浮颗粒浓 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集成团块结构,互相 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 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的浓 缩过程以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 淀)。
沉速us< u0的颗粒,其是否能沉降由其进入沉 淀区时在AB断面上的位置所定,例如从靠近水 面A进入的us< u0的颗粒,则不能沉降随水流进 入流出区,如红线1所示。同样的颗粒若处在靠 近池底的位置及h高度以下进入,则能被去除, 如红线2所示。这说明对于沉速us< u0的颗粒, 有一部分会沉到池底被去除。
纸浆等。 设备:格栅、筛网和微滤机。 (2)微孔过滤 采用成型滤材,如滤布、滤片、烧结滤管、蜂房滤
芯等,也可在过滤介质上预先涂上一层助滤剂 (如硅藻土)形成孔隙细小的滤饼, 去除物:粒径细微的颗粒。 定型的商品设备很多。
(3)膜过滤
过滤介质:特别的半透膜,在一定的推动力(如压力、电场 力等)下进行过滤,
四、过滤
定义:过滤是使含悬浮物的废水流过具有一定 孔隙率的过滤介质,水中的悬浮物被截留在介 质表面或内部而除去。 (细小悬浮颗粒、胶体 颗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综合生活污水定额
除居民家庭污水,还包括公共设施排出的污水
(三)城市建设用地
(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灾工程
3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城市(城镇)排水专项规划
1总则 2给排水工程现状调查
2.1 暴雨强度公式 3.1排水体制
2.2 下垫面分析 3.2截流倍数
电力供应情况及价格
(3) 施工方面情况 建筑,安装单位的等级及施工设施装备
21
一、收集资料
3.有关工程情况的资料
22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污水系统方案设计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1. 排水体制的选择: 合流制或分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 2. 工业废水单独处理还是与城市污水混合处理
3. 污水分散处理还是集中处理
2.6 污水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的绘制 2.7 城市污水回用工程
27
2.2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应排除最大污水流量
污水的最大流量是污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 污水管道设计通常采用最大日最大时流量
作为设计流量,单位为:L/s
城市污水包含生活污水和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工 业废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应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
3、工程资料 道路现状与规划 地下管线现状与规划 三材价格
7
一、收集资料
1、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 新建、改建或扩建污水管道系统规划设计需了解工程
所在城镇或地区的以下资料: 总体规划 专业规划:道路、交通、给排水、
人口、产业规模等等
技术路线(排水体制、管
向)、框架(泵站位置、
燃气、电力、电信、城市防洪、 网布置形式、主要干管走 环境保护、园林绿化
排水管道系统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1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污水管道系统:收集\输送污水的管道及构筑物 污水管道应按照批准的 城市(城镇)总体规划 给水排水专业规划
进行设计
任何城市均需作发展建设规划
2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城市(城镇)总体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273 22.
27.4
27.
7 1.
育 83-d 2
24
30
0
28
.9

26 .3 2
0 d8
4
0
27.8
26.0
933.0
26.8
.73
4 32 d8 00 4
22. 13
29.8
21
22.
26.2
26.2
1.

332
23.
-d
300 3.0
24

24.
1
0 90 -d 4 1. 70 22. 26.4
区 一
26.6
27.2


路 路
27.4
28.2

13
26.8
一、收集资料 施工图设计阶段
城镇排水总体布置图比例可同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需绘制污水管道平面布置及纵断面图
• 需要污水管道路的沿线带状地形图
• 比例1:500~1:1000
设排水泵站及管道穿越河流、铁路等障碍处
• 需绘泵站及管道穿越河流、铁路障碍物布置图 • 地形图比例一般为1:500左右,等高线距离0.5~1m。 排出口附近的河段地形图(包括平面和河床横断面图)
20 27.127.2 24. 00 -d3 302 3.0
2
8827. 9 24. 0 0 十-d3 332 .0 9 3 8 . 3
28.0
28.0
3.0

25
00 -d3 5 1 3 3.0
.74
27.
64
29.00

29.8
27.
23.
29.0
26.2
27.0
228
.35

35

0 d3 19 2 0 3. 83 . 24 76 25.
审 审
定 核
校 设
核 计
工程总体布置图 (方案一)
设计 阶段 图 日 号 期
可行性研究 可 -01 2 0 0 3.7
专业负责人


26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2.1 设计资料的收集及设计方案的确定 2.2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2.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2.4 污水管道的设计
2.5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举例
居民生活污水定额 综合生活污水定额
设计人口数
qNkz Q1 24 3600
总变化系 数
30
2.2.1 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一、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qNk z Q1 24 3600
1.居住区生活污水定额q(生活污水量标准)
可参考: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或综合生活用水额
(1)居民生活污水定额
1. 基础数据:设计地区面积、规划人口,污水定额,防洪
标准等
2. 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布置 3. 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和水力计算 4. 污水管道系统上附属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污水中途泵站:污水管道埋深7~8米,设泵站提升
倒虹管:污水管道穿过河流或其他障碍物,采用倒虹管
5. 污水管道在街道横断面上位置的确定 6. 污水管道系统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9
10
11
一、收集资料
2.自然条件资料
(1) 地形图
工程不同阶段,地形图比例要求不同
初步设计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城镇总平面图
小型工程1:5000~1:10000 大中型工程1:10000~1:25000,等高线距离1~2m 工厂排水系统厂区平面图比例1:500~1:2000 等高线距离1~2m
12
29.8
4 5. 8 52 29.4 0 30 -d
3. 0
26 .7
9
23
1 .2
4 .3
2
4 7.
0
2
7 6.
2
0 30 -d 1 20 0 3. 05 30.5 28.
32 728 d3
4
31.0
2.
29
9
12
31 7
5 .4 27 30.5
6. 11
5
d4
26 .1 8
0
00
.8
十 4444 1.
26.8
3排水体制及截流倍数
4污水工程规划 5雨水工程规划 6投资估算
4.1污水量预测 4.2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4.3污水处理厂规划
5.1雨水系统布局特点分析 7工程效益分析 5.3规划标准 5.4雨水管涵工程 8问题及建议 5.5雨水系统防洪闸及排渍泵站运行说明 4 及建议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25

.5 3
32 1-
d4
30 7-
2.
00
28.8

37 6 7 -d 00
1.
3.
.1
.4
5
5
2
. 26
34 8
29.0
28.0

34 8 7 -d 00
28.0 71 23.
31 6-
1 2. 76 23.


27 0 d4 924 5 2.
30.9
5
25 .2 8 00 3d5
d4
00
29.5
潭 家
29.3 30.7


1:10000
28.8



29.5 31.0

28.0


30.5
中 29.0


25.8 27.4
29.8

28.5


31.3

26.0 26.8 27.8

29.50

纪 花

28.7



31.0
26.2
27.0
大 园 道


29.00
29.8


28.0
26.4
31.2
1 23.
1

2
3.
99
28.5
3.
0 24 . 80
25
5 .6
28.5
5 29.50 .6 29.4 00 号 d3 330 0 3. 4 7 5.
.7
0 d3 834 0 3. 9 35 .3 . 27 26
26 .3 6
路0

35 d3 00
31.3
24
.0 1
22
29.0
29 2d3 3. 00
4. 污水处理程度与水体自净能力利用
5. 设计期限(近远期)划分及近,远期衔接
6. 污水处理厂位置及污水流向
23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排水管道工程投资大,涉及问题多
规划设计排水工程应提出几个不同方案
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24
N
污水厂
1:15000
污水厂
工 程项目
湖北省咸宁市淦河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5
第2章 污水管道系统设计
2.1 设计资料的收集及设计方案的确定 2.2 污水设计流量的计算
2.3 污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2.4 污水管道的设计
2.5 污水管道设计计算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