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 (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复习旧知: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第1页共135页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第2页共135页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⑧y=-3/2x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x=7时,y等于多少?【要点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函数y=(m-4)x3-|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第3页共135页2.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1)求A点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目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一)导学案二次根式(二)导学案$16.1$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16.1二次根式(二)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一)导学案作业独立完成()求助后独立完成()未与时完成()未完成()$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备课时间2014年( 2 )月(26 )日星期(三)学习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学习目标1、理解ab=ab(a≥0,b>0)和ab=ab(a≥0,b>0)与利用它们进行运算.2、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与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学习重点理解ab=ab(a≥0,b>0),ab=ab(a≥0,b>0)与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学习难点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二)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16.2二次根式的乘除(三)导学案$16.3二次根式的加减(一)导学案备课时间2014年( 3 )月( 2 )日星期(日)学习时间2014年()月()日星期()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2、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3、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决问题.学习重点把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学习难点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学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彩粉笔、三角板等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课前20分钟)1、阅读课本P 12~13 页,思考下列问题:(1)分析P12页问题,理解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导学案全册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导学案二次根式(1)一、学习目标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

2、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3、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0(0≥≥a a 和)0()(2≥=a a a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性质)0(0≥≥a a 和)0()(2≥=a a a 。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1)已知a x =2,那么a 是x 的_____;x 是a 的____, 记为____,a 一定是____数。

(2)4的算术平方根为2,用式子表示为=______;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式子)0(0≥≥a a 的意义是 。

(二)自主学习(1)16的平方根是 ;(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的时间是t (单位:秒)与开始下落时的高度h (单位:米)满足关系式25t h =。

如果用含h 的式子表示t ,则t = ;(3)圆的面积为S ,则圆的半径是 ; (4)正方形的面积为3-b ,则边长为 。

思考:16,5h ,πs ,3-b 等式子的实际意义.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定义: 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 (0≥a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______。

1、试一试: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3,16-,34)0(3≥a a ,12+x2、当a 为正数时a 指a 的 ,而0的算术平方根是 ,负数 ,只有非负数a 才有4算术平方根。

所以,在二次根式a 中,字母a 必须满足 , a 才有意义。

3、根据算术平方根意义计算 :(1) 2)4( (2)(3)2)5.0( (4)2)31( 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结论: ,其中0≥a ,4、由公式)0()(2≥=a a a ,我们可以得到公式a =2)(a ,利用此公式可以把任意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如(5)2=5;也可以把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如5=(5)2.练习:(1)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6 0.35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72-x 4a 2-11(三)合作探究例:当x 是怎样的实数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解:由02≥-x ,得2≥x当2≥x 时,2-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 新人教版日星期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2)第课时累计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页至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1、明确目标课前检测: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根据是_ _________,底边和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根据是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自主学习:1、如图所示,点F、C在线段BE上,且∠1=∠2,AC=DF,若使△ABC≌△DEF,则需补充一个条件是、2、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3、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三边对应相等B、两边及其夹角相等C、两角和任一边对应相等D、三个角对应相等4、△ABC和△DEF中,AB=DE,∠A=∠D,若△ABC≌△DEF还需要()A、∠B=∠EB、∠C=∠FC、AC=DF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5、如图,AO平分∠BAC,AB=AC、图中有 ______ 对三角形全等、三、合作探究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是正方形边AD 上一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并且AF=AE、(1)求证:△ABE≌△ADF;(2)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 与△ADF完全重合;(3)指出图中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并证明、四、展示提升:1、针对合作探究部分的问题进行展示,组长分工,全体组员合作2、各小组间开展质疑,答疑,进一步理解本章知识,突破难点5、过关检测已知:如图,AD∥BC,∠1=∠2,∠3=∠4,直线DC过E点交AD于D,交BC于C、求证:AD+BC=AB、师生共同解读学习目标独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批改本组成员的,并答疑,☆其他组展示时,纠错、质疑、补充也可加分。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13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136页)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16.1 《 二次根式(1)》学案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时: 1学习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2、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3x,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3,3).问题2: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 2,那么S=_________.(46.) (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三)、探索新知 1、知识: 如3、10、46,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 .例如:形如 、 、 是二次根式。

形如 、 、 不是二次根式。

2、应用举例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x、x (x>0)、0、42、-2、1x y+、x y +(x ≥0,y•≥0). 解:二次根式有: ;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

例2.当x 是多少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解:由 得: 。

当 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注意: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利用“a (a ≥0)”解决具体问题3、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二、学生小组交流解疑,教师点拨、拓展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xy的值.(答案:2)(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25)三、巩固练习 教材练习. 四、课堂检测 (1)、简答题1.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次根式那些不是二次根式? -7 37x x 4 16 8 1x(2)、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 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 ,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若3x -+3x -有意义,则2x -=_______.3.使式子2(5)x --有意义的未知数x 有( )个.A .0B .1C .2D .无数4.已知a 、b 为实数,且5a -+2102a -=b+4,求a 、b 的值.16.1 《 二次根式(2)》学案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课时: 2 学习内容:1.a (a ≥0)是一个非负数; 2.(a )2=a (a ≥0). 学习目标:1、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和(a )2=a (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 (a ≥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a )2=a (a ≥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 ≥0时,a 叫什么?当a<0时,a 有意义吗? (二)学生学习课本知识 (三)、探究新知1、a (a ≥0)是一个 数。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导学案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课题 17.1.1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导学指导】复习旧知: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函数是如何定义的?2.我们学过哪几种函数?每一种函数形式怎样?3.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是什么函数.(1)梯形的上底长是2,下底长是4,一腰长是6,则梯形的周长y与另一腰长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种文具单价为3元,当购买m个这种文具时,共花了y元,则y与m的关系式。

学习新知:阅读教材P39-P40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一切实数吗?为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y=k/x,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3.回忆我们学过的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解析式的?以此类推,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堂练习】1.下列等式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的是()①y=4x ②y/x=3 ③y=6x-1 ④xy=12 ⑤y=5/x+2 ⑥y=x/2 ⑦y=-√2/x⑧y=-3/2x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3时,y=7,【要点归纳】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拓展训练】1.函数y=(m-4)x3-|m|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多少?2.若反比例函数y=k/x与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都过点A(m,2)(1)求A点的坐标;(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课题:17.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2.能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30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30页)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第1课时 二次根式的定义学习目标: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会求二次根式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理解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学习重难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非负性的理解和应用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 一对一检查过关 导:看书后填空: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1)形式上必须是a 的形式。

(2)被开方数必须是 数。

判断下列格式哪些是二次根式?⑴ 3.0 ⑵ 3- ⑶ 2)21(- ⑷ ()223≥-a a⑸ 12+a ⑹ 3+a ⑺ a ⑻()02〈-x x 学:代数式有意义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2)分式的分母不为0.(3)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0 当x 是怎样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x ⑵x-21 ⑶13-+-x x ⑷2x ⑸3x (6)()01-a(1)常见的非负数有:a a a ,,2(2)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 已知:0242=-++b a ,求a,b 的值。

巩固练习:已知(),03122=-++b a 求a,b 的值2.已知053232=--+--y x y x 则y x 8-的值为 练:1.下列各式中:①52+-x ②2009 ③33 ④π ⑤22a - ⑥3+-x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2.若1213-+-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122+-+-=x x y ,则=yx 4.函数x y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 X>2 (B) X ≥2 (C) X>-2 (D) X ≥-2 5.若式子aba 1+-有意义,则P (a,b )在第( )象限(A )一 (B)二 (C)三 (D)四6.若,011=-++b a 则=+20112011b a7.方程084=--+-m y x x ,当y>0时,m 的取值范围是8.已知01442=-+++-y x y y ,求xy 的值展:小组展示成果,提出质疑 评:1. 组内互助,解决质疑并进行小组评价。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活动(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活动(导学案)

数学活动——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一、导学1.导入活动我们知道,世界人口每年都在增加,滴水的水龙头每时每刻都在漏水.如果我们能写出世界人口y关于年份x的函数关系式,那我们可以近似求出未来某年的世界人口总数吗?同样如果我们能写出水龙头漏水量y关于漏水时间t的函数解析式,那我们可以估算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吗?今天,本节活动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2.活动目标(1)能根据两个变量的部分对应值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建模的思想方法.(2)会用一次函数模型描述和研究时间问题的运动规律,对未来的情况作出估计.(3)经历根据两个变量的部分对应数据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过程中的归纳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逐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3.活动重、难点重点:根据两个变量部分对应值,建立一次函数模型,从而解决简单应用题.难点:通过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建模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过程活动1世界人口与年份的变化情况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P105活动1:世界人口与年份的变化情况.(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根据下表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图.②选择一个近似于人口增长曲线的一次函数,写出它的函数表达式.③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估计2020年的世界人口总数.2.自学:同学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画得是否准确,能否建立一次函数模型,估计2020年的世界人口总数.②差异指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小组应及时给予指导,使活动顺利完成.(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倡导“兵教兵”.4.强化:学会建立一次函数模型.如活动1,世界人口总数y就是年份x的一次函数.我们不妨设y=kx+b(k、b为常数,且k≠0),根据表中的对应值可求出y=kx+b的解析式,然后把x=2020代入y=kx+b中就可以估计2020年的世界人口总数.活动2水龙头漏水量与漏水时间的关系1.活动指导(1)活动内容:P105活动2:水龙头漏水量与漏水时间的关系.(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的问题.(4)活动参考提纲:①一个水龙头由于关闭不严会造成漏水,有人居然认为漏一点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认为呢?②大家在课前进行了必要的数据收集,根据各人收集的结果填写下表:③根据②中的表格数据,完成下列问题:a.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漏水量w,描出以上实验所得的数据为坐标的各点,并观察它们的分布规律.b.试写出w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c.根据b中的解析式估计漏水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在研究水龙头的漏水量与时间的关系时是否发现了它们的关系是一次函数关系.②差异指导:指导学困生在描述漏水水龙头与时间的分布规律不是呈直线时,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并重新描点作图观察.(2)生助生:学生间开展合作交流活动.4.强化(1)检验得到的函数解析式是否符合实际意义.(2)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3)我们的做法是:收集数据→画散点图→选择函数→求函数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得出结论→检验.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哪些问题仍未解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归纳、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的两个数学活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师生共同收集数据,再画出散点图,然后选择函数类型并求出函数解析式.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多交流、合作,分享各自的活动经验,共同进步.(时间:12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巩固(60分)1.(15分)在一次函数y=kx+b中,k,b满足的条件为(B)A.k为正实数,b≠0B.k≠0,b为任意实数C.k,b为任意实数D.k为任意实数,b≠02.(20分)某航空公司规定,旅客乘机所携带行李的质量x(kg)与其运费y(元)由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那么旅客可携带的免费行李的最大质量为1003kg.第2题图第3题图3.(25分)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特制定了新的用水收费标准,水费y(元)与月用水量x(吨)的函数关系如图.(1)求当月用水量不超过5吨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某居民某月用水量为18吨,求应付水费是多少?解:(1)当月用水量不超过5吨时,由图象可设,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k≠0).∵函数图象过点(5,7.5),∴5k=7.5,解得k=1.5.∴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5x(0≤x≤5);(2)由图象可得,当x>5时,y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y=2x-2.5,∴当x=18时,y=2×18-2.5=33.5.∴当月用水量为18吨时,应付水费33.5元.二、综合应用(20分)4.在一次蜡烛燃烧试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cm)与燃烧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30 cm、25 cm,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2 h、2.5 h;(2)分别求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根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高度相等?解:(2)设甲蜡烛燃烧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k≠0).∵图象过点(0,30)和点(2,0),∴3020bk b=+=⎧⎨⎩解得1530kb=-=⎧⎨⎩∴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5x+30(0≤x≤2).同理:乙蜡烛燃烧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25(0≤x≤2.5).(3)当两根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高度相等时,即求方程组15301025y xy x=-+=-+⎧⎨⎩的解,解得115xy==⎧⎨⎩∴当x=1时,甲、乙两根蜡烛的高度相等.三、拓展延伸(20分)5.小华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利用量筒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请根据图中给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放入一个小球后,量筒中水面升高2cm;(2)求放入小球后,量筒中水面的高度y(cm)与小球个数x(个)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3)量筒中至少放入几个小球才有水溢出?解:(2)y与x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为y=2x+30.(3)求有水溢出即为求y>49时,x的值.即y=2x+30>49,∴x>9.5.又∵x为正整数,∴xmin=10.∴量筒中至少放10个小球才有水溢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6.1.1 二次根式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2.难点与关键:利用“a(a≥0)”解决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二、探索新知很明显3、10、46,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a(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3.当a<0,a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2、33、1x、x(x>0)、0、42、-2、1x y+、x y+(x≥0,y•≥0).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解:二次根式有:2、x (x>0)、0、-2、x y +(x ≥0,y ≥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33、1x 、42、1x y+. 例2.当x 是多少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31x -才能有意义.解:由3x-1≥0,得:x ≥13 当x ≥13时,3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教材P5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 是多少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23x +中的≥0和11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10x x +≥⎧⎨+≠⎩ 由①得:x ≥-32由②得:x ≠-1当x ≥-32且x ≠-1时,23x ++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2x -+2x -+5,求x y的值.(答案:2) (2)若1a ++1b -=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25)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5 1,2,3,4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学后反思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7B .37C .xD .x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4B .16C .8D .1x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 .5B .5C .15 D .以上皆不对二、填空题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 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3.负数________平方根.三、综合提高题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 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 ,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 是多少时,23x x ++x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3.若3x -+3x -有意义,则2x -=_______.4.使式子2(5)x --有意义的未知数x 有( )个.A .0B .1C .2D .无数5.已知a 、b 为实数,且5a -+2102a -=b+4,求a 、b 的值.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A 2.D 3.B二、1.a (a ≥0) 2.a 3.没有三、1.设底面边长为x ,则0.2x 2=1,解答:x=5.2.依题意得:2300x x +≥⎧⎨≠⎩,320x x ⎧≥-⎪⎨⎪≠⎩ ∴当x>-32且x ≠0时,23x x++x 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134.B5.a=5,b=-416.1.2 二次根式(2)教学内容1.a (a ≥0)是一个非负数;2.(a )2=a (a ≥0).教学目标理解a (a ≥0)是一个非负数和(a )2=a (a ≥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a (a ≥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a )2=a (a ≥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a (a ≥0)是一个非负数;(a )2=a (a ≥0)及其运用.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a (a ≥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a )2=a (a ≥0).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2.当a ≥0时,a 叫什么?当a<0时,a 有意义吗?老师点评(略).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a (a ≥0)是一个什么数呢?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 (a ≥0)是一个非负数.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4)2=_______;(2)2=_______;(9)2=______;(3)2=_______;(13)2=______;(72)2=_______;(0)2=_______. 老师点评:4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4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4)2=4.同理可得:(2)2=2,(9)2=9,(3)2=3,(13)2=13,(72)2=72,(0)2=0,所以 (a )2=a (a ≥0)例1 计算1.(32)2 2.(35)2 3.(56)2 4.(72)2 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a )2=a (a ≥0)的结论解题. 解:(32)2 =32,(35)2 =32²(5)2=32²5=45, (56)2=56,(72)2=22(7)724=. 三、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8)2 (23)2 (94)2 (0)2 (478)2 22(35)(53)-四、应用拓展例2 计算1.(1x +)2(x ≥0) 2.(2a )2 3.(221a a ++)24.(24129x x -+)2分析:(1)因为x ≥0,所以x+1>0;(2)a 2≥0;(3)a 2+2a+1=(a+1)≥0;(4)4x 2-12x+9=(2x )2-2²2x ²3+32=(2x-3)2≥0.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a )2=a (a ≥0)的重要结论解题.解:(1)因为x ≥0,所以x+1>0(1x +)2=x+1(2)∵a 2≥0,∴(2a )2=a 2(3)∵a 2+2a+1=(a+1)2又∵(a+1)2≥0,∴a 2+2a+1≥0 ,∴221a a ++=a 2+2a+1(4)∵4x 2-12x+9=(2x )2-2²2x ²3+32=(2x-3)2又∵(2x-3)2≥0∴4x 2-12x+9≥0,∴(24129x x -+)2=4x 2-12x+9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 2-3 (2)x 4-4 (3) 2x 2-3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 (a ≥0)是一个非负数;2.(a )2=a (a ≥0);反之:a=(a )2(a ≥0).六、布置作业1.教材P5 5,6,7,8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学后反思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各式中15、3a 、21b -、22a b +、220m +、144-,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2.数a 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0B .a ≥0C .a<0D .a=0二、填空题1.(-3)2=________.2.已知1x +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1)(9)2 (2)-(3)2 (3)(126)2 (4)(-323)2(5) (2332)(2332)+-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1)5 (2)3.4 (3)16 (4)x (x ≥0) 3.已知1x y -++3x -=0,求x y 的值.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1)x 2-2 (2)x 4-9 3x 2-5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一、1.B 2.C二、1.3 2.非负数三、1.(1)(9)2=9 (2)-(3)2=-3 (3)(126)2=14³6=32(4)(-323)2=9³23=6 (5)-6 2.(1)5=(5)2 (2)3.4=( 3.4)2(3)16=(16)2 (4)x=(x )2(x ≥0) 3.103304x y x x y -+==⎧⎧⎨⎨-==⎩⎩ x y =34=81 4.(1)x 2-2=(x+2)(x-2)(2)x 4-9=(x 2+3)(x 2-3)=(x 2+3)(x+3)(x-3)(3)略21.1 二次根式(3)教学内容2a =a (a ≥0)教学目标理解2a =a (a ≥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2a =a (a ≥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2a =a (a ≥0).2.难点:探究结论.3.关键:讲清a ≥0时,2a =a 才成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1.形如a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a (a ≥0)是一个非负数;3.(a )2=a (a ≥0).那么,我们猜想当a ≥0时,2a =a 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22=_______;20.01=_______;21()10=______;22()3=________;20=________;23()7=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22=2;20.01=0.01;21()10=110;22()3=23;20=0;23()7=37. 因此,一般地:2a =a (a ≥0)例1 化简(1)9 (2)2(4)- (3)25 (4)2(3)-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4)(-3)2=32,所以都可运用2a =a (a ≥0)•去化简.解:(1)9=23=3 (2)2(4)-=24=4(3)25=25=5 (4)2(3)-=23=3三、巩固练习教材P 7练习2.四、应用拓展例2 填空:当a ≥0时,2a =_____;当a<0时,2a =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若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2)若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3)2a >a ,则a 可以是什么数?分析:∵2a =a (a ≥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 )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 ≤0时,2a =2()a -,那么-a ≥0.(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2a =│a │,而│a │要大于a ,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解:(1)因为2a =a ,所以a ≥0;(2)因为2a =-a ,所以a ≤0;(3)因为当a ≥0时2a =a ,要使2a >a ,即使a>a 所以a 不存在;当a<0时,2a =-a ,要使2a >a ,即使-a>a ,a<0综上,a<0例3当x>2,化简2(2)x --2(12)x -.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2a =a (a ≥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2a =-a 的应用拓展.六、布置作业1.教材P 5习题16.1 3、4、6、8.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七、学后反思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1.2211(2)(2)33+-的值是( ). A .0 B .23 C .423D .以上都不对 2.a ≥0时,2a 、2()a -、-2a ,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2a =2()a -≥-2a B .2a >2()a ->-2aC .2a <2()a -<-2aD .-2a >2a =2()a -二、填空题1.-0.0004=________.2.若20m 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212a a -+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2(1)a -=a+(1-a )=1;乙的解答为:原式=a+2(1)a -=a+(a-1)=2a-1=17.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1995-a │+2000a -=a ,求a-19952的值.(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 •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 若-3≤x ≤2时,试化简│x-2│+2(3)x ++21025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