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测量细则概要
铁路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实施细则 精品

工程施工测量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施工测量管理工作,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职责,确保测量工作及时地、精确地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特制定本细则。
施工测量是工程开工前、工序作业前、项目竣工前技术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对已完工的工程实体位置、高程、尺寸检测及位移变形观测的重要手段。
它既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又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技术依据。
第二条总体要求为保证工程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合理组织测量人员,配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严格按照设计及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测量,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基础上积极为施工生产服务,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第三条原则在测量布局上,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测量精度上,应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在测量次序上应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测量过程中应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原则。
第二章施工测量依据和任务第四条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测量以工程合同、设计文件(含变更设计)、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制桩资料、工程所属行业测量技术规范(规则)为依据。
第五条施工测量的三个阶段施工测量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开工准备阶段测量、施工阶段测量和竣工阶段测量。
开工准备阶段测量包括:交接桩、设计控制桩贯通复测、施工控制网建立、地形地貌复核测量。
施工阶段测量包括:施工放样测量、工序检查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及安全监控测量。
竣工阶段测量包括:竣工贯通测量和工点竣工测量。
第六条设计控制桩交接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参加的现场交接桩工作,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对设计平面控制桩和高程控制桩等逐一进行现场确认接收,做好交接记录,办理交接桩签认手续。
交接记录应详细注明缺桩和桩损情况及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
铁路工程测量监理细则第六册

铁路工程测量监理细则第六册简介铁路工程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因此测量监理也成为铁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随着铁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铁路工程测量监理细则不断完善和更新。
本文将介绍铁路工程测量监理细则第六册的相关细则和注意事项。
检测记录在铁路工程的测量监理过程中,必须做好查看、记录和保存检测数据的工作。
检测记录需要包含以下内容:•检测时间和地点•相关测量数据,如距离、角度、高程等•检测设备的名称和型号•检测人员和监理人员的签名所有的测量数据和检测记录必须要进行备份和保存,以备需要时查阅使用。
测量设备铁路工程的测量监理需要使用各种精密测量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为了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量设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系统性:测量设备能够满足指定的测量要求,具有可重复性和精度保证;•稳定性:测量设备的测量结果几乎不受外部环境干扰,能够长时间保持测量精度;•可靠性: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工作必须做好,以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运作能力。
测量精度铁路工程的建设需要高精度的测量数据,任何误差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测量精度也成为了铁路工程测量监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测量精度不仅取决于测量设备的精度,还与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参数也密切相关。
在铁路工程测量监理中,常用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成图精度要求:最大误差应不大于1cm,体现为地图比例尺度误差;•横断面误差要求:最大误差应不大于1mm/m,体现为横断面中心线偏差;•轨道坡度误差要求:最大误差应不大于0.01‰,体现为轨道的高程变化。
测量控制铁路工程的测量控制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测量区域的控制和监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控制的要点如下:•建立测量控制点体系,制定测量控制方案;•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定期检查和校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铁路线路定测工程工作细则

铁路线路定测工程工作细则定测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鉴定意见。
在初测资料的基础上,为满足各专业初步设计的要求而进一步收集资料,同时还要进行绕行线定测和落实各项协议。
1里程测量1.1里程测量及外移桩,一般应沿用初测里程。
如定测与初测相隔时间较长,或因线路经过大、中修换轨发生了变化,根据定测需要,按初测作业方法和要求恢复初测里程。
可测量一次,用外移桩,桥隧建筑物或站中心等进行核对,较差W1:2000时,采用初测桩号。
其坐标与初测坐标贯通。
如发现初测里程有错误时,应在原错误的百米标处设置断链,如错误发生在站内、大型建筑物或曲线内时,应适当外移。
外移桩如有损坏、丢失,应根据需要予以补设。
2中线测量2.1改建或增建第二线与既有线间距大于20m时应按新线定测要求进行。
线间距等于、小于20m,但两线分开,或根据工程需要,为方便设计与施工,第二线亦应视为绕行线进行实地钉桩。
绕行线的中线里程,在起终点处应与既有线里程取对应关系,断链宜设在绕行线内直线地段的百米桩处,困难时可设在以IOm为单位的桩上。
双线绕行地段,一般定测左线。
2.2曲线测量:定测时应尽量利用初测时的资料。
若既有曲线经过大修或其它原因有较大拨移时,应重新设置外移桩并进行曲线测量。
2.3外业放线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1)具有平面控制点、设计参数等数据的自动或手工输入、浏览、编辑功能;(2)已知数据未输入,软件应具有自动报警功能;(3)测设各项限差检测显示及超限报警功能,前一步测量工作检测不合格软件应具有拒绝记录数据,并不执行下一步测量工作的功能;(4)具有任意里程既有钢轨面中桩点放样数据计算功能,或输入任意点坐标计算既有钢轨面中桩里程并给出既有钢轨面中桩坐标的功能;(5)具有实时显示放样过程中水平角差值、距离差值、坐标差值的功能;(6)具有既有钢轨面中桩点高程计算、自动存储的功能;(7)具有放样后的直线转点、曲线主副交点及曲线控制点实测数据的自动计算及存储功能,并可求出理论值与实测值之差;(8)能提供定测质量控制、检查验收的有关原始数据。
铁路测量实施细则

新建湛江东海岛铁路工程监理DHJL-1标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编制:审核:批准:华南铁路建设监理公司东海岛铁路监理站2014年4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监理范围 (1)三、一般规定 (1)四、工程概况 (2)五、测量监理内容 (5)六、测量监理工作程序 (7)七、各专业测量控制要点 (14)一、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设计的新建铁路湛江东海岛线各项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2、监理合同:发包人与监理人签订的工程监理合同。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时速200~250公里有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二、监理范围(1)黄略(含)至湛江西(客)(含)DK75+050~DK92+600,线路长度17.558km。
(2)湛江西(客)至湛江西(货)联络线LD2K0+000~LD2K1+342.07,单线正线长度1.342km。
(3)塘口南端疏解线SDK0+000~SDK4+064.01(=湛海线K4+087.89),线路长度4.064km。
(4)湛海改建线ZDK4+900(=湛海线K4+900)~ZDK8+726.13(=湛海线K8+700),线路长度3.826km。
(5)湛海线至湛江西(客)客车联络线LD1K4+087.89(=湛海线K4+087.89)~LD1K5+798.26,线路长度1.71037km。
(6)湛海线塘口(不含)至湛江西(货)(不含)电气化工程(K0+950~K4+900和K8+700~K12+600,线路长度7.85km)的接触网立柱基础及下锚拉线基础。
(7)湛江西(客)站。
(8)原湛江西站改造成湛江西(货)站、动车存车场。
(9)湛江西(货)(含)至钢厂工业站(不含)DDK0+000(=湛海线K13+700)~DDK1+600(=湛海线K15+300),线路长度1.6km。
三、一般规定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承包单位施工前的复测,施工中建筑物的中线高程、控制网测量以及施工完成后的竣工测量数据。
铁路工程测量的测绘技术要点

铁路工程测量的测绘技术要点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工程测量在我国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铁路工程测量是指对铁路线路、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进行精确测量,为工程设计、建设和监控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在铁路工程测量中,测绘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介绍铁路工程测量的测绘技术要点。
一、基准测量基准测量是铁路工程测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是指通过测量确定地面高程的基准面,为后续工程的高度控制提供依据。
基准测量要进行精确的水准测量和大地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高度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准测量是通过使用水准仪或全站仪在不同地点进行高度测量,以确定地面的高程。
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水准测量方法有闭合水准测量和开放水准测量。
闭合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一个封闭的路线上进行高程测量,检验水准仪的精度。
开放水准测量是在不同的点之间进行高程测量,用于确定不同点的高程差。
大地测量是通过使用全站仪或GPS等设备,测量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经纬度和高程。
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大地测量主要用于确定工程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为后续测量提供基准。
二、曲线测量铁路线路通常会有弯曲的部分,为了确保车辆的稳定运行,需要对曲线进行测量和设计。
曲线测量是铁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曲线要素的测量和爬坡爬线的设计。
曲线要素的测量包括曲线半径、曲线长、曲线度、曲线坡度等。
其中,曲线半径是指曲线的圆弧半径,曲线长是指曲线的长度,曲线度是指曲线在一段长度内的弯曲程度,曲线坡度是指曲线上升或下降的程度。
曲线要素的测量需要使用测角仪、全站仪等设备,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设计。
爬坡爬线是指铁路线路上的上坡和下坡段,为了确保列车能够平稳地行驶,需要对爬坡爬线进行设计。
爬坡爬线的设计包括爬坡长度、上坡坡度、下坡长度和下坡坡度等要素的确定。
爬坡爬线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地形和列车的运行要求,进行仔细的测量和计算。
三、设备与软件应用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现代测绘设备和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铁路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铁路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概述铁路施工测量监理是铁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施工和建设过程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保障施工质量,最终确保铁路工程的安全运营。
本文档旨在规定铁路施工测量监理的实施细则。
规范要求1.所有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都应该提交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
此外,施工方案中应包括测量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2.施工过程中,所有测量操作必须进行精度控制和质量检查。
每项测量操作的精度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3.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定期记录和保存所有测量数据和结果。
记录数据必须包括测量点编号、地点、时间和测量结果等信息。
4.每项施工测量操作必须按照施工图纸、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验收前必须对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5.所有施工测量数据和结果必须保密,并且只能向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提供。
6.所有施工测量的质量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并及时向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
1.测量前必须设置测量基准点。
这些基准点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2.施工单位必须在测量前和测量结束后进行环境检查和测量仪器校验。
所有检查和校验结果必须合格。
3.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进行测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如果发现测量数据有误,应立即处理。
4.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使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无误。
5.所有测量结果和数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并保存在铁路施工测量监理的档案中。
测量设备1.所有施工测量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
2.所有施工测量设备必须经过定期校验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正确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如果发现测量设备损坏或性能不佳,必须立即更换或修理。
1.所有测量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
2.所有测量数据必须进行分组和分类,方便检索和管理。
数据分类应根据测量时间、地点、测量类型等进行。
新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文[126页]
![新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全文[1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fe42d881f524ccbff1218487.png)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前言本规范系根据铁道部经规院经规标准(2005)17号文的要求,对《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进行全面修订而成。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为:总则、术语和符号、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线路测量、隧道测量、桥涵测量、构筑物变形测量,另有三个附录。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强调了控制测量在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增加了第3章平面控制测量和第4章高程控制测量的内容,把线路、桥梁、隧道有关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都集中到第3章和第4章中。
2.体现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理念为保证控制网的测量成果质量满足新建铁路勘测、施工、运营维护三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三阶段的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统一的基准。
3.确定了新建铁路工程平面控制测量分级布网的布设原则。
4.提出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宜满足投影长度变形值≤25mm/km的要求。
5.提高了新建铁路工程测量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
6.将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联系铁路勘测设计与施工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修改为以平面控制网为新建铁路设计与施工测量的基准。
7.对施工复测的内容进行修改。
8.增加GPS RTK定测放线及航测法测绘路基横断面等内容。
9.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增加了在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内容。
10.增加构筑物变形测量和轨道施工测量章节的内容。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作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邮政编码:610031),并抄送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路甲8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中铁二局、中铁大桥局、西南交通大学。
铁路工程测量

对于高等级GPS精测控制,宜采用专门的GPS数据处理软件,以便使技术指标与数据成果适应现行规范的技术 要求,即运用GPS接收机配备的随机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基线解算。CP0需用专门处理长基线的软件进行解算基线, 然后将基线数据输入到专门的GPS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平差,平差显示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即为合格。 目前,国内GPS数据处理软件较多,有些软件的技术指标已经按照现行铁路规范技术参数进行了软件升级,同时 也希望有更多与新规范、生产实践更加贴切的数据处理软件诞生和推广运用,以满足铁路建设高潮中大量数据处 理的需要。运用手工或简单的Excel方式进行高程测量数据平差,已经不能够满足水准测量精度及生产工期的要 求,一般运用专门的水准数据平差处理软件,有些平差处理软件录入观测数据格式较为固定与繁琐,需要手工编 辑处理。希望对软件进行升级或编制新软件,以更加友好的界面,直接接受各种常用测量设备观测数据进行平差 处理,并能够反映现行规范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与成果格式 。
铁路施工完成后,需由建设单位组织将复测合格的控制向铁路运营单位移交。控制从布设开始,任何单位都 有义务与责任进行控制桩桩撅的宣传与保护,严禁施工期间人为破坏、人为造成沉降,建设单位宜组织有关单位 签定保护桩协议 。
我国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中国铁路建设很少,铁路工程测量技术也很落后。据统计从清代1876年中国建设 第一条铁路起到旧中国1949年的73年间,仅修建铁路2.2万千米,其中通车的仅1万多千米。铁路测绘主要靠旧式 经纬仪和水准仪、小平板仪等施测,如1943年陇海铁路踏勘甘青铁路线时,采用汽车里程表测距、罗盘仪测向、 气压计测高。1933年引进航测技术,虽曾零星和断续搞过一些铁路航测线路测量但收效不大。20世纪下半叶,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铁路建设及其测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统计,从1949~1989年40年中 已建成和改造属铁道部管辖的铁路5.3万千米,其中新建3.2万多千米,增建复线1.2万多千米,新建电气化铁路 6000多千米,初步形成了全国铁路骨干,路密度每万平方千米内由1949年的22.7千米增至1989年的55.2千米, 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铁路相通。西北和西南地区铁路里程占全国总里程的百分比由1949年的 5.45%增至1989年的24.5%。新建铁路桥梁12 695座,其中桥长超1000米的有63座,在长江上已建桥8座,黄河上 已建桥21座,其中许多是公路铁路两用桥。长江第一桥武汉大桥全长1670米,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米。新菏线 黄河大桥全长10 282.75米,是亚洲最长的铁路桥,也是中国第一座桥上设有长1243米三线会让站的铁路桥。从 建桥总延长米比较,比本世纪前半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增加了近5倍。新建铁路隧道4423座、总延长 2247.7千米。位于衡广复线上的大瑶山隧道,其长度为14.3千米,是中国第一条长度超10千米的双线电气化铁路 隧道。此外,还新建、改建和扩建主要铁路枢纽40多个及编组站90多个,车站总数已达5000多个。在这些铁路建 设工程中,从规划到营运管理,都需要进行测绘。铁路测绘直接为铁路规划、勘测选线、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 管理服务,贯串于铁路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铁路工程施工准备测量监理 (1)1、监理的准备工作 (1)2、对承包商施工准备工作工作的监理 (1)二、监理工作程序 (2)1、监理工作程序 (2)2、一般规定 (4)三、线路 (6)1、线路复测工作的检查内容 (6)2、施工放样工作的检查内容 (8)3、竣工测量工作的检查内容 (9)四、桥涵工作施工测量 (10)1、一般特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测量工作的检查内容 (10)2、复杂特大桥及重要大桥测量工作的检查内容 (13)五、隧道工程施工测量 (18)1、洞外控制测量的检查内容 (18)2、洞内控制测量的检查内容 (20)3、洞内施工及竣工测量的检查内容 (21)六、铁路房屋及其它工程测量 (24)一、铁路工程施工准备1.监理的准备工作1.1 熟悉设计文件1.2 熟悉工程项目有关规定及表报文件1.3 熟悉合同、监理规划、细则有关工程测量监理内容1.4 熟悉《铁路工程测量规定》及项目对工程测量要求1.5 熟悉项目监理工作制度及信息原理规定2.对承包商施工准备的监理2.1 检查承包商工程测量组织、人员资质、资格、测量仪器工具的符合性2.2 审查承包商的施测方案2.3 组织设计单位向承包商进行控制标点、水准点及有关测量技术资料交接2.4 督促承包商进行复测,检查承包商的复测资料,并经监理确认2.5 督促、检查承包商控制桩固桩及订设护桩2.6 对承包商的测量资料进行外业抽检二、工程测量监理工作程序一般规定1.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在执行监理任务时,应按规定的程序办事,避免随意性监理单位工作程序用框图表示1.1 施工准备阶段工作程序框图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办。
1.2 工程施工阶段工作程序框图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办。
1.3 竣工验收阶段工作框图注:合同另有规定的,按合同规定办。
2.一般规定2.1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以下简称《测规》)是铁路测量的基本规定,它适用于铁路线路、桥涵、隧道、站场等工程测量。
测量监理必须严格执行《测规》中的有关规定。
2.2 每次测量开始前,承包商应对使用的仪器,工具按《测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的检校。
用于控制测量的光电测距仪,经纬仪、水平仪、钢卷尺等,测量监理应查验其鉴定证书和比长资料。
2.3 测量监理应督促承包商质量良好地完成施工前的线路复测及大中型桥隧建筑的控制测量工作,施工中的控制测量、建筑物中线高程测设及施工完毕后的竣工测量工作。
内业应检查其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
要求记录清楚、签署完善,并有认真的复核和验算,未经复核和验算的资料严禁使用。
2.4 为了确保铁路工程各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准确,测量监理在对承包商乃至设计院完成的各项测量内容进行内业检查的同时,还应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进行外业操作检查。
检查可采用多组测量或不同路线,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确保测量成果符合要求。
2.5 铁路工程测量按工程性质分为线路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铁路工程房屋及其它工程测量四个部分。
2.5.1 线路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的线路复测、站场基线复测,施工中的中线高程测设,施工完毕后的竣工测量等。
2.5.2 桥涵工程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桥梁所在位置的线路复测,大桥、特大桥控制测量,施工中的墩台测设、架梁测量及竣工测量等。
2.5.3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包括施工前隧道洞外控制测量,施工中洞内控制,洞内施工及竣工测量等。
2.6 新建铁路的平面坐标应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隧道测量和桥涵测量也可采用独立坐标。
当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若需提供1954年北京坐标时,则须按《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附录A椭球基本参数进行坐标换算。
2.7 新建铁路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当个别地段无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他水准高程或以独立高程起算,但在全线水准测量接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8 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时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的规定。
2.9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除应符合《测规》或《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三、线路工程施工测量1.线路复测工作的检查内容为了避免设计定测中可能遗留的个别过大误差或错误;为了避免施工时用错桩橛,造成工程浪费,《测规》规定施工前应对线路中线的方向、交角、长度及水准点和中桩高程进行的施工复测。
测量监理应对承包商提供的完整复测资料进行认真地检查。
线路中线及水准点复测:1.1 承包商收到设计文件、线路诸表后,应会同设计到现场逐点点交,并办理线路桩橛交接手续。
线路中线及水准点复测应及时完成,并编制定测成果较差表,报测量监理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复测范围、施测方法、限差要求、超限处理等。
1.1.1 复测范围:除本施工管段外,还应与相邻施工管段有一定的搭接。
长直线段应搭接一个转点,曲线应搭接一个接点,水准基平应搭一个水准点。
搭接记录一式两份及时缴相邻管段承包商和测量监理。
1.1.2 施测方法:复测方法和要求如下:水平角正交点观测一测回,副交点观测两测回。
转点至交点或转点间的距离短于50m 时,宜设远视点。
水准点高程测量或可采用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km)当竖直角大于20°或边长短于200m时,应提高观测值的精度。
30时,取当往返测高差较差大于60 6时,必须往返重测一组,两组高差之差小于D两组高差的中数。
1.1.3 加桩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加桩水准测量采用单程水准测量,水准路线应起闭于水准点。
导线点应作为转点。
②加桩水准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原s10级的水准仪。
1.1.4 加桩光电测距三角方程测量应符合下表2。
规定:1.1.5 一般三角高程测量应符合下表规定:注:s——边长,以百米计。
1.1.6 限差要求:复测与定测成果的不符值在下列范围以内时,应采用定测成果:①水平角:30″;②距离:钢卷尺1/2000;光电测距1/3000;③转点点位横向差:每lOOm不应大于5mm,当点间距离长于400m时,亦不应大于20mm;④曲线横向闭合差:lOcm(施工时应调整桩位);⑤水准点高程闭合差:K30(mm)⑥中桩高程:10em。
1.1.7 超限处理:当复测与定测成果不符时,须再作复测。
如确认定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则应改动定测成果。
并通知设计和监理单位。
1.2 护桩钉设:中线上的主要控制桩,应在复测后施工前钉设护桩,护桩应设在施工范围以外,稳固可靠,便于使用的地方,护桩应固桩。
1.3 线路中桩高程复测:每测1—2km ,应与水准点进行闭合检查,其限差为±L 50mm 地面高程允许误差为:lOcm 。
1.4 横断面测量应视地形情况,结合施工放样和控制土石方数量的需要合理选定位置和数量(填挖零点断面必须测绘)进行测量。
横断面测量检测限差规定如下: 高程:2.0)10100(1.0++h L (m)明显地物点的距离:1.0100L(m) 式中 h ——检查点至线路中桩的高差(m);L ——检查点至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m)1.5 站场应复测基线,基线边长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
2.施工放样工作的检查内容工程开工前,承包商应填写《放工放样报验单》报监理审验。
监理应及时对路堤和路堑边线、桥涵中线(含墩台位置)及其他建筑基线等放样工作进行检查。
确认方法无误。
2.1 中线测设线路中线应根据定测资料或测后的改动成果测设。
2.1.1 直线测设:先恢复线路控制点,再由控制点测设直线转点和中线点,直线转点应正倒镜分中定点,直线转点超限时,应计算偏角,偏角大于5′时该点应调整。
2.1.2 曲线测设:曲线上的控制点应在曲线测设前准确地设置。
设置曲线转点应采用正倒镜拨角分中定点。
当圆曲线长度大于500m 时,宜用辅助切线或增设曲线控制点分段测设。
曲线测设方法视具体情况可采用偏角法、支距法等。
用光电测距仪测设曲线时可采用长弦偏角法,有困难时亦可采用任意点置镜极坐标法。
2.2 边桩测设路堤和路堑的边桩可采用路基横断面的方法测设。
并根据地形起伏和桩橛稳固情况在施工范围以外设置方向控制桩1-2个。
测设边桩的限差为1/200。
2.3 加固工程放样:挡土墙、护坡等加固工程施工放样,应符合路肩宽度及建筑接近限界的要求。
结构尺寸误差、基底及顶部高程误差均不应超过5cm 。
2.4 站场放样:站场测量应设置基线。
基线宜设在正线与到发线之间,中小站可用中线外移桩作基线。
直线车站的基线应与正线平行;曲线车站的基线除道岔区应与正线平行外,可布设成折线,但应尽量减少基线边数。
边长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4000。
站内主要建筑物及设备,可用直角坐标法或极坐标法测设。
2.5 整体道床施工放样精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注:钢卷尺必须经检定,并应加入温度改正。
3.竣工测量的检查内容3.1 贯通测量:线路中线贯通测量时,在有桥梁、隧道的地段,应从桥梁、隧道的线路中线向两端引测贯通。
贯通测量后的中线位置应符合路基宽度和建筑限界的要求。
中线控制桩和交点桩应固桩。
3.2 竣工测量的方法和要求与线路定测相同,但路基高程误差和曲线横向闭合差均不应超过50mm,其他各项限差与线路复测要求相同。
3.3 竣工测量时,应将水准点移设于稳固的建筑物上,或接近线路的基岩上。
无上述条件时应埋设混凝土水准点。
水准点间距不应大于2km。
3.4 横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cm,路堤护道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lOcm,对不符合要求且误差超限应进行整修。
四、桥涵工程施工测量1.一般特大桥、大中小桥及涵洞测量工作的检查内容监理工程师应按下列要求检查一般特大桥、大中小桥和涵洞的测量工作。
注:一般特大桥系指有碴桥面的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及采用标准设计的钢结构的简支梁特大桥,且基础又为明挖基础、桩基或水深较浅的沉井基础。
1.1 桥涵施工线路复测及桥轴线测定桥梁施工前,应对桥梁所在位置的线路中线进行复测。
复测时,应与桥两端线路控制桩搭接闭合。
1.1.1 复测方法:当桥梁位于直线时,宜在该直线的所有定测转点上设置经纬仪测量右角。
根据转点间距离和右角计算出转点相对于桥轴线的横距,以调整桥跨内的转点位置。
当桥梁位于曲线时,应对整个曲线进行复测,转向角测角精度同转点右角精度应符合表5要求。
复测转向角与定测转向角不同时,应按复测转向角计算曲线要素。
1.1.2 复测精度要求:转点右角以方向观测法测量,DJ 2级仪器观测两测回,或用DJ 6级仪器观测四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