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2009-12(附录).
XXXX高铁KXXXX+XXX-KXXXX+XXX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第x期20xxxxxx)

XX高铁KXXXX+ XXX-KXXXX+ XXX 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20XX年度第X期总X期)XXXX(测量作业单位名称)XX高铁测量作业项目部二〇XX年XX月XX高铁KXXXX+ XXX—KXXXX+ XXX 重点地段长期沉降监测报告(20XX年度第X期总X期)报告编制:X X X报告审核:X X X二〇XX年XX月目录1 工作概述 (1)1.1 测段概况 (1)1.2 项目概况 (1)2 技术依据及标准 (1)3 基准选取及已有资料 (2)3.1 工作基准 (2)3.2 已有资料利用情况 (2)4 实施组织情况 (2)4.1 人员安排情况 (2)4.2 仪器设备使用情况 (3)4.3 工作流程安排 (3)4.4 测量成果质量保证措施 (4)5 监测实施方案 (4)5.1 监测点点位布设 (4)5.2 测量精度要求及技术指标 (5)5.3 外业监测及数据处理 (6)6 监测成果分析 (6)6.1沉降监测数据分析 (6)6.2结论及建议 (7)7 问题及处理 (7)8 附录 (7)1 工作概述1.1 测段概况包括线路名称,重点沉降监测地段规划及实测里程和长度,该地段具体地理位置,线路性质(有砟或无砟),属于哪种地段(桥梁、隧道、路基)。
监测地段既有断面密度、断面监测点能否达到重点地段监测要求,是否需要重新建立重点地段测量体系以及进行断面加密布设,现场环境示意图等。
1.2 项目概况包括观测频率、观测周期。
根据上海铁路局下发“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重点地段基础变形监测周期调整第XX版20XXXXXX”文件要求,截止本期,该重点地段观测频率为X次/月。
观测周期如下表(仅需列出本区段本年度的观测周期):表1-1 20xx年度KXXX-KXXX重点地段观测周期表本期为第X期重点地段沉降监测报告。
2 技术依据及标准(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5)《运营高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铁总运[2015]113号);(6)《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运营期变形监测管理实施细则》(上铁工[2016]205号);(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8)《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TG/GW115-2012);(9)《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TG/GW116-2013);(10)《上海铁路局高速铁路行车设备综合天窗维修管理办法》(上铁运发[2016]508号);(11)《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586号);(12)《上海铁路局工务安全管理办法》(上铁工[2017]382号);(13)《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总2014版);(14)《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15)其他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的规范、管理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16)本项目招标文件及《运营高速铁路及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精测网与基础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试行)》。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规定

CPⅡ
1/80 000
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计算公式:
• 式中:
△Xij=(Xj –Xi)复 –(Xj –Xi)原
•
△Yij=(Yj –Yi)复 –(Yj –Yi)原
•
△Zij=(Zj –Zi)复 –(Zj –Zi)原
•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 导线复测较差的限差
控制网
等级
水平角较差限 边长较差限差 坐标较差限差
程的施工现状采用相对定位进行铺设,由于测量误差累积,轨道的几何参 数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
• 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特点 1.确定了客运专线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
“三网合一”的内容和要求 2.三网合一的重要性 3. 平面控制测量分三级布网的布设原则 4. 采用边长投影变形值≤10mm/km(无碴)的工程独立坐标
• 编制目的
本规范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 而制定的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统一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测量成果质量 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客运专线 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
•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250~350km /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 (二) 框架控制网采用 GPS B级网
国家平面基础控制点稀少,其精度和密度都远远不能满足铁路 工程平面基础控制的需求。
• (三) 二等水准测量
首级采用二等水准测量,为全线统一的高程控制网;次级水准网 为精密水准网,水准点距离为1km。
• (四)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无碴轨道施工精度高,工程可调量小,基础控制网的测量误差或 系统误差越大,更改设计的工作量也越大。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30 L
±30 L
±40 Ri
注:K为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L为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Ri为检测 测段长度,以千米计。
15
§4—高程控制测量
4.2.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表4.2.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水准仪类 水准尺类
等级
测距相对 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相对 闭合差
方位角闭合 差(″)
0.5″级 仪器
测回数
1″级仪 2″级仪
器
器
6″级 仪器
二等 1/250000
1
1/100 000
±2.0
6
9
-
-
三等 1/150000
1.8
1/55000
±3.6
4
6
10
-
四等 1/80000
2.5
1/40000
±5
3
4
6
9
4
6
2
4
2″级 仪器
-
9
6
11
§3—控制网测量
3.4.2 三角形网中角度和边长可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观测或全部观测;观测的
角度和边长均应作为三角形网中的观测量参与平差计算。
3.4.3 三角形网水平角观测,除符合本规范第3.4.1条规定外,还应符合本
规范第3.3.5条、3.3.6条的规定。
3.4.4 三角形网的边长测量应按本规范第3.3.9条和表 3.4.1的规定执行。
视距 (m)
前后视距差 测段的前后视距 (m) 累积差(m)
视线高度(m)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预制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连续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ⅰ按三等垂直位移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读数取位至0.1mm; ⅱ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ⅲ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基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⑸每个桥梁墩台应在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根据高铁测量规范或 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3.观测期间应对变形监测网设施和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
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4.变形观测成果的所有原始观测记录应真实、可靠,具有可
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并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
交的有关规定。
5.观测期内,墩台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6.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变形观测单位应有专门的路基变形观测组,观测资料应 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提供给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负责铺轨条件的评估工作,并组织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单位实施。
⑷桥涵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关于发布沉降 观测测量标志技术要求的通知》沪昆浙工函〔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③变形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墩身、承台观测标埋 设示意图
长 沙
(整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学习版[1]
![(整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学习版[1]](https://img.taocdn.com/s3/m/ab99083069eae009591bec08.png)
..................................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学习版总则1.0.1 为统一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保证其测量成果质量满足勘测、施工、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测量的要求,适应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250~350km /h高速铁路工程测量。
高速铁路定义为速度值大于250km/h。
1.0.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在对应的线路轨面设计高程面上坐标系统的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宜大于10mm/km。
公路和一般铁路投影变形值不大于25mm/km。
1.0.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当个别地段无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水准点时,可引用其它高程系统或以独立高程起算。
但在全线高程测量贯通后,应消除断高,换算成1985国家高程基准。
有困难时亦应换算成全线统一的高程系统。
1.0.5 在国家控制点满足平面、高程控制要求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国家控制点座位高速铁路的平面、高程控制点。
1.0.6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平面、高程控制网,按施测阶段、施测目的及功能可分为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
各阶段平面控制测量应以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为基准,高程控制测量应以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为基准。
1.0.7 为满足高速铁路平面GPS控制测量三维约束平差的要求,在平面控制测量工作开展前,应首先采用GPS测量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框架控制网(CP0)。
1.0.8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主要为勘测、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坐标基准;第二级为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第三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主要为轨道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控制基准。
既有桥梁桥墩沉降、倾斜自动监测实施方案

既有桥梁桥墩沉降、倾斜⾃动监测实施⽅案既有桥梁桥墩沉降、倾斜⾃动监测实施⽅案编制:复核:审核:xxx检测公司2018年1⽉11⽇⽬录⽬录 (2)1、概况 (3)2、监测依据 (3)3、监测⽬的 (3)4、监测内容 (3)5、监测系统设备 (3)5.1系统组成 (4)5.2沉降监测 (4)5.3倾斜监测 (5)5.4仪器特点 (5)5.5仪器技术参数 (5)5.6⾃动监测系统⼯作原理 (6)6、监测点位布置 (7)7、系统设备安装及注意事项 (7)7.1 静⼒⽔准仪安装 (7)7.2 倾斜仪安装 (8)8、监测⽅法 (8)8.1监测频次 (8)8.2观测⽅法 (8)8.3数据修正 (8)8.4监测时期 (9)8.5预警管理及阀值 (9)8.6数据管理及成果 (10)9、监测设备的维护 (13)1、概况新建xxx城际铁路下穿既有xxx客专,在xx城际铁路施⼯过程中,需要对既有xxx客专受施⼯影响区段进⾏变形监测。
通过监测以保障既有xxx客专运营期间的⾏车安全,同时指导xxx城际铁路施⼯。
2、监测依据1)《⾼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 J1942-2014)2)《⾼速铁路⼯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等⽔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4)《运营⾼速铁路基础变形监测管理办法》(铁总运【2015】113号)5)既有xx桥墩沉降⾃动变形监测设计图及说明6)铁路⼯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QCR9230-2016)3、监测⽬的新建xxx城际铁路下穿既有xxx客专施⼯,需要对既有xxx客专运营期间受施⼯影响区段进⾏实时⾃动化变形监测,通过对桥梁的沉降变形进⾏实时⾃动测量,数据实时⾃动传输⾄数据平台,通过管理软件实时发布数据、实时预警,以保障既有线在运营期间的基础和⾏车安全。
4、监测内容新建xxx城际铁路下穿xxx客专IDK6+555~IDK6+585桥梁桥墩沉降变形及倾斜。
完整版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修改完成

工程编号: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单位:______________编制:审核:______________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1.适用范围 (1)2.作业准备 (1)2.1一般规定 (1)2.2CPHI控制网的观测条件 (1)3.技术要求 (1)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5.施工要求 (3)5.1控制网的复测 (3)5.1.1控制网测量要求 (3)5.1.2控制网复测 (3)5.2控制点高程复测 (4)5.2.1技术要求 (4)5.2.2测量方法 (4)5.2.3数据处理 (4)5.3CPUI控制网测量工作 (5)5.3.1CP印控制点的埋设与编号 (5)5.3.2CP卬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 (7)5.3.3CP印高程控制网测量 (10)6.施工放样 (11)6.1铺轨基标测设 (11)6.2道岔施工 (13)7.轨道精调测量 (14)7.1轨道铺设时的线路精调 (14)8.劳动组织 (15)9.轨道控制网CPI H测量设备机具配置 (15)10.质量控制及检验 (15)10.1测量复核 (16)10.1.1测量外业复核 (16)10.1.2测量内业复核 (16)10.2测量仪器定期检核 (16)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7)工程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本作业指导书为地铁轨道控制网CPIII测量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地铁轨道CPIII控制网建立,本文对测量条件、准备工作、点位的埋设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为其他地铁铺轨项目轨道CPI控制网建立提供参照。
2.作业准备2.1一般规定CPI的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完工提供移交验工报告,并由业主测量队完成贯通测量及断面测量后开展。
2.2CP川控制网的观测条件(1)CPI控制网外业观测应待土建工程完工,场地清理完成后进行。
(2)CPI观测应在气象条件相对比较稳定下进行(温差变化较小,湿度较小,洞内粉尘较少)。
(3)CPI观测时测程内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场内不得有人体可以感受到的任何震动。
隧道工程应知应会业务知识题库

隧道工程应知应会题库库参考规范: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3、《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简称《铁路隧道验标》5、《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53-2017)6、《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7、《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Q/CR 9006-2014)8、《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9、《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办法》(铁建设【2015】188号)10、《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Q/CR 9004-2018)11、《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13、《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第五分册隧道工程)14、中国铁路总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十严禁》1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1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7、《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建技[ 2010 ]13号)【作废】18、《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简称《高铁隧道验标》】【作废】一、隧道工程总则【 2题】1、隧道工程施工,应遵循的总体原则?《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1.3.4条规定:隧道施工,应遵循“工序均衡、初支强固、铺底先行、衬砌紧跟”的总体原则;应加强光面爆破、喷锚支护、监控量测、铺底施工、防排水、通风照明、衬砌质量等方面工作。
隧道施工,应执行“零开挖”进洞、“零塌方”管理、工后检测、二次衬砌台车准入等制度。
2、《质量安全管理十严禁》中关于隧道工程的有关规定有哪些?中国铁路总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十严禁》主要内容:(1)严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盖;2-地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3.2三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2的规定。
图A.3.2三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盖;2-地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3.3四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3的规定。
图A.2.1-1建筑物CP0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
96
图A.2.1-2建筑物上CPI、CPII平面控制点标石(单位:mm)
A.2.2 CP0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2的规定。
图A.2.2 CP0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
3隧道里一般布置在电缆槽顶面以上30—50厘米的边墙内衬上。
图A.4.2-3无砟轨道CPIII控制点隧道内埋设示意图
注:标记点设置在内衬上,点位距电缆槽边墙表面30-50cm左右。
A.4.3 CPIII控制点的安装包括:安装标记销钉(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销钉取下保存)、安装反射镜(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该反射镜及销钉取下保存)。
3同一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应该小于±0.5mm,分解到X、Y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4mm、Z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2mm;
4不同套测量标志在同一点重复安装的空间位置偏差也应该小于±0.5mm,分解到X、Y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4mm、Z方向的重复安装偏差不应大于±0.2mm;
注:1-土面;2-素土;3-冻土线;4-贫混凝土
A.2.6一、二级导线/五等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6规定。
图A.2.6一、二级导线/五等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土面;2-素土;3-贫混凝土
99
A.3水准点标石的埋设
A.3.1二等水准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3.1的规定。
CPIII点按照公里数递增进行编号,其编号反映里程数。
CPIII点以数字CPIII为数字代码
所有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左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奇数,处于线路里程增大方向轨道右侧的标记点编号为偶数,在有长短链地段应注意编号不能重复。
100
图A.3.3四等水准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1-地面;2-素土;3-冻土线;4-贫混凝土
A.3.4 1--墙面
101
A.3.5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规格
图A.3.5基岩水准点、深埋水准点规格及埋设图
注:基岩水准点应达到基岩,深埋水准点埋设深度应达到稳定的持力层
102
A.4无砟轨道CPIII控制点埋设要求
95
附录A控制点埋石图及标志注字方法
本附录所规定的各级平面水准点标石的埋设规格均为一般地区普通标石的埋设(标石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或现场浇注),对于特殊地区的标石埋设,应根据线路所在地区的土质、地质构造及区域沉降等因素,进行特殊地区的控制点埋设(如基岩点、深埋点等)。
A.1控制点标志
A.1.1金属标志制作材料为铸铁或其它金属。规格应符合图A.1.1的规定,图中“××××××”处为测量单位名称。
A.4.4在CPII控制点设置处附近,应清晰、明显地设置点号标志。点号标志可采用统一规格字模,字高为6cm的正楷字体刻绘的标志牌,也可采用用白色油漆抹底,黑色油漆喷写点号。点号标牌规格为30cm×20cm,应注明CPIII编号,工程线名简称,施测单位名简称,如图A.4.4-4所示。
104
图A. 4.4 CPII I控制点的点号标志A.4.5 CPIII网的点编号原则如下:
A.1.2不锈钢标志可采用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不锈钢材料,下部采用普通钢筋焊接而成。规格应符合图A.1.2的规定。
不锈钢
普通钢
图A.1.1金属标志(单位:mm)图A.1.2不锈钢标志(单位:mm)
A.2平面控制点标石的埋设
A.2.1建筑物顶上设置标石,标石应和建筑物顶面牢固连接。建筑物上各等平面控制点标石设置规格应符合图A.2.1-1、图A.2.1-2的规定。
A.4.1元器件要求
1无砟轨道CP Ⅲ控制点的元器件必须采用工厂精加工元器件(要求采用数控机床),用不易生锈及腐蚀的金属材料制作,有带支架的反射镜、轨道标记销钉、标记点锚固螺栓、栓孔保护销钉(塑料)等。平面和高程控制标志分别短标、长标,观测时进行平面、高程标互换。
2 CPⅢ控制网的整平棱镜、可将标志上的高程准确地传递到棱镜中心、能够校准棱镜上的圆水准气泡等功能,而且能够长期保存、不变形、体积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价格适中;
图A.2.4三等及以上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6-贫混凝土
A.2.5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5规定。
98
图A.2.5四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A.2.3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3的规定。
97
图A.2.3二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点标石埋设图(单位:mm)
注:1-盖;2-土面;3-砖;4-素土;5-冻土线;6-贫混凝土
A.2.4三等导线/三角形网/GPS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规格应符合图A.2.4规定。
1一般路基地段宜布置在接触网杆基础上,也可设置在专门的混凝土立柱上。
103
图A.4.2-1无砟轨道CPIII路基地段埋设示意图
注:CPIII控制点距离设计轨面高差一般为300mm左右。
2桥梁上一般布置在防护墙上。
图A.4.2-2无砟轨道CPIII控制点桥梁上埋设示意图
注:1、CPIII控制点距防护墙表面50mm左右。
5同一段线路上的轨道施工精调和精测单位、竣工时的轨道线形竣工测量单
位、运营期间的轨道维护和测量单位,必须使用同一型号的CP Ⅲ控制网测量标志。
A.4.2 CPIII控制点一般按为60 m左右一对布设,且不应大于80 m,点位设置高度应不低于轨道面0.3m,且应设置在稳固、可靠、不易破坏和便于测量的地方,并应防冻、防沉降和抗移动,控制点标识要清晰、齐全、便于准确识别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