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公差标柱规范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

模具设计规范一、模具工程代号:PG—顺送PB—连续开料BK—外形CP—外形及孔PC—冲孔NC—缺口加工BR—抽牙BN—押曲UB—U曲VB—V曲LB—L曲RB—R曲ZB—Z曲WB—W曲CL—卷外弯加工CB—复合弯曲DB—面押CK—窝合模HB—冲台DR—拉伸CT—分断TP—攻牙VM—折床SW—碰焊AW—烧焊PL—电镀PT—喷油HT—热处理RK—校正LV—直平RV—窝钉TB—镏披锋DG—除油PK—包装SS—丝印OT—其它二、产品图及展开图的绘制:要把客户的产品转化为设计所需的产品图。

比如:尺寸公差的调整,形状的修正等。

1.所有产品图纸尺寸需与电子图文件核对一遍。

确认产品图纸与电子图文件正确无误。

2.所有公差尺寸在图纸上用颜色笔作好标记,以便于审查、校对,且有助于自我记忆。

3.所有图形尺寸的公差调整,按其产品图纸所需加工精度要求适当调整。

例如下表:4.折弯尺寸公差调整,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外面时,其公差需放在凸模上,母模按其尺寸调整实数做;如尺寸公差标注在内面时,其公差需放在母模上,凸模按其尺寸调整实数做。

5.设计者对图面有疑问时,应及时做好标记、并呈报上级主管共同商讨其对策。

例如:冲压件的工艺极限,图面的图形、注解及其尺寸等问题不清或有疑问等等,可向上级呈报说明其详细情况后,通过提出打合书、检讨依赖书、要望申请书等书面形式与客户联络。

其方式可采用FAX或E-mail转送、答复。

我公司优先采用FAX方式联络。

三、排样图1、首先要确定产品的毛刺方向,压延方向;产品的毛刺方向一般情况下由客户下决定:产品的压延方向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按客户的要求来做;当客户无特别要求时,对各向同性的材质(SECC、SPCC、SPCE)来讲,应以材料的利用率为优先考虑,其产品的加工难易程度及生产稳定性面不需要考虑压延方向;对各向异性的材质(如SUS、铜材等)来讲,首先要考虑材质的纤维方向不可与折弯方向相平行,其次才考虑带料的稳定性及加工的容易程度。

模具设计公差标准

模具设计公差标准

页 次:
7 / 11
模仁上滑块槽宽及滑块槽深的公差标准 Copyright © BYD Corporation
文件名称: 文件属性:
模具设计公差标准
系统文件
版次/ 修订状态:
B/1
6.7 顶针孔与镶件孔位置度公差标准:
文件编号: 1-T-AD-06002
页 次:
8 / 11
顶针孔中心到模仁中心公差±0.02 镶件孔中心到模仁中心公差±0.01
2、 适用范围: 第三事业部模具部
3、 参考文件 无
4、 定义 无。
5、 职责 5.1 设计科: 5.1.1 模具部公差标准的制订、发行、维护、更新; 5.1.2 公差标准的培训、推行; 5.2 品质科: 5.2.1 依据模具公差标准执行品质检测; 5.3 计划科: 5.3.1 依据公差标准,评估合适精度的机台加工,拟订工艺; 5.4 编程科: 5.4.1 依据公差标准,编写合适的CNC加工程式; 5.5 各加工科: 5.5.1 依据公差标准,执行加工;
文件名称: 文件属性:
模具设计公差标准
系统文件
版次/ 修订状态:
B/1
6.2 滑块槽公差标准:
文件编号: 1-T-AD-06002
页 次:
4 / 11
滑块槽中心距模板中心公差±0.01
耐磨板底面
开框底面(Z 方向)基准)
6.3 滑块束块公差标准: 斜面起点与基准面共面
槽的深度50mm以下垂直度≤0.01 滑块束块槽中心到模板中心±0.0.01
深度(H)
1-50 精框尺寸精度 L≤300mm
长度(L)
+0.02 0
宽度(W)
+0.02 0
深度(H)

注塑模具装配图“公差”规范

注塑模具装配图“公差”规范

注塑模具工程图“公差”规范第一部分:配合公差部分备注:重复配合部分,不重复说明(精度到千分位0.001)一、定位圈:与浇口套配合(实际按三维是否需要):H9/f9与T上固定板配合(小径):H9/f9二、浇口套:与T上固定板配合:H7/m6(过渡)与R脱料板配合:锥度配合,采用基本尺寸三、T上固定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H7/f6与导柱配合:H7/m6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导柱固定端与模座之间一般采用H7/m6或H7/k6的过度配合,导柱的导向部分通常采用H7/f7或H8/f7的间隙配合。

四、R脱料板:与部分拉料针配合:H7/g6五、侧面限位拉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N7/h6(略紧)六、A母模板:与侧圆柱定位销配合:H7/h6(略松)与模仁配合:H7/m6与零度定位块:K7 ,其中槽深公差:+0.1mm与导套配合:H7七:S活动板:与模仁配合:H7/m6与零度定位块:K7 ,其中槽深公差:+0.1mm与导套配合:H7八、B母模板:与模仁配合:H7/m6与导套配合:H7与EF板的中托司导套配合:H7九、E上顶针板:与导套(中托司)配合:H7 ,其中导套与导柱配合:间隙配合(标准)与回针配合:十、F下顶针板:与垃圾钉配合:H7/p6顶针孔深度公差:与中托司孔位配合:K7十一、斜导柱、侧滑块:与导滑槽配合:H8/f8;与成型部分接触,防止溢料,采用H8/f7或H8/g7;十二、顶针:与模架(或模仁)配合:H8/f8(直径大、材料流动性差);反之H8/f7与型芯配合(八连管盖)配合:H5/g6十三、尼龙拉钉:与之相配合的孔位,均给配合:H7十四、键:键公差:h8与键槽轴的配合:H9(松)/N9(正常)/P9(紧)与毂(gu)的配合:JS9十五、轴承:与模架配合:M7与轴配合:k6第二部分:几何公差部分一、各块模板:平面度:0.015mm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上下平行度:0.01mm模仁配合侧边与平面垂直度:0.01mm孔:位置度0.015mm二、顶针、复位杆等长轴类:直线度:0.01mm圆度:0.01mm同轴度:0.015mm三、定位圈:面轮廓度:0.01mm四、带锥度型芯:面轮廓度:0.01mm,2个锥度标注一个直径尺寸同轴度:0.015mm第三部分:技术要求部分模仁的技术要求:1.工件除模具成型部位外,其余锐边均须倒圆角:R1;2.工件中所有的公差孔以及公差尺寸边的粗糙度为Ra1.6;上下两面须磨加工;3.工件中外形定位面应保证其与基准C的相互垂直以及其对应边与基准A、B的相互平行;4.未注尺寸公差为IT13级,未注圆角为R1;5.模具成型部位及四周10度斜面须抛光,抛光后粗糙度为Ra0.4,抛光加工时请勿刮伤其余工件表面;6.材料粗加工单边须留0.8-1mm余量,粗加工后工件淬火热处理,硬度至48-52HRC,热处理后再精加工到图纸尺寸;7.其余未注尺寸请参照三维图或咨询设计人员。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模具零件公差与配合尺寸标注标准(试行版)
4、一般配合尺寸可根据具体零件或具体尺寸的精度要求选用7~12级配合公差。
5、重要配合尺寸的形位公差选用5~7级。
6、粗糙度:外观面~。配合、滑动面等~。
6、上述配合公差及等级为一般精度模具。
7、一般配合尺寸公差不在图纸上标注,只注明本张图纸或某部分尺寸加工等级(既指定公差级别),车间按此等级公差标准进行生产与检验的方法也是一种方法。但从成本与效率及长远角度讲应在图纸上标注为好。
三、运水井孔
位置公差:小于150㎜、±㎜,大于150㎜、±㎜。
深度公差:+1㎜。 直径公差:+㎜。
四、避空位、倒角、底孔钻孔深度、有效牙深度等如下表:
螺纹规格
M4
M5
M6
M8
M10
过孔直径
φ
φ
φ
φ
φ11
杯头直径
φ7
φ
φ10
φ13
φ16
沉孔直径
φ8
φ10
φ12
φ14
φ18
杯头长度
4
5
6
8
10
沉孔深度
9
3)、除上述极端尺寸外,多数模具零件重要配合尺寸选用6级~9级。
2、优先配合孔、轴公差表等相关配合类表依据国家标准。
3、常用公差5~12级和尺寸分段如下表(表一)
基本尺寸㎜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3
4
6
10
14

12
18
30
48
75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公差及间隙标准

公差及间隙标准

公差及间隙标准一、目的规范公差及间隙的取值,推动模具设计标准化,并借以提升运作效率。

二、适用范围XXXXX有限公司开发部设计课。

三、模具零件公差及间隙标准3.1模板厚度公差要求:3.1.1 配合性模板(厚度对入子零件的上下装配关系有较大影响的模板)厚度尺寸公差取值±0.04。

3.1.2 非配合性模板厚度公差取值±0.1。

3.2零件外形和模板孔公差要求:3.2.1 上夹板:(1)夹板与夹板入块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H6/m6)且不可摇晃。

(2)上夹板与冲头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6/h5)可摇晃。

(3)上夹板与导柱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H6/m5)。

3.2.2 脱料板:(1)脱料板入块与脱料板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H6/m6)且不可摇晃。

(2)脱料板与其导套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5/h4)且手压不会掉,不可摇晃。

(3)脱料板与上模冲头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6/h5)且不可摇晃。

3.2.3 下模板:(1)下模板入块与下模板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H6/m6)且不可摇晃。

(2)下模板与其导套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5/h4)且手压不会掉,不可摇晃。

(3)下模板与下模活动板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6/h5)且不可摇晃或可摇晃(设计确定)。

3.2.4 其它:(1)上、下模导套和导柱之间的配合为间隙配合(H6/g6)且活动顺畅不可摇晃。

注:(1)冲孔冲头与脱料板入子的间隙必须小于冲孔间隙。

(2)脱料板内导套与导柱的间隙必须小于冲孔间隙。

(3)下模板内导套与导柱的间隙必须小于冲孔间隙。

四、冲裁刃口要求及冲裁间隙标准4.1冲裁刃口要求4.1.1一般冲裁刃口留修(直段)3.0mm,斜度1°。

4.1.2一般2.5mm以下的小孔(含2.5mm),冲裁刃口留修2mm,斜度1°。

对于其它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按照其它标准要求执行。

4.1.3产品材料厚度T<0.3或T>1.5时,请示上级。

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

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

材料和热处理状态标注
材料
标注每个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如“45#钢”、“P20塑料”等,以便了解其机 械性能和加工特性。
热处理状态
标注零件的热处理状态,如“淬火”、“回火”等,以及热处理后的硬度要求 ,以确保零件的机械性能。
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标注
公差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标注适当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精度 和装配要求。
定义与术语
模具图面
表示模具结构、零件、装配关系的图纸。
2D标注
使用二维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 标注的方法。
术语解释
根据行业标准和惯例,对模具图面2D标注规范中 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统一规定。
02
模具图面2D标注基本规则
线性尺寸标注规则
01
线性尺寸应标注在加工 或测量时容易测量的位 置,并尽量标注在视图 的外侧。
02
尺寸线应与所标注的轮 廓线平行,尺寸界线应 与对应的轮廓线相切或 重合。
03
箭头应指在尺寸界线上, 不允许箭头指向被标注 的轮廓线。
04
尺寸数字应按标准字体 书写,并应遵循标准单 位的规定。
角度标注规则
01
02
03
04
角度标注应标注在能够准确反 映加工或测量所需的角度位置

角度尺寸线应绘制成圆弧形, 角度界线应与对应的角度线相
表面粗糙度
根据零件的表面要求,标注适当的表面粗糙度值,以指导加工过程中表面质量的 控制。
其他技术要求和注释
技术要求
标注零件的特殊加工要求、检验要求、 焊接要求等,以确保零件的制造质量 和性能。
注释
在图纸上添加必要的注释,以解释图 纸中的某些细节、特殊要求或注意事 项,帮助制造人员更好地理解图纸。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1﹑目的: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无5﹑作图环境标准:5.1文字标准5.1.1字体。

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

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5.2.2 图面要求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

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5.3编码原则5.3.1模具结构和主要零件名称如下:5.3.2零件名称与对应的编号如下:5.3.2.1模胚部分编号零件名称编号零件名称A01 上固定板A09 脱料板A02 下固定板A10 推板A03 母模板A11 上流道板A04 公模板A12 电热板A05 母模承板A13 脚垫A06 公模承板A14 浇道脚垫A07 上顶针板A08 下顶针板5.3.2.2镶件部分5.3.2.3一般零件部分5.3.2.3一般零件部分(续)5.3.2.4特殊零件部分5.3.3编码方式5.3.3.1模具编码方式。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2010-01-27 09:04:5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设计模具时,应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和固定方式及配合要求的不同,合理选用其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

否则,将不仅直接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和冲压件的质量,而且也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造成本。

一、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要求模具零件的公差配合分为过盈配合、过渡配合及间隙配合三种。

过盈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且又不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导柱、导套与模板的配合;过渡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其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需要经常拆装的零件,如压入式凸模与固定板的配合;间隙配合用于模具工作时需要相对运动的零件,如导柱与导套之间的配合等。

模具中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见下表。

二、模具零件的形公差形位公差是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它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及圆跳动公差等多种。

根据模具零件的技术要求,应合理选用其形位公差的种类及数值。

模具零件中常用的形位公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公差等,现分述如下:1、平行度公差模板、凹模板、垫板、固定板、导板、卸料板、压边圈等板类零件的两平面应有平行度要求,一般可按下表选取。

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表面的最大长度尺寸和最大宽度尺寸。

2.滚动式导柱模架的模座平行度公差采用公差等级4级。

2.垂直度公差矩形、圆形凹模板的直角面,凸、凹模(或凸凹模)固定板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模板上模柄(压入式模柄)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一般均应有垂直度要求,可按下表的垂直度公差选取。

而上、下模板的导柱、导套安装孔的轴线与其基准面的垂直度公差,应按如下规定:安装滑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1:100;安装滚动式导柱、导套时取为0.005:100。

>25~40>40~63>63~100>100~160>160~250>250~400公差等级5公差值0.0100.0120.0150.0200.0250.030注:1.基本尺寸是指被测零件的短边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錄※※
內容
目錄
1
修訂履歷
2
APPROVED
CHECKED
PREPARED
制訂單位:
BY
DATE
※※修訂履歷※※
REV.
ECN NO.
修訂內容
備註
A
初版發行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UVຫໍສະໝຸດ WX1滑塊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油壓缸與滑塊座的配合﹕
2斜銷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3 頂針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4套筒頂針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注:當塑膠材料為POM、PP、PE、PS、尼龍(NYLON)、TPE、TPU時模仁上配合孔的上公差為+0.01,下公差為0.
5入子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6模板及其相關零件的公差配合:
7(1)磨床加工的所有垂直角的垂直度均要求在-0.005mm~+0.005mm范圍內。
(2)所有中心孔的位置度均要求在-0.005mm~+0.005mm范圍
內。
8模仁部分的公差配合:
(1)雙色模模仁上定位塊的公差配合﹕
(2)模仁檢測數據的公差為﹕
成品量測上公差為+0.02,下公差為-0.02.
靠破量測上公差為+0.005,下公差為-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