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财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的局面;理解王安石变法军事措施的成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认识青苗法实施过程中的局限;认识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二)过程与方法材料分析、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一心为公、淡泊名利、造福人民的人生追求;改革充满阻力,过程异常艰难,要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气二、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教学难点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四、学情分析高二文科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归纳、概括、分析、比较、探究等历史学科能力。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学生也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进行分析。
但学生分析问题较为肤浅,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透过现象深入分析本质。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展示侯外庐的话:“一千年来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像一个谜似的。
封建的学者把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
”让学生初步感知历来对王安石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
然后依次展示宋高宗、列宁、华莱士对王安石的评价,接着设问:究竟该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安石变法,从而进入本课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步骤一:回忆基础知识——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王安石变法是否达到当初的目的。
步骤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经济方面的作用。
首先展示第一则材料:王安石变法前:百年之积,惟余空簿王安石变法后:32座内殿库房堆满了绢缎,神宗只好下令再建库房。
设问:材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
再展示第二则材料: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背景:本课程是为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一节授课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变革的重要性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对经济制度的。
3.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
2.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对经济制度的。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对王安石变法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教师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变法?目的是什么?2.教师讲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如“青苗法”、“免役法”等,并与学生讨论其意义和影响。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王安石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三、案例分析(30分钟)1.教师分组发放阅读材料,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学生分组讨论并整理思路,准备小组报告。
3.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小组报告,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四、概念梳理(15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观点,梳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2.学生完成课堂笔记,将学到的知识整理成概念性的框架。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提供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独立阅读并完成拓展作业: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教学评估:1.课堂小组讨论和小组报告。
2.学生完成的拓展作业。
3.课堂笔记和思维图。
板书设计:1.背景和目的2.具体措施和。
人教版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word教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特色教案】“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余,龙骨长乾挂梁稆。
鲥鱼出网蔽洲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代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这是王安石描述变法以后农民生活的一首诗,诗中不兔有些夸张,但也大致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状况。
王安石变法过程虽然曲折重重,但富国强兵的变法措施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探究的主要问题]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最值得吸取的教训是什么?[重要概念]“三不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许多人的既得利益,一开始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激烈反对。
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如说日食、地震、山崩等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都是由于变法违背了天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
(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
针对这些指责,王安石坚持自己的“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他认为自然现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人们对变法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是正常的,但不能听信流言蜚语,更不能因此而使改革废止;传统的习惯和法制可以继承,但不合时宜的部分要进行改革,不能一成不变。
【时事背景】温家宝谈“三不足”精神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优质课教案_0

专题四第四节王安石变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本资料创设情境,设问引思,初步掌握根据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进步发展的精神;体会中华民族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识改革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归纳、理解三、教学难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启示四、教学方法:设问引思、导学诱思法;情境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等五、总体设想:新课程教学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节的设计理念是:“设置情境、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能力”。
教师结合课本知识通过选取图片、文字等各种资料创设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展示思维、培养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交流成果、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导入环节:教师活动:展示两组材料:材料1: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材料2:“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
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
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问题设计:材料1中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材料2针对中国现在的哪一现象发表的言论?引入《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中期杰出的改革者”;罗斯福新政曾经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思想。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⑵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设计•前情回顾1、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王安石变法•进入历史情景:•一、积贫局面的改善填写表格•二、积弱局面的改善填写表格三、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及失败(图观变法)归纳:变法失败原因【思索】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二班争鸣】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论•四、变法的评价: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集训】1、选择题2、材料: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问:材料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10分)【课后作业】 1、读书整理知识2、作业本P249A组。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3人教课标版(美教案)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目标内容变法的命运积贫场面的改变积弱场面的改良(第三课时)知识与能力过程感情态度价识记理解运用与方法值观经过对王安石变北宋中期的保守派的反对经过学习了王安石针对法的学习,理解改情境再现宋神宗的摇动解王安石变缺点进行大革是历史发展的论从史出法的收效、失胆改革,的要乞降产物;改革农业生产的发败原由和历精神是值得是革除社会弊政,问题研究展史作用,培育必定的。
他促使社会发展和政府财政收入学生对历史激烈的国国家富强的重要历史比较的增添事实的剖析、家、民族历手段;从改革的失综合、比较、史使命感和败中认识到改革归纳总结强兵之法的成归纳、归纳能社会责任感的波折性和复杂效历史地位力。
很值得我们性。
学习。
【教材构造及要点难点】一、变法的命运.保守派的反对.宋神宗的摇动二、积贫场面的改变.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的增添三、积弱场面的改良.强兵之法的收效.历史地位要点:变法的命运及变法的收效和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评论【教课方法】本节课主要经过设问、史料阅读、讲堂议论等方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培育学生思虑、剖析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停累积历史知识,也是一个不停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加、学会学习的过程。
培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虑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归纳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别人,特别是拥有不一样看法的人合作学习和沟通。
【导入新课】“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有谁知道这首诗作作者是谁吗?(北宋王安石)你知道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变法失败后)对,王安石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但王安石因此能成为历史名人其实不不过因为诗才拔群,而是他是作为一个伤时感事的改革家而彪炳史册的。
由此导入新课。
【叙述内容】一、变法的命运.保守派的反对变法涉及到了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他们想方设法对变法百般阻止和损坏。
历史选修ⅰ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第 3 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由;积弱场面改良的表现及原由;研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由和教训;研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指引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图表剖析教材要点(3)经过问题研究细化难点3、感情态度价值观(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二、教课要点与难点要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三、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繁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祖传集》回答:王安石针对“士、吏、兵、农、商”的改革举措各是什么?士:改革科举、整改太学吏:惟才用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农: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商:市易法、均输法(二)合作研究、精讲点拨。
一 . 变法的命运——波折→取消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止和损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合作研究】 1:阅读 P55【学思之窗】,从上述建议,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一样态度吗?为何又不一样的见解?宋神宗的态度如何?(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2)变法会波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阶级不一样(或公司利益不一样),对变法就会有不一样见解和态度。
文彦博代表了保守保守权力,变法必定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决心改革的改革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希望战胜封建统治危机、稳固统治。
( 3)宋神宗支持变法。
4、司马光做了宰相,取销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合作研究】2:变法失败的原由①改革的本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派的调理,并无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改革自己缺点:变法的理念和举措离开本质( 理念违反经济规律,举措实行时过于激进)③冒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④履行过程顶用人不妥惹起民间不满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摇动二、积贫场面改良【合作研究】3:积贫场面改良的表现富国之法作用的举措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广为修筑,保证了浇灌;耕地面积法增添,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添。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回答:王安石针对“士、吏、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各是什么?士: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吏:惟才用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农: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商:市易法、均输法(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二、积贫局面改善【合作探究】3:积贫局面改善的表现三、积弱局面改善【合作探究】4: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四、【合作探究】5: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案
一、程标准通过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贫现象改变的表现及原因(2)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原因(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4)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2)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3)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2)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四、教学方式1.依据程标准,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对教材比较明晰叙述内容,以学生阅读为主。
3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
五、教具准备《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多媒体六、教学过程[导入]欣赏诗词,感受历史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前景象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变法后的农民生活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王安石《收盐》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浪
淘沙》王安石讲述: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封建统治,王安石在宋神宗
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王安石变法面临怎样的命运?变法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由此进入新的学习)[讲授新](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1.角色扮演,神入历史(1)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农民,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2)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富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系?为什么?(3)假如你正在当时军队服役,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为什么?(4)假如你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中下层士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带来什么变化?为什么?2.巩固基础,突破重点积贫局面的改变富国之法的措施作用和成效局限农田水利法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了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保甲法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主要表现: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设置军器监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将兵法加强了军队战斗力精简军队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人才选拔的改变取士之法的措施作用和主要成效改革科举制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
考试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惟才用人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按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
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变法的命运探究问题,细化难点提问:1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为什么反对变法?2面对阻力,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思想,对变法进程起了什么作用?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宋神宗态度的变化对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解决难点(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本“学思之窗”
材料二: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
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
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行太学三舍法。
五年三月行市易法。
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
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抛出。
归纳: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
的阻挠和破坏。
2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3变法中用人不当。
4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思考问题,升华情感你从王安石变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
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小结]
分析材料,拓展能力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利用有关朱熹对王安石变法评论的一段材料进行分析)
朱熹说,王安石变法是“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丧其乐生之心,流毒四海。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
变法的评价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进步性: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3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学习延伸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不同:庆历新政—整顿吏治
王安石变法—理财
改革程度不同:庆历新政-局部改革
王安石变法-全面改革
巩固练习
.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这是因为(A)
A严重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国重
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2.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
①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地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
况
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B二者都错前对后错D前错后对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
A①②③
B②③
③④
D②③④
4.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有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者带来了转机④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②④
D①③④
.王安石变法中,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局面的是①市易法②均输法③青苗法④方田均税法(A
)
A①②
B②③
③④
D①②③④
6.王安石的新法被废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宋神宗态度动摇B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D王安石本人的动摇
7.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D
)
A张居正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戊戌变法
D宋代王安石变法
8.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保马法
B将兵法
保甲法
D军队精简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B
)
A、青苗法
B、募役法、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
0.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B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教学反思:
.要充分联系必修相关内容来讲解。
2.对历史发展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方面还显得不太够。
3.预设和生成要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