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素材(新版)商务星球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素材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素材 (新版)湘教版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最初,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交通和生活上各种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据计算,从1860~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增加了10%。

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它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也增强,低层大气-对流层的温度将升高。

到2009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400ppm。

据此计算,全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近l℃,到2040年,将升高约2℃。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和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为大风所刮起的尘埃,以及其它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微粒的数量。

其中有许多半径小于2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犹如一把阳伞遮住了阳光,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气温降低。

同时,大气中的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增多了降水的机会。

降水的增加,对地面的气温也起到了冷却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

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总之,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

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PPT课件

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PPT课件

从沿海往内陆
乌鲁木齐
兰州
太平 洋
❖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以亚欧大陆温带
地区为例,说明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受海陆位置影响,大陆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地 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是温带大 陆性气候,因为沿海地区距海近,受到海洋 性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多,而内陆距海远, 降水就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
第四章 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2、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
三个地方位置有什么不同?
乌鲁木 齐
兰 州
一、纬度因素
地球的形状——球体,使不同的纬度地 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 纬度因素是形成气候的基本因素。一般 地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据此,人们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温 带和寒带。降水情况是赤道地区多, 两极地区少。
三、地形因素
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 1000 米,气温降低约6℃。因此,在同
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 的气温较高。降水也受地形的影响,一般迎 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与纬线平行的 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 为什么在地处赤道,气
候湿热,绿树浓郁的热带地 区,竟会有终年积雪? 因为气温会随地
势的升高而降低。
海拔增高1000 m,气温下降6°C,因为乞 力马扎罗山高出海平面近达 6000m,超 过雪线高度,因而出现了白雪皑皑的热带 赤道雪山奇观。
❖ 地势高低除了影响气温的垂直分
布外,还影响降水吗?
暖湿气流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比如阴晴、风雨、冷热等。

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比如说今天晴天,明天可能就下雨了。

气候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比如说,我们说某个地方是热带季风气候,那基本上每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都有一定的规律。

举个例子,“今天阳光明媚,气温较高”这描述的是天气;“昆明四季如春”这说的就是气候。

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气候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组成。

气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冷热程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则相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每升高 1000 米,气温大约下降 6℃。

降水指的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的总称。

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一)热带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 25℃以上,年降水量在 2000 毫米以上。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降水少,湿季降水多。

3、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雨季降水多,旱季降水少。

4、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稀少。

(二)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4章第5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

七年级地理上册优质课:第4章第5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举例说明维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运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树立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读图分析与归纳总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提问与思考导入:同学们,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我们应该去哪里避暑呢?北戴河吐鲁番哈尔滨庐山1、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夏日避暑的好地方,并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2、师:同学们,大家选的避暑圣地,夏季为什么比较凉爽?世界各地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呢?影响气候的因素有那些呢?(纬度位置、海路分布、地形、人类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大自然气候的奥秘。

(读图讨论)学生1:我想去北戴河,可以看大海尝海鲜,饱览大海的广阔,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学生2:夏季,在“火州”吐鲁番体验火焰山的热气腾腾,太热了,不会选择学生3:夏天来哈尔滨,可以再这里体验一把夏日的清凉。

学生4:山岳避暑圣地庐山,去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

学生5:我想去春城昆明,那里四季如春。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语言描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出示目标预习展示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有的放矢展示预习成果提出问题困惑明确学习目标读图探究分析归纳知识回顾:观察五带划分图,思考,五带划分与什么因素有关?(纬度因素)承接: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它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呢?(板书)探究一:纬度因素阅读课本P79完成《助学》P85题一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商务星球版讲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商务星球版讲解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联系五带划分,说明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和“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说明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用“庐山与九江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地形对降水影响示意”图和“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气候差异示意”图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地图册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导学 1.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气温的?(1)教师展示“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2)教师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2.海陆位置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1)教师继续展示“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图,并出示问题(参见右侧)请学生探究。

(2)指导自学,归纳总结:由此可见,海陆位置因素对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都有很大影响。

这就是造成世界上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差异的基本原因。

1.海陆位置因素分别是怎样影响气温的?(1)读图“海陆气温日变化差异示意”,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夏季)陆地升温快, 海洋升温慢。

夜晚(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白天)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夜晚)海洋的气温 高 ,陆地的气温 低 。

②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 7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 8 月最高, 2 月最低。

(2)读教材80页“图4—5—2沿海和内陆的气候差异”完成探究问题 ①东京与西安纬度位置大致相当,但海陆位置有何差异? ②两个城市的气温年较差有何差异?(3)以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由此可见,由于海洋和陆地性质不同,造成同纬度地区同一时间二者的气温高低以及气温年较差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5《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商务星球版
寒带气候
极地地区气温极低,多雪,植被稀少, 黑暗漫长。
海洋和陆地的影响
海洋的影响
海洋对降水分布和气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 温暖的海洋气候。
陆地的影响
陆地反射太阳光较少,热量较多逃逸,导致陆地气 候较大幅度的季节变化。
地形和高度的影响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地势高低会影响到山脉的形成,导致潮湿和干旱气候的产生。
海洋和陆地
海洋和陆地在吸收和释放热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导致在不同地理位置出现不同的气候现象。
地形和高度
地形和高度因子使得一些地区受到降水影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纬度对气候的影响
1
温带气候
2
位于赤道以北和以南的地带,四季分明,
包括温暖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3
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
赤道地区因太阳直射而气温高,热带雨 林和草原盛行。
七年级地理上册 4.5《形 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新版)商务星球版
本课将带你了解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并深入探讨纬度、海洋和陆地以及地 形和高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定义
1 了解气候的含义和作用
气候不仅是地球表面上长期的平均天气现象,它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
纬度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日照和热量分布,从而直接影响气候类型和季节变化。
高度对气温的影响
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下降,导致山区气候凉爽,冰雪覆盖。
பைடு நூலகம்论
通过学习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 化,为保护环境和人类活动提供指导。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5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新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第5节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新版.

读图,分小组讨论:
1.两地的气温各有何特点?降水各有何特点? 2.气温和降水的特点组合成什么样的气候特点? 3.形成此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热 量

66º 5'N 90º N
北寒带 北温带
23º 5'N

0º 23º 5'S


热带
南温带

66º 5'S 90º S
五 大 温 度 带
南寒带
一、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人类活动

6、英国伦敦位于50°N以北,冬
季海港不结冰;而俄罗斯的符拉迪 沃斯托克,位于40N°以北,冬季 海港却全封冻了。这是什么原因?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7、一般在寒流经过的沿海地 区,气温较 ,降水较 。
答案:
1、人类活动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滥砍滥伐
这些人类活动哪个是
植树造林
兴修水利
过度放牧
滥砍滥伐
工业污染
2、人类活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全球变暖 臭氧层空洞 酸雨危害 ……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 成什么后果
全. 球. 变. 暖.
“天气越来越热了。。。”前几年,只有在盛夏气温徘徊在37度、38度时,
山顶白雪皑皑

地势高低除了影响气温的垂直分 布外,还影响降水吗
山脚绿草茵茵
迎风坡 多雨
地 形 因 素
背风坡 少雨
暖湿气流
A地地处安第斯山脉的迎 风坡,而B地地处安第斯 山脉的背风坡。
三、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中考地理七上第四章第5课时世界的气候及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55

中考地理七上第四章第5课时世界的气候及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55

_全__年__高__温__少__雨__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
岸和内陆地区,最大的区域
分布在非洲的________ 沙漠 撒哈拉
(2)温带气候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 和亚热带湿
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_______________ _冬__季__温__和__湿__润__
_夏__季__炎__热__干__燥__,__ _冬__季__温__和__多__雨__
第五课时 世界的气候及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考点一 世界的气候 (3年2考) 1.气候与生活 (1)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稳 定性。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项目 描述时间长短不同
变化大小不同
天气 _短__时__间__的大气状况
_不__断__变化的
气候 _多__年__的天气平均状况
)
①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②火山喷发 D ③过度发展核电
④过度砍伐森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2014·枣庄中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小事” 不符合低碳生活原则的是( C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 B.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C.赠送礼物时豪华包装 D.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十四课时 地形地势特征
3.影响
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牧业等 有利影响
方面具有优势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不利影响
耕地面积小,对农业生产不利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 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三)主要地形区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最初,主要表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交通和生活上各种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据计算,从1860~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增加了10%。

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它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也增强,低层大气-对流层的温度将升高。

到2009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400ppm。

据此计算,全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近l℃,到2040年,将升高约2℃。

燃料燃烧后排出的烟尘微粒和自然植被被人类破坏后为大风所刮起的尘埃,以及其它人为原因所造成的尘埃,增加了大气中的烟尘、微粒的数量。

其中有许多半径小于2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犹如一把阳伞遮住了阳光,减弱了太阳辐射,导致地面气温降低。

同时,大气中的烟尘微粒又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凝结核,创造了降水形成的有利条件,增多了降水的机会。

降水的增加,对地面的气温也起到了冷却作用。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

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

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总之,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

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

这些影响的效果又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

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各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人为影响所可能产生的净效果。

故为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气候预测,弄清人为因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