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学习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8柳永词二首
配套K1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单元导读教师用书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单元导读词,兴于唐,成于五代,鼎盛于宋。
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坛在承传五代遗风的基础上酝酿创新,而首开一代词风的首推晏殊、欧阳修,他们承续花间词的余绪并有所创新。
晏殊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
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意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此类佳句。
而柳永因仕途坷坎,随即致力于词的创作。
他开创了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作有其独特的情感特质及审美内涵。
他的词作着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
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泻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深化,词的创作日趋活跃。
晏几道、秦观等人延续宋初婉丽的词风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词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赋词怀古议政,悲壮奋发。
而苏轼则另辟新径,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跌宕。
语言和音律上亦有所创新,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作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荡涤胸怀的激情、豪迈奔放的感情、坦荡开朗的胸怀为基调,打破了音律的束缚,实现了词与音乐的分离,他吸收前人的诗句,创新了语言形式。
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北宋晚期,党争剧烈,金军南侵,社会动荡,而统治阶层却粉饰太平,反映在词作中,词的内容多失于空疏。
而周邦彦从这种空疏中脱离出来,能够审音创调,以赋为词,集婉约词大成。
本单元所选的词,都是北宋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时所写,抒发了他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则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题,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是北宋词坛的名篇。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而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表达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词人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8柳永词二首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doc

课时分层作业8 柳永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 凝噎.(yē)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 堤.沙(dī)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 凄切.(qiē)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D[D项,“凄切”的“切”应读“qiè”;“兰舟催发”的“发”应读“fā”。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4】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绪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即使C.羌管弄.晴弄:玩弄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成图画C[C项,“弄”应为“吹奏”义。
]3.下列各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C项,直接抒情。
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 4.下列对词《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5】A.“都门帐饮无绪”——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C[“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61612056】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课件

【答案】 离别时的情感 饯别时 船要出发时 设想今宵酒醒后 心境黯淡低落 难舍难分、痛苦异常 凄凉惆怅, “良辰好景”不再的极 度孤独、无聊 离别时的景色 寒蝉凄切,骤雨初歇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杨柳岸晓风残月
凡有井水的地方/都能映照出你词的清辉/你注定一生要与词结缘/自从你的 精雕细刻/你的词便成为一种风行/你莺莺燕燕风风雨雨的人生/不就是你用心血 和才情铺叙的/慢词长调吗? 这就是你,柳永! 柳永啊!你应写一首词感谢宋仁宗,是他的御笔一挥,使你成为奉旨填词 的白衣卿相。你与生俱来的乐感和诗才,才有了更为广阔的飞翔空间;乐坊青 楼酒馆驿站,都成了你酿词的地方。你正是市井红尘中闪亮的诗眼,那耀眼的 光芒啊,一直照彻千年!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 处?
【答案】 这一句是整篇的警策之语,运用了融情入景的写法。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 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个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 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全词意境
词的上片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片则是对别后的设 想,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在结构和表达情感方面有何 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三句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别后情景的写法,所以在结构上起 到过渡作用。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写法。 “念”字表明是设想别后的光景。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去去” 二字连用,更显示出低沉的情调,使人倍感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烟波”是波 面像轻烟笼罩着,和“金波”相反,是愁人的景象。 “暮霭”是傍晚的云气。
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课时分层作业13柳永词二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13 柳永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75】A.伫.倚(zhù)黯.黯(àn)凭阑.(lán) 强.乐(qiǎng)B.参.差(cān) 差.使(chāi)憔悴.(cuì) 谯.楼(qiáo)C.沙堤.(dī) 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D.叠巘.(yǎn) 羌.管(qiāng)钓叟.(sǒu) 图将.(jiāng)B[A项,“参”读cēn。
]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76】A.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B.无言谁会凭阑意?C.为伊消得人憔悴。
D.嬉嬉钓叟莲娃。
A[A项,暗暗—黯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高B.为伊消得..人憔悴消得:消瘦得C.千骑拥高牙..高牙:高高飘扬的军前大旗D.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B[消得:值得。
]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
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A[①③⑥婉约,②④⑤豪放。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唐边塞曲,后用为词牌。
因全词共八韵,故称“八声”。
B.张先,字子野,乌程人。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反映。
语言工巧。
C.柳永,人称“柳七”、“柳三变”,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他擅长写小令、慢词。
D.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柳永词二首词,兴于唐,成于五代,鼎盛于宋。
北宋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词坛在承传五代遗风的基础上酝酿创新,而首开一代词风的首推晏殊、欧阳修,他们承续花间词的余绪并有所创新。
晏殊词在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创了先例。
他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写出含意较深的意境,并概括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此类佳句。
而柳永因仕途坷坎,随即致力于词的创作。
他开创了慢词,扩大了词的体制,增加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从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与文本规范。
柳永的词作有其独特的情感特质及审美内涵。
他的词作着重表现自己的情感心态、喜怒哀乐。
他的“羁旅行役”词就是倾泻他在仕途上挣扎沉浮的种种苦闷。
北宋中期,随着诗文革新运动的深化,词的创作日趋活跃。
晏几道、秦观等人延续宋初婉丽的词风进一步发展提高,所作词作和婉秀丽,情韵兼胜。
王安石、贺铸等赋词怀古议政,悲壮奋发。
而苏轼则另辟新径,词风大多雄健激昂,顿挫跌宕。
语言和音律上亦有所创新,开创了豪放词派。
他的词作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荡涤胸怀的激情、豪迈奔放的感情、坦荡开朗的胸怀为基调,打破了音律的束缚,实现了词与音乐的分离,他吸收前人的诗句,创新了语言形式。
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北宋晚期,党争剧烈,金军南侵,社会动荡,而统治阶层却粉饰太平,反映在词作中,词的内容多失于空疏。
而周邦彦从这种空疏中脱离出来,能够审音创调,以赋为词,集婉约词大成。
本单元所选的词,都是北宋这几个时期的代表作。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是词人离开都城汴京时所写,抒发了他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则借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点题,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是北宋词坛的名篇。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而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则表达了词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词人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北宋的旧曲新声 课外自读学案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外自读《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是一首怀人词,柳永的婉约派风格在这首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词深刻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着眷恋之情。
2.艺术特色(1)奇特的想象作者写离愁,“黯黯生天际”,离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被想象成它黯黯从天边涌起,写出了深深的离愁。
想象奇特,手法奇崛。
(2)极度开放的情感表达“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把情感表达得十分含蓄,但最后两句,却将情感猛烈地释放出来:为了值得思念的人,就算瘦损至死,又算什么呢?她本来就值得我为之憔悴啊。
【随堂练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凤栖梧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草色烟光残照里”展示了主人公望尽天涯时的所见之景,营造了伤感的氛围。
B.“无言谁会凭阑意”表明因为词人不愿与人交流,所以没人能理解他的心声。
C.本词上片写主人公登高望远,离愁滋生;下片写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D.本词紧扣“春愁”二字,写景抒情,曲径通幽,词末交代了“春愁”的原因。
B[B项,应为诗人处在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境地。
]2.这首词使用了什么表现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3.“草色烟光残照里。
配套K12高中语文第3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课时分层作业9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课时分层作业9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9】A.船棹.(nào)如簇.(cù)澄.江(chénɡ) 鹭.起(lù)B.旷.古(kuànɡ) 亘.古(ɡèn)委琐.(suǒ) 漫嗟.(jiē)C.栖.居(xī) 屹.然(yì)悲怆.(chuànɡ) 拜谒.(yè)D.凝.绿(nínɡ) 笨拙.(zhuó)惦.记(diàn) 埋.怨(mán)B[A项,船棹.(zhào);C项,栖.居(qī);D项,笨拙.(zh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翠峰如簇.簇:聚积B.千里澄江似练.练:绸缎C.但.寒烟衰草凝绿但:但是D.征帆去棹.棹:船桨C[C项,但:只有。
]3.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60】A.上片前三句,点出词人的立足点、地点、季节,为全词设置出悲凉的气氛。
B.上片末三句,以水中的彩舟、江洲中的白鹭,展现了金陵多姿多彩的美景。
C.下片起句,“念往昔繁华竞逐”,总结上片内容,并引起下文。
D.下片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本原因。
C[C项,“总结上片内容”错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61】A.词始于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辞,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课堂新坐标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8柳永词二首课件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诗蚜01212143

第十九页,共43页。
“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所 以说“楚天”。“阔”写出天空的浩渺,给人以空落和渺茫感。暮色沉沉,雾气 茫茫,海天相接,水远路长。景色是灰暗的,这种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 愁别恨。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三句写景抒情运用的是点染手法。“念去去”是点, 点明离别;其余两句是染,烘托离愁别绪。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 字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0 字以上)。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第八页,共43页。
慢词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 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词谱》 卷十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 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柳永是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 的作家,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
第九页,共43页。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凄.切( ) 暮霭.( ) 天堑.( ) 豪奢.( )
骤.雨( )
凝噎.( )
参.差.( )( ) 堤.沙( )
珠玑.( )
罗绮.( )
叠 · ( ) 羌.管( )
【答案】 qī zhòu yē ǎi cēn cī dī qiàn jī qǐ shē yǎn qiānɡ
第三页,共43页。
凡有井水的地方/都能映照出你词的清辉/你注定一生要与词结缘/自从你的 精雕细刻/你的词便成为一种风行/你莺莺燕燕风风雨雨的人生/不就是你用心血 和才情铺叙的/慢词长调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8 柳永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参差.(cī)寒蝉.(chán)骤.雨(zhòu) 良辰.美景(chén)B.繁.华(fán) 凝噎.(yē)钓.叟(diào) 天堑.无涯(qiàn)C.豪奢.(shē) 堤.沙(dī)珠玑.(jī) 咏赏.烟霞(shǎng)D.叠巘.(yǎn) 凄切.(qiē)风帘.(lián) 兰舟催发.(fà)D[D项,“凄切”的“切”应读“qiè”;“兰舟催发”的“发”应读“fā”。
] 2.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4】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绪B.便纵.有千种风情纵:即使C.羌管弄.晴弄:玩弄D.异日图.将好景图:绘成图画C[C项,“弄”应为“吹奏”义。
]3.下列各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C[C项,直接抒情。
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4.下列对词《雨霖铃》中语句的解读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1612055】A.“都门帐饮无绪”——这一句明写送别的地点,同时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
“无绪”即没有心思,将词人的情感世界置于送别的大环境之中。
B.“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为眼前之景,是实写;“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直抒胸臆之笔。
C[“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之景,为虚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61612056】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②扎到市民堆里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④转向市井深处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B[从“转向”到“扎到”,从到“成就”再到“代表”,按句意的逻辑关系排序。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将与恋人别离时泪眼婆娑,相顾无言的情状。
(2)《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虚设别后情景,把别离伤痛推向了高潮。
(3)《望海潮》中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中描绘西湖美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4)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
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____①____。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__②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__③____。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
第一处根据前一句“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以得出这一句的句式,应为“更是……”;再根据后面内容来推测此句的内容。
第二处根据前面“唐诗的激情洋溢”和后面“元曲的灵动俏丽”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宋词。
第三处联系前一句和后一句可以得知,这一句应是说汉字面临的危机。
【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②宋词的婉转清雅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8.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第①处补写恰当的句子,第②处补写总结句。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韩愈、柳宗元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一切的经典,都是曾经的时尚。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在当时的风靡可见一斑,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一种时尚,也成就了现在的经典。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民间流行的评书和话本文学,如今成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成为文学中的经典……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再研读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总结。
据此,根据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答案】①韩柳倡导古文运动,抨击了当时的靡丽文风,为文学史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他们的观点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②这一个个从时尚走到经典的事物,总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二、阅读提升层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57】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
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
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C[C项,“由郊外说到市内”错误,应为“由市内说到郊外”。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采菱的小舟上,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少女嬉戏采莲。
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形胜”“繁华”四字在上片中起什么作用?“珠玑”“罗绮”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展现了杭州哪几个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总括之词,自“烟柳”之下,是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和繁华。
词人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展开描写,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把杭州市场的繁荣和市民的富庶反映了出来。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3)题。
【导学号:61612058】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下列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和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C.词人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凄凉的图景,融情于景,故而能打动人心。
D.“晓风残月”巧妙交代出酒醒时间已是清晨,此时诗人烂醉如泥,以至于彻夜露天而卧,可见离别伤感之重。
D[D项,说诗人彻夜露天而卧没有根据。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蝉声凄切,景也萧瑟;天色渐晚,暮色阴沉;滂沱骤雨刚刚停止。
②这三句直接写出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
③清秋节令的“凄切”,鸣叫着的“寒蝉”,衬托着悲凉秋景,这就为整首词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3)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怎样的离别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中主要描写了“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物,这些景物不仅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而且将作者仕途无望、人生前景暗淡的低沉伤感的凄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