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高考说明背诵与默写篇目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含解析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诠释出其制胜瞩(zhǔ)目人才荟(kuài)萃B. 杀戳宁静致远莅(wèi)临鸢(yuān)飞鱼跃C. 平添励精图治缜(zhěn)密鹬(yù)蚌相争D. 松弛老奸巨滑揣度(duó)身陷囹圄(wú)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________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________画山水。
A. 遏制次序善于B. 遏制秩序擅长C. 遏止秩序擅长D. 遏止次序善于3.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B.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 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 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凿、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2009—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汇总

2009—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汇总[说明] ①按照“新课标推荐篇目”“推荐篇目以外、教材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现行教材以外的名篇名句”三种情况分别汇总。
②按照近四年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次的多少来排列,供老师和同学们参考。
(一)新课标推荐篇目1.《荀子·劝学》(25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09全国卷Ⅱ)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009山东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09安徽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09天津卷)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009江苏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009福建卷)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009重庆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0陕西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0江苏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10福建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10安徽卷)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011山东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011福建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12山东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2安徽卷)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12北京卷)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12全国大纲卷)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12江苏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012上海卷)荀子《劝学》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2009古诗文背诵篇章

2009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考诵读篇目(注:划横线的句子为重点句,但不能忽视其他语句)1.《荀子·劝学》(节选)(02、05、08年考)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抬起脚后跟站着)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ĭ)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q iè,用刀子刻)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臵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yàoè,阻碍)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北京高考背诵篇目

杜牧 范仲淹 苏轼 苏轼 李清照 陆游 陆游 辛弃疾 辛弃疾 关汉卿 毛泽东
古文(23)
1子路侍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劝学 *4曹刿论战 5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 *6邹忌讽齐王纳谏 7逍遥游(北冥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9出师表 10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11桃花源记 12归去来兮辞(不含序)
1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14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 15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 16陋室铭 *17小石潭记 18 18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9岳阳楼记 20醉翁亭记 2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22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篇目
计45篇/首
诗歌部分(22)
1氓 2国殇 3归园田居(其一)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梦游天姥吟留别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春夜喜雨 *9蜀相 10登高 11琵琶行(不含序) 《诗经》 屈原 陶潜 李煜 王勃 李白 李白 杜甫 杜甫 杜甫 白居易
12泊秦淮 13苏幕遮(碧云天)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6声声慢(寻寻觅觅) *17书愤 18钗头凤(红酥手) 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21窦娥冤【滚绣球】 22沁园春-长沙
2009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必备的篇目

2009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要求必备的篇目Ⅰ.文言诗文默写篇目(课内)(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诗经》18.《蒹葭》《诗经》19.《观沧海》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22.《次北固山下》王湾23.《使至塞上》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杜甫*27.《春望》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32.《观刈麦》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门太守行》李贺*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37.《夜雨寄北》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加*号的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二)高中课程标准建议诵读篇目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2.《逍遥游》(北冥有鱼……圣人无名)庄子3.《师说》韩愈4.《阿房宫赋》杜牧5.《赤壁赋》苏轼6.《氓》《诗经》7.《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8.《蜀道难》李白9.《登高》杜甫10.《琵琶行》白居易11.《锦瑟》李商隐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13.《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14.《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Ⅱ.名著名篇篇目(加考)1.《三国演义》罗贯中2.《红楼梦》曹雪芹3.《呐喊》鲁迅*4.《子夜》茅盾5.《家》巴金6.《边城》沈从文*7.《堂·吉诃德》塞万提斯*8.《巴黎圣母院》雨果9.《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10.《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11.《复活》列夫·托尔斯泰12.《老人与海》海明威*13.莫泊桑短篇小说*14.契诃夫短篇小说*15.欧·亨利短篇小说16.《女神》郭沫若*17.普希金诗*18.泰戈尔诗*19.鲁迅杂文*20.朱自清散文*21.《西厢记》王实甫22.《雷雨》曹禺*23.《茶馆》老舍24.《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加*号的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精品文档 (65)2009年高考真题分类精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二)

安徽卷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况《劝学》)(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3)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7)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江西卷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1)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五四时期。
《百年孤独》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马尔克斯。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诗经·邶风·静女》)(3)策扶老而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才》)(4)杜甫在《登岳阳楼》诗中,集中抒发自己老病孤独、身世之悲的两句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山东卷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王勃《腾王阁序》)(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偶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北京高考古诗文复习(背诵与默写篇目)

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北京高考古诗文背诵与默写篇目目录文言文篇目18篇1.《论语》-十二章2.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3.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4.谏太宗十思疏-魏征5.师说-韩愈6.阿房宫赋-杜牧7.六国论-苏洵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9.赤壁赋-苏轼10.项脊轩志-归有光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2.过秦论(上)-贾谊13.陈情表-李密1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15.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16.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17.石钟山记-苏轼18.登泰山记-姚鼐古代诗歌篇目32篇1.静女-《诗经•邶风》2.无衣-《诗经·秦风》3.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潜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蜀道难-李白10.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1.将进酒-李白12.燕歌行-高适13.蜀相-杜甫14.客至-杜甫15.登高-杜甫16.登岳阳楼-杜甫1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8.李凭箜篌引-李贺19.锦瑟-李商隐20.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2.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2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25.登快阁-黄庭坚26.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7.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28.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29.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0.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32.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标蓝色为高考或本届模拟考过的句子)(标红色的句子为重点句)文言文篇目18篇1.《论语》十二章(重点)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北京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一)古文(23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孟子》3.劝学《荀子》★4.曹刿论战《左传》5.烛之武退秦师(“夜缒而出……乃还”)《左传》★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7.逍遥游(“北溟有鱼……之二虫又何知”)《庄子》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史记》9.出师表诸葛亮10.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李密11.桃花源记陶潜12.归去来兮辞(不包括“序”)陶潜1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王羲之14.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王勃15.师说(“嗟乎……其可怪也欤”)韩愈16.陋室铭刘禹锡★17.小石潭记柳宗元18.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19.岳阳楼记范仲淹20.醉翁亭记欧阳修2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想于悲风”)苏轼22.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王安石★23.爱莲说周敦颐(二)诗词曲(22首)1.氓《诗经》▲2.国殇屈原3.归田园居(其一)陶潜■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6.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8.春夜喜雨杜甫★9.蜀相杜甫10.登高杜甫11.琵琶行(不包括“序”)白居易12.泊秦淮杜牧13.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16.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17.书愤陆游▲18.钗头凤(红酥手)陆游■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0.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21.窦娥冤([滚绣球])关汉卿22.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说明:1、加星号的不列入2010年考查范围。
2、文言文凡未注起讫的,即要求全文背诵。
(一)古文(23篇)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高考大纲背诵与默写篇目(一)古文(10篇)1.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过秦论[西汉]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师说[唐]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阿房宫赋[晚唐]杜牧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7.六国论[北宋]苏洵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8.游褒禅山记[北宋]王安石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9.石钟山记[北宋]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