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湘潭人2000年前住的是这种房子
湘潭风俗民俗1000字作文

湘潭风俗民俗1000字作文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俗民风也随着地域的差异而有着很大的区别。
每个民族都有着区别很大的民俗传统。
我的家乡在湖南,一个文化底蕴很浓的地方。
在我的家乡有着很多独特的风俗人情。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的风俗习惯已经被淡化了,然而倘若你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湖南朴实的农村,你便可以感受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了。
在我的家乡湖南就是一个保留着独特风俗的地区。
每逢喜事,照湖南人热情的性子,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用木板搭一个戏台子,请艺人来家里唱湖南著名的花鼓戏。
在屋里摆上大圆桌,请亲戚邻居到家里吃饭看戏,摆大圆桌象征团圆,祥和的寓意。
桌上不会摆太多碗菜,但是每一碗都内容丰富,我们叫它“杂味菜”是当地最有名的菜之一,菜里有香肠,木耳,豆干这种菜虽不及“淮扬菜”那样精致,却能从这道粗犷豪迈的家常菜中吃出农家独有天然朴素的风情,也别有一翻滋味。
在农村,吃自己种的菜和大米,很少去买东西,房子也是自己家盖的。
我们住的房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年轻时用汗水夯筑起来的,红砖,黑瓦是我们那儿房子最大的特征。
我们家有两层楼,上面睡觉,下面吃饭,格局简单。
那不像城市里的房屋,闪闪发亮,富丽堂皇。
那都是用天然的土砌成的,走进去就嗅到一种清香的泥土味,有种能让人返璞归真的独特气息。
大人们听到韵味十足的腔调也跟着哼起来,小孩们则在桌上的大碗里聚精会神地挑着香肠,一幅多么热闹祥和的画面!戏听完了菜吃完了,客人主人依依惜别,临走前主人总会向客人递上一块腊肉,肉熏得红通通的,这里面装着的是人热情好客的美好情谊。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
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
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
观湘门简介

观湘门简介
观湘门,始建于宋代,系湘潭县治所在地。
门内的湘潭县衙毁于,战火,
现河西沿江路上的观湘门为重建,也非旧址,原址应在城正街一带。
明清时期的湘潭县县城有城墙,城墙四周开六张门,分别称文星门、熙春门、拱极门、瞻岳门、通济门和观湘门。
城内拥有“三街九巷”。
三街:河街、宣化街、大街。
九巷:柳师巷、按察司巷、水门巷、宁乡巷、高步天衢巷、瞻
家巷、黄龙巷、铸钟巷、兴仁巷。
旧时湘潭的六道城门,每一道门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
南门为观湘门,城
楼叫“迎薰楼”,现重建城楼叫“湘阳楼”。
观湘门是整座湘潭县城的正门,
从观湘门入,可以直接到县衙所在地。
观湘门以东的东南门叫文星门,以西的西南门为通济门,“通济”即城内
的水可以从这道门排出去,文星门和通济门都与湘江是相连的。
西北方向为拱
极门,“极”即北极星的意思。
西边为瞻岳门,因南岳在湘潭的西边,故取名“瞻岳”。
东北方向为熙春门。
每一道门都建有城楼,拱极门、瞻岳门和熙春
门都通陆路,城内主次干道四通八达。
湘阳楼总建筑面积1777平方米,高度16.8米,共三层。
站在楼上,临江
而望,湘江的壮美尽收眼底。
河西沿江风光带观湘门旁有数片晚樱一阵风起,花瓣随风起舞美得摄人心
魄与旁边雄伟的观湘门城楼互为映衬,勾勒出一幅古朴唯美的园林艺术画卷意
境悠远,令人陶醉万分。
湘潭盘龙大观园简介

湘潭盘龙大观园简介湖南省湘潭市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中,盘龙大观园是湘潭市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湖南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湖南省文化旅游区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湘潭盘龙大观园的历史、景观和文化内涵。
一、历史盘龙大观园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名“朱家花园”,是朱权家族的私家花园。
后来,朱权家族的后代将花园捐赠给湘潭县政府,成为一座公共花园。
在清朝时期,盘龙大观园曾经被改名为“湘潭县花园”,并且被加以扩建和改造。
20世纪初,盘龙大观园被定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湖南省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近年来,湘潭市政府对盘龙大观园进行了一系列的修缮和升级,使其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二、景观盘龙大观园占地面积达50余亩,是一座以山水为主题的园林。
园内有着丰富多彩的景观,包括山、水、树、花、石、亭、台、楼、阁等元素,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包括:1.盘龙山:盘龙山是园内的主峰,高约35米。
山上有着茂密的森林和蜿蜒的小路,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2.卧龙湖:卧龙湖是园内的主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
湖水清澈,湖面上漂浮着荷花和荷叶,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
3.潇湘阁:潇湘阁是一座仿古建筑,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
阁内有着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展览,让游客了解湖南的历史和文化。
4.芳洲亭:芳洲亭是园内的一座景点,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
亭内有着小桥流水和婉约的花草,让人感受到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
5.望湖亭:望湖亭是园内的一座亭子,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朝。
亭内可以俯瞰整个卧龙湖的美景,让游客感受到一种风景如画的感觉。
三、文化内涵盘龙大观园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景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内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是湖南省园林艺术和文化旅游的代表之一。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内涵包括:1.湘潭文化:盘龙大观园是湘潭市的一处文化遗产,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反映了湘潭的历史和文化。
湘潭市区的旅游景点介绍

湘潭市区的旅游景点介绍
湘潭是湖南的文化中心,旅游资源丰富。
有著名的岳阳楼、九华城、毛泽东故居、雷锋纪念馆、湘潭大学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下面介绍几个景点: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是三国时吴王夫差建造,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所建的黄盖楼。
岳阳楼为三层四角攒尖式结构,底层呈方形,边长3.75米;二层为圆形,边长2.75米;三层为方形,边长2.75米。
岳阳楼高20.13米,总面积1267平方米。
岳阳楼结构严谨,造型别致。
其外观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登楼远眺,湘水像一条绿色的飘带在天边蜿蜒流淌;岳阳楼四根红色圆柱高高耸立在楼顶上,显得格外挺拔、醒目。
登上楼顶放眼望去:湘江蜿蜒如带;岳阳楼仿佛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宝塔矗立在湘江之滨;湘水向东流去,水天相连;不远处的橘子洲头似一艘巨舰破浪前行……
毛泽东故居
毛泽东故居是湘潭县韶山市的一个普通农家院落,它位于韶山冲东侧的山脚下。
—— 1 —1 —。
湘潭万楼简介和历史

湘潭万楼简介和历史
万楼位于湖南省湘潭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明代名臣文渊阁大学士、著名学者王阳明(1472—1529年)的学生、抗倭名将胡宗宪(1472—1562年)所建。
万楼是一座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三层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宽14米,高约12米,总占地面积约940平方米。
建筑主体为二层,由南向北依次有门厅、前厅、正厅和后厅。
门厅设在中间,是万楼的出入口和接待客人的地方。
正厅在南、北两侧,为主人接待客人和议事的场所。
前厅与正厅之间有回廊连接。
万楼前有一条长20米、宽约3米的庭院,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四棵苍劲挺拔的古松。
庭院内种有石榴、山茶、石兰等花木。
后厅与正厅之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回廊,两侧设有回廊和小门连接回廊与正厅相连。
万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派遣太监郑和到福建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这位太监对胡宗宪的行为很不以为然,曾多次向朝廷上书弹劾胡宗宪。
—— 1 —1 —。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1 吃水不忘挖井人 》 (54)

忘 挖 井 席导革 命 战士 解刻念
我会认 水井 井口 乡亲 亲人 上面 面前 叫声 叫好 主席 主人 战士 战友
我会写
吃 叫主江 住没以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
xí
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
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 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 席就带领战士和乡 亲们挖了一 口井。
毛泽东生平简介
毛泽东,湖南湘潭 人。生于1893年12月26 日,1976年9月9日去世。 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 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 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 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 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Wàng wā jǐng xí dǎo gé 忘 挖 井 席 导革 mìng zhàn shì jiě kè niàn 命 战 士解刻 念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
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
kè
面刻着:“吃水不忘挖
niàn
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谁是挖井人? 毛主席 谁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的乡亲们
通过这个故事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感受到毛 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 思想、好品质。
同时也感悟到乡亲们饮水思源 的好行为。
启发思考
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不应该 忘哪些人?
永远记住那些为我们的幸福作出巨大 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关心自己、帮助过 自己的人。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珍惜美好的生活。记住所有爱我 们和关心我们的人……
我们的先辈、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老师……让我们永远记住 他们的恩情。
课后作业
同学们回家把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给 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那时候的湘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那时候的湘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那时候的湘潭街道没这么宽,汽车没这么多,天空是那么蓝有冰棒,有二八自行车,有慢慢游没电脑,没IPAD,玩得照样自在小伙伴们,想起当年的湘潭没那时候的“金湘潭”,经常是很热闹的;那时候,“金湘潭”还有坐轿子的;那时候的湘潭市老中山路,人也是很多的;那时候的湘潭市十四总老码头;上世纪30年代的湘潭县城城墙是这样的;1900年遭遇洪水淹没的湘潭,窑湾十八总房屋浸泡在湘江漫过堤岸的洪水中;1907年湘江中有船放鞭炮;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万楼观音阁侧视;1975年,湘潭汽车站建成了;那时候的窑湾与杨梅洲,很繁华的;那时候湘潭大学开学典礼,也是很壮观的;那时候的唐兴寺智俨禅师石塔(1952年),有人还记得吗?那时候,江中看万楼是这样的(1952年摄);1950年代的中路铺镇火箭人民公社月形大队敬老院;那时候收禾是这样的,1950年代湘潭县农村的无动力扮禾;那时候,穿新衣还要先买布的;那时候,穿新衣服是很兴奋的;那时候,犁田基本上还是用牛的;那时候,女人是很能干的;那时候,皮鞋都是这个样式的;那时候商场是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那时候,收废品、磨剪子、“打洞米”是随处可见的;那时候,跳舞总是这样的动作的;那时候,拖拉机开上路是很洋气的;那时候,湘江上是船来船往、川流不息的;那时候,小孩子能玩到积木是很开心的;那时候的街道还是井然有序的;那时候的理发店,是忙不赢的;那时候,中山装是很流行的;那时候,饭店里的饭菜是可以放心食用的;那时候湘潭四季分明,冬天还能看到厚厚的雪;那时候的湘潭,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湘潭先民的洪荒时代

湘潭先民的洪荒时代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我们,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会发现能弄明白的往往是一些小问题,而与生俱来的大问题无论怎么冥思苦想,总是一头雾水。
二千多年前,被放逐到三湘大地的楚人屈原以孩提的童真和哲人的深邃,写了一首问了172个问题的奇丽诗篇《天问》,叩问天地万物是谁创造,人类又从何而来?在这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上,可惜至今仍没有人握有确切明白的答案。
一些人类学家发现,世界上的每一种文明都有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这是所有故事中最基本的故事。
西方人听惯了上帝耶和华造人的神话,相信那是确定不移的事实。
华夏民族也有抟黄土造人的古老创世纪神话,造人者是女娲,这从来就是一则优美的神话,谁也没有真正相信是这么一回事。
人类究竟是怎么来的?猴子或猿猴变人的说法,对许多的人都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它是近现代学者们一直在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两部名著,用生物进化原理论证人类起源于早已灭绝的古类人猿,建立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科学学说。
为了说明人类起源的年代,有的学者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地球的历史大约有45亿年,如果将地球的历史比作一天的24小时,1分钟约等于300万年,1秒钟等于5万年。
地球在午夜0点开始自己的历史,其他的情形应当是这样的:地球的起源 0点;生命的起源 05点45分;脊椎动物的起源 21点02分;哺乳动物的起源 22点45分;灵长类的起源 23点37分;可能的人类的起源:23点56分;南方古猿 23点58分;智人 0点前6.5秒在地球运转总计为一天的时段内,人类出现的时间是在午夜前的6.5秒,整个人类的历史只有6.5秒长。
这个比方让人感到有点过于精确了,当然也非常有意思。
我们应当知道,人类并不是在某一天早晨或是晚上一步跨出了猿群,人类的起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
2002年,湘潭市文物处、湘乡市文管所在湘乡市东郊乡农科所进行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块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距今有二三十万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湘潭人2000年前住的是这种房子
在湘潭市博物馆湘潭故事展厅,制作于东汉时期的陶屋、陶溷((hùn)、陶仓、陶井、陶牲畜圈、陶鸡埘等整齐地摆放在玻璃展柜里,展示着2000年前湘潭民间建筑的风貌,原来在东汉时期湘潭的建筑就已经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非常相似,参观的人们尤其是湘潭本地人无不感到亲切,而又感叹着老祖宗们的智慧。
陶制陪葬品
在湘潭市博物馆展示的陶制品或是东汉墓出土,或是仿照出土文物复原的,当时人们有阴阳相似的观念,即人去世后需要将在世时生活的环境、器物带到另一个世界去,这样才能在那里继续生活。
但是有些事物太大,比如说房子,就只能根据比例,用陶制工艺做出一些“迷你”的房子陪葬,这才有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物品。
陶屋
这种陶屋展现的建筑是古时候湘潭人典型居住场所。
南方雨水较多,气候潮湿,所以建筑一般会与地面隔开,这种建筑叫做“干栏式建筑”,除了防潮,还能抵御南方的猛兽鼠蚁的灾害,对囤放粮食和保护人身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陶溷
陶溷,简单来说就是厕所。
不过这种厕所不是那种挖个地坑建成,而是建一个高台,四周密封,台上再建一个厕所,通过楼梯走上去。
在高台墙边设瓦檐围成畜圈,高只及厕所的一半,后墙根处开一拱形窦洞。
直到上个世纪,湘潭还存在这种厕所。
坞堡
坞堡就不是平常人家能够建设的了。
东汉时期,中原战乱,不少北方的豪门望族迁移到湘潭生存,通过北方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在南方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再富强壮大,催生了豪强庄园经济,富豪家庭根据自己的财富实力建设了坚固的坞堡居住。
这种坞堡最大的特点是防御性非常高,四周被几堵坚固的高墙围绕起来形成这样的方形结构,而墙上的四个方向都设有一处角楼,这样如果有敌人来进攻就可以凭借着登高望远的优势第一时间发现并做好防御工作,让人不敢轻易来犯。
还有一些陶仓、陶井、陶鸡埘等建筑,都和近现代湘潭人体验过的相似。
数千年岁月荏苒,湘潭人的智慧依旧在闪耀,湘潭的生活环境也在紧随着时代潮流日新月异,但不论在什么年代,湘潭人坚韧、勤劳、勇敢的精神都会继续延续下去,绵绵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