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治理方案
无组织排放整治专项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无组织排放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有效控制和减少无组织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整治范围及内容1. 整治范围:- 全市所有涉及无组织排放的重点行业企业,包括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陶瓷等行业。
- 燃煤锅炉及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
- 城市及乡村范围内的堆场、料场等。
2. 整治内容:- 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
- 对现有企业进行无组织排放现状调查,建立企业无组织排放台账。
- 依据“一厂一策”原则,科学制定无组织排放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措施。
-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物料储存、运输、装卸、加工等环节,减少无组织排放。
- 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整治措施1. 源头控制:-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物料堆放、运输、装卸等环节的无组织排放。
- 采用封闭式储存、输送设备,降低物料扬尘。
- 严格物料堆场管理,实施定期喷淋、覆盖等措施。
2. 过程控制:-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泄漏。
- 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物料溢散。
-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排放。
3. 末端治理:- 采用高效除尘设备,如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等,对排放气体进行净化。
- 建设雾炮机、喷淋系统等,对厂区内及周边环境进行降尘处理。
4. 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无组织排放监管制度,明确监管部门及职责。
- 定期开展企业无组织排放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 加强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2023年X月):- 制定本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内容、措施及实施步骤。
- 开展企业无组织排放现状调查,建立企业无组织排放台账。
2. 组织实施(2023年X月至2024年X月):- 企业按照“一厂一策”原则,制定无组织排放治理方案,并实施。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方案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实施方案一、扬尘储存1、各类生产、加工企业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要全部仓储,禁止露天存放。
仓储方式包折全封闭储料仓(钢结构或气膜)、筒仓。
2、全封闭储料仓防尘措施棚仓(含门窗)必须全密封,因防爆、职业防治、安全等特殊原因的可按要求留口。
顶部和四周封闭材料不得存在锈蚀损坏,脱落现象。
地而必须硬化。
储存质量较轻的粉状物料棚仓要在顶部或房梁部加装雾化喷淋装置,做到仓内抑尘。
储存砂石、铁矿粉、炉渣等质量较大的物料,棚仓配装射程可覆盖全仓的雾炮。
对含水率有要求的物料可以采用高效干雾等抑尘措施。
车辆出入口加装密封门,密封门优先选择自动感应门或自动升降帘,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可选择手动,无车辆岀入时保持关闭状态。
棚仓出口必须加设车辆冲洗平台,仓存粉状物料的棚仓要在车辆出入口加设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3、筒仓防扬尘措施仓顶除尘统一加装脉冲式布袋除尘器,(不得使用无动力滤芯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
筒仓卸料口要使用全封闭式管道或螺旋方式输送物料,降低物料跌落高度,减少二次扬尘。
卸料管道要保持完好,不得出现严重锈蚀、破损和接口脱落现象。
4、其他料场确因地质地形、生产安全等条件影响,不能建设全封闭储仓或筒仓时,可选择建设挡风抑尘网并安装无组织扬尘在线监测设备,物料堆存高度必须低压挡风抑尘网高度2米以上,挡风抑尘网内物料必须全部苫盖,加设喷淋或喷雾抑尘设施,喷淋而积必须覆盖全部物料。
有条件的企业,在不影响物料性质的基础上可采用抑尘剂进一步防止物料随风起尘。
当工作而必须裸露时,必须同时开启喷淋或喷雾抑尘装置,确保物料不起尘,同时要对地而进行洗扫,保持地面清洁无扬尘。
车辆进出口必须加设车辆冲洗平台、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时传输监测数据。
装卸所有物料装卸(含包装好的物料)必须固定装卸位,严禁随意装卸。
所有物料严禁露天装卸,因工艺要求等特殊原因确需露天装卸的, 必须同步设置收尘、除尘设施,并布设符合要求的排气筒。
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无组织排放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响应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提高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
二、治理目标1. 降低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确保达标排放。
2. 优化工业布局,减少无组织排放源。
3. 加强监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三、治理措施1. 优化工业布局(1)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行搬迁或改造。
(2)合理规划工业园区,集中处理污染物,降低无组织排放。
2. 强化源头控制(1)对原料堆场、仓库、料仓等场所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扬尘排放。
(2)采用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降低物料堆放、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排放。
(3)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减少无组织排放。
3. 加强设施建设(1)安装除尘设备,如雾炮机、雾帘等,降低无组织粉尘排放。
(2)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减少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染物。
(3)对产生恶臭气体的场所进行封闭处理,并安装除臭设备。
4. 严格监管执法(1)加大执法力度,对无组织排放超标企业进行处罚。
(2)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实时监测。
(3)加强对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计划,明确治理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
2. 开展企业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专项整治,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4. 定期开展监测,评估治理效果,持续优化治理措施。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治理措施顺利实施。
3.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通过实施本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方案,力争在短时间内降低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头治理是根本

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头治理是根本
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虽然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而相对于排放量大的高烟囱等有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源极易被忽视。
几乎所有涉及废气排放的工业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无组织废气排放,但由于无组织废气呈现出扩散空间范围不大的排放特点,难以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此外,企业对控制无组织废气排放不够重视,对工业无组织源的监管还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无组织排放污染治理难度大,源头治理是根本,应从源头控制,在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中控制粉尘的产生。
以钢铁、水泥、有色、化工、石化、制药、矿产开采等无组织排放重点行业为例,首先要做的是全面了解各类重点工业的工艺流程,改变落后粗放的生产工艺;其次,要加大技术创新,研制开发并推广新型粉尘抑制技术,如国内方兴未艾的生物纳膜抑尘、云雾抑尘技术等,有效阻止末端环节可能产生的大面积多点扬尘的情况。
同时,还要加强生产工艺监管,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点源的粉尘管理,对重点无组织源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监测。
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无组织排放是指没有经过控制设施处理和管理的企业或个体的污染物排放。
由于无组织排放的特点是数量大、分散、难以控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
针对重点行业的无组织排放,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治理标准是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重点行业的迅速发展,无组织排放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废气、废水等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水体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的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二、标准制定的必要性1. 保护环境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规范企业的排放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
2. 统一标准制定统一的治理标准,能够提高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的一致性,降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技术水平标准的制定要求重点行业采用先进、环保的治理技术,促进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三、标准制定的原则在制定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标准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 可行性原则标准应考虑到行业的实际情况、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确保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3. 安全性原则标准应确保治理措施的实施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四、标准实施的过程标准实施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制定标准制定标准需要由相关的环境保护机构和专家组成的标准制定委员会负责。
标准制定委员会应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 修订标准标准的修订是一个动态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进行定期修订。
3. 推广宣传标准制定完成后,应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和公众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晓率和遵守度。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解决方案

无组织排放管控治一体化解决方案一、政策背景近年来,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以超低排放改造为契机,我国各行业步入由大到强、绿色转型的发展阶段。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以下简称《意见》,鼓励钢铁企业分阶段分区域完成全厂超低排放改造,力争通过史上最严排放限值要求。
按照《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力争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2019年12月18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9〕922号),指出企业应重点加强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和手工监测采样点布设的规范化,无组织排放控制、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等薄弱环节改造,以及建立监测监控和台账体系。
2020年1月9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印发《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中环协〔2020〕4号),对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治理与监控提供了指导,为钢铁企业有效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四川、河南、上海、浙江、湖北、宁夏、新疆、福建、贵州等省相继都针对超低排放制定了相关的改造方案、技术指南等政策,旨在加强对工业企业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的深度治理,提高企业无组织排放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无组织排放特点无组织排放的特点和治理难点:无组织排放广泛存在于工矿企业中,尤以钢铁焦化企业为巨,其每个生产工艺流程节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无组织排放,并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无组织排放量大,排放的时间和空间都存在不确定性。
钢铁生产各工艺流程中炼焦、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等环节都有大量的矿石、辅料以及燃料的投入使用,针对这些散料的装卸、存储、破碎、筛分、转运、投料等操作都会带来大量的粒径不均的无组织粉尘排放。
企业厂界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方案

企业厂界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方案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各国政府都加强了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监测力度。
本文将介绍一种企业厂界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方案,以帮忙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污染物排放管理。
方案背景目前,很多企业都存在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现象。
这种无组织排放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还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
而政府对企业无组织排放的惩罚力度不断加大,为了避开被惩罚,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方案以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法规标准。
方案内容第一步:污染物分析与取样在对企业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之前,首先要了解企业所产生的污染物分布情况。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污染物。
因此,需要依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其可能会排放的污染物。
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在污染物紧要排放口相近设置取样点,对企业污染物进行取样,取样的方法包括现场手动取样、自动取样和在线监测等。
第二步:污染物检测在取得企业污染物样品之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污染物检测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物理检测、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等。
依据不同的污染物性质,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并通过专业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
污染物检测的结果要与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是否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
第三步:数据分析与处理对于得到的污染物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目的是了解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情况,并供应参考看法,以帮忙企业优化污染物排放方式。
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图形化呈现和数据模型分析等。
第四步:结果汇报最后,依据数据分析和处理的结果,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企业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紧要问题和优化建议等。
汇报结果可以通过书面报告、会议汇报和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进行。
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与治理

工业粉尘无组织排放与治理
粉尘,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通常将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均定义为粉尘,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
工业粉尘,是指在钢铁厂、矿山、采石场、火电厂、港口、堆场等工业生产领域所产生、散发的粉尘,是粉尘污染的重要来源。
工业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工业粉尘,分为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两种排放形式,这两种形式也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形式。
无组织排放的粉尘,易产生于未密闭的开放式生产线。
这些无组织排放粉尘会造成粉尘过量堆积、粉尘浓度超标。
相对于有组织排放粉尘来说,无组织排放粉尘治理难度较高,一般常用的收尘方式对于无组织排放粉尘难以起到预期的功效。
目前工业粉尘治理主要依靠的是源头抑尘技术,其中较为典型的生物纳膜抑尘技术。
生物纳膜抑尘技术,是在产尘源头处将生物纳膜喷附在物料表面,使其与物料浑拌,通过生物纳膜这种特殊物质的强吸附特性来团聚小颗粒粉尘,在产尘源头处抑制粉尘产生和散发。
除了生物纳膜抑尘技术之外,还有云雾抑尘技术、湿式收尘技术、天网抑尘技术等新型技术,将多种技术综合运用,能最大限度减少工业粉尘有组织排放及无组织排放,大幅降低粉尘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河南省2019年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方案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豫政〔2018〕30号)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9〕25号),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专项治理,持续改善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结合我省无组织排放治理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强化全流程治理、精细化管控的理念,建立全省无组织排放治理清单,明确各行业污染治理规范要求,完善安装在线监控措施,细化落实监管责任,严格进行核查验收,强力推动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合力治污。
对符合治理规范的企业实行环保绿色调度,对逾期不符合治理规范的企业实行停产治理,对治理无望的企业,由当地政府制定政策,实施关停或兼并重组。
二、工作目标
针对原料运输、贮存、装卸、混合、转运、加装、工艺过程、产品出料、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进行全流程控制、收集、净化处理,同步安装视频监控和
相应的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2019年10月底前,全省工业企业完成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现“五到位、一密闭”(生产过程收尘到位,物料运输抑尘到位,厂区道路除尘到位,裸露土地绿化到位,无组织排放监控到位;厂区内贮存的各类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及燃料全部密闭)。
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打造行业标杆,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明确治理范围。
2019年10月底前,全省范围内钢铁、
水泥、火电、焦化、铸造、耐火材料、有色冶炼、砖瓦窑等所有涉及无组织排放的工业企业,完成物料运输、生产工艺、堆场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全面实现“五到位、一密闭”。
(二)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清单。
当地政府组织本辖区内无组织排放治理企业,对照本方案《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具体内容见附件)进行自查,建立无组织排放问题清单,问题清单要逐项明确具体车间、工段、设备点位、主要污染物、存在问题等。
各企业组织专门力量或聘请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一企一策”确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标准、技术路线、完成期限,逐企落实监督责任单位、责任人。
(三)严格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各企业对照《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和“一企一策”治理清单,认真开展无组织排放治理工作,对无组织排放污染进行提标治理,确保2019年10月
底前全面完成“五到位、一密闭”。
对逾期治理不到位的企业,依法实行停产整治。
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实施关停或重组。
附: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附
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一、钢铁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三)生产工艺过程
二、焦化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三、火电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四、水泥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五、铸造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六、铁合金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七、电解铝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八、耐火材料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九、有色冶炼及再生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十、砖瓦窑行业无组织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十一、炭素(石墨)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十二、玻璃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十三、陶瓷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一)料场密闭治理
十四、石灰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十五、混凝土搅拌站等建材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
十六、其它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