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 公共政策合法化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

第五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一、概念题1.政策制定过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政策制定过程是指政策决策者根据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使其转化为政策规范的过程。
政策制定系统担负着政策制定的任务,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是提高政策质量的关键。
政策制定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运用科学的方法,以保证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政策方案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具体途径。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
公共政策制定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论证评估方案、抉择方案等几个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环节。
政策制定过程可分为:①广义上的公共政策过程,从政策问题的确认开始,一直到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为止。
站在宏观角度,关注从问题确认到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
②狭义上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指从确立政策目标到抉择政策方案的过程。
站在微观角度,研究从确立政策目标到决策政策方案的微观过程。
2.孔多塞悖论(厦大2013年研)答: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
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
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
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方案规划(首都经贸大学2007年研)相关试题:政策规划(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公共政策合法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合法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通过合法的程序和规定,成为法律或法规的一部分,具备法律效力。
在许多国家,公共政策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包括政府部门的制定、审议、公众参与、立法程序或其他合法程序,经过合法的程序后才能正式成为法律或法规。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过程确保政策的合法性、透明性和可执行性。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好处包括:
1. 保障公众权益:公共政策的合法化确保政府采取的政策符合法律和法规,保护公民和组织的权益。
2. 确定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公共政策合法化使政策成为法律的一部分,提高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使其能更有效地被执行和实施。
3. 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能够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执行程序,减少因政策执行不当而引发的争议和纠纷,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
4. 促进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使政策更为稳定,不易受到政府变更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政策的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公共政策合法化并不意味着政策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佳的选择或具有绝对的正确性。
合法化是确保政策在合法程序下实施的一种方式,政策本身的优劣还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评估和调整。
公共政策合法化与政策实施

定,也包括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 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的根本问题是对政策制定系统的
改进。 • 1973年,以维尔达夫斯基、普瑞斯曼为代表的一批学者
开始对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感兴趣。他们通过对美国联邦 政府在奥克兰是政策执行失败的案例分析,强调了政策 执行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要是政策科学从理论的科学 成为行动的科学,就必须研究政策执行的问题,以便在 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架起桥梁。
• 组织行为学派强调了政策执行中组织因素的重要 性。政策执行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组织过程。
• 首先,政策执行中存在多种因素,比如人员、物 资、经费、范围、时间,等等,要有良好的政策 执行,就必须将这些因素最科学、最合理地组织 起来。
• 其次,政策执行中必须设立专门的组织,只有通 过组织才能将政策执行者的才能、知识、行为有 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同一目标。
•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国家机关。 不是任何机构都能使政策合法化的。能成为政策 合法化主体的行为者,必须具有法律上明确规定 的相应权限。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既包括国家立法 机关即权力机关,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既可以 是中央国家机关,也可以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和 政府机关。
• 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其政策合法化通常要经过下列程序: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计划,是政府为民众谋利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2023年,面对繁荣多元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整理2023年的公共政策。
一、经济政策: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3.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4.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社会政策:5.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8.推进农村改革,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政策:9.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
10.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1.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城市政策:12.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就业政策:15.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16.推动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政策支持,促进就业增长。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就业稳定。
六、教育政策:18.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0.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平。
七、医疗卫生政策:2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22.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政策合法化

三.新西兰娼妓合法化
2003年06月25日,新西兰议会以60票赞成,59票反对 通过娼妓合法化法案,从而结束了多年的白热化社 会大辩论。根据新的法律条款,今后嫖娼狎妓的行 为不仅不再属于犯罪,而且还将为性行业建立一系 列的法律框架,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提出此项法 案的新西兰工党议员巴奈特兴奋地说,他对这一结 果感到高兴,因为他多年来一直在督促议会去除新 西兰目前那些过时.偏颇的法规,但一直没有行动, 现在一切结束了。
1.关于公共政策合法化含义的考察 (1)托马斯· 戴伊
公共政策合法化可以分解为三个功能活动,即选择一 项政策建议,为这项建议建立政治上的支持,将它作 为一项法规加以颁布。 ——《理解公共政策》
(2)琼斯
At least two forms of Legalization can be identified for any political system: the first is legitimacy and the second is referred to as Legalization. Legitimacy is central to the existence of a political state. It involves authority, consent(同意), obligation(义务), support—indeed, the spectrum(频谱)of 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and their problems.
2.香港足球博彩合法化
香港特区政府2003年11月27日宣布足球博彩合法化, 授权香港赛马会独家经营,以便打击非法赌球活动, 但禁止18岁以下青少年下注,也不接受以香港球队 比赛为赌局。
政策合法化 详

政策合法化什么是政策合法化政策合法化是指经政策规划得到的政策方案上升为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的内容[1]政策合法化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和决策过程的合法化两方面。
政策合法化的意义[2]政策合法化是政策过程的必经阶段,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对政策过程的具体运行也具有现实意义。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代民主与法制社会里,政策的制定都必须时时体现民主与法制精神,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环节。
一项方案(草案)只有经过政策合法化过程,才能成为合法有效的政策,也才能进人政策过程的下一阶段——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要以政策具有合法性为前提,具有合法性的政策,才能取得政策对象的认可、接收和遵照执行的效力。
没有经过政策合法化的政策不具有合法性,也就不能付诸执行,当然也就不能产生任何效力和影响力,也不能正确解决任何公共问题。
从现代决策角度而言,政策合法化还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政策合法化是一个吸收民众参与决策、加强政治沟通与协调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择优,对决策方案不断修改、完善,对不良方案过滤、淘汰的过程,更是一个坚持由法定的决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决策,对决策行为实施法制监督的过程。
建立健全有关的决策制度,实行重大问题决策前经专家充分论证、重大政策通过前向社会征求意见是加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需要。
另外,从政策合法化的途径与类型而言,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都集中体现了民主、科学与法制。
政策合法化反映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参与,遵循了程序的科学性和运用的制度化。
政策合法化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的基本标志。
我围政治、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有赖于健全的法制。
正是基于此,依法治国现在已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和目标。
强调政策合法化,正是强调健全法制和依法治国。
第五章-公共政策合法化

25
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各级政府的 基本的组织原则,它是民主制和集中制的高度统 一,是高度民主的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坚 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这是制定出正确政策 的组织保证。 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 面,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 结合。
15
政策合法化实例
国家改 革与发 展委员 会制定 计划方 案
国 务 院 审 定
全 国 人 大 审 议
国务院提出议案 人大将其列入议程 交付代表审议 确定方案
全 国 人 大 表 决
表决 通过 批准 公布
16
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 密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 首长制: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其他 成员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美国总统制就是 一种典型的首长制。一次,林肯召集七位部长讨 论问题,七位部长均反对林肯的意见,而林肯最 后宣布说:“七人反对,一人赞成,赞成者胜 利”。 委员会制:最高决策由委员会成员共同执掌,各 成员权力平等,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瑞士)
公共政策合法化
■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及权限 ■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法律化
一、政策合法化的概念与作用
1.“合法性”与“合法化”概念 “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 可、被接受的基础,至于具体的基础是什 么(如某种习惯、某条法律、某种主张、 某一权威),则要看实际情境而定
2
“合法性”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讨论社会的秩 序、规范,或规范系统; 狭义的合法性概念被用于理解国家的统 治类型或政治秩序。
公共政策学第六讲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合法化

托马斯•戴伊,认为可以把政策合法化分解为三个功能活动, “即选择一项政策建议,为这项建议建立政治上的支持,将它 作为一项法规加以颁布。” 我国学者对政策合法化也有研究。 著名学者张金马,认为,“政策合法化是指经政策规划得到 的政策方案上升为法律或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它由国家有关 的政权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立法活动与审 查活动所构成的。” 林水波和张世贤在《公共政策》一书中指出,在政治系统 中存在着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第一层次是政治系统统治正 当性的过程,即合法性过程;第二层次是政策取得法定地位的 过程,即政合法化过程。
——淘汰投票原则。
案例分析:博物馆免票之困 案例分析:政府拨款请民企老总体检疗养 案例分析:“喝酒文件助长吃喝风,政府是裁判员不是运 动员” 案例分析:苏州為何叫停公務員強制性帶薪休假
(一)为了效率还是为了福利 (二)分析:“三圈理論”檢測公共政策品質 (三)启示:公众滿意度的实现途徑 1、決策視野的多元化。 2、保持“三圓圈”的特定均衡。 3、追求利益的交集。 4、参与性的实现手段。
第六讲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合法化
一、公共政策制定概观 所谓公共政策制定,一般是指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 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 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 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拉斯维尔,在《决策过程》这一论著中, 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行使、应用、终结和 评价七个阶段。 这是关于政策过程阶段划分的起源。 德罗尔,在对应付逆境的政策制定对策的论述当中提出了 对政策制定过程及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按照他的理解把政策 制定过程划分为:政策制定进行的诊断、议程安排和备选方案 的创新等几个阶段。
与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不同,政策方案评估是在政策出台 之前,对各种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 证,说明各个方案的优劣。因此,又称作预评估,或前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步,法律草案的通过。一般而言,作为政策转 化为一般法律只要有全体代表或全体委员的过半 数即可通过,转化为宪法条例则需全体代表的2/3 才能通过
第四步,法律的公布。法律的公布是政策转化为立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的关系
1)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的联系
•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和前提,政策法律化是政 策合法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只有经过合法化过程的 政策,才有可能转化为立法。政策转化为法律,当然获得合 法地位,具有执行权力,且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合 法化产出的是 “政策”,政策法律化产出的是 “法律”。
策,这不但包括中央政策,也包括地方政策。政策合法化的 目的是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转为合法有效的政策,从 而获得公众认可和执行,最终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
• (2)政策合法化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特定性。 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是依法有权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
的国家机关。这里的国家机关,既包括国家立法机关,也包 括其他国家机关;既可以是中央国家机关,也可以是地方各级 国家机关。但政策合法化的主体也具有特定性,即那些具有 法定权限、特定职权的国家机关。如依照宪法规定,国务院 只有各部委有权发布规章,而国务院直属机关不具有这项权 力。不具有法定的公共政策制定权力或超越法定权限,都不 能使政策合法化。同时,也要注意政策合法化的主体所涉及
4、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1)政策合法化的程序。指的是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 的步骤、次序和方式。从理论上说,政策规划阶段结束 后才进入合法化过程。实际上,合法化过程往往又包含 有政策规划的行为性质。不同的政策方案,不同的合法 化主体,往往导致不同的合法化程序。
• 2)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对性。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应该
5、政策法律化
政策法律化,就是政策向法律的转化。具体说, 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 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它实际 上是一种立法活动,所以又称政策立法。政策法律化 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形式。政策法律 化的过程就是立法的过程,其程序也就是立法的程序。
说是从政策规划的终点——方案选优或者说是政策方案的 最终决定后开始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通 过与颁布政策。通过政策,就意味着先要讨论、审查政策 方案,而这又往往导致对政策方案的某些内容进行修改以 取得较多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这么一来,政策规 划阶段所说的对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似乎又从政策 规划阶段开始。
• 法律依据政策而制定,法律是政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化和条 文化;另一方面,党和国家许多政策又是根据宪法和法律制 定的,即法律指导政策。
• 政策在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的形成过程之后,总有 一部分政策因完成了目标而归于终结,一部分政策经过修改 被继续执行,还有一部分更重要的、成熟的和需要长期稳定 的政策被制定为法律,以法律这种特殊的形式继续存在。因 此,政策法律化以政策合法化为基础,是政策合法化的一种
• (3)政策合法化的程序具有相对性。
政策的内容、形式和效力范围不同,政策合法化的
程序也不一样。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基 本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 说明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强调公平与民主。相对而 言,行政机关的合法化过程强调效率,如国务院制定的重 大政策,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后由国务 院总理签发,一般性政策国务院总理有权直接签署发布。
•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本质上是同一的。从宏观上来讲, 二者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都是广大公众的意志 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 体现,都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从微观上来讲, 如前所述,政策法律化也不是把政策原原本本地转化为法 律,而是一个重新制定政策或者说是立法的过程。从政策 包涵法律的角度讲,法律也是一种政策,立法阶段也就是 政策制定阶段,法律草案也是政策方案的一种,这种政策 方案的合法化过程,同时也就是法律化的过程。因此可以 说,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本质上是一致的。
5 公共政策合法化
2、政策合法化的作用
(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 政策执行的前提;
(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 具体体现;
(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3.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特征
• (1)所有政策有其合法化过程。 没有经过价值认可或公众认可的所谓政策均不称其为政
政策法律化的特征
•
1)并非所有的政策都可以法律化。从上述政策法律化
的条件中我们得知,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有重大影响力的 且有立法必要的,成熟的、稳定的政策才可以转化为立 法。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政策若转为立法,那只有裘读法 律的尊严和权威,造成国家法制的混乱。
•
2)政策法律化的主体具有特定性。政策法律化的主
4)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议会、国会、人民代表大会等,因其主要职权是立
法,所以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立法机关的同义语。研究 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不能局限于立 法过程甚至中央立法机关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过 程。立法机关或权力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当然不可 能完全一致,但基本上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 和通过议案、公布政策等环节。
体只能是立法机关,因为只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随着
政府职能的扩张,国务院及其各部委也获得了部分立法
权。
• 3)政策法律化的程序具有规范性和程式化。
第一步,立法倡议。只有经过立法提案权的部门或 人员提出立法倡议,原有政策万案方可列入立法 程序
3)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
政策合法化过程是与政策决策的领导体制紧密
相联的。领导体制的不同往往导致政策合法化过程 的不同。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建立在民主集中 制基础上的。在政策决策的过程中,这一点体现得 尤为明显。在行政首长对政策方案的决定、签署之 前,有些做法或制度,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对政策 方案的审查,特别是重大问题必须经常务会议或全 体会议讨论决定的法定制度,是与行政机关的政策 合法化过程密切相关的。根据政策合法化程序的相 对性原理,我们可以把这些做法或制度也看作是我 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