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五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五》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五》教案【内容简析】本次百花园有五个栏目。
“语海畅游”中有两项内容:一项是“词语真有趣”,介绍词语中两个字前后位置变了,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另一项是“读一读,想一想”,是“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使用。
“积少成多”是背诵一首古诗《别董大》。
“阅读平台”是阅读短文《尝试》。
“能说会道”是学习劝说别人。
“笔下生辉”要求写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怎样帮助你,或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怎样帮助别人的一件事。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词语中字的前后位置变了,意思也会发生变化;了解对话中“说”字的位置不同,它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2.背诵古诗《别董大》。
3.通过阅读短文,明白布鲁斯为什么尝试了第七次战斗,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
4.学会写一件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并能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重点难点】1.通过阅读,明白布鲁斯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
2.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具体、清楚。
【教具准备】《别董大》的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一、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去畅游语文百花园五。
二、学习第一题(一)到语海中畅游。
1.出示“词语真有趣”栏目中的词语。
(1)自由读这些词语,看看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想想每组里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①你发现每组里的两个词有什么特点?(词语的两个字前后位置变了;两个词的意思不同。
)②指名说说每组里两个词语的意思。
(4)这些词语真有趣!你还能说出具有这样特点的词语吗?(到来——来到、水池——池水、文盲——盲文、晴天——天晴……)2.出示“读一读,想一想”栏目中的句子。
(1)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句子中“说”字的位置,再看看“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
四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教案

教案:《语文百花园》教学目标:1.了解百花园的景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学会欣赏和朗读诗歌。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义,感受诗歌的美感。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3.了解百花园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诗歌的能力。
2.理解诗歌抒发情感的方式和方式。
教学准备:1.录音机和CD。
2.图片和照片。
3.小组活动的材料。
4.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5分钟)1.和学生谈论大自然中的花朵的种类和颜色,引出百花园的概念。
2.播放音乐,给学生营造出花园的感觉。
3.学生们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百花园是怎样一片美景?”Step 2 欣赏诗歌(15分钟)1.出示诗歌《语文百花园》的内容,读给学生听。
2.学生跟读诗歌,齐读、分组读。
3.学生们讨论诗歌的意义,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为学生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3 分析诗歌(15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寻找诗歌中的意象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2.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老师点评。
3.学生们画出诗歌中描绘的美景,并用语言描述。
4.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抒发情感的方式。
Step 4 朗读诗歌(20分钟)1.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
2.小组活动,每个小组朗读一段诗歌,其他小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学生反思自己的朗读方式和表达能力。
Step 5 拓展活动(15分钟)1.学生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描写大自然的诗。
2.学生们朗读自己写的诗歌,并交流彼此的作品。
3.为学生播放其他诗歌的录音,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Step 6 总结(10分钟)1.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和收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鼓励学生多读、多写诗歌,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背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语文百花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学习了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五 导学案

语文百花园五学习目标:1. 通过“语海畅游”感受汉字不同组合的奇妙和标点符号运用的精妙,丰富词汇并学会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
2. 学习“积少成多” 丰富课外知识,背诵、理解古诗《别董大》。
3. 通过“阅读平台”让学生体会到面对困难时要有信心,坚持不懈,终会获得成功。
4. 通过“劝说别人”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提升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 通过“笔下生辉” 学习通过描写主要内容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中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贵,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学习重点:1. 通过“语海畅游”感受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的精妙,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 通过“劝说别人”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笔下生辉” 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贵,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学习难点:1. 通过“劝说别人”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通过“笔下生辉”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贵,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学习准备:1、多媒体课件。
2. 学生搜集有关不文明行为的图片、资料。
学习时间:3学时第1学时一、学习“语言真有趣”1. 展示词语:光亮亮光著名名著欢喜喜欢拍球球拍歌唱唱歌水井井水2. 学生齐读、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 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出示泡泡中的话:词语中两个字的位置变了,词语的意思……(发生变化)5. 交流词语意思:。
6. 让学生在纸条上尝试写几组这样的词语。
如:牛奶奶牛;精神神经;下楼楼下;来往往来……7. 让学生比较字的位置变化后,它的意思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变。
然后归类。
二、学习“读一读,想一想”1. 出示课本中去掉了标点的句子,让学生加标点。
2. 让学生发现不同并在书里圈出提示语后边的标点符号。
3. 小结规律:提示语在引文前“说”后加冒号;提示语在引文中“说”后加逗号;提示语在引文后“说”后加句号。
四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百花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花园图片,引起学生对花园的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花园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5. 小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完成小组任务。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课外阅读:推荐一篇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写出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在朗读课文方面,部分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四年级语文语文百花园教案

四年级语文百花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简单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等方面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歌朗读与背诵1. 诗歌:《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二单元:诗歌的意义与情感1. 诗歌:《小池》、《寻隐者不遇》、《游子吟》等。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创作法: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朗读与背诵:通过课堂朗读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
2. 诗歌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意义和情感的理解。
3. 诗歌创作: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文学素养。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诗歌朗读与背诵1. 春晓2. 静夜思3. 登鹳雀楼第二周:诗歌的意义与情感1. 小池2. 寻隐者不遇3. 游子吟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诗歌的修辞手法1. 诗歌:《风雨》、《江南春》、《渔歌子》等。
2. 教学重点:识别和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第四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诗歌:《忆江南》、《所见》、《敕勒歌》等。
2. 教学重点: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上《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语文百花园五》教学设计(详细解读)知识与能力:1、了解词语中词序变了,词语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的语言现象。
能根据提示语在句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并背诵。
3、能独立阅读短文《尝试》,掌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4、以“劝说别人”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5、写一篇关于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的习作。
突破重难点:重点:以“劝说别人”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难点:写一篇关于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的习作。
课时巧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词语中词序变了,词语的意思也会发生变化的语言现象。
知道词语在词序变化前后的意思,并说出类似的词语。
能根据提示语在句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并背诵。
3、能阅读短文《尝试》,掌握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我们可以积累到很多知识,有关于词语的,也有关于标点符号的,还有关于古诗的,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二、教学“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1)学生默读六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六组词语都是词语前后两个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变化前后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光亮:明亮。
亮光:黑暗中的一点或一道光。
著名:有名。
名著:有价值的出名的著作。
欢喜:快乐;高兴。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拍球:用手掌击球的意思。
球拍:用来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的拍子。
歌唱:用唱歌、朗读等形式颂扬。
唱歌:口中发出(乐音),依照乐律发出声音。
水井:井。
井水:井里的水。
(3)教师引导学生举例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想不到的同学可以和同桌或小组成员交流。
2、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默读句子,理解句意,观察标点符号。
(2)要求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句子,一个人读双引号里边的句子(文中人物语言),一个人读不含双引号的句子(提示语)。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百花园五笔下生辉

金沙明星学校
笔下生辉
罗艳林
年轻人,您能有邦迪这个 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为 了救您,他拿着一美元到处 购买上帝……是他挽救了您 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 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 爱心!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 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一件事
我帮别人值日 考试时,同桌“无视 “借钱”给我坐 我给爸爸妈妈捶背 考规”,尺子留给我 公交车。 用 我生病没上学,同桌风 妈妈每天做饭给我吃 我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雨无阻地给我补课
给他们找个“家” 不认识的小妹妹
我把不小心摔伤的同学扶校医室
我迷路了,好心人帮我找回家的路
我捡到钱,找到失主还给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是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习作要求一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 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这次 习作,请你写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写什么
我“帮助” 别人或别人 “帮助”我
写人或事
范围(时间、地点、数量)
重点词
帮助
写事
一个富豪捐了一百万给灾区
“普通” 事例
“印象深刻” 的事例
习作要求二
1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来写。 2 要把事情的经过和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写清楚。 3 写好后读一读,再认真修改一下。
时光穿梭机
时光穿梭机
第二节课下课,同学们都穿戴整齐在教室走廊外排队。 就在大队伍要走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红领巾没系上, 我急得又蹦又跳,很快我就掉队了,只有毛嘉男不顾老师的 要求——排队要“快静齐”,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帮我把红领 巾系上。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百花园五语文S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百花园五语文S版1教学目的1、引导先生感受体验本班同窗初次习作中鲜活的亮点与缺陷,并随机停止归结整理,以及寻觅突出效果的处置方法。
引导先生学会围绕〝协助〞选取印象深的事,学会将事写得经过清楚,初步会用环境、言语、举措、心思描写将事中受感动的中央写清楚。
2、初步培育先生的评价、修正习作的才干。
3、引导先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育先生的关爱他人的优秀质量。
2重点难点引导先生学会围绕〝协助〞选取印象最深的事,学会将事写得经过清楚,初步会用环境、言语、举措、心思描写将事中受感动的中央写清楚。
3教学预备1、在本单元阅读教学时浸透此次习作要点:学17课«小草之歌»、20课«皮巧根桥»时引导先生体验感受关爱他人的良好质量。
学20课«皮巧根桥»时体验用举措将事情进程写详细的方法。
学18课«吵架»时体验对话描写及细腻的心思描写将事情写得生动的方法。
2、先生自己习作:写一件他人协助〝我〞,或〝我〞协助他人的事。
要求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把经过和最受感动的中央写清楚。
3、教员修改先生习作,归结整理优缺陷。
4、搜集«小学语文新课程规范»第二学段要求。
4教学进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写一件主题为协助的事〔习作讲评〕一、我们来欣赏1〕选材新颖:学完了五单元后,我布置了同窗们写一篇主题为协助的文章。
这些同窗写的事让我欣赏。
江燕:杨柳帮我找本子。
〔他人的都发了〕邹素雅:邹超帮我找书。
这两件事是发作在教室里的。
都是发作在她们心急如焚的状况下。
他人的协助让两个心细的女生感谢万分,协助让教室充溢温馨。
邹武:王粞帮我突围。
邹亚珍:下大雨了,同窗让我共伞。
协助让我们的校园充溢甘美。
李诗音:帮妈妈找戒指。
邹卓明:帮奶奶穿针。
邹嫚:帮妹妹换尿布。
协助让家里弥漫着幸福,让家人的心紧紧联在一同。
伍思琪:下大雨后给爷爷送斗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百花园五
语海畅游
1.词语真有趣。
目的: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学习步骤:
①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②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
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可以发给学生纸条,让学生把自己想好的写下来]
③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
(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④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
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调整,第二步调整后与第四步结合,课堂效果会有所不同。
2.读一读,想一想。
目的: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发现并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地加标点。
学习步骤:
①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②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③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
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④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⑤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⑥针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当段落中出现两个人的对话时,学生不容易区分人物语言的归属,也就不容易判断对话表现方式)
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爱的奉献》
目的: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学习步骤:
①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②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③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
阅读平台——《尝试》
目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识实际,深入理解短文,使学生明白做事要有信心,勇于面对困难,不懈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学习步骤:
①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②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③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
(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④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⑤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目的:以“劝说别人”为话题,继续学习与别人进行对话交流时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学习步骤:
①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小结:有批评、有指责、有劝说、有讲道理等等。
②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③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
④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⑤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参与评价,侧重劝说方法的指导,侧重点明“劝说”与批评、讲道理等形式的不同,侧重评价劝说效果]
笔下生辉
习作内容: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每个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请你写一件别人帮助你的事,或你帮助别人的事。
习作要求:
要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写。
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写好后要认真修改。
目的:继续练习写叙事文,并学习、巩固通过主要内容的描写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通过本次习作,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步骤:
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高潮——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
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