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节经济运行变化无常波动与周期上海交通大学陈宪-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经济周期理论ppt课件

经济萧条阶段,各国政府为了抑制经济长期低 迷,促进经济复苏,纷纷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经
济政策→经济复苏。
ppt课件完整
7
注意
1.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包含等间隔 性的含义,只强调再现性和重 复性。
2.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辨析
广义: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 随机波动
狭义: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
ppt课件完整
8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 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劳资纠纷、经 济斗争、谣言等。
经济周期通常用一国GDP、工业生产
指数、就业率和商品销售增长率等指标
的升降趋势来表示。
ppt课件完整
2
具体解释
1.从逻辑和理论分析的角度
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的反复出现 2.从统计分析的角度
积累性扩张和收缩的反复出现。
ppt课件完整
3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
危机
高涨
• 推动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
生产能力 市场需求
危机表现比较缓和与短暂 萧条阶段不明显 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比较长
ppt课件完整
32
科技发展对行情变化的影响
•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经济 发展
• 各国科技转化能力有差别 速度
差别
ppt课件完整
33
(3)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工农业产值 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 物质部门和非物质部门
ppt课件完整
34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行情变化的影响
• 农业对经济周期影响程度进一步降低 • 新兴工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危机 • 产业结构出现了“轻型化” 特征 • 第三产业的“软化”特征
济政策→经济复苏。
ppt课件完整
7
注意
1.经济周期的定义不包含等间隔 性的含义,只强调再现性和重 复性。
2.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的辨析
广义:周期性波动 季节性波动 随机波动
狭义:周期性波动
周期性波动
ppt课件完整
8
三、经济周期的类型
• 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劳资纠纷、经 济斗争、谣言等。
经济周期通常用一国GDP、工业生产
指数、就业率和商品销售增长率等指标
的升降趋势来表示。
ppt课件完整
2
具体解释
1.从逻辑和理论分析的角度
经济运行偏离均衡状态的反复出现 2.从统计分析的角度
积累性扩张和收缩的反复出现。
ppt课件完整
3
二、经济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各国政府 一般采取的经济政策
•
危机
高涨
• 推动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
生产能力 市场需求
危机表现比较缓和与短暂 萧条阶段不明显 复苏阶段和高涨阶段比较长
ppt课件完整
32
科技发展对行情变化的影响
•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经济 发展
• 各国科技转化能力有差别 速度
差别
ppt课件完整
33
(3)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工农业产值 新兴工业和传统工业 物质部门和非物质部门
ppt课件完整
34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行情变化的影响
• 农业对经济周期影响程度进一步降低 • 新兴工业的发展有助于减缓危机 • 产业结构出现了“轻型化” 特征 • 第三产业的“软化”特征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精PPT课件

• 2.机理:
•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且同方向变化,即乘数原理;国民 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又会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或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减 少,这是加速原理。可见,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二者互为因果, 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
14
第14页/共20页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 3、只要改革信用第制8页度/共20,页 就能消除经济周
8
投资过度理论
• 1、投资过度理论认为,资本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波动。资本生产过度发展 促进经济进入繁荣阶段,资本品的过剩以及2个生产部门的比例失调则导致经济进入萧 条阶段。
• 2、三个派别: • (1)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 • (2)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施皮特霍夫与卡塞尔 • (3)加速度理论
产量增加量之比率,即加速数; • 加速数同乘数一样,是双重的。
13
第13页/共20页
乘数-加速数模型
• 1.含义:
• 乘数原理反映投资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作用,加速原理反映收入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作用。 二者结合,可知投资是收入变动的函数,收入又是投资变动的函数,静态分析变成动 态分析,这就是乘数-加速数模型。
6
第6页/共20页
2、心理自生周期理论 3、太阳黑子理论 4、政治因素论
7
第7页/共20页
五、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纯货币理论
• 1、霍特里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是 有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收缩信用所造成 的。
• 2、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 流通、货币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直 接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波动。
• 经济周期概述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倍数扩张或收缩,且同方向变化,即乘数原理;国民 收入的增加或减少又会反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或减少快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或减 少,这是加速原理。可见,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二者互为因果, 国民经济周期性波动。
14
第14页/共20页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思想
• 3、只要改革信用第制8页度/共20,页 就能消除经济周
8
投资过度理论
• 1、投资过度理论认为,资本品投资的波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波动。资本生产过度发展 促进经济进入繁荣阶段,资本品的过剩以及2个生产部门的比例失调则导致经济进入萧 条阶段。
• 2、三个派别: • (1)货币投资过度理论:哈耶克 • (2)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施皮特霍夫与卡塞尔 • (3)加速度理论
产量增加量之比率,即加速数; • 加速数同乘数一样,是双重的。
13
第13页/共20页
乘数-加速数模型
• 1.含义:
• 乘数原理反映投资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作用,加速原理反映收入增长对投资增长的作用。 二者结合,可知投资是收入变动的函数,收入又是投资变动的函数,静态分析变成动 态分析,这就是乘数-加速数模型。
6
第6页/共20页
2、心理自生周期理论 3、太阳黑子理论 4、政治因素论
7
第7页/共20页
五、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纯货币理论
• 1、霍特里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完全是 有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收缩信用所造成 的。
• 2、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 流通、货币量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直 接决定了国民收入的波动。
• 经济周期概述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 • 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 乘数-加速数模型
经济周期PPT课件

意大 利
1974.5-1975.8
15
1970=100
126.0
联邦 德国
1974.5-1975.7
14
1970=100
111
法国 1974.7-1975.5 9 1970=100 129
97.8 -22.4 - 101 -11.4 -4.4 108 -16.3 -5.4
➢ 危机的普遍性:1951年,加拿大、日本以及英国先后 发生危机;1952年初,法国、德国接着陷入危机;在 此期间,欧洲的其他国家生产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大战期间急剧膨胀起来的生 产能力与相对较小的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导致 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13
59.6
2.1
法 国 1958年3月 1959年2月
-5.0
11
17.9
-
联邦德国 1958年2月 1958年5月
-1.4
4
113.2
6.3
意 大 利 1957年10月 1958年8月
-3.4
8
176.6
-
➢ 这次危机标志着战后第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和第二个 周期的开始;
➢ 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使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时间 最长,工业生产连续下降了13个月,下降幅度达到 13.5%;
美国 1973.12-1975.4 18 1967=100 127.5 109.9 -15.3 -5.7
英国 1973.10-1975.8 22 1970=100 111.4
98.5 -11.0 -5.4
日本 1973.1-1975.1 12 1970=100 132.9 105.2 -20.0 -3.4
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幻灯片PPT

• 三、计算MCD值
• 在讨论序列的光滑性时,常常使用 MCD (Months for Cyclical Dominance)间隔方式的概念,MCD 值是趋势 ·循环要素变化率的绝 对平均值大于不规则要素变化率的绝对平均值的最短月(季)数。平滑 序列的MCD 值较小,不规则变动要素大的序列的 MCD 值较大。首 先计算下面的比值:
• 在 X-11 中还计算间隔j月(季)的变化率(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3.6.7 X-11方法的具体步骤
• 见书本P102
3.7 测定长期趋势
• 一、回归分析方法 • 如果经济事件序列具有线性趋势,即该指
标的样本曲线随事件的推移成直线型增加 或减少。设t表示时间,X是季节调整后的 序列,可用线性回归方程模拟:
• 这8个比值说明在间隔不同月(季)数时不规则要素和趋势 ·循环要素的比例关 系,MCD取MR中最先小于1的间隔月(季)数,即
例如:
• 四、计算平均游程
• 首先定义符号序列:
•号发生变化的平均延续时间,即 序列中同方向变化的频度。分别对TCI序列I序列和TC序列利用( 式计算ADR值。ADR值越大,说明序列的变化越平缓,ADR值 越小,说明序列的变化越剧烈。
3.6.4 特异项的修正
一、特异项的界限值的界定
假设已从原序列中分解出不规则要素I 。为了
排除不规则变动要素I 中的异常值,需要计算5 年移
动平均标准差(下面以月度数据为例)。首先计算初始
的5
年移动平均标准差,记为{
0 j
}
,即
:
式中 I j 是I序列的 5 年移动平均值,m 是I 序列的 年数。让 I j 对应于 5 年期间的中心年,每年计算出 一
式中(H ,13) 表示 13项亨德森加权移动平均。分别求出序列 TC 和I 对 前月变化率的绝对平均值,即
《经济周期理论》课件

利率水平
反映资金成本和货币政策,利率的变 化可以反映经济周期的阶段和货币政 策的方向。
02 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总结词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关注市场 机制的自发作用和经济的自由发
展。
详细描述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 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表现,强 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认 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生产技术
的创新和资本积累。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如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和法国 经济学家克洛德·西斯蒙第等,他 们认为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自 然现象,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的
运行。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总结词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强调政府宏观干预和货币因素对经济周 期的影响。
详细描述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货币因素和政 府宏观干预,主张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 济周期。
灾害预防
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灾害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建立预警系统、提高建筑抗 震等级等。
05 经济周期的应对策略
财政政策
总结词
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
增加政府支出
在经济衰退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投资、转 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数字化、智能化 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
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调整,如自动 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岗位 的消失和新兴岗位的涌现。
自然灾害
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过程可能刺激经济增长,因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修复、房屋重建等。
经济学原理课件(上海大学)6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Y,CY +Sຫໍສະໝຸດ -S C -St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莫迪利亚尼:提出生命 周期假说(1985年诺奖 获得者)。提出生命周 期理论,并与米勒共同 发明M-M定理
莫迪利亚尼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2. 消费函数与总需求、均衡收入水平
(1)假定I、G、NX均为不变常数,总需求(AD)为: AD = C(Y)+I+G+NX= a+bY+I+G+NX= A0+bY( A0= a+I+G+NX ) (2)总需求与均衡收入水平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经济周期:经济运行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不断交替 ; 传统上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危机、萧条、复苏、繁荣 四个阶段 ;现在更多地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描述经 济周期 。康德拉捷耶夫周期(50年左右),尤格拉周 期(约10年左右),基钦周期(约40个月左右)。此 外,库兹涅茨周期(约20年左右)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弗里德曼:提出持久收入 理论(1976年诺奖获得 者)。弗里德曼是20世纪 影响力仅次于凯恩斯的伟 大经济学家,2007年去世
弗里德曼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5)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根据一生的预期收入来规划消费
人的一生中,收入会有规律地波动,从而,个人消费 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见图) C=(W+R· Y)/T=(1/T)W+(R/T)Y =αW+βY( T 使寿命年数, R是工作年数)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韩太祥
第6讲
《经济周期》PPT课件

技术冲击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当生产技术进步 时,产出就会增加,经济趋向繁荣。生产技术退步时, 产出就会减少,经济走向衰退。
经济周2期5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三、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指在不同时段、期限配置劳动 供给量。
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从理论上解释了经济周期中伴 随工资暂时变化而出现的产量的巨大波动,即繁荣阶 段产量因劳动供给增加而提高,萧条阶段产量因劳动 供给减少而下降。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五、政策无效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中性,经济周期不是对 经济均衡的偏离,而是经济均衡本身发生了暂时性波 动。
因此,政府运用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是没有必要的, 而且很可能干扰经济对于技术冲击的应有的合理反应, 从而有害于经济的运行。
经济周2期8
练习题—判断题
1、基钦周期属于一种中周期.
芬恩·基德兰德1943年出生,挪威公民。现任卡内 基-梅隆大学教授。
他 们 两 人 共 同 开 创 的 实 际 经 济 周 期 理 论 (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被认为是近20年来 宏观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理论进展之一。
经济周2期3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美国经 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等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周期波动 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技术冲击, 而不是名义因素。
经济周2期2
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于1940年出生,现为亚利桑那大学教 授。曾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芝 加哥大学等多所名校任教。还曾师从理性预期学派的 领军人物-卢卡斯,两人曾联合发表过经济学论文。
经济周2期5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三、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
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指在不同时段、期限配置劳动 供给量。
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从理论上解释了经济周期中伴 随工资暂时变化而出现的产量的巨大波动,即繁荣阶 段产量因劳动供给增加而提高,萧条阶段产量因劳动 供给减少而下降。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五、政策无效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货币中性,经济周期不是对 经济均衡的偏离,而是经济均衡本身发生了暂时性波 动。
因此,政府运用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是没有必要的, 而且很可能干扰经济对于技术冲击的应有的合理反应, 从而有害于经济的运行。
经济周2期8
练习题—判断题
1、基钦周期属于一种中周期.
芬恩·基德兰德1943年出生,挪威公民。现任卡内 基-梅隆大学教授。
他 们 两 人 共 同 开 创 的 实 际 经 济 周 期 理 论 (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简称RBC)被认为是近20年来 宏观经济学最引人注目的理论进展之一。
经济周2期3
10.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美国经 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等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经济周期波动 的根源是实际因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技术冲击, 而不是名义因素。
经济周2期2
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兰德
普雷斯科特于1940年出生,现为亚利桑那大学教 授。曾先后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芝 加哥大学等多所名校任教。还曾师从理性预期学派的 领军人物-卢卡斯,两人曾联合发表过经济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经济波动 —产量、就业等逐年变动。如果短期内的收入下 降和失业增加较为缓和,就称为衰退,如果较 为严重,就称为萧条。有些年份,则会出现相 反的情况,相应地称为景气或繁荣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年份之间出现的衰 退和景气交替,称为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经济周期 —经济运行过程中上升和下降的不断交替 —传统上一般把经济周期分为衰退、萧条、 复苏、繁荣四个阶段 —现在更多地用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描述经 济周期,或者是衰退、复苏、繁荣三个阶段 —康德拉捷耶夫周期(50年左右),尤格拉 周期(约10年左右),基钦周期(约40个月 左右)。此外,库兹涅茨周期(约20年左右)
6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 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经济周期波动重复出现。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1825年的英国经济衰退是现 代经济周期的始点。以后,发达国家均无法避免 经济波动。即使是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同样不 能避免经济周期波动。 • 目前,虽然理论分析水平提高,政策手段更多, 但经济周期波动在所有国家仍然重复出现。 • 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规律,就是显示出无规律。 当然可能是人类认识能力有限所致,但也可能是 人类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的边界。
10
资
料
背 景
1979年-2019年我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图
资
料
(%)
11
1991-2019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变化
数据来源:1991-2019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9》,2019年数据来自 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9-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资
料
本轮周期经济增幅的回落特点是: 持续回落的时间最长,为7个月; 持续回落的幅度最大,回落了7.7%; 2019年三季度到四季度下降了2.2%, 为单季下降幅度最大; 2009年一季度为6.1%,是建立季度核 算以来季度GDP的最低值。 可以认为,2019年是第四个周期的开始。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 经济周期波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现象,它 反映了经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 其均衡状态的偏离与调整的必然过程。 • 调节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 控的主要目的之一。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矛盾 运动的外在表现,是超越体制和发展阶段的普 遍现象。 • 充分认识我国的经济波动,把握经济波动的发 展趋势,对于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具有积极意 义。
总需求曲线
•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是显 示经济体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量与物价水平 之间反向关系的轨迹
• 第三讲 经济运行:变化无常的波动与周期
上海交通大学 陈 宪 上海市干部培训中心· 2019.11.2
提 纲
一、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1、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三、经济波动与通货膨胀 四、经济波动与失业 五、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一、经济波动的典型化事实
14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本轮经济增长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周期性的回落;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自身的调整(结构调整及“4万亿”后 的紧缩)。
资
料
15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也为明显的 周期性。 第一个周期是1982年到1990年,特点 是陡起陡落; 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2019年,特点 是陡起陡落; 第三个周期是2019年到2009年,特点 是平稳上升然后迅速回落。
资
料
21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后两个特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较 好地控制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 系。 启示: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和周 期峰值过高,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回升, 避免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
资
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 本节将解释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 • 使用的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AD-AS model)
16
资
料
背 景
1978年~2019年中国年度通货膨胀率图
1978年~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指数涨跌幅度
资
料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从季度看有两个明显的陡峰,一个是在 1989年,一个是在1994年的四季度。 本轮的通货膨胀率回落的原因是: 周期性的回落;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继而 导致国际需求下降,所以价格下降。
7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 中国的经济运行过程同样伴随周期波动, 见背景资料。 •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围绕 增长趋势线的上下起伏,如图所示。
8
经济周期性波动概述
产出 波动 趋势
时间
9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明显表为三个 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1981年(5.2%)到1990年 (3.8%),特点是陡起陡落; 第二个周期是1990年到2019年(7.6%), 特点是陡起平落; 第三个周期是2019年到2009年(9.2%), 特点是平起陡落。
资
料
背 景
1979年-2009年我国年度经济增长率和通 货膨胀率关系图
资
料
(%)
20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前两个特点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 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经济增 长率上升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上涨; 经济增长率回落时,往往带动通货膨胀率 的回落;经济增长率快速上升,往往带动 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经济增长率平稳回 升,通货膨胀也上涨得比较缓慢。
资
料
18
背 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轮经济增长周期特点
特点一,经济增长率上升的时候通货膨胀率 滞后一定时期上升,通货膨胀峰值滞后于经 济增长峰值。 特点二,经过快速上升,通货膨胀也快速上 涨,且周期的峰值很高。 特点三,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于年均通货膨胀 率,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小于通货膨胀幅度。 特点四,第三轮周期表现最好。但资产价格 波动与商品价格稳定的关系值得关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