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细胞呼吸 作业
2020届 一轮复习苏教版 细胞呼吸 教案.doc

第3讲 细胞呼吸考点一| 细胞呼吸的类型与过程1.有氧呼吸(1)有氧呼吸过程与场所(2)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中发生的物质变化(连线)①ATP 的产生②CO 2的产生 a .第一阶段③[H]的产生④H 2O 的利用 b .第二阶段⑤O 2的利用⑥[H]的利用 c .第三阶段⑦H 2O 的产生【提示】 ①—a 、b 、c ②—b ③—a 、b ④—b ⑤—c⑥—c ⑦—c (3)总反应式C 6H 12O 6+6H 2O +6O 2――→酶6CO 2+12H 2O +能量。
1.判断下列有关有氧呼吸说法的正误。
(1)有氧呼吸只有在第三阶段才能产生ATP。
(×)【提示】在第一、二阶段有少量ATP的产生。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提示】[H]与氧结合生成水在线粒体内膜。
(3)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提示】线粒体氧化分解的是丙酮酸。
(4)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提示】O2、CO2的运输方式均为自由扩散,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故线粒体内O2/CO2的比值比细胞质基质的低。
2.判断下列关于无氧呼吸说法的正误。
(1)细胞内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的反应,只发生在有氧条件下。
(×)【提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产生丙酮酸和[H]。
(2)无氧呼吸能产生ATP,但没有[H]的生成过程。
(×)【提示】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
(3)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产生ATP。
(×)【提示】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4)乳酸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
(√)3.填写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图。
(1)甲、乙、丙分别代表丙酮酸、[H]、H2O。
(2)乙来源于甲和C6H12O6(填物质和标号),丙和丁代表相同(填“不同”或“相同”)的化合物。
苏教版必修一 细胞呼吸 作业

细胞呼吸作业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吸收的02量小于释放的C02量B.有无机物产生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C.蓝藻的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D.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以抑制一些厌氧微生物的繁殖【答案】D【解析】由于人体的无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所以人体细胞吸收的O2量等于CO2量,A项错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也会产生无机物——CO2,B项错误;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C项错误;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以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的繁殖,因为厌氧微生物不需要氧气,D项正确。
2.呼吸熵(RQ= 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0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
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
根据所给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点时,呼吸商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B. 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C. a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D. 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贮藏该植物器官【答案】B【解析】氧气的吸收量表示有氧呼吸的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量。
c点时,呼吸商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进行,A错误;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B正确;a点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b点时,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强度都很弱,最适合贮藏该植物器官,D错误;答案是B。
3.经测定,豌豆种子在萌发的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吸收量大3~4倍。
这说明此时的豌豆()A、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占优势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占优势C、只进行无氧呼吸D、只进行有氧呼吸【答案】A【解析】略4.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a瓶中通入的空气,是否经过灭菌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B.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装置乙中应将d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连接D.短时间内,c瓶中的浑浊程度要比e瓶中的浑浊程度大【答案】A【解析】a瓶中应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排除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时产生CO2对实验造成干扰,A错误;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否则无法分清装置中的CO2是产生的还是通入的,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装置乙中应将d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与e连接的目的是消耗-掉其中的O2,C正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较多的CO2,c 瓶浑浊程度比e瓶大,D正确。
苏教版必修一 细胞呼吸 作业 (1)

细胞呼吸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细胞质基质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答案 D解析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在伦敦奥运会男子49公斤级拳击比赛决赛中,中国名将邹市明成功卫冕。
比赛中,为他骨骼肌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和过程分别是()A.蛋白质有氧呼吸B.脂肪无氧呼吸C.葡萄糖有氧呼吸D.葡萄糖无氧呼吸答案 C解析对于人和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有氧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葡萄糖。
3.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参与,又有水的生成,它们分别是在哪个阶段()A.水参与第一阶段反应,第二阶段有水生成B.水参与第二阶段反应,第一阶段有水生成C.水参与第二阶段反应,第三阶段有水生成D.水参与第三阶段反应,第一阶段有水生成答案 C4.有机物经体外燃烧和体内彻底氧化分解都会释放能量。
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有机物是蛋白质,则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B.若有机物是葡萄糖,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C.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放出D.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答案 C解析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尿素,体外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氮氧化合物,体外燃烧产能更多。
葡萄糖经体外燃烧和体内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产能相同;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
体内氧化分解会产生ATP。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呼吸作用不能够像燃料燃烧一样的剧烈B.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的过程C.CO2是细胞呼吸的惟一代表性产物D.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答案 C解析细胞呼吸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 等高能化合物中,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试题(苏教版)第三单元课时练5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1.(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时,需排除未消耗完的葡萄糖对无氧呼吸产物酒精鉴定的影响(已知酒精的沸点为78 ℃)。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都能发生颜色反应,因两者都具氧化性B.可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90 ℃水浴,收集挥发气体冷凝处理后进行鉴定C.可适当延长酵母菌培养时间,以耗尽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再进行鉴定D.可用斐林试剂对酵母菌培养液进行鉴定,判断葡萄糖是否消耗完2.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与乙醇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绿色D.物质a产生的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3.研究发现,真核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注:图中小黑点都表示Ca2+)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a2+进出内质网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B.Ca2+通过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来影响脂肪合成C.若蛋白N功能减弱,则Ca2+在线粒体中的含量迅速下降D.细胞内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4.(2023·江苏扬州高三调研)如图为寒冷的深海里,某种海鱼部分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无氧呼吸途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过程产生丙酮酸的同时也产生了少量[H],这些[H]会积累起来B.图中通过②③过程,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化为了热能C.在低氧条件下,该海鱼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能多于消耗的O2D.在寒冷的深海里,影响该海鱼细胞呼吸强度的外界因素只有温度5.(2023·江苏苏州高三模拟)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通常比缺乏锻炼的人多。
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可通过线粒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B.线粒体中的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的过程需要O2的直接参与C.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形成了ATPD.线粒体中的DNA 能够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6.如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ATP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ATP与细胞呼吸的过程作业一、选择题1.(2018·南京学测模拟)如图表示ATP的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是腺嘌呤B.图中b、c代表高能磷酸键C.水解时b键更容易断裂D.图中a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解析:选C图中b、c代表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c)更容易断裂。
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
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时的产物有()①酒精②乳酸③CO2④H2O⑤ATP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解析:选D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时产物为乳酸和ATP,有氧呼吸时产物为CO2、H2O、ATP。
3.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属于扩散,不消耗ATP。
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消耗ATP。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时,将Na+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ATP。
4.(2018·浙江选考)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乙醇发酵实验”,装置图如下。
下列关于该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温水化开的酵母菌悬液加入盛有葡萄糖液的甲试管后需振荡混匀B.在甲试管内的混合液表面需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以制造富氧环境C.乙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知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了CO2D.拔掉装有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的甲试管塞子后可闻到酒精的气味解析:选B干酵母需要用温水化开,以保持酵母菌活性;酵母菌悬液加入葡萄糖溶液后要充分振荡,使葡萄糖与酵母混匀充分接触,利于发生反应。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1细胞呼吸苏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11 细胞呼吸1.(2019·成都模拟)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B.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绝对不进行呼吸作用C.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不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D.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高等植物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仍可进行呼吸作用,只是呼吸作用弱,B错误;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错误;有机物是否彻底氧化分解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正确。
]2.(2019·云南曲靖一中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糖类、脂肪、蛋白质等都可以作为呼吸底物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和CO2C.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热能,有助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D.油菜种子中含脂肪多,萌发时耗氧多,要注意适当浅播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
]3.(2019·山西名校联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呼吸底物为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吸收与释放的气体量相等B.成熟的红细胞主要是通过有氧呼吸来产生ATPC.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神经元产生CO2的场所相同D.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破坏内环境的pHA[有氧条件下,肌肉细胞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CO2量,A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B错误;神经元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C错误;正常情况下,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通过血浆中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pH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D错误。
]4.(2019·锦州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来自于有氧呼吸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产生水C.肺炎双球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在线粒体基质D.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H],第二阶段消耗[H]C[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只来自有氧呼吸,A正确;有氧呼吸时,第二阶段消耗水,第三阶段还原性氢和氧气结合,产生水,B正确;肺炎双球菌是细菌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C错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D正确。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细胞呼吸 作业

2023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细胞呼吸作业[基础达标]1.(2022·南京高三检测)下列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中由丙酮酸生成CO2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可消耗水,也可产生水B.该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C.既可发生在有氧呼吸中,也可发生在无氧呼吸中D.既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也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解析:选A。
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生成CO2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需要消耗水,但不产生水,A错误。
2.下图是细胞无氧呼吸的过程简图,①②均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M、Z分别代表乙醇和CO2B.①阶段产生少量NADPH用于丙酮酸的还原C.②阶段产生少量ATP,和①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能进行图示过程的呼吸作用解析:选D。
M、Z分别代表乳酸和能量,A错误;①阶段产生少量NADH,用于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B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C错误;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题图所示过程的无氧呼吸,产物有乳酸,D正确。
3.(2022·江苏无锡调研)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沉淀的酵母菌细胞,将沉淀的酵母菌细胞进行如下处理:向甲、乙、丙3个试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
在有氧条件下,最终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解析:选A。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氧化葡萄糖可产生CO2和H2O,有氧氧化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两个结构中完成。
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沉淀物含线粒体等细胞器,线粒体只能分解丙酮酸。
故只有甲加入葡萄糖可产生CO2和H2O。
4.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某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O2和CO2的变化示意图(底物只考虑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O2吸收量,曲线②表示CO2释放量B.a点时种子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且b点时呼吸作用最强C.种子萌发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CO2都来自线粒体基质D.在a~b,若将底物葡萄糖换成脂肪,则曲线①和②不重合解析:选D。
一轮复习 苏教版 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作业

课时分层作业(九)细胞呼吸——能量的转化和利用1.(2021·延庆区统考)如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
在相应区域中会发生的生物过程是()A.②处发生葡萄糖分解B.①中的CO2扩散穿过内膜C.②处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2OD.③处[H]与O2结合生成水D[②处为线粒体基质,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①中的CO2往线粒体外扩散,穿过外膜,B错误;②处为线粒体基质,H2O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的,C错误;③处为线粒体内膜,此处[H]与O2结合生成水,D正确。
]2.(2021·衡水中学二模)如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在线粒体中经过程①②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无氧呼吸时,过程①产生的[H]在过程③或④中不断积累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可发生的是过程①④D.无氧呼吸中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所以产生的ATP量远小于有氧呼吸C[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才可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A错误;无氧呼吸中产生的[H]用于丙酮酸的还原、酒精或乳酸的产生,不会有[H]的积累,B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C正确;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少,是因为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没有释放出来,D错误。
] 3.(2021·潍坊检测)细胞呼吸是细胞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以下有关细胞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B.真核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够进行有氧呼吸C.所有的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为细胞内不含有线粒体D.中耕松土、适时排水与储藏粮食、蔬菜的措施依据的原理相同A[叶肉细胞中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生命活动,暗反应所需要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部分原核生物虽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蓝细菌,C错误;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有氧呼吸;适时排水是避免植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储藏粮食、蔬菜的原理是降低植物呼吸作用,三者依据的原理不同,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细胞呼吸作业一、选择题1.(2018北京师大附中期中)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B.人剧烈运动时骨骼肌能同时产生乳酸和CO2C.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都储存到ATP中D.细胞呼吸的产物CO2都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氧化分解葡萄糖,并不是只能氧化分解葡萄糖,A项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能够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项正确;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少部分储存到ATP中,C项错误;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项错误。
2.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答案C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好氧细菌,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故A项正确。
细菌的拟核有环状DNA,为细菌的遗传物质,其上的基因控制着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故B项正确。
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其适宜的生活环境应为无氧环境,故C项错误。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呼吸产物是CO2和水,进行无氧呼吸时,呼吸产物是乙醇和CO2,故D项正确。
3.(2018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主要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B.破伤风杆菌和大肠杆菌能进行过程①②C.人体中进行过程②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D.过程①②③④都能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答案D解析过程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过程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
破伤风杆菌是原核生物,是厌氧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项错误。
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内膜,C项错误。
过程④是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马铃薯块茎和甜菜的块根可以进行,D项正确。
4.(2018黑龙江高三模拟)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D.在寒冷时,人体内过程a会加快答案D解析a过程可表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2O,无氧呼吸中的乳酸途径也不产生CO2;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过程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是主要的产能场所,不是主要的耗能场所;寒冷时,人体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过程a要加快。
5.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对3个保温瓶的处理情况如下:向a瓶注入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向b、c两瓶注入未经煮沸的同样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向a、b两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并向a瓶注入液体石蜡覆盖满液体表面,向c瓶加入等量蒸馏水;最后,用蓬松的棉花塞住3个瓶的瓶口。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瓶的作用是作为对照B.24 h后温度最高的是b瓶C.a瓶中酵母菌不能存活D.煮沸的作用包括消毒和去除氧气答案C解析a瓶:葡萄糖溶液+酵母菌,无氧环境;b瓶:葡萄糖溶液+酵母菌,有氧环境;c瓶: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有氧环境;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a瓶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b瓶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c瓶中没有酵母菌,是对照实验。
6.下列是对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其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B.低氧环境有利于水果保鲜是因为此条件下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量少C.粮食种子适宜在零上低温、低氧和中等湿度的环境中储藏D.温室大棚中,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温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解析同一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因含水量、酶量等的不同而细胞呼吸速率有差异;低氧时,有氧呼吸很弱,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故被分解的有机物量少;粮食种子的储藏需要干燥的环境;温室大棚中,夜间适当降温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增大有机物的积累量。
7.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H2O)+O2CO2+H2O+能量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答案D解析过程①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过程②为光合作用,真核生物在叶绿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项错误。
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项错误。
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糖类中的氧来自CO2,C项错误。
过程①和②都能产生[H],前者主要与氧结合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后者主要用于C3还原,D项正确。
8.右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代谢过程,①~④表示生理过程,甲、乙表示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在核糖体内,水中的H只来自氨基B.过程②发生在线粒体中,不需要氧气的参与C.若乙是丙酮酸,过程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③中没有ATP的产生答案C解析过程①发生在核糖体内,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若乙是丙酮酸,过程④属于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在缺氧的情况下,过程③属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仍然有ATP的产生。
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只有部分用于合成ATP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与有氧呼吸完全不同D.细胞供氧不足时,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或乙醇答案A解析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中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但它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细胞供氧不足时,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可将糖类氧化为乳酸,没有酒精产生。
10.下列在线粒体中不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H]与氧气结合释放能量B.把化学能转变成化学能C.丙酮酸分解成乙醇和CO2D.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答案C解析[H]与氧气结合释放能量发生在线粒体内膜,A项不符合题意。
线粒体中可形成ATP,故可把化学能转变成化学能,B项不符合题意。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项符合题意。
线粒体内含有少量DNA,故可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项不符合题意。
11.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乙醇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A.氧浓度为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氧浓度为b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C.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氧浓度为a时,由产生的乙醇和CO2均为9 mol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项错误。
氧浓度为b时,由产生乙醇6.5 mol可知,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5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25 mol,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2.5-6.5=6(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 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B项错误。
氧浓度为c时,由产生酒精6 mol可知,无氧呼吸产生CO2为6 mol,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 mol,有氧呼吸产生CO2为15-6=9(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1.5 mol,因此用于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了所有葡萄糖的3/(3+1.5)×100%=66.7%,C项错误。
由氧浓度为d时酒精0 mol可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D项正确。
12.(2018河南鹤壁高五校联考)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情况,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N点时,该器官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B.M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O2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C.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D.L点时,该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答案C解析N点之后,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不相等,说明该植物非绿色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还有非糖物质的氧化分解,C项正确;由于有非糖物质参与氧化分解,故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等不能说明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M点时,细胞的总呼吸强度最低,但无氧呼吸强度并不是最低的,B项错误;L点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项错误。
13.(2018广东深圳中学月考)蚕豆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子在破土前干重一直在减小B.48 h后细胞呼吸底物不只是糖类C.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为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D.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有氧呼吸答案D解析种子在破土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故干重一直在减小;48 h后细胞吸收的氧气量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说明底物不只是糖类,可能有脂肪;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除了线粒体基质,还有细胞质基质;12~24 h期间,二氧化碳释放量明显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为无氧呼吸。
14.下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B.在相同时间内,Ⅱ瓶中酵母菌释放的热量比Ⅳ瓶的多C.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充足,酵母菌的数量呈“J”型增长D.Ⅳ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立即连接Ⅴ瓶,可减少实验误差答案B解析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相同时间内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充足但有限,空间有限,酵母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Ⅳ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应静置一段时间后接Ⅴ瓶,可减少实验误差。
二、非选择题15.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1.,2.,3.。
(2)写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填“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4.,5.,6.。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