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条件概率(习题课1.18)
教学设计6: 2.2.1 条件概率

2.2.1 条件概率教学目标1.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2.掌握求条件概率的两种方法.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知识 1.条件概率条件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含义 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作 P (B |A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①事件个数法:P (B |A )=n (AB )n (A )②定义法:P (B |A )=P (AB )P (A )2.条件概率的性质 (1)P (B |A )∈[0,1].(2)如果B 与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注意] (1)前提条件:P (A )>0.(2)P (B ∪C |A )=P (B |A )+P (C |A ),必须B 与C 互斥,并且都是在同一个条件A 下. 教前测试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事件A ,B 互斥,则P (B |A )=1.( ) (2)P (B |A )与P (A |B )不同.( ) 【答案】(1)× (2)√2.已知P (AB )=310,P (A )=35,则P (B |A )为( )A.950B.12C.910D.14 【答案】B3.由“0”“1”组成的三位数组中,若用事件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用事件B 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则P (A |B )等于( ) A.12 B.13 C.14 D.18 【答案】A4.一个盒子里有6只好晶体管,4只坏晶体管,任取两次,每次取1只,每次取出后不放回,则若已知第一次取出的是好的,则第二次取出的也是好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59探究点1 利用定义求条件概率例1.甲、乙两地都位于长江下游,根据多年的气象记录知道,甲、乙两地一年中雨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两地同时下雨的比例为12%,问: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多少?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念是多少?【解】 设“甲地为雨天”为事件A ,“乙地为雨天”为事件B , 根据题意,得P (A )=0.2,P (B )=0.18,P (AB )=0.12. (1)乙地为雨天时甲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A |B )=P (AB )P (B )=0.120.18=23. (2)甲地为雨天时乙地为雨天的概率是 P (B |A )=P (AB )P (A )=0.120.2=35. 方法归纳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1)分别计算概率P (AB )和P (A ). (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 表示A ,B 同时发生.跟踪训练 如图,EFGH 是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掷到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内”,则P (A )=________,P (B |A )=________.【解析】因为圆的半径为1,所以圆的面积S =πr 2=π,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2r22=2,所以P (A )=2π.P (B |A )表示事件“已知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中,则豆子落在扇形HOE (阴影部分)”的概率,所以P (B |A )=14.【答案】2π 14探究点2 缩小基本事件范围求条件概率例2.集合A ={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 中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 乙后取,在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概率.【解】 将甲抽到数字a ,乙抽到数字b ,记作(a ,b ),甲抽到奇数的情形有(1,2),(1,3),(1,4),(1,5),(1,6),(3,1),(3,2),(3,4),(3,5),(3,6),(5,1),(5,2),(5,3),(5,4),(5,6),共15个,在这15个中,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数大的有(1,2),(1,3),(1,4),(1,5),(1,6),(3,4),(3,5),(3,6),(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互动探究1.[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求乙抽到偶数的概率.解:在甲抽到奇数的情形中,乙抽到偶数的有(1,2),(1,4),(1,6),(3,2),(3,4),(3,6),(5,2),(5,4),(5,6),共9个,所以所求概率P =915=35.2.[变条件]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 :“甲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 :“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求P (B |A ).解:甲抽到的数大于4的情形有:(5,1),(5,2),(5,3),(5,4),(5,5),(5,6),(6,1),(6,2),(6,3),(6,4),(6,5),(6,6),共12个,其中甲、乙抽到的两数之和等于7的情形有:(5,2),(6,1),共2个.所以P (B |A )=212=16.方法归纳利用缩小基本事件范围计算条件概率的方法将原来的基本事件全体Ω缩小为已知的条件事件A ,原来的事件B 缩小为AB .而A 中仅包含有限个基本事件,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相等,从而可以在缩小的概率空间上利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条件概率,即P (B |A )=n (AB )n (A ),这里n (A )和n (AB )的计数是基于缩小的基本事件范围的.跟踪训练 一个盒子内装有4个产品,其中3个一等品,1个二等品,从中取两次,每次任取1个,作不放回抽取.设事件A 为“第一次取到的是一等品”,事件B 为“第二次取到的是一等品”,试求条件概率P (B |A ).解:将产品编号为1,2,3号的看作一等品,4号为二等品,以(i ,j )表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取得第i 号,第j 号产品,则试验的基本事件空间Ω={(1,2),(1,3),(1,4),(2,1),(2,3),(2,4),(3,1),(3,2),(3,4),(4,1),(4,2),(4,3)},事件A 有9种情况,事件AB 有6种情况,P (B |A )=n (AB )n (A )=69=23.探究点3 条件概率性质的应用例3.在一个袋子中装有10个球,设有1个红球,2个黄球,3个黑球,4个白球,从中依次摸2个,求在第一个球是红球的条件下,第二个球是黄球或黑球的概率.【解】 设“摸出第一个球为红球”为事件A ,“摸出第二个球为黄球”为事件B ,“摸出第三个球为黑球”为事件C ,则P (A )=110,P (AB )=1×210×9=145,P (AC )=1×310×9=130.所以P (B |A )=P (AB )P (A )=145÷110=29,P (C |A )=P (AC )P (A )=130÷110=13.所以P (B ∪C |A )=P (B |A )+P (C |A )=29+13=59.所以所求的条件概率为59.求解策略利用条件概率性质的解题策略(1)分析条件,选择公式:首先看事件B ,C 是否互斥,若互斥,则选择公式P (B ∪C |A )=P (B |A )+P (C |A ).(2)分解计算,代入求值:为了求比较复杂事件的概率,一般先把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个)互不相容的较简单的事件之和,求出这些简单事件的概率,再利用加法公式即得所求的复杂事件的概率.跟踪训练 外形相同的球分装在三个盒子中,每盒10个.第一个盒子中有7个球标有字母A ,3个球标有字母B ,第二个盒子中有红球和白球各5个,第三个盒子中有红球8个,白球2个.试验按如下规则进行:先在第一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则在第二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若第一次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则在第三个盒子中任取一个球.如果第二次取出的是红球,则称试验为成功.求试验成功的概率. 解:设A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A 的球}, B ={从第一个盒子中取得标有字母B 的球}, R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红球}, W ={第二次取出的球是白球}, 则P (A )=710,P (B )=310,所以P (R |A )=12,P (W |A )=12,P (R |B )=45,P (W |B )=15,所以P (RA ∪RB )=P (RA )+P (RB )=P (R |A )P (A )+P (R |B )P (B )=12×710+45×310=0.59.知识结构深化拓展1.对条件概率计算公式的两点说明(1)如果知道事件A 发生会影响事件B 发生的概率,那么P (B )≠P (B |A );(2)已知A 发生,在此条件下B 发生,相当于AB 发生,要求P (B |A ),相当于把A 看作新的基本事件空间计算AB 发生的概率,即P (B |A )=n (AB )n (A )=n (AB )n (Ω)n (A )n (Ω)=P (AB )P (A ). 2.两个区别(1)P (B |A )与P (A |B )意义不同,由条件概率的定义可知P (B |A )表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而P (A |B )表示在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2)P (B |A )与P (B ):在事件A 发生的前提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是P (B ),即P (B |A )与P (B )不一定相等. 当堂检测1.已知P (B |A )=13,P (A )=25,则P (AB )等于( )A.56 B.910 C.215D.115【解析】P (AB )=P (B |A )·P (A )=13×25=215,故选C.【答案】C2.甲、乙、丙三人到三个景点旅游,每人只去一个景点,设事件A 为“三个人去的景点不相同”,B 为“甲独自去一个景点”,则概率P (A |B )等于( ) A.49 B.29 C.12 D.13【解析】由题意可知.n (B )=C 1322=12,n (AB )=A 33=6.所以P (A |B )=n (AB )n (B )=612=12.【答案】C3.考虑恰有两个小孩的家庭.(1)若已知某家有男孩,求这家有两个男孩的概率;(2)若已知某家第一个是男孩,求这家有两个男孩(相当于第二个也是男孩)的概率(假定生男生女为等可能).解: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设B =“有男孩”,则B ={(男,男),(男,女),(女,男)}. A =“有两个男孩”,则A ={(男,男)},B 1=“第一个是男孩”,则B 1={(男,男),(男,女)}, 于是得(1)P (B )=34,P (BA )=P (A )=14,所以P (A |B )=P (BA )P (B )=13;(2)P (B 1)=12,P (B 1A )=P (A )=14,所以P (A |B 1)=P (B 1A )P (B 1)=12.。
2.2.1条件概率(一)

1.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 岁的概率为 , 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 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 岁的概率为0.7, 活到25岁的概率为 活到 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 岁的这种 岁的概率为 ,求现年为20岁的这种 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 动物活到 岁的概率。 岁的概率 表示“ 解 设A表示“活到 岁”(即≥20),B表示 表示 活到20岁 即 , 表示 活到25岁 “活到 岁” (即≥25) 即 则 P ( A) = 0.7, P ( B ) = 0.56
P ( AB ) P( A | B ) = P( A )
注 : ⑴ 0 ≤ P ( B | A) ≤1 ; 几何解释: ⑵ 几何解释 : 可加性: ⑶ 可加性 : 互斥, 如果 B和C 互斥 , 那么 P [ ( B U C ) | A] = P ( B | A) + P (C | A)
B
A
引例: 引例
小试牛刀: 小试牛刀: 道题中有4道理科题和 道文科题, 道题中有 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 例1在6道题中有 道理科题和 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
的依次抽取2道题 的依次抽取 道题 (1)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 (2)第一次与第二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 ) (3)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二次抽到理科 )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题的概率. 题的概率.
选修2-3 高二数学 选修
2.2.1条件概率(一)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
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
我们知道求事件的概率有加法公式: 我们知道求事件的概率有加法公式: 若事件A与 互斥 互斥, 若事件 与B互斥,则. P( AU B) = P( A) + P(B) 那么怎么求A与 的积事件 的积事件AB呢 那么怎么求 与B的积事件 呢? 注: 1.事件 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 与B的 事件A与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A与 的 事件 和事件,记为 和事件 记为 A U B (或 A + B ); 或 2.事件 与 B都发生的事件叫做 与 B的积事件 事件A与 都发生的事件叫做 都发生的事件叫做A与 的 积事件, 事件 记为 A I B (或 AB ); 或
原创1 :2.2.1条件概率

ത = 4%
(|ሻ = 45%,(ሻ
ത = 96%
于是:(ሻ = 1 − (ሻ
所以(ሻ
= (ሻ = (ሻ(|ሻ = 96% × 45% = 43.2%.
课堂练习
1.
⑴
⑵
⑶
掷两颗均匀骰子,问:
“ 第一颗掷出6点”的概率是多少?
“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又是多少?
“已知第一颗掷出6点,则掷出点数之和不小于10”的概率呢?
1
(1ሻ ;
6
1
(2) ;
6
(3)
1
2
3
3
1
2.若P(A)= ,P(B|A)= ,则P(AB)=(
4
2
8
)
3.从混有5张假钞的20张百元钞票中任意抽出2张,将其中1张放到验钞机
上检验发现是假钞,则第2张也是假钞的概率为( )
1
17
4
2
A.
(2) ∵ (ሻ = 23 = 6
(ሻ
6
3
∴ (ሻ =
=
=
(ሻ
20 10
(3)解法一:由(1)(2)可得,在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
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
3
(ሻ 10 1
(|ሻ =
=
=
3
(ሻ
2
5
解法二:因为n(AB)=6,n(A)=12,所以(|ሻ =
“最后一名同学中奖”为事件B,则所研究的样本空间
1
= 1 2 , 2 1 ,∴ 由古典概型概率公式, = .
3
问题探究
思考2: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中奖,那么最后一名同学中奖的概
率是多少?
解: = 1 2 , 2 1 , 1 2 , 2 1 , 1 2 , 2 1 ,
(完整版)2.2.1条件概率公开课(好用)

2
你能算吗?
五一假期你妈妈带你到她的一个朋友家做客, 闲谈间正巧碰到她的女儿回家,这时主人介 绍说:“这是我的一个女儿,我还有一个孩 子呢。”这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 有一个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孩子也是女孩 的概率为多大?
3
问题 该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 问另一个小孩也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
n A n
| A
61
36 6(2)
P AB 1 P 2
P 20 P
B B
|
A
n B n n AB n
6 36
3 6
1 6
1 2
12
2. 如图所示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9个部分,向大正
方形区域随机的投掷一个点(每次都能投中),设
投中最左侧3个小正方形的事件记为A,投中最上 面3个小正方形或中间的1个小正方形的事件记为B, 求 P(A|B), P(B|A),
解1:设A={出现的点数不超过3}={1,2,3} B={出现的点数是奇数} ={1,3,5}
只需求事件 A 发生的条件下,
事件 B 的概率即P(B|A)
51
B3
A
2
P(B | A) n( AB) 2
4,6
n( A) 3 解法一(减缩样本空间法14 )
例题1 在某次外交谈判中,中外双方都为了自身的利益 而互不相让,这时对方有个外交官提议以抛掷一 颗骰子决定,若已知出现点数不超过3的条件下再 出现点数为奇数则按对方的决议处理,否则按中 方的决议处理,假如你在现场,你会如何抉择?
11
练一练
1. 掷两颗均匀骰子,问:
⑴ “ 第一颗掷出6点”的概率是多少?
课时作业18:2.2.1 条件概率

2.2.1 条件概率[A 组 基础巩固]1.已知P (B |A )=13,P (A )=25,则P (AB )等于( )A.56 B.910 C.215D.1152.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所得点数的样本空间为Ω={1,2,3,4,5,6},令事件A ={2,3,5},B ={1,2,4,5,6},则P (A |B )等于 ( ) A.25 B.12 C.35D.453.为考察某种药物预防疾病的效果,科研人员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如下表:在服药的前提下,未患病的概率为( ) A.35 B.37 C.911D.11154.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与显像管开关的次数有关.某品牌的电视机的显像管开关了10 000次后还能继续使用的概率是0.80,开关了1 5 000次后还能继续使用的概率是0.60,则已经开关了10 000次的电视机显像管还能继续使用到15 000次的概率是( ) A .0.75 B .0.60 C .0.48D .0.205.某种动物活到20岁的概率是0.8,活到25岁的概率是0.4,则现龄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是( ) A .0.32B .0.5C .0.4D .0.86.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的概率为310,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为12,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7.如图,EFGH 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内接正方形,将一颗豆子随机地扔到该圆内,用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B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扇形OHE (阴影部分)内”,则P (B |A )=________.8.从混有5张假钞的20张百元钞票中任意抽出2张,将其中1张放在验钞机上检验发现是假钞,则第2张也是假钞的概率为________.9.设某种动物能活到20岁的概率为0.8,能活到25岁的概率为0.4,现有一只20岁的这种动物,问它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多少?10.任意向x 轴上(0,1)这一区间内掷一个点,问: (1)该点落在区间⎝⎛⎭⎫0,13内的概率是多少? (2)在(1)的条件下,求该点落在⎝⎛⎭⎫15,1内的概率.[B 组 能力提升]1.分别用集合M ={}2,4,5,6,7,8,11,12中的任意两个元素作分子与分母构成真分数,已知取出的一个元素是12,则取出的另一个元素与之构成可约分数的概率是( ) A.712 B.512 C.47D.1122.盒中装有10只乒乓球,其中6只新球,4只旧球,不放回地依次取出2个球使用,在第一次摸出新的条件下,第二次也取到新球的概率为( ) A.35 B.110 C.59D.253.从编号为1,2,…,10的10个大小相同的球中任取4个,已知选出4号球的条件下,选出球的最大号码为6的概率为________.4.1号箱中有2个白球和4个红球,2号箱中有5个白球和3个红球,现随机地从1号箱中取出一球放入2号箱,然后从2号箱随机取出一球,则从2号箱取出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 5.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考生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即可通过;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的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6.设b 和c 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用随机变量ξ表示方程x 2+bx +c =0实根的个数(重根按一个计).求在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5的条件下,方程x 2+bx +c =0有实根的概率.【参考答案】[A 组 基础巩固]1.C【解析】由P (B |A )=P AB P A 得P (AB )=P (B |A )·P (A )=13×25=215.2.A【解析】∵A ∩B ={2,5},∴n (AB )=2. 又∵n (B )=5,∴P (A |B )=n AB n B =25.3.C【解析】在服药的前提下,未患病的概率P =4555=911.4.A【解析】记“开关了10 000次后还能继续使用”为事件A , 记“开关了15 000次后还能继续使用”为事件B ,根据题意,易得P (A )=0.80,P (B )=0.60,则P (AB )=0.60, 由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可得P (B |A )=P AB P A =0.600.80=0.75.5.B【解析】记事件A 表示“该动物活到20岁”,事件B 表示“该动物活到25岁”, 由于该动物只有活到20岁才有活到25岁的可能,故事件A 包含事件B , 从而有P (AB )=P (B )=0.4,所以现龄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为P (B |A )=P AB P A =0.40.8=0.5.6.35【解析】∵P (AB )=310,P (B |A )=12,∴P (B |A )=P AB P A .∴P (A )=35.7. 14【解析】因为P (A )表示事件“豆子落在正方形EFGH 内”的概率,为几何概型, 所以P (A )=S 正方形EFGH S 圆O=2π.P (AB )=12×1×1π×12=12π=12π.由条件概率计算公式,得P (B |A )=P ABP A =12π2π=14.8.217【解析】设事件A 表示“抽到2张都是假钞”,事件B 为“2张中至少有一张假钞”.所以为P (A |B ).而P (AB )=C 25C 220,P (B )=C 25+C 15C 115C 220,∴P (A |B )=P AB P B =217.9.解:设事件A 为“能活到20岁”,事件B 为“能活到25岁”, 则P (A )=0.8,P (B )=0.4, 而所求概率为P (B |A ), 由于B ⊆A ,故AB =B ,于是P (B |A )=P AB P A =P B P A =0.40.8=0.5,所以一只20岁的这种动物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0.5.10.解:由题意知,任意向(0,1)这一区间内掷一点,该点落在(0,1)内哪个位置是等可能的, 令A =⎩⎨⎧⎭⎬⎫x |0<x <13,由几何概率的计算公式可知(1)P (A )=131=13.(2)令B =⎩⎨⎧⎭⎬⎫x ⎪⎪15<x <1,则AB =⎩⎨⎧⎭⎬⎫15<x <13,P (AB )=13-151=215.故在A 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为 P (B |A )=P ABP A =21513=25.[B 组 能力提升]1.C【解析】设“取出的两个元素中有一个是12”为事件A , “取出的两个元素构成可约分数”为事件B . 则n (A )=7,n (AB )=4,所以P (B |A )=n AB n A =47.2.C【解析】设A ={第一次取得新球},B ={第二次取到新球},则n (A )=C 16C 19,n (AB )=C 16C 15. ∴P (B |A )=P AB P A =C 16C 15C 16C 19=59.3.114【解析】令事件A ={选出的4个球中含4号球}, B ={选出的4个球中最大号码为6}.依题意知n (A )=C 39=84,n (AB )=C 24=6,∴P (B |A )=n AB n A =684=114.4.1127【解析】记A ={从2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B ={从1号箱中取出的是红球}, 则P (B )=42+4=23,P (B )=1-P (B )=13,P (A |B )=3+18+1=49,P (A |B )=38+1=13,P (A )=P (AB ∪A B )=P (AB )+P (A B )=P (A |B )P (B )+P (A |B )P (B )=49×23+13×13=1127.5.解:记事件A 为“该考生6道题全答对”,事件B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5道题,另一道答错”,事件C 为“该考生答对了其中4道题”,而另2道题答错,事件D 为“该考生在这次考试中通过”,事件E 为“该考生获得优秀”,则A ,B ,C 两两互斥,且D =A ∪B ∪C ,E =A ∪B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及加法公式可知P (D )=P (A ∪B ∪C )=P (A )+P (B )+P (C )=C 610C 620+C 510C 110C 620+C 410C 210C 620=12 180C 620,P (AD )=P (A ),P (BD )=P (B ),P (E |D )=P (A ∪B |D )=P (A |D )+P (B |D )=P A P D +P B P D =210C 62012 180C 620+2 520C 62012 180C 620=1358.故所求的概率为1358.6.解:记“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5”为事件M ,基本事件总数为6×6=36,其中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5,共有11种. 从而P (M )=1136.记“方程x2+bx+c=0有实根”为事件N,若使方程x2+bx+c=0有实根,则Δ=b2-4c≥0,即b≥2c.因为b,c分别是先后抛掷一枚骰子得到的点数.当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5时,若b=5,则c=1,2,3,4,5,6;若c=5,则b=5,6,从而P(MN)=736.所以在先后两次出现的点数中有5的条件下,方程x2+bx+c=0有实根的概率为P(N|M)=P MNP M=711.。
§2.2.1条件概率(习题课)

学案47 §2.2.1条件概率(习题课)一、基础知识 1、事件的交 2、条件概率: 3、条件概率公式4、概率)|(A B p 和)(AB P 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事件A 和B 都发生了区别:(1)在)|(A B P 中,事件A 和B 发生有时间差异,A 先B 后;在)(AB P 中,事件A 、B 同时发生。
(2)样本空间不同,在)|(A B p 中,样本空间为A,事件)(AB P 中,样本空间仍为Ω 5、P (B|A )的性质:(1)非负性:对任意的A ∈f. 0(|)1P B A ≤≤;(2)规范性:P (Ω|A )=1;(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C A P B A P C A =+ . 二、习题讲解1.已知P(B|A)=103,P(A)=51,则P(AB)=( ) A .21 B.23 C .32 D.5032.由“0”、“1” 组成的三位数码组中,若用A 表示“第二位数字为0”的事件,用B表示“第一位数字为0”的事件,则P(A|B)=( ) A.21 B.31 C.41 D.813.某地区气象台统计,该地区下雨的概率是154,刮三级以上风的概率为152,既刮风又下雨的概率为101,则在下雨天里,刮风的概率为( )A.2258B.21 C.83D.434.袋中有5个球,3个白球,2个黑球,现每次取一个,无放回地抽取两次,第二次抽到白球的概率为( )A.53 B.43 C.21 D. 1035.6位同学参加百米短跑初赛,赛场有6条跑道,则已知甲同学排在第一跑道,乙同学排在第二跑道的概率( )A.52 B.51 C.92 D. 736.一个袋中有9张标有1,2,3,…,9的票,从中依次取两张,则在第一张是奇数的 条件下第二张也是奇数的概率( )A.52 B.51 C.21 D. 737.任意向(0,1)区间上投掷一个点,用x 表示该点的坐标,则Ω={x|0<x<1},事件 A={x|0<x<0.5},B={x|0.25<x<1},P (B|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历年气象资料统计,某地四月份刮东风的概率是308,既刮东风又下雨的概率是307。
课件6:2.2.1 条件概率

解 由题意知 P(A)=145,P(B)=125,P(AB)=110,
1 故 P(B|A)=PP((AAB))=140=38.
15
1 P(A|B)=PP((ABB))=120=34.
15
题型一 条件概率的计算
例1.抛掷红、蓝两颗骰子,记事件A为“蓝色骰子的点数为3或 6”,事件B为“两颗骰子的点数之和大于8”.
(3)方法一:因为 P(AB)=53××42=130,
3 所以 P(B|A)=PP((AAB))=130=12.
5
方法二:因为 n(A)=3×4=12,n(AB)=3×2=6,
所以 P(B|A)=nn((AAB))=162=12.
题型二 条件概率的性质
例2.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道题中随机地抽出6道题,若考生至少 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即可通过;若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 已知某考生能答对其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中已经通过, 求他获得优秀成绩的概率.
1
3
A.2
B.5
23C.3来自D.50【解析】 由条件概率公式知 P(B|A)=PP((AAB)), ∴P(AB)=P(B|A)×P(A)=130×15=530. 【答案】 D
2.在一个盒子中有大小相同的 10 个球,其中 6 个红球,4
个白球,两人无放回地各取一个球,则在第一个人摸出红球的
条件下,第二个人也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
2.2.1 条件概率
目标导航 1.理解条件概率的定义. 2.掌握条件概率的两种计算方法. 3.利用条件概率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入门答疑 这个家庭中有两个孩子,已知老大是女孩,问这时另一个小孩也 是女孩的概率为多大?
[提示] 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 A={已知老大是女孩}={(女,男),(女,女)} , B={另一个也是女孩}={(女,女)}, 所以所求概率为12.
高中数学 第2章 概率 2.2 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2.2.1 条件概率 2.2.2 事件的独立

2.2.1 条件概率 2.2.2 事件的独立性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2.理解条件概率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3.能利用概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条件概率(1)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 (B |A )”来表示,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类似地,事件B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 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P (A |B )”,读作“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2)事件的交(或积)由事件A 和B 同时发生所构成的事件D ,称为事件A 与B 的交(或积),记作D =A ∩B (或D =AB ).(3)条件概率计算公式 一般地,条件概率公式为P (B |A )=P (A ∩B )P (A )(P (A )>0),类似地,P (A |B )=P (A ∩B )P (B )(P (B )>0).2.相互独立事件(1)定义:一般地,事件A 是否发生对事件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即P (B |A )=P (B ),则称两个事件A ,B 相互独立,并把这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若n 个事件A 1,A 2,…,A n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不受其他事件是否发生的影响,则称这n 个事件相互独立.(2)相互独立事件的性质一般地,若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①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 ∩B )=P (A )×P (B ).②如果事件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这n 个事件都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并且上式中任意多个事件A i 换成其对立事件后,等式仍成立.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若事件A 、B 互斥,则P (B |A )=1.( ) (2)必然事件与任何一个事件相互独立.( )(3)“P (AB )=P (A )·P (B )”是“事件A ,B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 ) 答案:(1)× (2)√ (3)√2.已知P (AB )=310,P (A )=35,则P (B |A )为( )A.950 B.12 C.910D.14答案:B3.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他们各自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0.6,则他们都击中目标的概率是( )A .0.6B .0.36C .0.16D .0.84答案:B4.甲、乙两颗卫星同时监测台风,在同一时刻,甲、乙两颗卫星准确预报台风的概率分别为0.8和0.75,则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0.95求条件概率[学生用书P26]在5道题中有3道理科题和2道文科题.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求: (1)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3)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解】 设第1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第2次抽到理科题为事件B ,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理科题为事件A ∩B .(1)从5道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道题的事件数为A 25=20.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事件A 的总数为A 13×A 14=12. 故P (A )=1220=35.(2)因为事件A ∩B 的总数为A 23=6. 所以P (A ∩B )=620=310.(3)法一: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理科题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P (B |A )=P (A ∩B )P (A )=31035=12.法二:因为事件A ∩B 的总数为6,事件A 发生的总数为12,所以P (B |A )=612=12.利用定义计算条件概率的步骤(1)分别计算概率P (AB )和P (A ). (2)将它们相除得到条件概率P (B |A )=P (AB )P (A ),这个公式适用于一般情形,其中AB 表示A ,B 同时发生.设10件产品中有4件不合格,从中任意取出2件,那么在所取得的产品中发现有一件不合格品,求另一件也是不合格品的概率.解:设事件A 为“在所取得的产品中发现有一件不合格品”,事件B 为“另一件产品也是不合格品”,则P (A )=C 14C 16C 210=4×6×210×9=815,P (A ∩B )=C 24C 210=215.因此P (B |A )=P (A ∩B )P (A )=14.相互独立事件的判断判断下列各对事件是不是相互相互独立事件:(1)甲组3名男生,2名女生;乙组2名男生,3名女生,现从甲、乙两组中各选1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与“从乙组中选出1女生”;(2)容器内盛有5个白乒乓球和3个黄乒乓球,“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与“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还是白球”;(3)掷一颗骰子一次,“出现偶数点”与“出现3点或6点”.【解】 (1)“从甲组中选出1名男生”这一事件是否发生,对“从乙组中选出1名女生”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所以它们是相互独立事件.(2)“从8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是白球”的概率为58,若这一事件发生了,则“从剩下的7个球中任意取出1个,取出的仍是白球”的概率为47,若前一事件没有发生,则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为57.可见,前一事件是否发生,对后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影响,所以两者不是相互独立事件.(3)记A :出现偶数点,B :出现3点或6点,则A ={2,4,6},B ={3,6},AB ={6}, 所以P (A )=36=12,P (B )=26=13,P (AB )=16,所以P (A ∩B )=P (A )·P (B ), 所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判断两事件的独立性的方法(1)定义法:如果事件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的积,则事件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2)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 (3)当P (A )>0时,可用P (B |A )=P (B )判断.一个家庭中有若干个小孩,假定生男孩和生女孩是等可能的,令A ={一个家庭中既有男孩又有女孩},B ={一个家庭中最多有一个女孩}.对下述两种情形,讨论A 与B 的独立性:(1)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2)家庭中有三个小孩.解:(1)有两个小孩的家庭,男孩、女孩的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女),(女,男),(女,女)},它有4个基本事件, 由等可能性知概率各为14.这时A ={(男,女),(女,男)},B ={(男,男),(男,女),(女,男)}, A ∩B ={(男,女),(女,男)},于是P (A )=12,P (B )=34,P (A ∩B )=12.由此可知P (A ∩B )≠P (A )P (B ),所以事件A ,B 不相互独立.(2)有三个小孩的家庭,小孩为男孩、女孩的所有可能情形为Ω={(男,男,男),(男,男,女),(男,女,男),(女,男,男),(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男),(女,女,女)},由等可能性知这8个基本事件的概率均为18,这时A 中含有6个基本事件,B 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 A ∩B 中含有3个基本事件.于是P (A )=68=34,P (B )=48=12,P (A ∩B )=38,显然有P (A ∩B )=38=P (A )P (B )成立.从而事件A 与B 是相互独立的.求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甲、乙2个人独立地破译一个密码,他们能译出密码的概率分别为13和14,求:(1)2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 (2)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 (3)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 记“甲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A ,“乙独立地译出密码”为事件B ,A 与B 为相互独立事件,且P (A )=13,P (B )=14.(1)“2个人都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B )=P (A )·P (B )=13×14=112.(2)“2个人都译不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1-P (A )]×[1-P (B )]=(1-13)×(1-14)=12.(3)“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2个人都译出密码”,所以至多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1-P (AB )=1-P (A )P (B )=1-13×14=1112.在本例条件下,求:(1)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 (2)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解:(1)“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可以分为两类,即甲译出乙未译出以及甲未译出乙译出,且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所以恰有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P (A B -∪A -B )=P (A B -)+P (A -B )=P (A )P (B -)+P (A -)P (B ) =13×(1-14)+(1-13)×14=512. (2)“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对立事件为“2个人都未译出密码”,所以至少1个人译出密码的概率为:1-P (A -B -)=1-P (A -)P (B -)=1-23×34=12.与相互独立事件有关的概率问题求解策略一般地,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那么:A ,B 互斥 A ,B 相互独立P (A +B ) P (A )+P (B )1-P (A -)P (B -)P (AB ) 0P (A )P (B ) P (A -B -)1-[P (A )+P (B )]P (A -)P (B -)某田径队有三名短跑运动员,根据平时训练情况统计甲、乙、丙三人100米跑(互不影响)的成绩在13 s 内(称为合格)的概率分别为25,34,13,若对这三名短跑运动员的100 m 跑的成绩进行一次检测,则(1)三人都合格的概率; (2)三人都不合格的概率; (3)出现几人合格的概率最大.解:记“甲、乙、丙三人100米跑成绩合格”分别为事件A ,B ,C ,显然事件A ,B ,C 相互独立,则P (A )=25,P (B )=34,P (C )=13.设恰有k 人合格的概率为P k (k =0,1,2,3),(1)三人都合格的概率:P 3=P (ABC )=P (A )·P (B )·P (C )=25×34×13=110. (2)三人都不合格的概率:P 0=P (A -B -C -)=P (A -)·P (B -)·P (C -)=35×14×23=110. (3)恰有两人合格的概率:P 2=P (AB C -)+P (A B -C )+P (A -BC )=25×34×23+25×14×13+35×34×13=2360. 恰有一人合格的概率:P 1=1-P 0-P 2-P 3=1-110-2360-110=2560=512.综合第一问、第二问、第三问可知P 1最大. 所以出现恰有1人合格的概率最大.相互独立事件的综合应用在一场娱乐晚会上,有5位民间歌手(1至5号)登台演唱,由现场数百名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歌手.各位观众要彼此独立地在选票上选3名歌手,其中观众甲是1号歌手的歌迷,他必选1号,不选2号,另在3至5号中随机选2名.观众乙和丙对5位歌手的演唱没有偏爱,因此在1至5号中随机选3名歌手.(1)求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 (2)X 表示3号歌手得到观众甲、乙、丙的票数之和,求X 的分布列.【解】 (1)设A 表示事件“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B 表示事件“观众乙选中3号歌手”,则P (A )=C 12C 23=23,P (B )=C 24C 35=35.因为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所以观众甲选中3号歌手且观众乙未选中3号歌手的概率为P (A B -)=P (A )·P (B -)=P (A )·[1-P (B )]=23×25=415.(或P (A B -)=C 12·C 34C 23·C 35=415). (2)设C 表示事件“观众丙选中3号歌手”,则P (C )=C 24C 35=35,因为X 可能的取值为0,1,2,3,且取这些值的概率分别为P (X =0)=P (A -B -C -)=13×25×25=475,P (X =1)=P (A B - C -)+P (A -B C -)+P (A -B -C )=23×25×25+13×35×25+13×25×35=2075, P (X =2)=P (A B C -)+P (A -BC )+P (A B -C )=23×35×25+13×35×35+23×25×35=3375, P (X =3)=P (ABC )=23×35×35=1875,所以X 的分布列为X 0 1 2 3 P475207533751875概率问题中的数学思想(1)正难则反.灵活应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关系(P (A )+P (A -)=1)简化问题,是求解概率问题最常用的方法.(2)化繁为简.将复杂事件的概率转化为简单事件的概率,即寻找所求事件与已知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求事件”分几类(考虑加法公式,转化为互斥事件)还是分几步组成(考虑乘法公式,转化为互独事件).(3)方程思想.利用有关的概率公式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使问题获解.三个元件T 1,T 2,T 3正常工作的概率分别为12,34,34,将它们中的某两个元件并联后再和第三个元件串联接入电路,如图所示,求电路不发生故障的概率.解:记“三个元件T 1,T 2,T 3正常工作”分别为事件A 1,A 2,A 3, 则P (A 1)=12,P (A 2)=34,P (A 3)=34,不发生故障的事件为(A 2∪A 3)A 1,P =P [(A 2∪A 3)A 1]=P (A 2∪A 3)·P (A 1) =[1-P (A 2)·P (A 3)]·P (A 1) =(1-14×14)×12=1532.————————————————————————————————————————————————1.求条件概率的方法(1)利用定义,分别求P (A )和P (A ∩B ),得P (B |A )=P (A ∩B )P (A ).(2)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 (A ),再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求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n (AB ),得P (B |A )=n (A ∩B )n (A ).2.判定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方法(1)定义法:如果A 、B 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与事件B 发生的概率的积,则事件A 、B 为相互独立事件.(2)由事件本身的性质直接判定两个事件发生是否相互影响.3.事件A 、B 相互独立,则P (AB )=P (A )P (B ).注意与事件互斥区别.1.求复杂事件的概率时,先判断事件间的关系,是互斥还是独立,特别对“至多”“至少”等问题,可分成互斥事件求概率,也可用对立事件求概率.2.在解题过程中,要明确事件中的“至少有一个发生”、“至多有一个发生”“恰有一个发生”“都发生”“都不发生”“不都发生”等词语的意义,已知两个事件A 、B ,它们的概率分别为P (A )、P (B ),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 A 、B 都发生的事件为AB ;A 、B 都不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恰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A 、B 中至多有一个发生的事件为A B -∪A -B ∪A -B -.1.已知P (B |A )=12,P (AB )=38,则P (A )等于( )A.316B.1316C.34D.14解析:选C.由P (AB )=P (A )P (B |A )可得P (A )=34.2.甲、乙、丙3人投篮,投进的概率分别是13,25,12,现3人各投篮1次,则3人都没有投进的概率为( )A.115 B.215C.15D.110解析:选C.甲、乙、丙3人投篮相互独立,都不进的概率为⎝ ⎛⎭⎪⎫1-13⎝ ⎛⎭⎪⎫1-25⎝ ⎛⎭⎪⎫1-12=15.3.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则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设事件A 为“周日值班”,事件B 为“周六值班”,则P (A )=C 16C 27,P (AB )=1C 27,故P (B |A )=P (AB )P (A )=16.答案:16[A 基础达标]1.设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下列事件中不相互独立的是( ) A .A 与B -B.A -与B C.A -与B -D .A 与A -解析:选D.A 、B 、C 选项的两事件相互独立,而A 与A -是对立事件,不是相互独立事件. 2.某班学生考试成绩中,数学不及格的占15%,语文不及格的占5%,两门都不及格的占3%.已知一学生数学不及格,则他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是( )A .0.2B .0.33C .0.5D .0.6解析:选A.A =“数学不及格”,B =“语文不及格”,P (B |A )=P (AB )P (A )=0.030.15=0.2,所以数学不及格时,该生语文也不及格的概率为0.2.3.7名同学站成一排,已知甲站在中间,则乙站在末尾的概率是( ) A.14 B.15 C.16D.17解析:选C.记“甲站在中间”为事件A ,“乙站在末尾”为事件B ,则n (A )=A 66,n (AB )=A 55,P (B |A )=A 55A 66=16.4.从甲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3,从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2,从两袋各摸出一个球,则23等于( )A .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B .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C .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D .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解析:选C.分别记从甲、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为事件A 、B ,则P (A )=13,P (B )=12,由于A 、B 相互独立,所以1-P (A -)P (B -)=1-23×12=23.根据互斥事件可知C 正确.5.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 ,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 (若指针停在边界上则重新转),x ,y 构成数对(x ,y ),则所有数对(x ,y )中满足xy =4的概率为( )A.116B.18C.316D.14解析:选C.满足xy =4的所有可能如下:x =1,y =4;x =2,y =2;x =4,y =1.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P =P (x =1,y =4)+P (x =2,y =2)+ P (x =4,y =1)=14×14+14×14+14×14=316. 6.已知有两台独立在两地工作的雷达,它们发现飞行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9和0.85,则两台雷达都未发现飞行目标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所求概率为(1-0.9)×(1-0.85)=0.015. 答案:0.0157.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每次罚球的命中率相同,且在两次罚球中至多命中一次的概率为1625,则该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________. 解析:设此队员每次罚球的命中率为p , 则1-p 2=1625,所以p =35.答案:358.有五瓶墨水,其中红色一瓶,蓝色、黑色各两瓶,某同学从中随机任取出两瓶,若取出的两瓶中有一瓶是蓝色,则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设事件A 为“其中一瓶是蓝色”,事件B 为“另一瓶是红色”,事件C 为“另一瓶是黑色”,事件D 为“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则D =B ∪C ,且B 与C 互斥, 又P (A )=C 12C 14C 25=45,P (AB )=C 12C 11C 25=15,P (AC )=C 12C 12C 25=25,故P (D |A )=P (B ∪C |A ) =P (B |A )+P (C |A ) =P (AB )P (A )+P (AC )P (A )=34.答案:34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市决定在一个乡镇投资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三个项目,据预测,三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45、56、23,且三个项目是否成功互相独立.(1)求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2)求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解:(1)只有农产品加工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45×56×(1-23)=29, 只有农产品加工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45×(1-56)×23=445, 只有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1-45)×56×23=19,所以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29+445+19=1945.(2)三个项目全部失败的概率为 (1-45)×(1-56)×(1-23)=190,所以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1-190=8990.10.甲箱的产品中有5个正品和3个次品,乙箱的产品中有4个正品和3个次品. (1)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求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概率.(2)若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放入乙箱中,然后再从乙箱中任取一个产品,求取出的这个产品是正品的概率.解:(1)从甲箱中任取2个产品的事件数为C 28=28,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事件数为C 23=3.所以这2个产品都是次品的概率为328.(2)设事件A 为“从乙箱中取一个正品”,事件B 1为“从甲箱中取出2个产品都是正品”,事件B 2为“从甲箱中取出1个正品1个次品”,事件B 3为“从甲箱中取出2个产品都是次品”,则事件B 1、事件B 2、事件B 3彼此互斥.P (B 1)=C 25C 28=514,P (B 2)=C 15C 13C 28=1528,P (B 3)=C 23C 28=328,P (A |B 1)=69,P (A |B 2)=59,P (A |B 3)=49,所以P (A )=P (B 1)P (A |B 1)+P (B 2)·P (A |B 2)+P (B 3)P (A |B 3) =514×69+1528×59+328×49=712. [B 能力提升]11.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所得的样本空间为Ω={1,2,3,4,5,6},令事件A ={2,3,5},B ={1,2,4,5,6},则P (A |B )等于( )A.25B.12C.35D.45解析:选A.因为A ∩B ={2,5},所以n (AB )=2. 又因为n (B )=5,故P (A |B )=n (AB )n (B )=25.12.设两个独立事件A 和B 都不发生的概率为19,A 发生B 不发生的概率与B 发生A 不发生的概率相同,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________.解析:由题意,P (A -)·P (B -)=19,P (A -)·P (B )=P (A )·P (B -).设P (A )=x ,P (B )=y , 则⎩⎪⎨⎪⎧(1-x )(1-y )=19,(1-x )y =x (1-y ). 即⎩⎪⎨⎪⎧1-x -y +xy =19,x =y , 所以x 2-2x +1=19,所以x -1=-13,或x -1=13(舍去),所以x =23.答案:2313.一只口袋内装有2个白球和2个黑球.求:(1)在先摸出1个白球不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在先摸出1个白球后放回的条件下,再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解:(1)记A =“先摸出一个白球不放回”,B =“再摸出一个球为白球”, 则AB =“先后两次摸到白球”. 因为P (A )=24=12,P (A ∩B )=A 22A 24=16,所以P (B |A )=P (A ∩B )P (A )=13.(2)记A 1=“先摸出一个白球放回”,B 1=“再摸出一个球为白球”, 则AB 1=“先后两次摸到白球”. 因为P (A 1)=24=12,P (A 1∩B 1)=2×24×4=14,所以P (B 1|A 1)=P (A 1∩B 1)P (A 1)=12.14.(选做题)某班甲、乙、丙三名同学竞选班委,甲当选的概率为45,乙当选的概率为35,丙当选的概率为710.求:(1)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 (2)至多有两人当选的概率.解:设甲,乙,丙当选分别为事件A ,B ,C , 则有P (A )=45,P (B )=35,P (C )=710.(1)因为事件A ,B ,C 相互独立, 所以恰有一名同学当选的概率为P (A ∩B -∩C -)+P (A -∩B ∩C -)+P (A -∩B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P (A -)P (B -)P (C ) =45×25×310+15×35×310+15×25×710 =47250. (2)至多有两人当选的概率为 1-P (A ∩B ∩C )=1-P (A )P (B )P (C )4 5×35×710=83125.=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条件概率的性质. (1)有界性(2)可加性 3. 条件概率的计算方法. P B A n( AB ) P B A P ( AB )
n( A)
P ( A)
(古典概型)
(一般概型)
4. 求解条件概率的一般步骤
用字母表示有关事件 求相关量 代入公式求P(B|A)
二、思想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 2.类比、归纳、推理 3.数形结合
于是 所以
P( B ) 4%
P( B) 1 P( B ) 96%
P( A) P( AB) P( B) P( A | B)
96% 45% 43.2%
小结与收获 一、基本知识
P ( AB) P( A) 0 1. 条件概率的定义. P B A P ( A)
作业:《金银卷》P34-36面内容
• 例题4、在某次考试中,要从20题中随机地抽出6 道题,若考生至少能答对其中的4道题即可通过; 若至少能答对其中5道题就获得优秀。已知某考生 能答对20道题中10道题,并且知道他在这次考试 中已经通过,求他获得优秀的概率。
1、某种动物出生之后活到20岁的概率为0.7, 活到25岁的概率为0.56,求现年为20岁的这种 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 解 设A表示“活到20岁”(即≥20),B表示 “活到25岁” (即≥25) 则 P( A) 0.7, P( B) 0.56 所求概率为
条件概率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1、条件概率的判断: (1)当题目中出现“在……前提(条件)下” 等字眼,一般为条件概率。 (2)当已知事件的发生影响所求事件的概率, 一般也认为是条件概率。 2、相应事件的判断:
首先用相应的字母A、B表示出相应的事件,然后 分析清楚在哪个事件发生的条件下求哪个事件的 概率。
当A B时,P(AB)=P(A)
例题1、全年级100名学生中,有男生(以事件A表示) 80人,女生20人; 来自北京的(以事件B表示)有20 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8人;免修英语的(以事件 C表示)40人中,有32名男生,8名女生。求
P( A), P( B), P( A B), P( B A), P ( AB ), 20 80 12 12 12 100 100 20 100 80
• 例题3、集合A={1,2,3,4,5,6},甲、乙两人各从A中 任取一个数,若甲先取(不放回),乙后取,在 甲抽到奇数的条件下,求乙抽到的数比甲抽到的 数大的概率。
• 延伸探究(1)在本例条件下,求乙抽到偶数的概 率, • (2)若甲先取(放回),乙后取,若事件A:“甲 抽到的数大于4”;事件B:“甲、乙抽到的两数 之和等于7”,求P(B|A).
P(C ), P(C A), P( A B ), P( AC )
40 100 32 80 12 80 32 10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题2、掷红、蓝两颗骰子,设事件A=“蓝色骰子的点数
为4或6”事件B=“两颗骰子点数之和大于8”。求:
(1)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2)在“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P( AB) P( B) P( B A) 0.8 P( A) P( A)
5
B
0.56
0.7
A
2、一批产品中有 4% 的次品,而合格品中一等品占 45% .从这批产品中任取一件,求该产品是一等品的概 率.
解
设A表示取到的产品是一等品,B表示取 出的产品是合格品, 则
P( A | B)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