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第二课时)教案 苏科版
22.1 生物的遗传(第二课时)(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课件(苏科版)

请你分析以下遗传现象: 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小明却是单眼皮。请你用遗传图解来
解释这个现象。(基因用E、e来表示) 亲代
生殖细胞
子代
·思考:人的性别是怎样决定的?
三、人类的性别决定
男孩
女孩
人的性别与染 色体有关吗?
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
三、人类的性别决定 ·小组活动三: 阅读教材p.7-8内容,仔细观察图22-7和图22-8,思考:
高茎
一、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小组活动一: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6内容,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思考并讨论: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大致流程及现象是什么?
2. 何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什么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 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
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对 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
2.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控制显性性状的是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 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是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 制某种形状的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就会表现出 显性基因控制的那种性状。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的相对性状明显,显性与 隐性的规律最为明显。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亲代
(P)
高茎
矮茎
子一代 (F1)
子二代 (F2)
高茎
1. 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决定 矮茎的基因在哪?矮茎性状为 什么不见了?
2. 把子一代豌豆种子种下去,后 代有高有矮,矮茎性状又出现了, 这说明什么?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父亲
Rr(能卷舌)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第2课时)

1 :1
更像谁?
温故而知新
亲代
子代
生物的遗传
形态结构特征
与DNA、
染色体的 基因 为何像
关系
(成对)
长得像
有遗传信息的 DNA片段
更像谁
哪里像
性状
概念
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的 概念并举例
基因传递
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
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亲爱的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 两节在线课堂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 我们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 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成为了网络 空间的朋友。希望你们能喜欢姚老师 的遗传学入门课,衷心希望你们对遗 传学的秘密感兴趣,并能以此为契机 爱上遗传学爱上生物学,期待你们中 有人能走上科研的道路,造福更多的 人。
(3)如果该同学的母亲做了双眼皮手术,那么她的父母再生育的孩子 应该为_单___眼皮。原因是_做__双__眼__皮__手__术__未__改__变__遗__传_物__质____
更像谁?
精子 R
r
r
卵细胞
子女
基因组成: Rr
基因组成: rr
表现性状:能卷舌
表现性状:不能卷舌
1 :1
让我们用遗传学的武器 谣言
更像谁?
爸爸和妈妈是双眼皮,生的娃肯定不是单眼皮
肚子不争气,生不出男孩,是女人的错!
更像谁?
• 父母都是双眼皮,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会有几种情况?
父亲
母亲
AA × AA
• 显性基因 决定 隐性基因 决定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A
a
双
单
眼
眼
皮
皮
基
最新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7.22第1节 生物的遗传》精品PPT课件 (4)

当堂训练
• 1.下列关于隐性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 B.任何情况下都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 C.在显性基因存在时,不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 D.在显性基因存在时,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 2.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相同
A.子代的性状和亲代完全
• B.性状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B.无耳垂
• C.可能有耳垂也可能无耳垂 D.不能确定
5.一对夫妻都是双眼皮,基因组成均为Aa,他们生下一个单眼皮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为 ()
A.AA
B.Aa
C.aa
D.AA、aa
6.一只白色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表现出白色,此现象可解释
为
()
A.黑色母羊必为Aa
B.白色公羊必为Aa
• C.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 D.性状就是生物的各种特征
• 3.双眼皮由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控制。双眼皮人的基因 组成种类有( )
• A.4种 B.3种 C.2种 D.1种
• 4.有耳垂的基因用D表示,无耳垂的用d表示,如果体细胞内控制有无
耳垂的一对基因为Dd,那么这个人表现为
()
• A.有耳垂
C.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D.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7.小明的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小明是单眼皮,所以小明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你认为小明 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
探究:甲丙乙
已知羊的白色是显性,用A表示;黑色是隐性,用a表示。下图表示甲、乙、丙三组羊的交配方式。 请回答:
(1)当亲代为甲图所示时,后代的性状表现是 ,基因组成是 。
苏科版八下第21章第1节生物的遗传(2) 课件

4.生物的性状是怎样利用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
代之间进行传递的?请继续看图片.
原来父亲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母亲体细胞 中也有23对染色体. 父母的生殖细胞:男子是精子、女子是卵细 胞.不论是精子还是卵细胞,它们的染色体都是23 条.当它们结合成受精卵后,两个23条又变成了一 个23对.这样也就保证了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恒定不变. 要注意: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都是23 条,这23条中的每一条都应当是经同一个体细胞中 的23对里的每一对拆分后所得到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同学们对基因的传递过程清 楚了吗?
(二) 1、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是染色体.( )
2、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具有特定遗传效 应的基因。( ) 3、小明在教师的指导下测定玉米体细胞中 有2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受精卵中染色 体数目为( ) A.10条B.20条 C.30条D.40条
的精子、受精卵、肝细胞、体细胞中
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30、60、60、60 B.30、30、60、0 C.30、60、120、120 D.60、60、60、60
例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A。染色体又叫基因 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染色体的组成:
3.DNA: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 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 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
(通常人们这样说: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 成对的染色体上,并且它们的位置相同.)
苏科版生物八下22.1《生物的遗传》ppt课件

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
3.基因组成为DD、Dd的表现为显性性状;dd表现
为隐性性状。
5
随堂练习
1.已知有耳垂基因是显性基因(B)。红红的父亲有耳 垂,母亲无耳垂,而红红有耳垂。请分析红红的基 A 因组成( ) A.Bb
B.BB C.Bb或BB D.BB或Bb 2.当一对基因分别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时,生物
第1节 生物的遗 传 第二课时
录
目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基因的显性和 2 隐性 基因控制生物 3 性状 小结 4 5 随堂练习
1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图片,能举例说出相
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在认识性状与基因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阅
读文本、观看课件、观察图片,能够描述控
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不卷舌
一 对 基 因 的 遗 传 图 解
一 对 基 因 的 遗 传 图 解
R R rr
r
r
能卷舌
不能卷舌
能卷舌
不能卷舌
讨论
1. 图中子女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如
何?
分析: (1) 图中子女的基因组成有两种, 即Rr和rr。 (2) 性状表现分别为能卷舌和不能 卷舌。
2. 这对夫妇生出不能卷舌的
调查: 1.全班同学中,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各有多 少人? 2.全班同学中,有酒窝和无酒窝的各有多 少人?
3.全班同学中,有耳垂和无耳垂的各有多
少人?
思考:为什么同一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2
基因的显性和 隐性
真理来自于实践!让我们看 看著名的“孟德尔豌豆杂交 实验”吧!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的概念和实质,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
2. 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它们在遗传中的表现。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遗传的概念和实质1. 遗传的概念2. 遗传的实质3. 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二课时:遗传变异的概念和作用1. 遗传变异的概念2. 遗传变异的作用3. 遗传变异的类型第三课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1.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概念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在遗传中的表现3.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的应用第四课时:基因的传递1. 基因的分离与组合2. 基因的连锁与交换3. 基因的传递规律第五课时:实验与探究1.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遗传特征2. 实验二:观察动物的遗传特征3. 探究: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的作用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等方式,掌握遗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探究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实验与探究(续)1. 实验三:观察植物的杂交现象2. 实验四:观察动物的杂交现象3. 探究:遗传图解的绘制与分析七、教学内容第六课时:人类遗传病1. 人类遗传病的概念2.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3. 人类遗传病的预防与治疗八、教学内容第七课时:生物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1. 基因工程的概念与原理2. 基因工程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 基因治疗的原理与实例九、教学内容第八课时:生物多样性与遗传资源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2. 遗传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我国遗传资源保护的政策与实践十、教学内容第九课时:复习与拓展1. 复习本章所学的主要内容2. 分析与讨论遗传问题案例3. 拓展遗传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十一、教学内容2.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 布置课后作业十二、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苏科版生物八下7.22.1《生物的遗传》课件(1) (共36张PPT)

你能尝试着给性状 下一个定义吗?
什么是性状?
生物体表现出来 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和 行为方式 方面的特点。
与同伴合作,看 看你的这些性状的 表现!
再与其他同学比一比, 看你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是否相 同。
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色觉是否正常
色觉是否正常
根据你的调查,请你说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
第一课时 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性状
苏科版生物新课标实验教材八下
活动一
• 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
我们发现 不论是什 么生物,
其亲子间(父母与其子女间)以及子代的不
同个体间的既有 相似 性,又有差异。
亲子间的相似性 遗传
亲子间或子代之间个体间 变异 的差异
我和爸妈比一比
活动二
出人的常见性状有哪些 不同的表现形式。
活动三
• 相对性状的概念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称为?
下列哪些属于相对性状? (4、5) 你能把不属于相对性状的
改为相对性状吗?
• 1、人的黄皮肤和黑眼睛; • 2、双眼皮和大眼睛; • 3、厚嘴唇和大嘴巴; • 4、鹰嘴鼻和平直鼻; • 5、金鱼的透明体色与不透明体色 • 6、李的果实表面是光滑,桃有的带毛。 • 7、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个体较
大,鲫鱼个体较小。
1、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 在 形态 、 结构 、和 生理功能等方面相 似的现象叫做 生物的遗。传
2、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称为生物 体的 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 现形式叫做 相对性状。
小结 我的收获
• 遗传 • 性状 • 相对性状
作业
• 同步练习:1、2、7、15 • 生物书p21:2
苏教版生物的遗传第二课时 PPT课件

我们把亲代与子代间的相
似性称为:遗传
把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
差异称为: 变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虎父无犬子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1.一只波斯猫生了一窝漂亮的小猫,
其中一只和它一样长着一对蓝眼 睛,这种现象属于 遗,传其他小
猫的眼睛都是一只黄一只蓝,这
属于
。变异
• 性状 生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形态结构特征 和生理特性
染色单体
23对 46条染色体
染
一对基因
色
这对基因分别
体
位于成对的两
条染色体的相
同位置
1.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何处?
答:子代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 一条来自母亲。
2.自己与父亲和母亲相像的性 状是如何得来的?
答: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子女体细胞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 亲,一半来自母亲。也就是说,控制子女性 状的基因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 子女与父母或多或少具有相似的性状。
• 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 状
我们称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
表现形式为—— 相对性状
同是豌豆,种不出你会来会!却把因豌为豆它 有圆粒与皱粒们之看是分成不,是同番种茄的, 同是成熟的番生茄把物,兔,却看它成们公的 有红色和黄色性等鸡状,吗有这?许为多什不 说明同种生物同性么!状?有 什么特点? 不同个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教学重点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
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A.染色体又叫基因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C.遗传给后代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开二次备课: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D.生物的遗传现象多与变异现象第三课时【复习】(1)什么叫染色体?什么叫DNA?什么叫基因?(2)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生殖(4)子代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何处?【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2)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3)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新课】下面我们以人的上眼睑为例,研究以上问题。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睑,耳垂等。
提出问题,讨论:以A或a表示控制上眼睑特征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在人体内会有几种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什么特征?同学们可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A与a结合,可能会有三种方式:AA、Aa和aa。
提出问题,讨论:若AA决定的性状是双眼皮,aa会决定什么性状?那么Aa 又会决定什么性状呢?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是aa决定双眼皮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细胞中的成对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5.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双眼皮由显性基因决定,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单眼皮由隐性基因决定,以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
那么,基因为Aa,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会表现出什么性状呢?在基因为Aa时,隐性基因a不能表现,只表现显性基因A决定的性状,所以Aa也是双眼皮。
提出问题,讨论: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人体几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归纳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以上述眼睑的特征为例:示投影片:(1)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2)爸爸、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3)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4)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双眼皮;(5)爸爸双眼皮、妈妈单眼皮,孩子单眼皮;(6)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双眼皮;(7)爸爸单眼皮、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请同学们利用显隐性基因的知识对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
同学们对(1)(2)两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孩子继承了父母的待征,这就是遗传。
(4)、(5)、(6)、(7)几种情况中,孩子继承双亲之一的性状,同学们也能接受。
那么,为什么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是不是在调查中搞错了?孩子与双亲的上眼睑都不相同,是否有这种可能性?提问:父母都是双眼皮,体细胞中成对基因会有几种情况?(1)父亲的基因A 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的后代?(2)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或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3)假如,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单眼皮的后代?这种后代是怎样产生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父母都是单眼皮,生出一个双眼皮的孩子?要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理由。
1)、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双亲中一个是基因组成为Ee 的患病者,另一个表现正常。
那么,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A.25% B.50% C.75% D.全部2)两株高果(G)南瓜杂交后,后代高果(G)和矮果(g)的比例是3:1,则基本的基因组合方式应是() A.GG和gg B.GG和Gg C.Gg和Gg D.gg和gg3)多指(如六指)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常见畸形。
如果父母双方的一方是多指(基因组成是AA或Aa)另一方正常,他们的子女会()A.都患多指或一般患多指B.一般患多指,一般正常C.全部患多指D.全部正常4)已知绵羊的白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两只白色绵羊交配后生了一只黑色小羊,请问:(1)两只白色绵羊和所生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分别是怎样的?(2)它们第二胎生黑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生白色小羊的几率是多少?5)(填图)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这一对性状,决定有酒窝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决定无酒窝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解中,父亲的性状是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是_______,他们的子女可能产生的基因型有以下三种:①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②_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___%,③_________型,可能占____%。
这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没有酒窝的可能性是_______%。
6)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小牛,请回答:(1)黑色和棕色哪种是显性性状。
(2)如果用B与b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棕色小牛的基因组成。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只黑色小牛的可能性是。
(4)如果用一头雄牛与多头雌牛(基因组成为Bb)交配,共出生20头小牛,全部为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第四课时6、人类的性别决定提问:受精卵是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起点,为什么有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有些遗传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一样?人类生男生女取决于父方还是母方?为什么男女比例总是接近于1 :1?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问题:人类的性别决定。
导入新课1)定义:一般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还是发育成雄性个体,是由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是由与性别相关的染色体控制的(多媒体显示: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构成图)2)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问:男、女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由学生的回答引出: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关系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
(多媒体显示:1、性染色体2、常染色体/排列)。
3)性别决定的方式:XY型:雌性性染色体为XX,雄性染性色体为XY。
ZW 型: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染性色体为ZZ。
人的性染色体为XY,在男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
以X、Y表示。
女性个体的体细胞内,除了含有成对的22对常染色体外,还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多媒体显示4),以X、X表示。
这就是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
(多媒体显示:XY型性别决定)4)、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下面我们来探讨性染色体的组成与性别遗传的关系。
(显示: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讲解:亲代产生配子时,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雌配子,都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则产生两种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另一种含Y染色体,它们的比是1:1,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机会是相等的。
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X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雌性,即女性。
雌配子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形成含有XY染色体的合子,合子发育成的子代是雄性,人类即男性。
由此,同学们可以知道,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后代的性别取决于父方。
人类的生男生女,也是由父方决定的。
由于雌配子与含有X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同与含有Y染色体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同,雄配子中含有X染色体的数量与含有Y染色体的数量也相同,因而子代整体的男女数量比是1:1。
7、伴性遗传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这种特殊的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
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
2)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人的色盲,血友病都属于伴性遗传。
人的红绿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对红、绿色分不清。
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b)是隐性基因,正常色觉基因(B)是显性基因。
等位基因B、b在X染色体上,因而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是随X染色体向后传递的。
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可以有五种情况。
问:人群中的这些基因型,可出现多少种婚配方式呢?XBXB×XBY, 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讲解其中有两种婚配方式不会出现色盲子女:XBXB×XBY, XBXB×XbY,另4种都会出现色盲子女。
(多媒体显示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的婚配图解)。
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请4位同学到黑板前面来,分别写出另4种可产生色盲的婚配图解。
其它学生在笔记本上写这4种遗传图解。
对学生的板书内容进行讲评。
引导学生观察4组遗传图解。
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问色盲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相比,谁多?(男性>女性),并共同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