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碰撞 为凉山人塑像——对话《西南边》

合集下载

苏少版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ppt课件

苏少版音乐八上第三单元《西南风情》ppt课件
第一部分的减弱,比第一部分更加热情。 尾声快板的速度加快,把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
第三部分
拉弦乐器:
二胡、中胡、高胡 、板胡
二胡
高胡
中胡
板胡
弹拨乐器:
扬琴、琵琶、古筝、柳琴、阮
扬琴
古筝
柳琴

琵琶
吹管乐器:
唢呐、 笛子、 箫、 笙、 管子
唢呐
笛子


管子
三 弦
葫 芦 笙
月 琴
阿西里西
(图中乐器为月琴)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苗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节”、“四月八”、“龙船节”等。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
西南情韵
云南省少数民族分布图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支系繁多。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并有自己的历法。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
彝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支系、不同地域之间差异较大。彝族每年都有若干次盛大的风俗性歌舞活动。农历六月的火把节,年节婚丧等活动中歌舞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返回
第一部分a主题
第一遍:小提琴,自然流畅,优美抒情 第二遍:木管乐器,增添活跃气氛 第三遍:弦乐, 更加热情
第一遍:大管,双簧管,大管依次出现,表现男女青年翩翩起舞情景。 第二遍:乐队全奏,热闹欢腾,粗犷豪放。表现 节日舞会狂欢的情景。

2023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四川省凉山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嫩芽(nèng)栖息(xī)不逊(xùn)藏污纳垢(gòu)B. 恍惚(huǎng)胸襟(jīn)呜咽(yè)重峦叠嶂(luán)C. 迂腐(yū)粗糙(zào)伶俐(líng)惟妙惟肖(xiāo)D. 坍塌(tā)沙砾(lè)称职(chèng)筋疲力尽(jīn)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迎着春日的气息,西昌市航天北路的蓝花楹尽情绽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深深浅浅的紫,把整条街装扮成花的海洋,这巧夺天工的花海,让人叹为观止。

A. 绽放B. 纷至沓来C. 巧夺天工D. 叹为观止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西昌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静静的安宁河谷承载了西昌和凉山高质量。

B. “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大约50万件左右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相关藏品。

D.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①有很多演讲者为演讲素材发愁,不知选用什么材料好。

②有人可能觉得“自己”不值得讲,听众不爱听,就不敢用这样的素材。

③其实,“自己”就是最好的演讲者材。

④其实不然,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事例、自己的见闻认知,都是自己感同深受的,最真实、最具说服力,也最能打动听众。

A. ①③②④B. ①④③②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5、下列说法有误一项是()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 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教育,是国之根本,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教育似乎也陷入了某种困境,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究竟在何处寻找教育的曙光?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

学校过分追求升学率,学生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被严重束缚。

教师们忙于传授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教育的曙光究竟在何方?首先,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够独当一面。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

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的高低。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教育的曙光,或许就在这些变革之中。

只有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春来山花正烂漫

春来山花正烂漫

春来山花正烂漫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2年第05期民間文化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根源性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文明的信息、流淌着生命的血液、传承着悠久的文化、唱响着时代的新声。

在民间文艺发展进程中,人才是文艺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青年人才更是文艺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传承发展民间文艺的队伍中来,并逐渐崭露头角,着着、三郎罗尔伍、林一雷、刘玲杰、谢传昊等,就是其中有特色的代表。

着着1988年生,藏族。

唐卡传承人。

代表作有《南丝路一带缘,藏汉人一家亲》《大匠丝路》、新藏画《青山绿水,美丽藏乡》等。

准确继承推陈出新80后的着着(藏族)是甘孜州乡城县人,家乡的蓝天白云、白藏房,香格里拉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纯净的心灵。

从小热爱唐卡艺术的他,14岁就跟随当地著名画师仁仁学习唐卡和壁画绘制艺术,严格遵循唐卡、壁画的绘画要求,无论是知识理论,还是绘画的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都受到了严格的训练。

在这期间,着着完成了对传统唐卡艺术的准确继承。

出师后,着着常在经堂和寺院绘制壁画和唐卡。

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让他意识到,唐卡绘制仅仅是一门手艺,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作支撑。

此后,着着坚守传统而不泥古,在传统唐卡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其它绘画技艺,如汉族工笔画和西洋绘画技法,并博采藏族诸多画派之长,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勉唐唐卡艺术风格。

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作品曾获第十三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并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三郎罗尔伍1989年生,藏族。

唐卡传承人。

中民协会员、阿坝州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等。

以彝族民歌文化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以彝族民歌文化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以彝族民歌文化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作者:宋阿依姆刘海清来源:《民族学刊》2023年第06期[摘要]彝族民歌作为我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彝族民歌除旋律特征、演唱风格和歌词内容有着鲜明特点外,还饱含彝族人民对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生产生活的独特审美与解读。

凉山地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着力实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使二者相互促进并协调发展。

凉山彝族民歌是促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

当前,立足于凉山地区民众的生活,从彝族民歌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对促进凉山彝族民歌文化振兴、推进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采集和整理凉山地区毕摩音乐和民歌传承人的音视频,运用频谱信息检索方式,对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歌词内容等进行音乐分析,探究凉山彝族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进而提出传承保护凉山彝族音乐的策略,丰富当地民众精神生活需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彝族民歌;文化振兴;凉山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图分类号:C9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6-0095-10一、凉山彝族民歌文化发展现况凉山彝族自治州位处于川西南,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凉山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富有古老文化传说、丰富自然景观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最古朴、最浓郁、最独特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人文研究价值。

凉山彝族民歌是儿童时期天真无邪的游戏,是青年时期男婚女嫁的红绳,是老年时期歌声里的暮景桑榆。

作为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凉山彝族民歌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丰富了彝族精神家园,故而凉山彝族民歌作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而备受国内外的瞩目。

凉山彝族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活态文化,大致经历了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现代时期三个历史阶段。

蜕变的先声——85新潮美术时期的“西南艺术群体”

蜕变的先声——85新潮美术时期的“西南艺术群体”

毛旭辉 《圭山系列》布面油画 1982“西南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群体”作为85新潮美术时期中国艺术启蒙主义运动的一股力量,充当着时代先锋的角色。

地处于西南地区的这些艺术家在“生命流”意识的启示下,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结合中国本土化的经验,形成了极具地方区域特征和生存经验的“西南艺术群体”,群体里的艺术家根据自身的生命经历和感悟结合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性在不同的阶段创作出了不同艺术语言的作品,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毛旭辉 《圭山组画·红土的恩赐——春天的绿树枝》布面油画 1987“西南艺术群体”是85新潮美术时期最重要的艺术群体之一,作为西南地区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他们以自身的生存体验,利用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并结合中国本土经验组织了85新潮时期最著名且影响最深远的艺术群体。

柏格森、弗洛伊德、萨特等西方哲学家的理论则是“西南艺术群体”艺术观念的直接来源。

80年代中期,“西南艺术群体”以“新具象”展览开启了群体发声的开端,并以“生命流”这种艺术形式成为影响西南艺术格局的一股力量,奠定了“西南艺术群体”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也为而后群体潘德海《彩色玉米》布面油画 1989中的艺术家个人的发展打下基础,并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时代褶皱处的生命力量“西南艺术群体”作为85新潮美术时期中国艺术启蒙主义运动的一股力量,充当着时代先锋的角色。

地处于西南地区的这些艺术家在“生命流”意识的启示下,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绘画语言,结合中国本土化的经验,形成了极具地方区域特征和生存经验的“西南艺术群体”,群体里的艺术家根据自身的生命经历和感悟结合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性在不同的阶段创作出了不同艺术语言的作品,在整个西南地区的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西南艺术群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到85新潮美术前期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西南艺术群体”的成员仍处在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语言的探索和题材的直觉选择时期;85新潮美术到1993年“中国经验”展览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是“西南艺术群体”成员艺术语言全面成熟的时期,作品普遍呈现出对“生命”“宇宙”“存在”等哲学问题思毛旭辉《喝茶》 纸本油画 1981托。

多元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

多元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

收稿日期:2012-06-15作者简介:张晗(1988 ),男,辽宁锦州人,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Dec.2012Vol.31No.12多元文化背景下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张晗(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家支文化在历史上对凉山彝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元文化时期,家支文化在与周边强势文化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与碰撞中发生了嬗变。

对其进行重构研究,不仅关系到家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推动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多元文化;重构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12-0106-04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一般认为其族源是六七千年前南下游弋的古羌人与西南土著居民不断融合而成的新民族共同体。

主要分布于川、滇、黔、桂等省区,是西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凉山彝族是彝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凉山彝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具体指今天生活在滇、川交界,操北部方言,自称“诺苏”的彝族群体以及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创造并濡化至今的有别于其他彝区的独特文化。

家支文化是凉山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其独有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着凉山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凉山彝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

一、凉山彝族家支文化引介与多元文化背景家支,彝语称为“楚西”或“楚加”,是内部严禁通婚并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作为链条贯穿起来的父系血缘集团。

它以血缘纽带维系家支的根本,并根据血统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

由于远离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历史上的凉山彝区一直被视为“华夏边缘”地带,这给家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政治保障与封闭的地理空间。

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

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

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西南边境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区之一,这里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本文将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

西南边境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如彝族、苗族、壮族等。

这些民族不仅在语言、衣着、风俗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传统习俗。

首先,彝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他们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彝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他们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传统舞蹈动作独特,舞蹈服饰绚丽多彩,以鲜艳的色彩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此外,彝族的传统节日也十分有特色,如火把节、三月三等。

这些传统节日举办时,人们会穿着彝族传统服饰,进行各种传统仪式和活动,非常热闹。

其次,苗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少数民族。

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地。

苗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音乐、舞蹈、民间歌谣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的“赛龙舟”文化非常有名,每年端午节举行的“赛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苗族的服饰也十分特别,女子喜欢戴着银饰,男子则喜欢戴着角冠。

苗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芦笙节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壮族是西南边境地区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壮族人民喜欢唱山歌、跳广场舞,喜欢举办盛大的婚礼和祭祀活动。

壮族人民崇尚自由与浪漫,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意志来面对生活。

壮族的服饰也十分美丽,壮族的服装以色彩鲜艳、花饰繁复著称。

此外,壮族的传统节日,如歌墟、火把节等也是壮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西南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彝族、苗族、壮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

他们的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等都体现了他们的传统和习惯。

通过探索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享受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娘和 美丽、 天真、 宛如公主般傲慢 的“ 黑彝” 姑娘 , 还有成都 汉人与彝族女奴生下的” 混血儿“ 。其 实小说写得并不 悲,
特别是 那些在 汉彝 文化 夹缝 中生 长 出来 的蓬 蓬 叶 片 , 那些
了, 文化性的 , 我在 自 己的 第一个 长篇 《 西藏 物 语》 里 有
描写 。
今的时代变迁。在 河流例影形形色色的人、 事通过三对夫
妻( 战友 ) 的 经历 交织 推 动展 开 , 他 们 既是 共 属 平叛 部 队 的
战友 , 叉分 属 不 同阶 层 、 地域、 民族 , 有军医、 护士、 大学生, 有上 海人 、 南京 人 、 凉 山的 汉人姑 娘 、 较 为 开化 的“ 白彝 ” 姑
批 评 与 阐 释 ・当 代 文 坛 ・20 1 7. 1
编者 按 : 长篇 小说 《 西南边》 以三对 彝 汉青 年 4 0余年 的命 运 、 情感、 家庭 为 主线 , 记 录 了四 川 凉 山的历 史 变迁 与 风 土人 情, 体现 了鲜 明 的民族特 色和 多元 的文化 碰撞 , 现 刊发 《 收 获》 编辑 吴越 与作者 冯 良的对 话 , 以飨读者 。
吴越 : 现在 出现在我面前的长篇小说 《 西 南边》 , 是这
样一 部作 品 : 它 天 然地 旖旎 、 成熟、 宛转 流 长 , 语 言 准确 、 活 泼、 风趣 、 叙 述 不拖 泥带水 , 对话 尤显 生动 , 分 明是 一 个相 当
老道 与睿 智的 小说 家所作 , 却 又透 露 出那 么一 丝 丝的 野性 、 质朴 、 漫漶和 死心 眼儿 , 我 还记得 小说 最初 的开 头 : “ 曲尼 家
冯良: 你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猜你不会拿这么 艰深的问题 来难为 我, 你是 问我的身 份和家 乡吧。我 在 2 0 0 4年的一篇散文“ 彝娘汉老子 ” 里点明了我的 “ 根子” 所 在。彝汉根子曾经很是困扰我 , 让我敏感。1 9 8 4年大学毕 业 自愿进藏工作后 , 我发现那里把藏汉结合的后代叫做“ 团 结族” , 这让我有同类的安慰。困扰未必摆脱掉 了, 但升华
披 挂 着政 治思 想与 时代 用语 时 而作 矛 时 而作 盾 的话 语 , 都
被 你捕 捉 到 了, 摇 曳风 生地呈现 出来 , 妙极 。但 最 终 小说 还
那个长篇照我的本意应该叫“ 藏红花香” , 但 出版社认
为没有西藏响亮 , 因为作者无名 、 太新 , 需要在书名上做文
章— —现 在 我仍 然是 新的 , 就 没旧过 , 对吧 , 吴越 ?玩 笑 !
年的 爱情 婚 姻家 庭 及 其 后 4 0余年 间命运 走 向 、 爱恨 情 仇 、
对 陌生 、 相 对新鲜 , 虽然 , 你 早 已在上 世 纪八 九 十年 代 就 名
卓 一时 。藏 族作 家 色波在 一 次访 谈 中说 到 , 他 1 9 9 1 年受 苏 童 的委托 给《 钟 山》 做 了一 年 的特 约编 辑 , 结 果他 只 选到 了
的女儿阿果的光脚板扎 了根刺, 她说是刺果树带倒钩的那
种, 又干硬 在 地 上 不 晓得 多 久 了, 深入 皮 肉 , 影 影 都 不 见
… …
” 这根 刺把 我 们带 入 了一条 故 事 河流 的 某 一 片发 亮的
水 面上 , 顺流 而 下 , 见 证 了四 川凉 山彝 汉 族人 1 9 5 0年 代 至

篇, 就 是 你的 《 三姑 二 姑 》 , 他 解 释说 “ 还 是没 人 , 冲 出地
悲欢离合 , 揭示了中华民族大历史下 , 偏居一隅的凉 山社会 和生活其间的彝汉各色人等所经历的革命之大、 变迁之痛 ,
展示了彝族小人物的命运 、 情感、 传奇 , 与其注重名气、 崇尚 勇敢 、 特要面子的性格 , 以及凉山的自然地理 、 风土习俗 , 读 来令人慨叹、 动容。 1 . 彝汉根子曾经很是困扰我 , 让我敏感 , 但却给了我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始 发 表 作 品 。1 9 9 7 年 加 入 中 国 作 家 协 会 。 曾 获 西 藏 1 9 8 5 -1 9 9 5 年 十年 文 学成就 奖 。主要 作 品 : 1 9 9 6年 中短 篇
小说集《 情绪》 ( 民族 出版社 , 获西藏第三届“ 珠 穆朗玛” 文
学 艺术 奖 ) ; 1 9 9 7年 长 篇 小说 《 西藏 物 语 》 ( 作 家 出版 社 ) , 2 0 0 5年 散 文 集 《 彝 娘汉老子》 ( 天地 出版 社 ; 2 0 1 6年德 文 版) , 2 0 0 6年 长 篇 小说 《 秦娥 》 ( 云 南人 民 出版 社 ) ” —— 看 起来, 你 似 乎是在 以十年 一 部 长篇 小说 的稳 定速 度 在 从 事 着民族题 材 的文 学创作 , 而且 , 已经获得相 当的肯 定。 我 想表 达的 是 , 《 西 南边 》 的瑰丽浑然 , 与你的名字的 “ 相 对 陌生 ” , 共 同构 成 了一 种 奇 异 的 张 力 , 我的第一 个问 题是 : 你是 谁 , 你从哪 里 来?你 带 着什 么样 的表 达 愿望?
达它们 的 自由

区的真 的还 不 多” 。2 0多年前 , 你就 被认 为 是 能够 “ 冲 出地 区” 的 西藏 作 家 , 此后 也没有走偏 , 看 你 的 简历 和 作 品 表

“ 冯 良, 曾用笔名 吉 胡什 妮 。女 。彝 族 。 四川凉 山喜 德
人 。1 9 8 4毕业 于 中央 民 族 大 学汉 语 言 文 学 系。 1 9 8 7年 开
多 元 文 化 碰 撞 为 凉 山 人 塑 像
对 话 《西 南 边 》
吴越 冯 良
冯 良的长篇小说《 西南边》 发表于《 收获) ) 2 O l 6年秋冬 号, 单行本近期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 出。小说起 自 1 9 5 0 年代中后期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平叛改革 , 通过三对彝汉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