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诗词(曲)的鉴赏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古诗词体裁、题材及思想内容

诗歌的类别
按题材分
边塞诗 闺怨诗 羁旅诗
即事抒怀诗 即景抒怀诗
赠别诗 讽喻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诗 悼亡诗
咏史怀古诗
诗歌的类别 按表达方式分类
叙事诗 抒情诗 哲理诗 (《孔雀东南飞》、《卖炭翁》) 孔雀东南飞》 卖炭翁》 离骚》 (《离骚》) (《题西林壁 》)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咀嚼词句,探寻诗眼。 咀嚼词句,探寻诗眼。 咀嚼词句
所谓“诗眼” 所谓“诗眼”,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 一个字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关键性词句。 一个字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关键性词句。探寻诗 眼把握主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眼把握主旨,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宋祁《玉楼春》 宋祁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前村深雪里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三千里
(自然山水风光、农村景物) 自然山水风光、农村景物)
终南山(王维)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蔼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前村深雪里 郑 谷
——齐已《早梅》 齐已《早梅》 齐已 ——张祜 张祜
古代诗歌鉴赏 比较鉴赏古诗词答题方法指导 课件ppt优质精选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篇章构思(结构)。 具体地说,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古诗词中表达方式通常用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少用记叙和说明这 两种表达方式。特别要注意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对比、双关、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借代等,因 篇幅原因,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这些常用的修辞手法要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象和联 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这些手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 燃衬衣”。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法时,可调出顺口溜,一一快速对照,这样,可以马上 识别出表现手法。 属于结构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结构,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应、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比较技巧。解答此类 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作用”的格式进行表述。
三、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本不同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 比较等。因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语言来达成,所以,品味诗人的遣词造句妙 处,就是炼字。 怎样炼字呢?首先要善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般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 叠词,最后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 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就是凝练展开,如同将茶叶泡开一样。 最后,还要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惯(模式)。所谓的比较,就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解释该词语在诗中的含义;第三 步是指出该词语有无活用、修辞情况;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最后一步(关键), 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感来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四、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有两大块:一是该诗词表达了什么情感(写了什么),二是该诗词用什 么技巧表达情感的(怎么写的)。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重要。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都是为了达成诗歌语言形象、凝练这一本质的。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中考语文专题五古诗词歌鉴赏 (7)

第40首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九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诗人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他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诗人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了诗人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41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九下)原文词语解释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①/潼关路。
①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
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炼字:一个“聚”字,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峰峦以生命和意志,从而表现出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势。
一个“怒”字,不仅概括了黄河波翻浪涌、奔腾咆哮的气势,而且赋予它以生命和感情。
酣畅淋漓地写出中华山川的壮美。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地势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面的感慨内容。
望/西都②,意/踌躇③。
伤心秦汉/经行处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②西都:指长安。
③踌躇:迟疑不决。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一、古诗词的形象1.人物形象主要指主人公形象(诗人自我形象、诗人塑造的诗中人物形象等)。
2.景物形象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山川、河流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3.事物形象主要指诗词中描写的事物、事物的特征等。
二、古诗词的语言1.语言风格淡雅闲适、朴素自然、豪迈雄奇、婉约细腻、清幽委婉、直率洗练、旷达奔放、悲壮慷慨、沉郁顿挫等。
2.语言内容(1)意象语言意象,即诗中的形象,指诗词中蕴含诗人情感、思想、观点等的景物,是(物)象与(情)意的结合。
常见的景物(事物)在古诗中往往表达着某种固定的情感,如白发多表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凉;浮萍、柳絮等多表现漂泊的孤寂等。
(2)情感语言指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孤、苦、悲、伤、怨、恨、乐等词语。
(3)象征语言托物言志诗中使用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这些物象体现的特征、品格就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品格。
例如蝉多表达诗人清高的品格:松柏表达孤直的性格:飞鸟表达居无定所等。
(4)特定语言指诗词使用的一些用典、用事特征的语言。
例如"秋水"多指眼睛;"尺素"指书信;"杨花"指性格多变:"登临"表达对家国的思念、昔盛今衰的悲凉等。
3.语言特色指古诗词在使用语言时体现出的词句变化特征等。
例如词类活用、语序颠倒、叠词(又叫"叠字")、炼字、诗眼等。
三、古诗词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这里重点讲述描写、抒情。
(1)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的一种写作手法。
1)描写手法2)景与景的关系常见的景物关系有动静、虚实、乐哀、抑扬、古今等,以及远近、色彩的明暗、浓淡等。
(2)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借景生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河北省廊坊市某校初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1-2022年河北省廊坊市某校初二(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隐居山中时,梁武帝仍问其国事,故人称“山中宰相”。
B.《“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它与通讯不同之处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是他被贬黄州期间所作。
D.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鬼”之称。
2. 下列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夏夜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节日的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C.百名教授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二、填空题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给画线的词语注音。
(1)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
(2)春天悄然()而至,公园里的花次第开放。
(3)他 xián shú()的技艺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纷纷 kuì tuì(),毫无斗志。
三、默写题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2)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
(《野望》)(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作者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友情深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傍晚时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热闹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即:到。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鉴赏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名称】古诗词(曲)的鉴赏
【目录ID】
【知识讲解】
〖类型〗
古代诗歌包括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等类型。
〖详细解析〗
1.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主要指格律诗,包括律诗、排律、绝句三类,是自唐以来兴起的诗体,格律要求严格。
从每句的字数上看,有五言、七言两种。
2.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指近体诗形成以前的诗体和后世的模仿之作。
主要特点是格律较为自由,有别于近体诗,保持古风。
3.词:起源于唐,盛行于宋,又称“曲子词”,演变于古代乐府,因句有长短,也叫“长短句”,最初是配乐歌唱的。
每首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曲凋、字数及句数,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4.乐府:原是秦时的音乐机构名,汉魏时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名称,它是相对于近体诗和一般五、七言古诗的另一种灵活自由的诗体。
5.曲:明王世贞说“曲者,司之变”,大致是指北方音乐(胡乐)冲击中原音乐引起的流变。
曲盛行于元代,成为“一代之文学”,散曲包括小令、套数两种。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古代诗歌的分类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1.两大传统:源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诗。
源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如李白的诗。
2.各种流派:如唐诗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边塞诗派(如岑参、王昌龄)、宋词的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如李清照)。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古代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1.按意义划分
一般一个意义单位为一个节奏单位。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
2.按音节划分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四言诗:一句分成两个节奏单位,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
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五言诗有两种朗读方法:一是“二三”或“三二”式,一是“二一二”或“二二一”式。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七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三”式,后面三个字也可细化为“二一”或“一二”。
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古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1.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古诗词不外乎是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类别,可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掌握相关的信息,如:
1.题目:是切入点。
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人手,我们可以迅逮准确地理解诗歌。
2.作者:就是“知人论诗”,确定诗人的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观点态度作铺垫。
3.注释:可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尤其要注意古诗词中名句的赏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分析名句中关键词语的作用。
名句之中每个词都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关键性的词语。
抓住、理解了关键词就理解了整个句子甚至是整首诗的情感与意思。
2.分析修辞手法,用心体味名句的意蕴。
名句之中情感的抒发,哲理的挖掘是要靠一定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
从修辞等手法人手,可以更好地理解鉴赏名句。
〖实例〗
1. 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中“一”字印证诗人客的身份,显露孤寂之情,为思乡作铺垫。
又如:“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中“历历”“萋萋”以繁茂艳丽的景物衬托思乡之情。
2.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三千丈的白发把愁物化,用夸张手法表现愁之深重,形象而奇绝。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诗歌的艺术形象包括“物和人”两类。
诗歌往往借助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的“物”构成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形成意象,表达诗人的感情。
〖实例〗
例如:“云横秦岭家倚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人借秦岭云雾缭绕之状,蓝关风雪弥漫之态表现恋家念国之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感知诗歌的艺术形象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详细解析〗
鉴赏诗歌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形成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实例〗
例如:《蒹葭》描写了在一个秋天的早上,一位青年男子站在河畔思念在洲岛上的姑娘的一幅凄婉忧伤的画面,通过反复描写“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强化人物的愿望,从而丰富人物形象,突出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真挚、痛苦而无奈的爱情。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定义〗
诗歌常用的鉴评术语很多,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
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排比、设问、反问)等。
具体赏析时,应视诗歌的具体内容和特点,选用恰当的术语进行评价。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揣摩诗歌的写作技法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类型〗
主要有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思乡怀人和生活杂感等。
〖详细解析〗
1.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石壕吏》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古》、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观沧海》
(2)报效国家的豪情:杜甫《望岳》、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思乡怀人
(1)羁旅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李白《渡荆门送别》
(2)思亲念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温庭筠《望江南》
(5)依依不舍的留恋: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陆游《游山西村》
(2)凭古吊今的情怀:杜牧《赤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仕途失意的苦闷及豁达的胸襟:李白《行路难》、龚自珍《己亥杂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告慰平生的喜悦: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纯洁的爱情:《关雎>《蒹葭》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课内诗词中所体现的思想主题
【本题结束】
【知识讲解】
〖定义〗
这首诗(词、曲)采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详细解析〗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对比、排比、反复等。
3.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事、物、景等。
5.思想感情:迷惘、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意远等。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鉴赏
【标题】诗词鉴赏表述程式
【本题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