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汇总5篇)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汇总5篇)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1篇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高考常考点)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高考常考点)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2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1/2mV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mm。

4.测量的量: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6.易错点a.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mm。

b.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先开启打点计时器,再放纸带高二物理实验总结第3篇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 %23—456 {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21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2)测出弹簧的原长。

(3)、在弹簧下挂钩码,依次增加钩码的个数。

(4)记录各次所挂钩码的重量和所对应的弹簧的长度。

实验数据处理:1、,2、依次算出弹簧下挂不同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及拉力填入下表:1 2 3 4 5 6?弹簧长度L/cm弹簧伸长量△x/cm 。

拉力F/N ]!2、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轴,弹簧的弹力F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做出F-Δx图像。

实验结论:在________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认为弹簧________和________成正比。

误差分析:1.实验过程中,注意拉力不要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弹簧长度时,不要用手拉弹簧,在弹簧自然竖直状态去测量。

3.、4.为了减小误差,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

4.实验误差主要是读数过程中的误差。

实验名称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人 1 2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白纸;弹簧秤________个;橡皮筋;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1、2个),细芯铅笔.实验原理:如果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1、F2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与只用一个力F/作用于橡皮筋的结点上,所产生的效果相同(橡皮筋在相同方向上伸长相同的长度),那么,F/就是F1和F2的合力。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7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7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高中物理实验报告(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1物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在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学习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从。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两节练习试卷的分析,发现我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生关注不到位。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学中,我对新课标的这两点要求认识不够,弱化了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培养。

2、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

3、对学生认知过程认识不够。

对一些知识的讲授时,总自以为很容易,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而一笔带过。

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对于一些重点特别是难点的知识点,不但要讲透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加强运用。

没能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

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后进生辅导。

2、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3、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

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高中物理实验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 n | $v{1i}$, $v{2i}$ | $v{1f}$, $v{2f}$ | $\Delta p_1$, $\Delta p_2$ |
结论分析
01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
02
1.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碰撞前后两滑块的动量 变化量近似为零,即动 量守恒。
03
2. 通过多次实验和数据 处理,可以减小误差, 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 信度。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 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 光电计时器
弹性碰撞架
游标卡尺
滑块(两个 ,质量已知 )
天平
实验步骤与操作
3. 启动光电计时器,使两滑块以 一定的初速度相向运动,发生弹 性碰撞。
2. 将两个滑块放置在导轨上,用 游标卡尺测量两滑块间的初始距 离,并记录。
4. 记录碰撞后两滑块的运动时间 和通过的距离,计算碰撞后的速 度。
实验步骤与操作
95% 85% 75% 50% 45%
0 10 20 30 40 5
1.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接通电源。
2.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 端穿过细绳与砝码相连。
3. 调整砝码质量,使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定的拉力。
4. 释放小车,让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点迹。
实验结果
| 1 | 0.500 | 1.42 | 2.02 | 1.01 |
| --- | --- | --- | --- | --- |
| 序号 | 摆长L(m) | 周期
T(s) | T^2(s^2) |
L×T^2(m×s^2) |
01
03 02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第一篇: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该实验基于洛伦兹力的作用机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电子束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的偏转情况,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当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它所受到的洛伦兹力为F=q(v×B),其中F为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q为电子的电荷量,v为电子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磁场中,电子的运动轨迹会被打偏。

如果电子束的速度、电荷量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都已知,那么通过测量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将阴极和阳极接通电源,使阴极发射电子束。

2.在电子束发射器的出口处放置一个铁环,其作用是增强磁场强度。

3.在电子束传输管中放置一个磁铁,这个磁铁的作用是在管内产生一个横向的匀强磁场。

4.测量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

5.根据偏转角度和其他参数计算电子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需小心操作,防止高压和射线辐射的危害。

2.铁环和磁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

3.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外部干扰。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子荷质比的近似值为:e/m = 1.76×10^11C/kg。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很大,这也是电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原因之一。

此外,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如温度变化和实验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这些误差因素。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实验物品:水一瓶,稀释盐水一瓶,热电偶两个,温度计一只实验思路:在水和稀释盐水的容器中,分别放入一个热电偶,将另一个热电偶放在温度计上,同时打开温度计和热电偶的电源。

在一定时间段内,一直记录两个热电偶和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情况,以用来计算出两个容器各自的导热系数。

篇二实验题目: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物品:调谐振荡电路、振荡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思路:将调谐振荡电路中的频率调节至一定值,然后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声压级,并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出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篇三实验题目:电容器在频率变化条件下的电容实验物品:电容器、变压器、实验台、晶体管、示波器实验思路:将电容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一侧,另一侧连接到实验台,然后通上晶体管,用示波器观察其频率变化的电容,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其变化的规律。

篇四实验题目:直流电流的测量实验物品:直流电源、电流检测仪、表示电阻的电阻器实验思路:将电阻器和电流检测仪连接到直流电源中,并且调节直流电源上的电压,观察电流检测仪上的读数,记录不同电压下直流电流的读数,以得出直流电流的变化规律。

篇五实验题目:动量定理的实验实验物品:一支木棍,一块牛皮纸,一把牛津钳,一根尼龙绳实验思路:使用木棍削成三段,分别绑上牛津钳,尼龙绳和牛皮纸,重新合并木棍,使用牛津钳作为必要的支撑,然后把尼龙绳和牛皮纸一头连接一侧木棍,另一侧则受到一定的拉力,接下来记录力和动量的变化,以验证动量定理。

篇六实验题目:耦合电感器实验实验物品:两只耦合电感器、两只外形相同的电容元件实验思路:将两只耦合电感器和两只电容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测量出电容元件的频率变化,通过计算比较出电感器的耦合程度。

篇七实验题目:重力引起的变化实验物品:空气罐、活塞组、可调节活塞实验思路:将活塞组放入空气罐中,使用可调节活塞控制空气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改变空气压力,记录活塞组大小变化,以此验证重力对物体大小变化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原理: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系重物穿过计时器。

启动计时器后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通过纸带可研究重物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纸带、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物实验步骤:(1)按上图实验装置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并接好电路。

(2)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竖直向上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接通电源,然后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4)更换纸带,重复作3~4次实验。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表1 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取一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s位置 相等时间内的位移x (cm )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cm )x ∆1 1x =54.82x -1x =9.72 2x =64.53x -2x =9.63 3x =74.14x -3x =9.64 4x =83.75x -4x =9.755x =93.4由实验发现,连续相当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且有:x ∆==9.65cma==9.65m/注意事项:1、当我们打开打点计时器时,要保持纸带和重锤静止,保证纸带上的第一个点清晰。

2、要先通电后才放开手让重锤自由下落。

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0121416180.250.300.350.400.45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025kg 小桶质量m 0/表一: m= 0.025 Kg F= m /g= (m 0/+ m X /)g次数 a F 110.10.252 12.1 0.3 3 14.2 0.35 4 15.9 0.4 518.00.45表二:F= 0.4 N24681012141618051015202530354045a1/m次数m(kg)a(m/s 2) 1/m(1/kg)1 0.025 15.9 402 0.075 5.3 13.3 3 0.125 3.2 84 0.175 2.3 5.7 50.2251.84.4注意事项:(1)要使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m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3)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4)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 (5)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实验结论:研究平抛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目的:(1)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⑵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⑵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和y,利用和可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3.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4.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5.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00.020.040.060.080.100.120.14hXBH/m x/m /m/s 0.138 0.025 0.49 0.126 0.035 0.48 0.111 0.045 0.50 0.081 0.059 0.51 0.039 0.0730.49=0.494m/s注意事项: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的运动路径是一条曲线。

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实验目的:1 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关系实验原理:让弹性势能转换为物体的动能,然后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来比较原来弹性是能带饿大小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源等。

实验步骤:1、把两弹簧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导轨的两端。

在滑块上装上一个挡光框,待滑块静止后,将光电门放在平衡处,使挡光门正好挡住光线。

2、毫秒计的功能开关置档,时间选择开关用最小的一档,使滑块偏离平衡位置10.0cm,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毫秒计记下挡光时间t,如果挡光框两前沿之间的距离为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d/t。

若滑块质量为m,则滑块的动能=。

3、改变滑块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x,重复操作2,得到若干组(x,)值。

4、作图。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1kgd/m 0.05 0.05 0.05t/s 0.1 0.08 0.069x/m 0.1 0.12 0.150.01 0.0144 0.02251.25 1.82.79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120.010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3.0与成正比关系。

注意事项:1、在改变滑块位置时要注意保持在弹簧弹性限度之内。

2、2、时间开关选至最小一档。

实验结论: 作图,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它的行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橡皮筋条数 匀速车速 W/v W/ W/1 0.460 2.174 4.725 10.273 1.4742 0.665 3.008 4.523 6.800 2.452 3 0.835 3.594 4.304 5.153 4.283 4 0.938 4.261 4.536 4.831 4.1275 1.057 4.726 4.466 4.221 4.861 61.140 5.2594.609 4.0385.617注意事项:1、木板的倾斜程度应满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2、增加橡皮筋时要保证每根橡皮筋的有用长度相同实验结论:W 与v 成正比1234561 2 3 4 5 6 789 10 11 Y Axis TitleWVW/v W/W/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目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原理:利用导电纸中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当在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出等势线。

实验器材:学生用低压电源或电池组、灵敏电流计、开关、导电纸、白纸、复写纸、圆柱形金属电极2个、探针2个、图钉、导线若干、木板.实验步骤:(1)安装在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各一张,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向上,再用图钉固定在木板上(如图).在导电纸上放两个跟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两极间距离约为10 cm,电压约为6V.从灵敏电流计的两个接线柱引出两个探针.(2)选基准点在导电纸平面两极的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作为基准点,并用探针把它们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3)探测等势点将两个探针分别拿在左、右手中,用左手中的探针跟导电纸上的某一基准点接触,然后在导电纸平面两极连线的一侧,距此基准点约1 cm处再选1个点,在此点将右手拿着的探针跟导电纸接触,这时一般会看到电流表的指针有偏转,再左右移动探针的位置,直至找到一点,使电流表指针没有偏转为止,说明这个点跟基准点的电势相等,用探针把这个点的位置复印在白纸上.照上述方法,在这个基准点的两侧,各探测出5个等势点,每个等势点大约相距1 cm.用同样的方法,探测出另外4个基准点的等势点.(4)画等势线取出白纸,根据等势点画出平滑的曲线,它们就是等势线.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的使用测定金属电阻率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表1 次数 1 2 3 平均 直径d/mm 1.415 1.414 1.413 1.414 长度l/cm 6.12 6.13 6.11 6.12 表2次数 电压U/V电流I/A 电阻R=U/I (Ω) 电阻的平均值(Ω)1 3 1.65 1.82 1.8272 4.2 2.3 1.833 5 2.73 1.83 463.271.83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S=金属的电阻率m lSR ⋅Ω⨯=⋅=-51067.4ρ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到的,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必然带来系统误差;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注意事项:⑴测量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是指测量待测导线接入电路的两个端点之间的长度,亦即电压表两接入点间的部分待测导线长度,测量时应将导线拉直。

⑵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⑶实验连线时,应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将电源、电键、电流表、待测金属导线、滑动变阻器连成主干线路(闭合电路),然后再把电压表并联在待测金属导线的两端。

⑷闭合电键S 之前,一定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处在有效电阻值最大的位置。

⑸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通过待测导线的电流强度I 的值不宜过大(电流表用0~0.6A 量程),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导线的温度明显升高,造成其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化。

实验结论:金属丝的电阻率为m ⋅Ω⨯-51067.4。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实验目的:1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