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下《20、母亲的呼唤》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t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t

的教育。
探究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爱。 2. 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 认识“憔、悴、愚”3 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 词 4. 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 母
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 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 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 最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大的努力 。
3.
认识“逞、崎、岖、煌”4 个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
3 4
(展示课件第
谁能抓住这些词语来读一读,读 出一 想象一下,因担心而焦急万分的 母亲 创设情境引读:夕阳就要西下,却不见
位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担心。 是怎样呼唤孩子的? 了孩子的踪影,母亲急切地呼唤着。 海水正在涨潮,母亲近乎绝望地呼唤
3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母亲的呼唤
着。 潮来潮去,波浪滔天,母亲声嘶力竭地 呼唤着。
1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爬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一)谈谈你的父亲说过什么给你留下深刻
印象的话,为什么印象深刻。 在爬山的过程中都有什么深刻的对话。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整体感知 (一)轻声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边 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 展示课件第四屏) 1.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m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1m

法。
2.
读多记,自己感悟。学生如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和讲解,丰富学生的积 累。 3.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发展思维能力。 4.“能说会道”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表达真情实 感。锻炼学生听、说、评的能力。 5.“笔下生辉”利用例文引路。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分类积累词语, 让学生感悟一个意思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运用已 小组交流,说说寒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认真回忆事情的经过,注意别人 是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文:20* 母亲的呼唤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 发 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 2. 紧扣“呼唤” ,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 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 度 3. 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记,放手让孩子们去学,相信
他们能学会。
谈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倾诉 2
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 了什么? 的习惯。 3. 学生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这两组词语的 意思。 ( “瞧” “瞅” “看望” “注视” “扫视” “盯 着”都表示“看”的意思,是近义词,但它们
2
.学生自由朗读,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
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2.
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学习转述并评一评: 是否讲得清楚明了, 是否语句通顺。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w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2w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0* 母亲的呼唤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 紧扣“呼唤”,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的教育。

2. 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

3. 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 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 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爬山前应准备和注意什么随着“回归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野外爬山越来越火。

重阳登高是我国的风俗,我们在爬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爬山的强度不宜过大,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钟;爬山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一般每周锻炼3~4次为宜。

据测定,一位体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坡度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钟,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这相当于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在游泳池里游上45分钟,或者相当于在健身房里连续做50分钟枯燥的腹肌练习。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尽快减轻体重的男士们的喜爱。

爬山后常常会感到食欲降低,摄食量下降。

因为适宜的运动强度会使机体的脑胰腺素水平升高,脑胰腺素有抑制食欲、增加机体产热的作用,因此吃不下是正常的。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母亲的呼唤教案2语文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母亲的呼唤教案2语文版
课题
20*母亲的呼唤
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
教学
重点
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
难点
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用具
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并就有纪念意义的说一说)。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
7.最后一段。这段怎样总结全文的?(与开头呼应)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六、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快乐
20 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b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b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0* 母亲的呼唤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紧扣“呼唤”,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的教育。

2.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

3.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 种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z

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母亲的呼唤》教案公开课说课稿(教学设计)z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0* 母亲的呼唤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情感”。

本课教学力求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展,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 紧扣“呼唤”,层层深入,召唤出学生心中对母爱的回忆,受到浓郁的爱的教育。

2. 在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体现学生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特点。

3. 将情感朗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环节,在读中感悟字里行间的情真意切。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 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 认识“憔、悴、愚”3个生字,理解“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27 麋鹿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特点和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

教学时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以文字为桥梁,在课堂上层层深入,逐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直观麋鹿,感受麋鹿的奇特。

麋鹿稀有野生动物,为多数学生未见,在教学过程中,以幻灯片为辅助教具,给予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让学生学会自主的观察。

2.关键语句表情达意,负载着文本的灵魂,耐人寻味。

抓住关键词句,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朗读,了解麋鹿的特点,认识到它是一种稀有的野生动物。

3.总结实践,升华情感。

课文用文字展现了麋鹿的特点和传奇经历,世界上有许多稀有动物和麋鹿一样,也在呼吁着我们去保护它们。

郾城区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母亲的呼唤教案2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郾城区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 母亲的呼唤教案2 语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5.全班汇报: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1)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
3。按要求修改习作的内容.
教学
重点
难点
选择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封信,向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的方法。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书信格式。
1、上个学期我们举行了“给父母写封信”的学科活动,大家还记得书信的格式吗?
2、学生回忆并讨论书信的格式.
3、总结书信格式:
(1)开头称呼顶格写;第二行退两格写问候语.
(2)正文部分分自然段写相关要点。
(3)正文后的祝愿语另起一行写。
(4)署名单独一行靠右排。
(5)最后一行写清楚日期,并且靠右排。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封信。
二、学习例文,了解习作内容.
1、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这是王磊写给李阳同学的信,自己读一读,思考:
老师的故事引人入胜,让我身临其境,我仿佛看到春天的美景,好像闻到了春雨滋润后大地的清香,宛如听到了在枝头的小鸟清脆的歌声。
这时老师又发话了:“这就是杜甫大诗人写得《春夜喜雨》所描绘的美景。
说完,便随着悠扬的乐曲大声吟诵:“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0《母亲的呼唤》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0《母亲的呼唤》语文S版

20*《母亲的呼唤》【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的深深母爱。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3、认识“憔、悴、愚”等3个生字,理解“憔悴、声嘶力竭、愚笨”等词语。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写法和“总——分——总”的叙述特点。

【教学重点】从母亲简单的呼唤、朴实的举止中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教学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身在福中不知福”,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教具】1.多媒体课件2.搜集赞美母爱的名言、诗句。

3、母亲呼唤我的三件事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二、展示交流(一)创设情景,激趣寻读1、出示课件(帮妈妈洗脚的课件),激发学生对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的回忆,寻入新课。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互指导。

3、出示会认的字“憔、悴、愚”4、出示理解的词语“憔悴、声嘶力竭、愚笨”(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讨论: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总的感受是怎样的?画出有关句子仔细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细读课文,读出感悟母亲的呼唤。

(1)“我”从母亲的呼唤中了解到母亲的爱和关怀,这主要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默读课文第1至第5自然段。

填写表格。

(2)三件事中哪件事令你最感动?(3)课件出示在海边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标出红色字体,并要学生说出这些字的作用。

(4)自选学习伙伴交流、讨论。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通读课文,想想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体会“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地眷念之情。

(四)课堂延伸1、展示搜集对母爱赞美的名言、诗句,相互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看课件写体会看母亲把我们养大的动画懂得感恩,并告诉学生母亲节的时间,希望在母亲节这天给自己的母亲以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裕民小学“先学后教,练测结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0、母亲的呼唤
二、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用边读边想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

3、要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从而更加爱自己的母亲。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认为“母亲的呼唤”里包含着什么?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2、从文中的哪几件事上可以体会到“那一声声的呼唤,都是母爱的流露,都是亲情和关怀的表示”(5分钟后,看谁读得准确,记得牢,说得好)
呢?
(二)后教
(第一件事:“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

第二件事: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的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第三件事:“我”小时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和后来的领悟)。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件事自主学习,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对小组内的同学讲一讲,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学生默读课文,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然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出示相关的句子,进行点拨。

]
1)……“我”总是可以看到她慈祥的笑容,便投入她温暖的怀抱。

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

(引导学生抓住“总是”“慈祥”“温馨”等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
2)……又哪里听得到母亲急切的呼唤?等那近乎绝望的声音引起我的注意时,夕阳就要西下。

迎着天边最灿烂的晚霞,我看到的,竟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

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急切”“近乎绝望”“声嘶力竭”“憔悴不堪”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等词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无比关心和深切的爱意。

) 3)而愚笨的我,竟然“身在福中不知福。


(体会“我”矛盾的心理。


(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三)体会写法,加深理解
(1)请同学们把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首尾照应,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的写法。

进一步体会出“我”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眷念之情。


(2)你有听到过母亲呼唤时的甜蜜体验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总结
母亲给了孩子生命,也给了孩子精神的鼓励,那声声的呼唤是母爱的流露。

生活中的母亲或忙碌、或悲怆、或辛酸……也许并不完美,在她们的声声呼唤中都有一颗全心全意为孩子着想的心。

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这份爱,珍惜这份爱!这爱将伴随我们一生。

(五)扩展延伸
(1)倾听了这位母亲声声亲切的呼唤,联系自己,你最想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那就是你献给母亲的题词。

(学生写题词)
(2)全班交流题词
板书设计
20 、母亲的呼唤
母爱的流露
那一声声呼唤
亲情和关怀的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