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六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优秀教学案例
2.组织互评和自评: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自评,从不同角度评价作文的质量。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
4.给予反馈和鼓励:对学生的作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激发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拿手好戏作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写作欲望。
(三)小组合作
1.分工合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完成一部分写作任务。
2.互相评价和修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3.共同完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文质量。
4.分享成果: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作文成果,让大家共同学习和欣赏。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思考自己在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拿手好戏作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自己最拿手的事情,为写作提供素材。
3.设计写作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中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以此为写作背景。
4.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取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6》,该单元的主题为“我的拿手好戏”,要求学生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一篇具有个性特色的习作。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6教案习作6【教材解读】教材简析: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通过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方式,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写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文章。

它是第二学段习作的“写人类”文章地延续和提升。

要求学生在较全面了解、搜集名人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真实地体验和有个性地表达,真实、具体、生动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喜欢社会实践与人沟通交流的态度。

教学目标: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喜欢“观察生活, 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了解家乡名人的特长和奋斗历史,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能真实、详略得当地写出来。

3、通过与名人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访问名人的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2、选取典型事例,反应名人风采,语言朴实,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愿意与人交流。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拜访调查身边的名人,并做好访问记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带上照相机、录音机等留下有关音像资料。

2、调查访问、查阅名人的事迹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习作前准备。

访问名人,搜集资料。

一、谈名人,丰富话题。

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出了许多的名人,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在不同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一提起他们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你知道哪些家乡的名人呢?学生交流,教师补充。

教师小结:是啊,大到国家政治领导人物,小到街头的手工艺人,村里的“种田能手”,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只要有特殊才能的,都是名人。

正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列提纲,探名人。

我们只有走近家乡的名人,亲自拜访、调查了解身边的名人,名人的形象才能呼之欲出,我们自己眼中的名人才是真实生动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

运动战绩
1999年,第七届“远南”运动会上获得了金 牌,并打破世界纪录; 2000年参加悉尼残奥会获得金牌,再次打破 世界纪录; 2002年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和韩国远南运 动会又双获金牌,破世界纪录; 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132.5公斤的成绩再 夺金牌,并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2008年北京残奥会女子举重67.5公斤级比赛 中,以142.5公斤的成绩夺得冠军,以145.5 公斤的成绩创造了新的残奥会纪录和世界纪 录,
武继军
在巩固长江集装箱运输的同时,武继军又 把眼光投向更宽的领域——海洋运输,将“武 氏舰队”开出国门。2002年,武继军带领刚刚 成立的村党总支一班人,分头上船开展思想政 治工作,破除“小富即安”意识,激发船民继 续发扬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加大投入,走规 模经营之路。党总支提出新发展战略,决心实 现三大转变,即传统水运业向现代航运物流业 转变,传统造船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船老大 向现代企业家转变。这年,与长江航运集团合 资组建的长武江海船务有限公司成立,武家嘴 村集体和船民占股40%,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 收入350万元以上。
武继军
市场上需要什么东西,他们就运送什么 东西。农药、化肥、粮食、原油、集装箱等, 只要船能装运的,他们都装运。一家一户的分 散型营运格局向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体性营运 格局转变。他们瞄准上海大小洋山国际航运深 水港、南京龙潭深水集装箱运输枢纽港和宁波 深水港建设,先后开辟32条集装箱内支线。 1993年,国家压缩基本建设,黄砂价格一跌再 跌,而武家嘴处变不惊,因为这里的造船水运 业已经走上了集团化运作、专业化运输、集约 化经营的发展快车道。
写作指导: 一、锁定“名人”。 1、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 也就是“历史名人”、“社会名流”。 2、我们身边的在某个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小 有名气的人物。(如:村里的养鸡大王、街口 指挥交通的警察、我们学校的“小画家”) 老师的话:最好把家乡名人定位于我们身边的 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影响的小有名气的人物将更 好收集材料,更好下笔习作。总之,大名人、 小有名气的名人都行,选择一个,作为本次习 作的主角吧。

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教案苏教版2019072012

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教案苏教版2019072012

习作六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能根据习作的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1、教师出示一些家乡名人的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家乡名人,丰富习作材料。

3、引导学生阅读例文,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教师自己精选的媒体上介绍人物事迹的文章让学生读一读。

(2)讨论明确写名人的事迹应该抓住什么来写?——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如:名人事迹中最感动人的故事)
4、交流作文构想。

(1)学生交流:自己选择的要点、写作顺序、详略方案。

(打腹稿)
(2)指导学生筛选素材。

①说清楚人物的外部特征。

②名人在某个领域做出的突出成绩。

③“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最感人的事迹。

④彰显出的精神、品质等。

(3)注意点:一定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介绍,切忌泛泛而谈。

①说清楚人物的外部特征。

②名人在某个领域做出的突出成绩。

③“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的最感人的事迹。

④彰显出的精神、品质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6课件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习作6课件
第六单元习作 探索我所知的名人
题目要求: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 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 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 出状元。“泥人张”“赖汤圆”“张小泉剪刀”固 然无人不知,就是你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 田能手”“养鸭大王” ……也可以称得上地方上的 名人嘛。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的事迹 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作些调查访问,也可以直 接拜访一下“名人”,还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然后 写一篇习作。
提起韭黄 ,不能不提太阳村镇上等村里一位能人—— —覃崇提。 1993年 ,覃崇提与村里的另一位能人合伙从四川省引进韭黄种苗进行 种植。当初 ,共种了5亩左右 ,经过3年的试验 ,他发觉虽说有价钱但产 量总是上不来 ,每亩只有500多公斤。于是 ,他采用优选法进行移栽培 植 ,产量一下子达到最高每亩4000多公斤。村民看到种韭黄比到外面打 工还赚钱 ,于是纷纷效仿开始种植。覃崇提没有保守 ,他把种苗赊给村 民 ,在技术上帮扶 ,到1999年 ,村里韭黄种植面积发展到200多亩。面 积大了 、产量也随之增加 ,柳州的市场已完全处于饱和 ,价格也随之起 伏下降 ,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这时 ,覃崇提想到了外销 ,把韭黄推销 到外地 ,他先后到 过广东 、湖南以及区内的南宁 、桂林 、北海等地做 市场调查 ,发觉外地的韭黄不但有销路而且有价钱。 2000年 ,他首次与广东老板合作 ,成功将上等韭黄打入广州 、深圳 , 还卖到了香港。 市场看好 ,覃崇提又组织村里 的能人于2006年11月成立了柳南区 “三友农村经纪人协会”,专门为村民推销农产品 、开展农业生产中的 技术推广和信息咨询等 ,使村民种植的韭黄95%以上都销往外地。在收 购中 ,覃崇提都是随行就市 、一手收购当场兑现 ,让村民心里踏实。为 了规范韭黄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 、土肥配方等操作管理方面 的行为 ,2009年3月 ,他又牵头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6

习作6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名人”,发现身边的“名人”,说说身边的“名人”。

2、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1、指导学生拜访调查身边的名人,做好访问记录。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其中书面习作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理解“名人”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人物,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你们为什么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呢?2、什么样的人是“名人”。

(哦,原来钱学森、姚明、赵本山、范冰冰他们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在某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像这样的人就是“名人”。

)二、引导说话1、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有一技之长的人。

在我们学校就有很多,谁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小名人?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其实,不仅我们学校里有很多名人,在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这样的名人,如: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聂耳;为民造福、修筑公园的周祯爷爷; 75岁开始种植冰糖橙,84岁成为亿万富翁的褚时健爷爷……3、课前我们去调查、采访了身边的名人,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1)说说你调查、采访了谁?你了解到他(她)的哪些信息?(个别说)(2)从你的介绍中,我知道了他的一技之长,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我们是通过你介绍的一件事情中知道的,这件事就是我们说的典型事例。

(板书:典型事例)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板书:突出人物品质)(3)现在大家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一下你们了解到的名人吗?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吧!(4)学生汇报。

(5)学生评议。

(请大家认真听他的介绍,从他的介绍中你知道他介绍的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抓住什么典型事例来说的?)4、刚才同学们都会抓住名人的典型事迹来介绍身边的名人,如果我们把所说的整理成一篇文章定会是一篇写人的好文章。

苏教六上习作6范文

苏教六上习作6范文

跪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6范文我的你看看妈妈又回到了身边盖慧玲9岁那年,妈妈不幸病故。

11岁时,爸爸又为她找了一个新妈妈。

新妈妈30来看岁,中等个,白嫩的皮肤,脸上时常显露出浅浅的酒窝。

盖慧玲早就听人说当后妈的心狠,所以,新妈妈头一次见面递给她一个苹果时,盖慧玲冷冷地看了一眼,一甩手把它打落在地上。

新妈妈来的一个月中,盖慧玲总是躲着她。

可是新妈妈毫不介意,给她做饭、洗衣、整理房间,仍然很关心她。

天快凉了,新妈妈悄悄地给她织毛衣;盖慧玲学习需要的收录机,新妈妈跑这跑那,主动帮她买。

原来破破烂烂的家,被新妈妈收拾的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盖慧玲几次想喊“妈妈”,可觉得怎么也喊不出口。

有一天,盖慧玲着凉了,呕吐了,身上、地上都是秽物气味难闻。

新妈妈并不嫌弃,给他换洗衣服、清扫地上的秽物。

晚上,新妈妈连夜班都没上,亲自给她做面汤。

新妈妈端着热腾腾的面汤,一边喂她,一边安慰说:“小玲,快趁热喝了这碗面汤,病很快就会好的。

”她在也忍不住了,一下搂住了新妈妈,喊道:“妈妈,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又回到了盖慧玲的身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6范文万能修理匠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一位满头白发,长着羊胡子的老爷爷正握着工具,为大家免费修东西。

乒乒,乓乓,一锤、一按、一板、一扣……他的动作是如此娴熟,他的模样是如此认真,他将关怀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他就是我们小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的万能修理匠——丁爷爷。

“叮叮叮……”我拎着乱响的闹钟向丁爷爷求助。

丁爷爷接过闹钟便仔细地观察着,发现闹钟的一个按钮凹进去了。

他了然一笑,抄起螺丝刀,娴熟地拆开了闹钟。

丁爷爷干脆利的拆下按钮,然后紧握镊子,将与按钮衔接的小铁片轻轻向上掰了掰。

一切处理妥当后,丁爷爷安上按钮,合上表盖,将它交给我。

我一试,就跟新的一样!曾有一次,邻居抱着一个几乎报废的电脑来找丁爷爷帮忙,说是开不了机。

只见丁爷爷利落的拆开主机,认认真真地端详、观察。

发现“军情”后,他小心翼翼的将电脑中毁掉的CPU拆下来,换上新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习作6》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习作6》教学设计
明确 本次 习作 要求 ,采用调查访 问或 直 接拜访 的形式 ,走人社会 ,走进 生活 ,了解家乡 名人 ,运 用 典 型事迹 写 出家乡名人 的特点 。养 成从 众多信息 中筛 选典 型 事迹和认真修改 习作的 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 。在 习作 的 过程 中调动各种 感官 ,真切进行 角色体 验 ,筛选所得 信息 , 选 择典型事迹 ,写出家乡名人 的个性特色 。3 、情感态度 与价 值 观 。通过对 家乡的名人 描写 ,激发学 生热爱家 乡 、赞美 家 乡的情 感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 《 习作6 》教学设计
贵州 省贵 阳市 花溪 区花 溪小 q( 5 5 o o o o ) 李林 燕
【 习作 内容 】 苏 教版六年 级语文上册 习作6 一 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 , 作 家 、画家 、企 业家等都 是名人 。其实 ,三百六 十行 ,行 行 出状元 。你身边 的那些 “ 技术标 兵” 、 “ 种 田能 手” 、 “ 养 鸭大 王”… …也 可 以称 得上地方 上的名 人嘛 。你 知道家 乡有 哪些名 人?你 了解他们 的事迹 吗?如果 了解不多 ,可 以做 些 调 查 访 问 ,也 可 以直 接拜 访 一下 “ 名人 ” ,然 后 写一 篇 习 作。 男 子拳击4 8 公斤 级冠 军。阿幼 朵 :当今 中国歌坛 极受欢迎 的 青年歌 唱家。2 0 0 5 年1 月参 加了维也纳 中国新 春音 乐会 ,演唱 《 苗岭 飞 歌 》。她成 为第 二 位走 上 维也 纳 金 色 大厅 的苗 家 人 。2 月 ,又参加 了中国中央电视台 的春节联欢 晚会 。这使 得 阿 幼朵 的名 字很 快传 遍 了 中华 大地 千家 万 户 ,从 而 得到 了 “ 苗 族歌后 ” 、 “ 苗 族小夜莺 ”等名号 。范 围逐 渐缩小 到孩 子们 身边熟悉 的名人 ,如 :青 岩玫瑰糖 制作 人黄 老伯 、党 武 小学李祥珍老师等。 6 、小结 :俗话说 ,三 百六 十行 ,行行 出状元 。其 时你 身 边 的那 些 “ 技 术标兵 ” “ 种 田能手 ” “ 养鸭 大王 ”… …也 可 以称 得上地方 上的名 人 。 ( 从 书中最熟 悉的名人说 起 ,让 学 生有话 可说 ,再拓宽 到语 文 书外的名人 ,范 围逐 渐扩 大,知 道这 些名人都 是在某个 领域取 得突 出贡 献的人是 我们学 习的 榜样 。接着过 渡到谈 家乡 的名 人主题上 ,又把范 围缩小 ,让 孩子们 知道原来 我们 的身边也 有名人 ,名人 并不 是遥不可 及 的 。学生最熟悉的 、最感 兴趣 的就是他们最想写 的。 ) 二 、写 “ 名人” 1 、过渡 :同学们 说了那么多名人真是 了不起 ,可 光会说 不行 啊 ,要是 能用你 手中 的笔 把这些名人介 绍 出来 ,让大 家 了解他们 的事迹才是 真本 事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习作 的内容 一 写一位家 乡 的名人 。 ( 板 书 ,把题 目补充完整 ) 请 同学们 打开书并读 读本 次习作 的要求 。 2 、生齐读并说说本次习作 的要 求。 3 、讨 论 怎样写 好本 次 习作 。四人 小组讨 论 后 ,全班交 流 。师相机小结 : ( 1 )确定 习作的对象 :复 习以往写人 的要 求。 ( 引导学生 明白开头 、中间 、结尾如何 写 ) ( 2 )通过典 型事例 来反映人 物 的特 点和精神 品质 。师 :我们 常说 写人离 不开写 事 ,要想 写好你 心 目中的名 人 ,得 了解他 的事 迹 。那 怎么知 道他 的事迹 呢?生 交流 ,师 小结 ,引导学生 明 白搜集 资料 的途径 。①调 查访 问。②查 阅资料 ( 可 以通过 网络 、报 刊 、电视 、书籍 )如果是 我们身边 的人 ,我 们可 以直接拜访 他 ,如 李祥珍 老师 ,同学 们可 以利 用课余 时 间去采访 她 ,了 解她 的学习 、工作 、生 活 ,做好相 关的记 录 。总之 ,我们要 用眼 睛看 、用耳朵 听 、用 嘴 巴问、用手记 ,调动 自己 的各种 感 官 ,广泛搜集有用 的资料 ,留下鲜活的素材 。 ( 3 )引导学 生学会 筛选 所得信 息 、选 择典 型事 迹。过渡 :名人 的事迹非 常多 ,我们 要不要 面 面俱 到呢 ?那 么怎样选 择事例材 料呢 ? 生说师小 结 :要是 典 型的 , . 在某一 方面做 出的突 出成 绩、最 能反 映人 物特点 、精神 、品质 。 ( 师边说边 板书 ) ( 由问题 切入 , 从 而教会学 生学会 如何整理 资料 , 选 择事例材 料。 ) 师 : 同学 们 ,作 家 魏 巍 曾 写 过一 篇 文 章 《谁 是 最 可 爱 的 人 》 ,为了写好这 篇文章 ,他搜集 了抗美援 朝战争 中近百个 有 关 中朝人 民友谊 的事迹 ,但是真 正写文章 的时候 ,作家从 这 近百个感 人 的事 迹 中 ,精 选 了三 个富有代 表性 的事 例 ,以 此 来反 映中朝人 民之 间比山还高 、 比还海深 的深情厚 谊。你 们 写 作 时也 要像 作 家 魏巍 那样 ,学会 在搜 集 到 的许 多事 迹 中 ,精选有 代表性 的事迹 。学会舍 弃 ,学会 剪枝 ,习作只有 突出 了重 点 ,才能 给读者 留下深刻 的印象 ,才会 让文 章显 出 整 体 的美 。 ( 通过讲 一个 小故 事 ,让 学 生 明 白选材 的重 要 性 。) ( 4)下面 以学生课 前搜集到 的家 乡名人的事迹为例 , 引导学 生 选材 。可 同桌互 助共 同完 成填 写好表 格 。 ( 5 ) 交 流 、小 结 三 、确定 自己要写的名人 ,拟好提 纲后打好草稿。 四、反复修改草稿 。誊正 习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的,由于曾祖父簸箕编织得好,附近的邻居们总 是喜欢找老人家做簸箕。每当这个时候,曾祖父总是热 情地答应下来,并早早地做好了,收拾得干干净净地等 着人家来取。当人家掏出钱给曾祖父时,曾祖父说什么 也不会收下的,他总是说:“这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拿去用吧,就当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吧!你不嫌弃就行, 呵呵。”看那人千恩万谢地拿着簸箕高高兴兴地走了, 曾祖父就像是了却了一一桩心事一般开心、满足。 这就是我可爱的曾祖父,一个勤劳而又朴实的乡村 编织能手!
二、走近“名人”生活。 本次习作的关键是尽可能多地了解“名人” 的事迹,这就要求我们课前要进行适当的 的资料收集,为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调 查访问的途径很多: 1、直接拜访名人本人。 2、也可调查访问与名人关系密切的人。 3、上网搜索有关名人的资料。收集能反 映“名人”特点的具体事例、名人奋斗的 历程以及他(她)的不平凡的事迹。
写作提纲
1、人物外貌特点 (排比、作比 较、引用”)新颖、简洁 2、人物的主要事迹 (细节描写、 个人特写)生动、形象 3、人物的主要功绩 ( 多用设问、 反问、排比)褒义词 4、总结人物的特点 简洁 、有力
2、学生交流课文人物的表达方法: (1)明确中心。寻访家乡名人的成长足迹,我们一 定会发现许多闪光点,要表达出自己眼中的名人形象,确 定要表达的中心。 (2)精心选材。 A、内容:“名人”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故事也很多。 那么,怎样表达闪光点呢?就要选取最让你感动的,最吸 引你的事情,来凸显名人特点。 B、表达形式: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 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C、道出真情。在讲述“名人”事迹的同时,也是我 们自己心灵接受洗礼的时候。在习作中,我们要随时道出 我们内心的感动,写出对家乡名人的敬佩之情。
我家有个“种田能手” 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有一个娇小的身影在不停 劳动着。她时而拿起锄头给肥沃的土地松土,时而 用手抓一把肥料,熟练地撒在菜地间……你知道她 是谁?告诉你,她,就是我的外婆! 外婆年过六旬,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一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朴实憨厚的样子给人 亲切、慈祥的感觉。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种田” 是外婆每天的必修课。外婆种的青菜啊,菠菜啊, 毛豆啊都是肥肥壮壮,翠色欲流的。这都源于她对 于农作物的悉心照料。我眼中的外婆就是这些农作 物最尽职的“保姆”。
谁知外婆竟一本正经地说:“如果用 除草剂,虽然效果达到了目的,但是 对农作物就有伤害了。多动手,不要 怕累,换来的就是健康营养的蔬菜。” 外婆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多受点累, 也要让大家吃上放心蔬菜。 怪不得大家都向外婆竖起大拇指, 称她是“种田能手”,真是名副其实。
编织能手——曾祖父 在我老家,村子里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编织能手, 那便是我最亲爱的曾祖父。提到曾祖父,村子里的乡 亲们总会竖起大姆指,啧啧称赞:“你曾祖父真厉害, 这么大年纪还能编织一手好簸箕。”每每听到这样的 赞叹,我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 我曾祖父今年89岁高龄了,虽然年纪大了,身体 也不是特别好,但他总是歇不住,整天都在编簸箕或 者制作其它小物件儿。曾祖父编织的手艺十分娴熟, 大约两三天就能编一个又大又漂亮的簸箕。而且编织 的材料都是废旧的塑料带子,在平日生活中,他只要 见到被人丢弃的塑料带子,总是捡回来当宝贝似的储 存起来,留着做簸箕用。每当这时,曾祖父总是乐呵 呵的,像个正在换牙的小孩子一样露出两个掉了大门 牙的牙床……
指导修改。 1、自我修改。 学生出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修改字词 句,做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习作目 标进行重点修改与补充: (1)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材料,通过语言、 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 (2)是否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写出了心目中的名人形象。
习作批改 习作的批改是习作的延续,更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环节,在本次习作批改中要遵 循以下几个目标: 1、用一两件事介绍了家乡名人的事迹,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生动。 2、以表扬为主,挖掘同学的闪光点,不断的激发 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 3、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养成良好习作习惯.
我特别喜欢看曾祖父编织簸箕,那些被他废物利用一 根根收回来的塑料带子,现在曾祖父手里穿来折去,像变 魔术一样来回飞舞着、都变成了一个个听话的小精灵、任 由普祖父娴熟的摆弄着……就在我愣神的不一会儿功夫, 一个簸箕的框架就出来了,如果材料足够的话,曾祖父还 会编织出一些花样来,这样,编织出来的簸箕就更好看啦! 在曾祖父家里,有许多漂亮的簸箕,有的色彩艳丽, 有的小巧玲珑。我曾充满好奇地问曾祖父:“曾祖父,您 为什么总是爱编簸箕呀,有时间您为什么不歇歇呢?”曾 祖父慈爱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好孩子,你知道吗,我呀 忙忙碌碌了一辈子,你若是让我歇下来呀,我也是歇不住 的!趁着现在能走能动,做做小手艺,方便街坊四邻,不 是挺好的吗?”
每天早上,外婆五点钟就起床了,头戴一顶草帽, 脚穿一双雨靴,肩上扛着一把锄头,手里拎着她 的“秘密武器”,就出发下田了。她先用锄头把 每一块土地松土,让土地晒半天的阳光,等到中 午,外婆又担着两个大桶,挑上慢慢地水,小心 翼翼地浇水润土。太阳毒辣辣的晒着,外婆却依 然一丝不苟地在田里料理着这片庄稼。下午,外 婆便到田地里为蔬菜们“装修”,一把草一把草 地拔,我看不惯外婆这么麻烦,便说:“外婆, 你直接用除草剂嘛!除草剂‘哗’一来,草不就 全军覆没了嘛!”
习作6 家乡的名人
濂水小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 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 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泥人张”“赖汤圆”“张小泉剪 刀”固然无人不知,就是你身边的那些“技术标 兵”“种田能手”“养鸭大王” ……也可以称得 上地方上的名人嘛。 你知道家乡有哪些“名人”?你了解他们 的事迹吗?如果了解不多,可以作些调查访问, 也可以直接拜访一下“名人”,还可以上网查找 一下,然后写一篇习作。
要求: 一、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 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 的名人; 二、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 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写作指导: 一、锁定“名人”。 1、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 也就是“历史名人”、“社会名流”。 2、我们身边的在某个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小 有名气的人物。(如:村里的养鸡大王、街口 指挥交通的警察、我们学校的“小画家”) 老师的话:最好把家乡名人定位于我们身边的 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影响的小有名气的人物将更 好收集材料,更好下笔习作。总之,大名人、 小有名气的名人都行,选择一个,作为本次习 作的主角吧。
三、展示“名人”风采。 老师的话:如何把所写的“名人”风采展 示在人们面前呢? 1、说清楚“名人”的外貌。要抓住“名人”的 外貌特点,用文字给“名人”画像,给人留下 直观的第一印象。 2、说清楚名人的突出成绩以及奋斗的艰苦历程。 3、总结“名人”的精神、品质、贡献等。要努 力突出自己对家乡名人的喜欢或崇拜,字里行 间能够抒发对家乡名人的敬佩和赞赏之情,从 而表达对名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