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10 PPT05

合集下载

05900_三视图培训ppt课件

05900_三视图培训ppt课件
投影线
投影线分为实线和虚线两种,实 线表示可见轮廓线,虚线表示不 可见轮廓线。
5
视图方位及对应关系
视图方位
主视图位于图纸的主要位置,俯视图 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 右侧。
对应关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对正,主视图与左 视图高平齐,俯视图与左视图宽相等 。同时,各视图之间要保持一定的比 例关系。
三视图培训ppt课件
2024/1/24
1

CONTENCT

2024/1/24
• 三视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绘制三视图方法与步骤 • 常见几何体三视图绘制技巧 • 复杂零件三视图识别与绘制技巧 •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 课程总结与回顾
2
01
三视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4
3
三视图定义及作用
粗糙度、公差与配合等技术要求。注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尺寸协调和技
术要求的统一。
22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2024/1/24
23
重点知识点总结
三视图基本概念
三视图投影规律
三视图绘制步骤
三视图识读方法
正视图、俯视图、侧视 图
长对正、高平齐、宽相 等
选主视、定比例、布图 位、绘底稿、描深图
分线框、对投影、识形 体
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024/1/24
应用场景
当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较复杂,用 视图不易表达清楚时,常采用剖视 图来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形状。
绘制技巧
选择合适的剖切位置,使得剖切后 能够清晰地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 标注剖切符号和剖切线,标明剖视 图的名称和投影方向。
16
断面图概念及应用场景
01
02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标注

表面形貌特征
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可以了解被 测表面的形貌特征,如微观结构、 纹理方向等。
表面粗糙度等级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将被测表面 的表面粗糙度等级与国家标准进 行对比,确定表面粗糙度的等级。
05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对 产品性能的影响
对耐磨性的影响
总结词
表面粗糙度对耐磨性具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表面粗糙度较高的材料,其接触面较大,摩擦阻力增加,因此耐磨性较好。然而,过高 的表面粗糙度可能导致材料脆化,反而降低耐磨性。
准备工作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确定被 测表面的材质、大小和位置。
校准仪器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确 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
将测量仪器输出的数据导入到 计算机中,利用专业软件进行 分析和处理。
测量结果的解读
表面粗糙度参数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获得被测表 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如平均高 度、峰谷高度、算术平均偏差等。
Rq参数
总结词
表示轮廓均方根偏差。
VS
详细描述
Rq参数是通过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高与 轮廓谷深之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计 算。它反映了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的波动程 度,常用于表示表面质量的综合特性。
04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的 测量方法
测量仪器
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01
利用触针接触被测表面,通过电感或光感原理,测量表面粗糙
表面镀覆工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电镀
电镀时,电流、电解液成分和温度等因素会影响镀层的表面粗糙度。
化学镀
化学镀的表面粗糙度取决于镀液的成分和沉积速率。
其他表面处理工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喷涂工艺
喷涂工艺如空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等,会影响涂层 的表面粗糙度,需根据涂层厚度和涂装效果选择合适 的喷涂方式。

05 单相合金的凝固PPT课件

05 单相合金的凝固PPT课件

T
k
G L
m
G S SL
界面
36
当界面液相一侧形成负温度梯度时纯金属界面前方获得大于 ΔT k 的过冷度。这种仅由熔体存在的负温度梯度所造成的过 冷,习惯上称为“热过冷” 。纯金属在负温度梯度下可发展 为树枝晶。
S
G S
L
G L
界 面 ~Tm -Δ Tk
37
二、“成分过冷”对合金固溶体 晶体形貌的影响规律
小于液相线的斜率时,即:
GL
TL (x' ) x'
x' 0
出现“成分过冷” 。
T M
T
S C =C S0
C*
C% L C*
S
m
a)
) L
C%
b)
C 0
界面
X'
T
T实 1

T 实际 2
界面
TL(x')TmTLm(LXC'0)11KcK0)0eDRLx'
成 分 过冷 区
1) 1 e
称为溶质富集层的“特征距离”。
9
曲另线外的,形最状初受过凝渡固区速的度长R、度溶取质决在于液K0相、中R、的D扩L散的系值数, KD0L越、大分、配R常越数大K或0影DL响越,小R,越则大最,初D过L越渡小区,越K短0越;小最,后
过渡区长度比最初过渡区的要小得多,与溶质富集层 则在固-液界面前沿溶质富集越严重,曲线越陡峭。 的“特征距离”的数量级相同。
49
3、“外生生长”与“内生生长”的概念
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 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称为 “外生生长”。
平面生长、胞状生长和柱状枝 晶生长皆属于外生生长。
等轴枝晶在熔体内部自由生长 的方式则称为“内生生长”。

2025届物理《创新设计》一轮资料(配套PPT课件)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强化九 应用动能定理

2025届物理《创新设计》一轮资料(配套PPT课件)第五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强化九 应用动能定理
2.解题策略:此类问题多涉及滑动摩擦力或其他阻力做功,其做功特点与路程有 关,求解这类问题时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将非常繁琐,甚至无法 解出。由于动能定理只涉及物体的初、末状态而不计运动过程的细节,所以用 动能定理分析这类问题可使解题过程简化。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例 2 如图 3 所示,水平轨道 BC 的左端与固定的光滑竖直14圆轨道相切于 B 点, 右端与一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轨道在 C 点平滑连接(即物体经过 C 点时速度 的大小不变),斜面顶端固定一轻质弹簧,一质量为 2 kg 的滑块从圆弧轨道的 顶端 A 点由静止释放,经水平轨道后滑上斜面并压缩弹簧,第一次可将弹簧压 缩至 D 点,已知光滑圆轨道的半径 R=0.45 m,水平轨道 BC 长为 0.4 m,滑块 与其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光滑斜面轨道上 CD 长为 0.6 m,g 取 10 m/s2。 求:
A级 基础对点练 1.(2024·陕西宝鸡高三期末)如图1所示,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
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段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 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看作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 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方向始终与轨道平行的力推 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到A点。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
目录
研透核心考点
答案 (1)0.4 (2)1.26 m/s (3)0.9 m
解析 (1)小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加速度为零,则F-μmg-F弹=0 解得μ=0.4。 (2)设向右运动通过O点时的速度为v0,从O→B, 由动能定理得
-fsOB=0-12mv20
f=μmg=4 N
解得 v0= 1.6 m/s≈1.26 m/s。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共34张PPT)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苏教版(共34张PPT)
8:55-9:03
两面涂红色的小正方体位置在哪儿? 两面涂红色的在每条棱的中间位置。
8:58-9:o5
1
2
3
3-2=1
4-2=2
5两个份两的面我涂们色的小正 方可以体不?用研究两面涂色呢?
一共有几个两面涂色的正方体怎么计 算呢?
8:55-9:o5
1×12=12
要先知道正方 体的每条棱平 均分的份数。
每条棱被平均分成n份
9:05-9:10
猜一猜
我们还需要研究几面涂色的正方体 呢?
9:10-9:15
探索四
都不涂色的小正方体的特点。
9:10-9:15

(3-2)3
23
(4-2)3
棱平均分的份数
3
4
没有涂色的个数
1
8
33
(5-2)3
5
27
9:10-9:15
为什么我们从小 就要学数学?
8:45-8:48
8:45-8:48
想一想
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
8个顶点 12条棱 6个面
8:45-8:48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表面涂色是 什么意思?
8:45-8:48
8:45-8:48
根据表面涂色的 面的数量,这些 正方体有几种?
3面涂色 2面涂色 1面涂色
没有涂色
9:20-9:25
这n还里能为的代什n是表么几同??一个 数吗?
7-2=5 5-2=3 4-2=2
75
3面涂红色的: 8
4
2面涂红色的:
5×4+ 3×4+ 2×4
=(5+3+2)×4
=40
1面涂红色的:

最全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最全机械制图基础知识  ppt课件

细实线(尺寸线)
细实线(尺寸界线)
双点画线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
波浪线 (断裂处的边界线)
各种图线应用示例
PPT课件
17
2 图线宽度
所有线型的图线宽度(d)应按图样的类型
和尺寸大小在下列数系中选择。该数系的公比 为1:2(≈1:1.4):
0.13 , 0.18 , 0.25 ,0.35 , 0.5 ,
每张图纸上都必须画出标题栏。标题栏格式
和尺寸按GB10609.1-1989的规定。标题栏的位
置应位于图纸的右下角,看图方向与看标题栏
的方向一致。
在制图作业中可以简化,建议采用简化标题
栏。
(图 名)
比例 数量
(图 号)
制图
(日 期) 重量
材料
8
描图
(日 期)
(设备名称)
审核
(日 期)
12
40
65
12
30
方法,绘图时必须遵守。
PPT课件
23
一、基本规则
(1)机样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住的尺 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
度无关。 (2)图样中(包括技术要求和其他说明) 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不需标注计量单
位的代号或名称,如采用其它单位,则必须
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 (3) 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 示机件的最后完工的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
L/mm m/kg 460r/min
220v 5MΩ 380KPa
PPT课件
14
1.1.4 图线(GB/T17450--1998)
1 线型 规定有15种基本线型 2 图线宽度 1:2(细线、粗线的比例)

05第五节地月系

05第五节地月系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恒星月
2)、月球的公转周期
• A、恒星月: • 为什么朔望月比恒星
月长2天多?
遥远的恒星 地球轨道
• B、交点月:
降交点
月球 升交点
地球
• C、近点月
近地点 363300km
405500km
远地点
月球的视半径变化,近地点月轮大,远地点月轮小

子夜

满月
凸月
满月 (望)
凸月
上弦月
蛾眉月
太 昏



下弦月

新月 (朔)

蛾眉月
了解月相的名称及其发生的时间
朔(新月) 初一
中 秋
望(满月) 十五、十六
蛾眉月(新月) 初三、初四
上弦月 初七、初八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蛾眉月(残月) 二十六、二十七
月相变化周期:29.5306日(朔望月)
地球
月球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M地*4671= M月 *379729
(一) 月球的距离和大小
月地平均距离:384 400公里 半径:1738公里,地球赤道半径的27.25% 表面积:地球表面积的7.4% 体积:地球体积的2.03% 质量:7.196×1022kg,地球质量的1/81.3 平均密度:3.34g/cm3,约为地球的60.5% 月面重力加速度:1.622m/s2,约为地面的
月相、方位和时刻
月相 新月
距角 与太阳出没 比较
0º 同升同落
月出 中天 月落 见月时间 清晨 正午 黄昏 彻夜无月
满月 180º 此起彼落
黄昏 半夜 清晨 通宵见月

《三视图》PPT课件(2024)

《三视图》PPT课件(2024)

表格填写
在图纸上用表格形式填写技术要求,如热处理要 求、材料要求等
2024/1/26
23
案例分析:典型零件三视图
轴类零件三视图
分析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讲解如何标注轴 类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叉架类零件三视图
分析叉架类零件的结构特点,讲解如何标注 叉架类零件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2024/1/26
盘盖类零件三视图
基本辅助面
通过平移或旋转基本投影 面得到,用于生成新的投 影。
2024/1/26
局部辅助面
根据需要截取形体的一部 分而构造,用于表达形体 的局部结构。
综合辅助面
结合基本辅助面和局部辅 助面的特点构造,用于解 决复杂形体的投影问题。
17
案例分析:组合体三视图
案例一
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点,选择 合适的辅助线和辅助面进行投
6
02
CATALOGUE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形成
2024/1/26
7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
投影线与视图的对应关系
正投影是投影线垂直于投影面产生的 投影,能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
根据投影线与视图的对应关系,可以 确定物体在视图中的位置和形状。
投影面与物体表面的交线
物体表面与投影面相交,产生的交线 即为投影线。
2024/1/26
5
视图间关系及表达方法
2024/1/26
视图间关系
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之间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前面形状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上面形状,左视图反映物体的左侧形状。这三个视图相互补 充,共同表达物体的完整形状。
表达方法
在三视图中,通常采用线条、尺寸标注、剖面线等表达方法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 大小。线条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尺寸标注用于标明物体的实际大小 ,剖面线用于表示物体被切开的部分及其内部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渗锌工艺(zincizing)
抗蚀思路1:
机理:表面形成化合物与纯锌,腐蚀锌保护基体.
钢铁表面形成 Fe-Zn与Fe-B化 合物,哪种难 度大?
第2页,共 19页
第6次习题:
1.纯铁在750-850℃温度范围,选择任何一个温度(如选择 800°)进行渗碳,均不会出现两相区。从理论上分析,可 否设计一种特殊工艺,使渗碳过程中出现两相区?
合金渗碳体稳定 性高于Fe3C 说明氮化物母相晶界形核长 大;细化母相晶粒可增速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冷速与金相组织分析
3层黑色层:F或P转换而成;氮原子F晶界形核长大然 后晶内扩散形成氮化物,形成多相细小氮化物与可能 剩余F混合组织(腐蚀)。 原P可能保留Fe3C; 多相氮化物+渗碳体+F混合组织;硬度一定低于白层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层残余应力分析
问题2
观点1
氮化零件是否有残余应力?
氮化零件没有残余应力?
1)炉冷基本没有热应力并非马氏体 2)并非马氏体 也无组织应力? 分析:表层氮化物、心部基体组织。计算比容? 设:基体组织主要铁素体(碳化物)、表面层Fe2N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层残余应力分析
氮化物形成过程中 表层变形 表层膨胀 心部变形 基本不变 表面应力 心部应力 压应力 拉应力
10讲第8次习题
1. 根据奥氏体的晶格常数计算其比容 单位用(cm3/g). 2. 根据纯铜的晶格常数计算其密度 单位用(g/cm3).
第2页,共 19页
金属电化学腐蚀机理
目前:电化学腐蚀原理 钢件表面不可避免有水膜
第2页,共 19页
腐蚀模型与基本结论
1.水分子作用下金属表面形成双电层。
基本结论:
2. 溶液中如果存在“去极化剂”(从金属表面 夺取电子物质)离子不断向溶液迁移,腐蚀发生。 3.电化学腐蚀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的低温氧化还原反应” M----M n+ + ne 第4页,共 19页
3.4 利用反应扩散设计表面改性工艺
设计基本思想:分析相图是否形成化合物?利用相图确定 温度、时间等参数。
(一)氮化工艺分析(典型工艺) Fe通过氮原子渗入,达到 一定浓度可形成氮化物
但一般情况下不用碳钢进行 氮化,为什么?
最终目的:高硬度,化合物 如何形成?
第2页,共 19页
(一)氮化工艺分析
氮原子电子分布: 2S22P3 铁原子3d64S2
膏剂
方法2: 膏剂快速加热 工件 (水玻璃+碳化硼+ 氟硼酸钾) 膏剂 快速感 应加热。几分钟 20微米; 为什么?
组织与残余应力分析仿照氮化
(三)渗锌工艺(zincizing)
目的:主要用于钢铁材料防腐蚀
非常纯金属在电解质中是 否会发生腐蚀? 电化学腐蚀原理
早期观点:基体中有两种相,构成阴极与阳极 . 阴极电极电位高于阳极;阳极发生电化学腐蚀. 例如铁素体阳极、渗碳体阴极。
氮原子将外层电子给铁原子 3d层形成化合物;
规律:元素d层电子越不满 就越有利于化合物、且硬度 也越高(结合力强)周期表 Fe元素左侧合金元素更易于 形成氮化物,基体加入合金 元素Cr、Mo、V、Al
专用钢38CrMoAl
工艺过程设备与渗碳类似
第2页,共 19页
(一)氮化工艺分析
利用氨气产生氮原子 2NH3——3H2+2[N] 一般认为:在钢表面催化上述反应
注意:反应扩散是在保温过程中形成化合物, 并非冷却过程中形成。根据化合物比容判断 残余应力。 硬度再增加如何设计
第2页,共 19页
(二)渗硼工艺设计
1.硼化物HV1300-1500; Fe-B相图分析;可形成硼物, 相对比氮化物容易。原因? 在满足扩散条件下:一般说 渗入元素在基体中溶解度小, 容易实现反应扩散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1:金相组织如 何分析?
借助Fe—N相图近似分析 同时利用其他知识与 数据 (如显微硬度)
38CrMoAl正火组织氮化 表面HV 900-1100
基体组:珠光体+铁素体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冷速与金相组织分析
表面层基本形貌分析:1)白区 ;2)白网+白块+黑区; 3)黑区;各层何种相组成?
白区:HV表明不可能α或γ;Fe2N也难;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冷速与金相组织分析
问题3:可否均合金氮化物?
不可能(依据:扩散理论)
结论;白区为混合氮化物;
多相为何不黑? 各类氮化物混合难于腐蚀;反应扩散化合物特点 问题4:白层中Fe3C到何处? 理论:转换为氮化合物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冷速与金相组织分析
推论:合金钢获得白层比碳钢难
问题5:2层:白网是 什么?说明什么?
2.根据相图设计温度 950-1050℃×4-5h 化合物厚度10-20微米
3.设计提供渗入元素的介质(最好是气体介质目前 难于实现)工艺试验
第2页,共 19页
方法1:固体粉末法(渗金属常用方法)
周围 粉末
填充粉末碳化硼(4-15%) : 氟硼酸钾 (3—5%);碳化硅(防 黏结)化合物层20-40微米扩散 决定;实现多种元素渗入
1.温度?时间? 利用相图
反应扩散:温度高长大快、 形成化合物粗大,硬度降低, 温度太低渗速慢;共析线以 下,500-550℃
时间一般很长 20-60小时;氮化层厚度0.4-0.6mm
粗加工—调质---精加工---氮化处理
HV900-1100
第2页,共 19页
氮化冷速与金相组织分析
问题2是否需要快冷?为 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