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合集下载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浅议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所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对策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此,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1.热钱的涌入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受到干扰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国际资本涌入像中国这样的一些新兴国家。

新兴国家的高利率吸引美国热钱投入股市、楼市,进行无风险套汇套利并获得丰厚利润,同时还使资产价格上升、通胀压力加剧。

可见,热钱的流入对中国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宏观调控政策有重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压力加剧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导致价格弹性较大的能源及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在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中,大宗商品特别是资源类商品占据的比例较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使中国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

3.外汇储备风险加大三、为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应采取的对策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台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减少其所带来的潜在危险,中国有必要实施相应的对策。

1.吸收对冲,加强监管首先,我国要高度关注国际资金流动的状况以及美国经济的发展动态,重点关注我国外汇储备、进出口贸易等受到的影响并及时进行分析以做出相应调整。

其次,央行可以采用相对应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

例如,针对涌入的“热钱”,国家可以采用总量对冲的措施。

即当有短期投机性的资金涌入时将之放入“池子”中,不让其渗透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实体当中去。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正式宣布重启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宣布在未来8个月内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

这是继2009年3月,美联储1.7万亿美元注入流动性后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手段,试图通过注入流动性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该方案一出,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一政策将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觑。

对我国的金融经济发展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对中国而言,一方面可以说是火上浇油,大量的热钱可能流入国,进一步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可以说是釜底抽薪,面对美元的不断注水和贬值压力,中国不得不减少美元外汇储备的累积,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可能回流到美国,从国债投资转向其他领域。

(一)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加剧在美联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联邦基金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美元呈走软趋势。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中美利差倒挂和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预期下,2009年以来流入中国的短期国际资本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然而,一旦美国经济进入持续复苏,美联储必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和逐渐收紧银根,美国拆借市场利率和联邦基金利率将会上升。

这将使美元升值,并使部分套利交易平仓。

一旦美元企稳走强,国债利率上扬,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资产泡沫可能随之而破裂。

大量投机性资金撤出中国,造成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巨大的隐患。

20世纪90年代东亚国家的资产泡沫破裂并引发金融危机的教训不可不引以为鉴。

(二)人民币汇率调整进退两难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增加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难度。

在美元贬值和短期国际资本涌入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压力再次显现,人民币汇率政策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是选择缓慢升值还是大幅升值?我们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选择大幅升值的策略。

首先,在大幅升值方式下,热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升值带来的收益,热钱获利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其次,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均衡汇率点,无法计算怎样的升值幅度为一个合适的水平。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作者学号:1001010408作者签名: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吴涛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China'sEconomic ImpactWu ,Tao2014年3 月20日摘要美国为了应对经济紧缩,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给全球经济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美元贬值抑制中国出口,同时形成输入性通货膨胀,给中国持续的物价上涨雪上加霜; 大量套利的短期资本进入给中国资本市场甚至实体经济带来冲击。

因而,在阻击热钱大量涌入的同时,实施金融创新,对流入的热钱应积极引导。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短期资金; 金融创新AbstractResponse to the economic contraction,the United States carries out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For corresponding negative impact,it will bring about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De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will suppress China's exports while the formation of imported inflation makes China's continued inflation worse.In addition,a large number of short-term arbitrage capital into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and even impact on the real economy.Thus,while blocking the influx of hot money,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implemented and the inflow of hot money is guided.Key words: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inflation; short-term fund; financial innovation目录一、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量化宽松政策的相关定义 (2)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2)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及原因 (2)2. 量化宽松是美国应对危机的选择 (5)3. 美国历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6)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7)1. 美元低利率刺激热钱流动——损害中国经济环境 (7)2. 美元贬值抑制中国出口、加速资产流失——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8)3. 美国输出通货膨胀——加大中国经济调控通胀难度 (9)四、相关政策建议 (10)主要参考文献 (11)导论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2008年底,雷曼兄弟在9月破产后,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增定性,美联储采取了多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摘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文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内涵及实施,我国经济对其承受能力分析,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研究发现,我国应加强自身经济体制改革以更好抵御外部冲击,还要合理运用货币政策来对外部不确定性做出应对。

美国的政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挑战需要我们采取策略性的措施。

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应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策略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需要我国在未来加强自身实力,做好应对之策。

【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我国经济、影响、货币政策、策略建议、经济体制改革、外部冲击、货币政策应对、不确定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影响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政策对于单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货币政策变化对全球经济均产生显著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针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关研究仍较为有限。

本研究旨在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背景章节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机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本文将在对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后,进一步探讨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为全面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供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我国经济对这一政策的承受能力,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内涵及实施细节,进而评估其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研究还可以揭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启示,为我国在面对外部经济冲击时提供更加有效的对策。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用尽各种刺激政策应对经济危机。

美国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接着全球大规模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在历史上首次亮相,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文经过剖析在全球经济严密联络的背景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影响,并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国债、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输入型通货膨胀、热钱、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的倒闭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为保证金融市场稳定,美联储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从2008年9月到2010年7月,美联储向市场注入1.7万亿美元。

由于美国经济指标持久得不到改善以及高居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宣布于2010年8月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花费6000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

那么什么是量化与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俗称“印钞禁”,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该政策通常是往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再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是在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开动印钞机向市场输入流动性。

在市场信心缺失,投资萎缩的情况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一旦经济好转,投资信心恢复,过度释放的流动性则可能会转化为通货膨胀。

美国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国债的大量增发和贬值、美元贬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给美国以及世界各国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加剧希腊、冰岛等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

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世界主要商品定价均以美元为基准,而量化与宽松政策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资金的一大部分会通过影响黄金、原油、粮食和其它重要工业原料的期货交易来实现套利。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1. 引言1.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简介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是指美国联邦储备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并保持低利率。

这一政策旨在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多次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其中包括购买政府债券和抵押贷款证券,以提振经济活力。

美联储通过购买大量政府债券和其他资产来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从而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

这种政策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帮助经济复苏并降低失业率。

一些人担心这种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在短期内对经济有积极作用,但在长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

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美联储的政策举措也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包括中国。

为了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调整,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2 我国经济的现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我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压力加大、经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等问题。

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和内部挑战。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机构不断壮大,金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

金融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过快、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等。

这些问题给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我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挑战,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的改变,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转移至高收益率国家,导致我国资本外流,加剧我国货币汇率压力。

其次,美国宽松政策造成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也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波及。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学生姓名黄晓靖指导教师陈敏专业金融学学院金融学院2013年6 月15 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Graduation ThesisThe Impact of the US Quantitative EasingMonetary PolicyStudent Huang XiaojingSupervisor Chen MinSpecialty FinanceSchool School of Finance2013-06-15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审阅评语毕业论文审阅评语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告诉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各国的金融联系更加紧密。

2007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连续四次出台QE文件,对我国来说,直接引起了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市场输入型通货膨胀、资本市场价格不稳定等消极影响。

因此,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以美国为研究对象,从其量化宽松政策实施的起因、传导机制、救助措施、实施效果等角度出发,判断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及经济趋势,并对世界金融危机做出预测,旨在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明确中国在此次危机中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中国有效应对危机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货膨胀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l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on the world economic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sprea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national financial closer together. 2007 U.S. financial crisis, the United States introduced four consecutive QE file, for our country, a direct result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enminbi, the domestic market, imported inflation, capital markets and other negative effects of price instability. Therefore, the U.S. policy of quantitative easing is imminent. In this paper,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 cause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elief mea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rspective effects, etc., to determin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and economic trends, and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o make predictions. Aims to analyze the U.S.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impact on the basis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 clear Chinese in this crisis challenges, which made China an effective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untry's financial securit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reference.Keywords monetary policy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 inf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 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2.1 研究目的 (2)1.2.2 研究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 国外研究现状 (2)1.3.2 国内研究现状 (1)1.4 研究内容 (2)1.5 研究方法 (2)2 关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4)2.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界定 (4)2.1.1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 (4)2.1.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与逻辑效应 (4)2.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 (6)2.2.1 货币非中性理论 (6)2.2.2 “流动性陷阱” (6)2.2.3 金融加速器理论 (7)3 关于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8)3.1 美国货币宽松货币政策提出的背景 (8)3.1.1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 (8)3.1.2 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 (9)3.1.3美国第三轮和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背景 (9)3.2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 (10)3.3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 (10)3.3.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的积极影响 (11)3.3.2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的消极影响 (11)4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13)4.1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13)4.1.1中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和GDP增长 (13)4.1.2优化国内经济结构 (13)4.2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14)4.2.1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14)4.2.2 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 (14)4.2.3 使我国固定收益资产大幅缩水 (15)5 我国的应对政策措施 (16)5.1 面对危机抓住机遇 (16)5.2 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16)5.2.1 缓解调和通货膨胀压力 (16)5.2.2 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 (16)5.2.3 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附录1 (21)附录2 (26)1绪论1.1 选题背景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推出了四轮QE。

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作者:张旖雯来源:《商情》2017年第01期【摘要】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于2014年10月29日宣布将削减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这标志着美国正式结束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不论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还是退出,都对全球经济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考虑到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制度与货币政策的特殊性,本文将探究美国QE3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认为美联储结束QE3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是资本流动冲击,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价格冲击,并就如何减少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负面效应为中国经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8年,以雷曼兄弟倒闭为导火线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稳定动荡的金融市场,美联储先后三次大规模购买债券,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即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于2014年10月29日宣布将削减15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这标志着美国正式结束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不论是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还是退出,都对全球经济的走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考虑到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经济制度与货币政策的特殊性,本文将探究美国QE3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就中国的应对机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条件与退出工具(一)退出条件对美国而言,何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至关重要,时点过早则抑制了经济回暖,而结束过晚很可能引发再一次泡沫经济与恶性通货膨胀。

因此,美联储需根据各种指标进行抉择。

本文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基础条件有以下几点。

首先,实体经济复苏是美国结束QE3的基础。

2013年6月,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上涨至50,此时已基本回到危机前水平,之后该指数仍旧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制造业情况良好,各种要素生产率回升,有效缓解了次贷危机中房地产行业的衰退状况,楼市价格逐渐攀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创造美国国内的就业和保持本土的低通胀水平有利,该政策虽然对美国本土是一个优化选择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会产生副作用。

中美之间经济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那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有和影响.本文主要从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贸易差额,GDP,通胀,货币储量,外汇储备,价格这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关键词: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经济一.量化宽松政策的基本概念1.量化宽松政策所谓“量化宽松”,或称定量宽松,是指由央行提高银行准备金,事实上所有的央行量化宽松都涉及到资产购买——主要是回购政府债券,以及出售这些资产给央行的银行准备金账户。

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大量印钞、购买国债或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该政策通常是在常规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无效的情况下才被货币当局采用,即存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实施的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2.美国的两次量化宽松政策(1) 在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倒闭后,美联储就赶忙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

在随后的三个月中,美联储创造了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储备,主要是通过将储备贷给它们的附属机构,然后通过直接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这些超过法律规定的储备都是银行自愿持有的。

银行愿意持有这些超额储备,是因为它们想向监管者和投资者表示他们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弥补潜在的贷款损失或满足任何其它的流动资金需求。

这个在2008年底创建这些超额准备金的过程,通常被称为第一次量化宽松(QE1),其关键的目的在于稳定银行体系。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进总额1.15万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抵押证券和“两房”债券,导致美国的货币数量激增。

货币数量与GDP的比例增幅超过7%,大大超过危机爆发前10年1.7%的年均增幅。

(2) 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进入步履蹒跚的复苏以来,美联储一直受压于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宽松:第二次量化宽松(QE2)。

2010年11月15日美国开始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决定到2011年6月底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世界经济的主要影响1.总体上来说:一方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国会因货币供应增长而导致美元贬值,从而有利于刺激美国的出口增长,缓解美国人认为贸易逆差扩大是导致当今美国失业率高,企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原因的压力,达到减少贸易逆差、增加就业的贸易再平衡目标,由此为增进国内就业和经济复苏提供一定的动力。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实行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和进出口贸易,从而将其货币政策效应溢出到与之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对世界经济造成影响。

2.具体的有:(1)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外具有价格转移效应,很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冲击,给其他国家带来显著的物价上涨。

其影响机制是:美元增加将导致其他国家出口增加和本币升值,如果本币升值幅度低于外国商品涨价幅度,将引起企业的进口品成本上升或者间接工资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2)导致热钱冲击,推高资产价格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和美元贬值,降低美元资产持有者的收益。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美元持有者通常会采取行动,将美元兑换成其他有升值趋势的货币,例如日元、人民币,然后进行货币市场或者资本市场投资,购买国债、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或者进行房地产投资。

由于美元是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持有美元资产的经济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政府、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都持有美元,他们抛售美元的行为将进一步增加美元的国际供给,壮大热钱的规模及冲击力度,受到热钱青睐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

(3)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当前,许多国家经济复苏尚未稳定,还不能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流动性过剩及输入性通胀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因此,G20其他国家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表示强烈不满。

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形成了“中国制造,美国消费”的格局。

1.增加中国的贸易顺差和GDP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利率下降,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拉动美国产出和收入增长,可能增加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低端产品出口,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此外,中国90%的贸易使用美元计价结算,美元贬值还不利于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进口需求弹性较小,换言之,美元贬值几乎不可能减少美国对中国的进口。

所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的GDP 增长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其内在逻辑是: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国GDP复苏→中国贸易顺差增加→中国的产出和收入增加。

2.加大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必然导致短期内美元供给相对过剩。

过剩的流动性很可能转变为热钱,冲击国际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

一旦进口品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就会面对巨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还可能通过影响市场预期,产生通货膨胀的自我实现效应。

在预期进口商品将要涨价时,消费者将扩大或提前消费,投资者将加大短线商品投资,厂家将囤积居奇或提价销售,从而加重未来的通胀,结果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出现通货膨胀螺旋式上升。

3.导致中国的货币数量增加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从两个渠道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增加流通中的人民币数量。

其一是给中国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

其二是给中国造成热钱冲击。

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继续保持极低的利率和贬值的趋势,迫使美元持有者采取行动规避汇率风险,经济增长显著而且具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中国首当其冲,最容易成为热钱冲击的对象。

按照常用的计算热钱的方法,来估算,2009年我国热钱流入规模超过1400亿美元,2010年热钱流入规模更是逐月增加。

就在美国宣布实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的11月,热钱流入量就高达841亿,创下年内新高。

大规模的热钱流入将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为了打击热钱的套利动机,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防止资产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中国央行不得不维持较低的利率,进而刺激贷款和货币数量增加。

结果是中国GDP增长更快,局部地区或者局部行业物价上涨更高。

4. 对我国外汇储备固定收益资产产生重大影响美联储会议决定,将按原计划在2011年6月份结束其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2)政策,但依然会保持投资组合规模不变。

美联储削减投资组合规模和加息的策略都将对中国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固定收益资产产生重大影响。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大幅减持了313亿美元的机构债,这是中国历来减持机构债规模最大的一个季度。

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进一步减持65亿美元美国机构债。

据此统计,中国在2010年底共持有美国机构债3222亿美元。

这意味着在两房爆发危机后的两年半时间里,中国一共抛售了2048亿美元美国机构债。

美国财政部《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的净购买》月度报告显示,中国在今年1月份增持美国机构债37亿美元,2月份增持19亿美元。

中国持有长期美国机构债最新数据为3279亿美元。

5.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从美国经济当前的情况来看,实体经济依然低迷,超量发货币流向实体经济的并不多。

从资产市场来看,美国房市至今没有走出低迷。

泛滥的美元流入以房市和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也并不多。

因此,超量的美元一方面主要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一方面则流向国际市场和新兴市场。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物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热钱的流入和过多的美元追逐有限大宗商品引起的价格暴涨给中国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

(1)首先看热钱流入。

2010年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40亿美元,创1997年以来的单季新高。

其中,三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为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29.1亿美元,因主要货币相对美元升值和因资产价格变动导致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约867亿美元。

这样,新增外汇储备中仍有190 .9亿美元的增加额无法解释。

如果注意到增加的1940亿美元外储中有1005亿美元是9月份新增的,那么无法解释的部分就更大。

热钱(主要是美元)流入中国,扩大了外汇占款的规模,直接导致了我国基础货币供应的被动增加。

在银行高昂的放贷热情下,外汇占款的增加又会引起经济中广义货币M 2供应的快速增长。

2010年10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5190.5亿元,广义货币同比增长19.3%,增幅为前五个月的新高。

因热钱流入所致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应中,一部分流入实体经济,如炒作农产品等,引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上升;同时,相当部分的货币还会涌入股市、房市等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

虽然资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充当容纳短期逐利资本的“池子”,从而避免过剩的流动性泛滥到整个实体经济中,但显然这种“池子”本身并不保险。

相较于实际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膨胀给经济带来的潜在威胁可能要大得多。

更何况资产市场“池子”中的货币难以驾驭,或迟或早会流入实体经济,引起实际物价水平的上升。

未来一段时期,由于人民币升值及与发达国家的息差扩大的压力将持续存在,国际游资流入中国的动力也将持续存在,因此可以预计,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重启,在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同时,也必然加大热钱流入中国的力度和规模,增大我国通货膨胀之压力。

(2)另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重启,也会增加国际市场美元供应,美元有进一步贬值趋势。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和度量衡,美元贬值与泛滥的全球流动性将共同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行。

数据显示,2010年7至10月份,国际市场能源、农产品、原材料、金属和矿产品等价格环比已累计上涨7 .6%、17 .6%、11 .4%和21 .1%;其中,10月份当月能源、农产品、原材料价格环比即分别上涨6 .3%、5 .9%和7 .9%,加速上升态势明显。

在高进口依存度和能源、原材料及部分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这样一种贸易结构下,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直接和迅速地传导至我国,引起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