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的合成导学案word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力与运动6.1 力的合成6.2 力的分解6.3 牛顿第一定律6.4 摩擦力6.5 转动惯量2. 第七章热现象7.1 温度与热量7.2 热传递7.3 热膨胀与收缩7.4 热与功7.5 热值与比热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掌握牛顿第一定律,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及其作用。
2. 学习热现象的基本原理,掌握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了解热膨胀与收缩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热传递。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作用、热膨胀与收缩、热值与比热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热量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问学生对摩擦力的了解。
2. 教学新课:(1)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分解。
(2)牛顿第一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例讲解惯性的概念。
(3)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及作用,举例说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温度与热量:介绍温度、热量等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热传递的原理。
(5)热膨胀与收缩:讲解热膨胀与收缩现象,分析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与分解:图形、公式、实例。
2. 牛顿第一定律:文字描述、惯性。
3. 摩擦力:产生原因、作用、应用。
4. 温度与热量:概念、热传递、热膨胀与收缩。
5. 热值与比热容:定义、计算、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题。
(2)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
(3)热传递的计算题。
2. 答案:详见附录。
2019-2020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第8章第二节力的平衡第1课时合力word版

1.如图所示,重为3 N的脐橙,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关于脐橙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大于3 N,方向向上 B.小于3 N,方向向上
C.大于3 N,方向向下 D.小于3 N,方向向下
2.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一个人用力作用产生的效果与两个人共同用力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__差__,方向跟__较大__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__F=F1-F2__。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方案见教材图8-2-4探究二力合成 )
2.小组内部合作按教材P29页实验探究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所制表中:
F1/N
F2/N
F3/N
F1与F2同向
大小:1
大小:0.5
大小:1.5
方向:向右
方向:向右
方向:向右
F1与F2反向
大小:2
大小:0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模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第8章第二节力的平衡第1课时合力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第1课时 合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情况。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word版
![【2019最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导学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faa046a6c30c2258019e29.png)
基本
环节
基本内容
组织教学
知
识
梳
理
【导学目标】
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2.明确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4.认识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智
慧
碰
撞
活动一:力是什么
1、思考:我们以前是如何认识力的?能举几个有力存在的例子吗?
4.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5.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例、_______它们都具有这样的能.
情
感
升
华
【巩固反馈】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对物体的力都属于弹力B.物体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非弹性力
C.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形变就越小D.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
2、观察图8-1,感受力的存在,可以自己亲身体会一下。
3、举两个物体对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例子、。。
4、总结力的概念:称为力。
5、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有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是。)(b)(c)(d)
自
主
展
示
活动二:形变和弹力观察图8-2,总结:
(1)叫形变;
2.阅读文中的信息快递,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3.观察图8-5中的弹簧测力计,它是由、、和构成,最大测量值是N,分度值是N。
须。
3.图8-6中,是正确的,其余的错在哪里?
活动五:阅读文中的信息快递,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1)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的合成》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力的合成》导学案姓名:【学习目标】1、口述合力的概念,说明合力的含义、2、说出力的合成的定义,能解决有关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的问题、【重点、难点】能解决同一直线的二力的合力问题。
【教学过程】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学教材22页内容完成学习目标1。
并完成下列问题(学法指导:用3分钟自主看书,圈画并记忆知识点,各小组交流2分钟,然后展示学习成果)1、默写:合力:2、结合教材22页图81和图82,试着说出各图中的分力和合力。
(也可以自主命题)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自学教材231—1所示,两个小孩能提起一桶水,一个大人同样能提起这桶水,这现象表明:_______ _ 、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已知F1=20 N,F2=30 N、它们的合力可能是()A、大小为50 N,方向与F1相反B、大小为50 N,方向与F2相反C、大小为10 N,方向与F1相同D、大小为10 N,方向与F2相同【巩固提高】1、用60 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质量为5 kg的物体,求:(1)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2)做出合力的图示(取g=10N/kg)、(方法指导:求二力合成问题的关键是弄清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两个力的方向确定计算合力大小的方法,根据较大的力(不论同向还是反向)的方向确定合力的方向、在只要求作合力的图示时,不必再作各分力的图示、)1、A物体的质量是150 kg,两个人竖直向上抬起该物体时,甲用力900 N,乙用力800 N,在右图中画出物体A受到的合力的图示(g=10 N/kg)、【思路拓展题】1、若有三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F1=40 N,F2=30 N,F3=50 N,且F1、F2同向并与F3反向,这三个力的合力怎么求?【课堂总结】XXXXX:可以从(回顾目标,学后反思,)等进行总结。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力的平衡导学案(新版)教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力的平衡导学案(新版)教科版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和二力平衡时的特点。
2.会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和用二力平衡解决问题。
【难点】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设计。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两种状态,但是课桌上的书和文具是静止的,它们真的不受力吗?2.手提书包在空中静止,突然松手,书包落下。
此现象说明了什么?作出合理猜想,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3.物体完全不受力的情况很难找到,但物体受合外力为0的情况可以等效替代不受力的情况。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范围就大大的增加。
4.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要保持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状态。
2.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和_________________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称为_________力。
如果只有两个力平衡,则称为________平衡。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一)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自学课本31页:观察与思考:课本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各自受到的力分别是: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图c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a图和c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二)合作研讨: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猜一猜: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
教科版物理八下《力的合成》word教案

八年级物理《8.1 力的合成》教案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3)能够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力的合成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力的方向性,初步认识用数学的手段表示物理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物理学中的等效思想。
重点与难点: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用具: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图钉、木板、勾码、细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1)两个小孩一同提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以提起来(课本图8-1-1)。
(2)汽车陷进泥泞的路上时,很多人努力可以将它推出来,而拖拉机也能单独把汽车从泥泞的路上拉出来(课本图8-1-2)。
还可举些其他例子。
例如:两个女生一起搬动一个桌子,一个男生也可以单独搬动。
二、揭示课题,确定目标由上述例子引出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定义。
让学生讨论,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2、通过实验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3、能够对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应用。
三、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一)提出问题怎样求出两个力的合力:1. 小车同时受推力F1和拉力F2的作用,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同(课本图8-1-3)。
2. 张伞下落的运动员受到重力G和拉力T的作用,这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课本图8-1-4)。
(二)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1)F1与F2的共同作用效果应与一个大小为F1+F2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G与T的共同作用效果应与一个大小为G-T的力的作用效果一致。
(三)设计自己的探究方案并参与讨论。
设计记录数据表格。
教师提出注意事项:1. 两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应在一点上。
2. 为保证橡皮条S的上端到达的位置A在两次操作中为同一点,应在A点位置水平固定一标尺。
3。
多次测量,将数据填入制定的表格。
【初中教育】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的合成教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的合成教案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第一节力的合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探究实验假设的验证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归纳总结能力.2、通过总结出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认识等效替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实际的实验操作,体会到团结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2、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认识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情况.教学难点: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线、图钉、木板、白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一个大人可以提起一桶水,两个小朋友一起也可以把桶提起,那么大人和两个小朋友用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二、合力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合力的定义运用了“等效”的思想。
2、等效替代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3、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F1-F2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作业。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的合成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

8.1 力的合成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理解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能用图示法表示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
5.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合力: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2.分力: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
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3.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4.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探究。
第一要保证分力作用效果与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即橡皮筋伸长长度和方向都要相同;第二要记下分力、合力及橡皮筋伸长的方向;第三根据测量结果总结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用F1=2N、F2=3N沿L方向的力将橡皮筋拉到某点B,记下B点的位置,然后只用一个力F3将橡皮筋同样拉到B点,记下F3。
先用F1=5N的力将橡皮筋沿L方向拉动,然后用F2=2N的力反方向拉动,记下某点B的位置,然后只用一个力F3将橡皮筋同样拉到B点,记下F3。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
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5牛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和8牛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而运动,其效果可用一个大小为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_的力来代替,这个力是它们的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聚焦目标一
问题1、教材图8-1-1中,谁是合力?他们相同的效果是什么?
1.合力: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
2.分力: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与一个力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那个力的分力。条件是作用效果要相同
3.力的合成:已知几个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4.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探究。
问题2、教材图8-1-2中,谁是分力?他们相同的效果是什么?
(二)合作研讨:互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共同探究!
聚焦目标二
探究1、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2、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请将探究数据填入书24页表格内,并得出结论。
巩固提升: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训练1、教材25页“自我评价”3题。
训练2、教材25页“自我评价”4题。
必做题:加油,胜利属于你!
训练3、你一定会算: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多大?
选做题:恭喜你,闯到了最后一关!
训练4、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空气阻力为1N,物体的合力是多少?方向如何?并用图示法表示出它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先用F1=5N的力将橡皮筋沿L方向拉动,然后用F2=2N的力反方向拉动,记下某点B的位置,然后只用一个力F3将橡皮筋同样拉到B点,记下F3。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
1.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若它们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F1<F2,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要保证分力作用效果与合力作用效果相同,即橡皮筋伸长长度和方向都要相同;
第二要记下分力、合力及橡皮筋伸长的方向;
第三根据测量结果总结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及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用F1=2N、F2=3N沿L方向的力将橡皮筋拉到某点B,记下B点的位置,然后只用一个力F3将橡皮筋同样拉到B点,记下F3。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的合成导学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知道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的概念。
2.理解同一直线同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理解同一直线反方向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4.能用图示法表示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
5.理解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同一直线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难点】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来研究问题。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