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徐闻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4-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

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 ,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 .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B .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C .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寡味D .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台风“海鸥”不日将登陆我省,省防汛总局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对该台风的研究分析、预先判断和灾害防御等问题。

B .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通过交流互鉴和创造性发展,使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 .岭南名园余荫山房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著称,为纪试卷第2页,共11页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为园名。

D .有关负责人指出,公车过多不仅影响环保、浪费能源,而且容易衍生腐败,损伤政府公信力,不利于节能活动的推行。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 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潜力。

长远看来,服装产业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是 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再不会出现务工人员 、站在桥头的情况。

广东省徐闻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徐闻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徐闻县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

两极之间,多有争议。

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

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

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

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

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

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

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

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

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

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一级模块四考试语文命题:宋晓霞审定:杨鲜亮校对:宋晓霞本试卷共六大题,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穹顶(qiónɡ) 偌大(nuò) 彻骨(chè) 坠落(zhuì)B.重听(zhònɡ) 窗槛(jiàn) 晦气(huì) 愤懑(mèn)C.磨蹭(cenɡ) 寒颤(chàn) 攒够(zǎn) 殷切(yīn)D.朕兆(zhèn) 无辜(ɡū) 倘若(tǎnɡ) 差池(chā)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

B.尽管是清晨,清新空气中却已透着些许暖意,究竟是三月底了嘛。

C.他那许多条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D.他的工作方式也真奇怪,总是那样居高临下坐在桌子上面对职员发号施令,再加上他的耳朵又偏偏重听,大家不得不走到他跟前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说,金庸的《笑傲江湖》在被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连载时,那些国家的议会进行竞选,议员争辩时直接就说你这个人是岳不群,或者是左冷禅。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徐城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列小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含答案)

东莞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一、本大题10小题,共42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

(王维《山居秋暝》)(4)青泥何盘盘, 。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5)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题(9分)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众人:许多人 B.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的原因 C.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 C.犹且从师而.问焉 择师而.教之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其.皆出于此乎4.下列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A.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B.句读之不知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5-9题(18分)(文中三个□处是为考查而设)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B. 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
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C. 王商不畏权贵。琅琊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
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D. 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 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 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 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 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 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须 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良 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 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 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木匠又 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 “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 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 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 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 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 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 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 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 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 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 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 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 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湛江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 祠堂祭礼加强了血缘关系,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向心力,体现了儒家伦理家族观念。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要求,注意把握原文和选项之间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和“时间碎片化”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在大学生中出现危机。
B. 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这一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 想要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让大络,拒绝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李玲《祠堂之礼:有秩序的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祠堂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场所。
B. 古时候的人对祠堂祭祀特别看重,在祭祀活动中,既可祭祀先人,还可立约族规。
C. 犯错的族人要受到告诫和惩罚,不许和其他族人共同祭拜先人是对其最大的惩罚。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
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量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卷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卷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科知识质量测评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B(A“拓”应读tà,C“更”应读gēng,D“参”应读shēn)2.B。

解释:B.讳莫如深: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言简意赅”。

A.吞噬:指吞并、兼并,还可比喻消溶、湮灭。

C.玩味:细心体味其中意味。

D.孜孜不倦:指工作、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

形容十分努力。

3.C。

解释:A语序不当。

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

B成分残缺。

“改善”缺少宾语的中心语“的状况”。

D句式杂糅。

“造成对……的伤害”和“使……遭到伤害”两种句式任选一种。

4、C5.【答案】B【解析】“罹”:遭遇或遭受。

6.【答案】B7.【答案】B8.【答案】C【解析】原文“讦以为直”,“以为”即“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之意,翻译为“把揭发别人的隐私作为正当的做法”)9.(1)【答案】①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

(采分点:事,侍奉;逾,超过。

各1分。

句意通顺1分)②还擅长草书隶书,(有)得到他书信的人,都像对待宝贝一样地玩赏它。

(采分点:有……者,定语后置;尺牍,书信;宝,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宝贝一样。

各1分。

句意通顺1分)(2)【答案】①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等到房彦谦任职,清正廉洁遵纪守法)②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房彦谦看到张衡当权却不能匡正挽救,就写了一封信劝告他)③唯彦谦执志不挠,抗礼长揖(只有房彦谦坚守志向不屈服,用平等礼节作长揖)【参考译文】房彦谦,字孝冲,本来是清河人。

房彦谦年幼丧父,不知道父亲是谁。

他的长兄房彦询,认为房彦谦天性聪颖有悟性,亲自教他读书。

七岁时,已经诵读数万字的文章,亲戚朋友认为他很奇特。

十五岁时,过继给叔父房子贞,侍奉继母,超过亲生母亲。

后来为继母守丧,他不进饮食有五天。

侍奉伯父乐陵太守房豹,竭心尽力,每当有时令珍果,自己从不先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徐闻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语文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名姝异乐,禁中无者有之。

兄弟各贮妓妾于室,倡优偎亵之戏,略无愧耻。

及得罪,行路无嗟惜者。

(选自《旧唐书》一一八卷,有删节) 1.(本题4分)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加御史中丞:寻:不久B.诣辅国恳辞京尹诣:拜访C.不与载协协:合作D.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悛:高兴2.(本题4分)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载与幸臣李辅国善多与之金帛B.辅国识其意,然之上益信任之C.称载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D.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由是道路以目3.(本题4分)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B.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C.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D.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4.(本题4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载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为人聪慧敏捷,走向仕途后攀附权贵,贪污腐化,结果身败而亡,并累及妻儿。

B.元载勾结董秀,探察皇上意图,奏对之时深合皇帝心意,获得唐代宗的信任。

C.在铲除鱼朝恩的过程中,元载起了重要作用,这使他骄横狂妄,目空一切。

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

D.元载权倾一时,恣意放纵,生活奢靡。

他的三个儿子贪于财货,寡廉鲜耻,获罪之后无人同情。

5.(本题4分)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

②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2)找出使元载“败身而亡”的直接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答案】1.D2.C3.B4.C5.(1)翻译①(元载)善于奏事对答。

肃宗嘉许(嘉奖)他,把有关国家大事都交给他来办理。

②(元载)就贬低前贤,认为(天下人)的文才武略,没有谁比得上他。

(2)使元载“败身而亡”的直接原因①恣为不法,侈僭无度②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③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项,悛:悔改。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介词,和/动词,给。

B 项,代词,指元载属意宰相这事/代词,指元载。

C项,介词,在。

D.介词,把/介词,用。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注重把握一些主要词语的分析,比如“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两句,从“伯和”是专有名词可以判断,第二种断句是正确的。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唐代宗对他极为不满,立即除掉了他”错误,原文有“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可见代宗当时并没想治元载的罪,而是想让他悔改;但元载不思悔改,变本加厉,才让代宗下决心治元载的罪。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翻译时,关注“奏对”“嘉”“委”“略”“若”的正确翻译。

筛选信息时注重把握“败身而亡”的元载之前的具体做法,比如僭越礼法、怙恶不悛、贪婪等。

【参考译文】元载是凤翔岐山人,家境本来寒微。

元载自幼嗜好学习,喜欢写文章,性情敏捷聪慧,博览子部、史部书籍。

肃宗即位后,急于处置军务,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

元载升任洪州刺史。

两京收复,入朝任度支郎中。

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善于奏事对答。

肃宗嘉许他,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总领漕运职务,不久加官御史中丞。

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

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

元载意在宰相,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

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同意了。

第二天,拜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十天后,肃宗病故,代宗即位。

李辅国权势更重,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

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因此很受恩宠,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李辅国死,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多给他金帛,让暗自传达赛旨。

因此皇上有所关注,元载必先知道。

顺承意愿、探究微义,言谈中必定暗合,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不与元载合作。

元载常常怕他。

大历四年冬,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行为不轨,请将他除掉。

五年三月,鱼朝恩伏法。

元载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

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室宇恢宏壮丽,为当时第一。

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共数十处,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

恣意放纵,犯法妄为;奢侈僭越,没有限度。

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代宗劝诫他,但他并不悔改。

上封人李少良秘密将元载的丑恶行迹奏上朝廷,元载知道后,面奏代宗,将李少良等数人全都在朝廷打死。

于是道路行人以目示意,无人敢议论元载的劣迹。

代宗明察元载的所作所为,已经数年,但元载恶行长远不加悔改,致使众人的愤怒日有所闻。

辨明罪行追问事端,元载伏罪。

元载处在宰相职位多年,权倾四海。

域外珍宝异物,都汇集在他的门内,资财不可胜数,因此元伯和、元仲武等人得以任意妄为。

奔向他门下的轻浮士人,唯恐奔走不及。

名妓美女奇异音乐,宫中没有的他有。

兄弟各自在家中蓄养妓妾;倡优表演的猥亵游戏,父子兄弟一同观看,一点不觉羞愧可耻。

到元载获罪,路人没有嗟叹惋惜的。

6.(本题1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行即事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空碧,即“碧空”。

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

③苹,大的浮萍。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2)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

(“想象”也对)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2)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

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呜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

“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

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解析】【小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歌描写的景物本身的特点,比如“议”是“议论”的意思,可见使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问要把握“阴晴”与下文的关系等,由此分析出答案。

【小题】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

注重分析诗句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到相关的词语,然后分析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比如“喧”,表现了喜鹊的喧闹,以此表现对“日出”的喜悦等。

二、名篇名句默写: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3)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4)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1)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冰泉冷涩弦凝绝别有幽愁暗恨生【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注重“跬”“苇”“凌”“茫”“榭”“雨打风吹”“涩”“凝”“幽愁”等的正确写法。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士人的担当易中天认真说来,士或士人,作为概念或称呼,已经是历史了。

今天没有“士”,只有“知识分子”。

所谓“知识分子”,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指“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狭义的特指“社会的良心与良知”。

这两种,都与“士”有关。

广义的知识分子,是士人身份的现代化。

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

所谓“士农工商”,即意味着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

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

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

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

亲自到地里干活,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

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

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

刘备卖履,嵇康打铁,当时便都算“出格”。

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

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

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可见,古代的士,就是读书人,而且是“职业读书人”。

或者说,是在读书与做官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因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是优裕的意思。

也就是说,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

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

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

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

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

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

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