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阅读答案与翻译

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阅读答案与翻译魏谟,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
殷仲文

殷仲文殷仲文[公元?年至四o七年]字仲文,陈郡人。
生年不详,卒于晋安帝义熙三年。
少有才藻,美容貌。
从兄仲堪,荐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
桓温妻以女。
累官至新安太守。
寻投桓玄,为谘议参军,礼遇隆重。
玄叛变失败,仲文复归朝。
任尚书时,殷仲文对刘裕说起朝廷里的音乐设备还不完善,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加强。
刘裕却说自己不懂音乐,也没时间做这件事。
殷仲文说只要喜欢上音乐,自然就懂了。
但刘裕却回答:“就是因为我知道只要一懂了就会喜欢上它,所以才不能去碰它!”后殷仲文由尚书迁为东阳太守。
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至此,意愈不平。
义熙中,(公元四o七年)以与骆球等谋反,为刘裕所诛。
仲文善著文,为世所重。
谢灵运尝说他:“若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意思是说他著文甚多而读书太少。
有文集七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殷仲文)四运虽鳞次。
理化各有准。
独有清秋日。
能使高兴尽。
景气多明远。
风物自凄紧。
爽籁惊幽律。
哀壑叩虚牝。
岁寒无早秀。
浮荣甘夙陨。
何以标贞脆。
薄言寄松菌。
哲匠感萧晨。
肃比尘外轸。
广筵散泛爱。
逸爵纡胜引。
伊余乐好仁。
惑祛吝亦泯。
猥首阿衡朝。
将贻匈奴哂。
这是殷仲文向其妻弟、东晋的窃国大盗桓玄(即题中的“桓公”)表述忠诚的一首诗。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桓玄举兵攻占建康,控制朝廷大权,不久以太尉出镇姑孰(今安徽当涂),遥执朝柄,直到次年冬天才返回建康篡夺帝位。
殷仲文在桓玄攻克建康后投奔了他,以后又追随他在姑孰度过了两个秋天,极受重用。
从诗的末二句看,本诗当作于仲文在姑孰的第二个秋天,即元兴二年。
南州,即姑孰。
九井,山名,在姑孰,因为山上有九口井而得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大约可以分成五节,每节四句。
第一节是对清秋的赞美,谓四时的运行像鱼鳞一样秩序井然,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各有各的准则,而秋天在四季中更具特色,它能使人兴高采烈尽情欢愉。
此时仲文正出入桓玄帏幄、掌握机密,在得意人的眼中,秋天自然是登山则金风送爽、优游则天高云净的好时光了。
《三国志·卫觊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人也。
少夙成,以才学称。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茂陵令、尚书郎。
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至长安,道路不通,觊不得进,遂留镇关中。
时四方大有还民,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闻本土安宁,皆企望思归。
归者无以自业,诸将各竞招怀,郡县贫弱,不能与争,兵家遂强。
一旦变动,必有后忧。
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彧以白太祖。
太祖从之,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关中服从。
乃白召觊还,稍迁尚书。
时关西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
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
太祖使荀彧问觊,觊以为“西方诸将,皆竖夫屈起,无雄天下意,苟安乐目前而已。
今国家厚加爵号,得其所志,非有大故,不忧为变也。
宜为后图。
若以兵入关中,托讨张鲁,鲁在深山,道径不通,彼必疑之;一相惊动,地险众强,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
太祖初善之,而以繇自典其任,遂从繇议。
兵始进而关右大叛,太祖自亲征,仅乃平之,死者万计。
太祖悔不从觊议,由是益重觊。
明帝即位,进封乡侯。
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觊上疏曰:“当今千里无烟,遗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将遂凋弊不可复振。
当今之务,宜君臣上下,并用筹策,计校府库,量入为出。
深思勾践滋民之故事,由恐不及,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渐更增广,工役不辍,侈靡日崇,帑藏日竭。
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
”觊历汉、魏,时献忠言,率如此。
觊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
建安末,尚书右丞河南潘勖,黄初时,散骑常侍河内王象,亦与觊并以文章显。
觊薨,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卫觊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B.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C.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D.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部曲,借指军队。
高中文言文阅读: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于是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于是始知名。
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其任率如此。
《晋书·王羲之》1.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B.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C.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D.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子, 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晋书的原文及翻译

晋书的原文及翻译晋书的原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晋书原文: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
少有才藻,美容貌。
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
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
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
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
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
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
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
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
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
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
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
何无忌甚慕之。
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
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
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
”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译文:殷仲文,是南蛮校尉殷觊的弟弟。
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容貌俊秀。
堂兄殷仲堪将他推荐给会稽王道子,仲文一去就被任用为骠骑参军,赏赐优待有加。
不久改任咨议参军,后任元显的征虏长史。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三家分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三家分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三家【注】分智氏之田。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
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乃舍之。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三家:指原来晋国的韩、赵、魏三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共同出兵消灭了智氏,周天子只好承认三家的诸侯地位。
自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材料二:“汤得伊尹,以百里之地立为天子;桓公得管仲,立为五霸主,九合诸候,一匡天下;孝公得商君,地以广,兵以强。
故有忠臣者,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所谓忠臣也。
若夫豫让为智伯臣也,上不能说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及襄子之杀智伯也,豫让乃自黔.劓,败其形容,以为智伯报襄子之仇。
是虽有残刑杀身以为人主之名而实无益于智伯若秋毫之末此吾之所下也而世主以为忠而高之。
古有伯夷叔齐者,武王让以天下而弗受,二人饿死首阳之陵。
若此臣,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之谓无益之臣也。
吾所少而去也,而世主之所多而求也。
”(节选自《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材料三: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有名士》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家有名士》真题含答案(2012·湖北卷·T9-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
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
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
仍与语,转造精微。
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
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
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
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
”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
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
【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
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
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 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
今日当与汝言。
”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
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
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
”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
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异于济,而马不相胜。
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 唯当就.蚁封耳。
”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
】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
”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
”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
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
”称其实美。
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
”【《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
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
”】【注】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谓:评价【答案】选C。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世说新语·品藻第九(上)南北朝-刘义庆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
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
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
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
”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
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
“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沉,吾不如子;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亦安其言。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
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
頠性弘方,爱乔之有高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
”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
”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
”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检不匝;乐言为得。
然并为后出之俊。
刘令言始入洛,见诸名士而叹曰:“王夷甫太解明,乐彦辅我所敬,张茂先我所不解,周弘武巧于用短,杜方叔拙于用长。
”王夷甫云:“闾丘冲,优于满奋郝隆。
此三人并是高才,冲最先达。
”王夷甫以王东海比乐令,故王中郎作碑云:“当时标榜,为乐广之俪。
”庾中郎与王平子鴈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
少有才藻,美容貌。
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
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
会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
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
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
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
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玄大悦。
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
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
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
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
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
何无忌甚慕之。
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俟其至。
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
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
”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
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桓玄与朝廷有隙会:适逢
B.仲文素有名望素:一向
C.以俟其至俟:等待
D.无忌疑其薄己薄:迫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左迁:降低官职。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月朔:每月的朔日。
指旧历初一。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⑵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
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1, 【答案】
1. D
2. C
3.⑴过去所轻视的谢混之流,都与自己(地位)一样了,常表现出不愉快不得志的样子。
(畴昔:过去;比肩:与自己(地位)一样;怏怏:不愉快;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定语后置;)
⑵仲文善于作文章,被世人看重,谢灵运曾说:“如果殷仲文读的书有袁豹一半多,那么他的文才不比班固差。
”
4.失忠于帝;恃才傲物;无忌中伤(失信于无忌);图谋反叛。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本题中,D项,“无忌疑其薄己”中“薄”如解释为“迫近”,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这段话是说“仲文因不得志而神思恍惚,便没去无忌府上拜谒。
无忌怀疑是仲文轻视自己,大怒”,句中的“薄”应解释为“轻视,看不起”。
故选D项。
2.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C项,“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错误,“九锡”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锡,通“赐”。
故选C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
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本题中,第一句中,“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定语后置,应为“畴昔所轻的谢混之徒”,“之”,代词,这,“之徒”,这些人,这类人;“畴昔”,过去;“并”,都;“比肩”,与自己(地位)一样;怏怏:不愉快。
第二句中,“善”,善于;“属”,写作;“为……所”,被动句,被;“重”,看重;“尝”,曾经;“若”,如果;“半袁豹”,有袁豹一半多;“则”,那么;“不减班固”,不比班固差。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设题的区域在“第三段”,关于遇祸的原因,可以从外界和他自身两个方面筛选概括。
从外界原因来看,“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忽迁为东阳太守”,这两处内容可以看出皇帝对殷仲文的疏远,说明殷仲文已经失忠于帝;“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
无忌疑其薄己,大怒,思中伤之。
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这里是说无忌的中伤。
这些都是客观原因。
从他自身原因来看,“仲文素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这些内容表现出殷仲文的恃才傲物;“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可知,殷仲文图谋反叛。
这些都是他遇祸的原因。
【点睛】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
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殷仲文,是南蛮校尉殷觊的弟弟。
年轻时就很有才华,容貌俊秀。
堂兄殷仲堪将他推荐给会稽王道子,仲文一去就被任用为骠骑参军,赏赐优待有加。
不久改任咨议参军,后任元显的征虏长史。
适逢桓玄与朝廷有矛盾,桓玄的姐姐,是仲文的妻子,仲文因此受到怀疑被人离间,降为新安太守。
仲文与桓玄虽是亲戚,但平素交往不密切,听说桓玄占据京师,便弃郡投靠桓玄。
桓玄非常喜欢仲文,任他作谘议参军。
桓玄将作乱,命令仲文总领诏命,任他为侍中,兼任左卫将军。
桓玄受九锡之赐,是仲文写的诏令。
当初,桓玄篡位入宫,卧床突然下陷,群臣大惊失色,仲文说:“这是由于陛下的圣德太过深厚,大地都承载不住。
”桓玄非常高兴。
以仲文为辅佐自己的亲近显贵之人,厚加封赏,车马器用服装,极尽华丽。
仲文生性贪吝,收受了许多贿赂,家中积累了千金财产,还常嫌不足。
桓玄被刘裕打败,仲文随同桓玄西逃,他的珍宝玩物全埋藏在地下,都变为土。
皇帝刚复位,仲文便上表为自己辩解。
皇帝下诏不允许。
仲文在初一这一天与众人一起来到大司马府,府中有棵老槐树,仲文望树很久而叹息道:“这棵树虽然枝叶繁茂,却已无生机!”仲文平素就有名望,自称必当主持朝政,再加上过去所轻视的谢混之流,都与自己并肩而立,常表现出不愉快不得志的样子。
忽然被任命为东阳太守,心中更觉不平。
刘毅爱才好士,对待仲文十分有礼,当他去郡途中,刘毅与仲文整天游乐宴饮。
何无忌很敬慕仲文。
东阳,由无忌统管,仲文答应在顺路时去拜见无忌,所以无忌更加敬仰他,命令府中的文人殷阐、孔宁子等撰写文章,以等待仲文的到来。
仲文因不得志而神思恍惚,便没去无忌府上拜谒。
无忌怀疑是仲文轻视自己,大怒,想要中伤仲文。
当时慕容超南侵,无忌对刘裕说:“桓胤、殷仲文才是心腹之患,北虏不足为忧。
”义熙三年,又因仲文与骆球等人谋反,等到他的弟弟南蛮校尉叔文被处死,仲文当时照镜子看不见自己的面目,几天后就遇祸。
仲文善于作文章,被世人看重,谢灵运曾说:“如果殷仲文读的书有袁豹一半多,那么他的文才不比班固差。
”说的是仲文写的文章多而读的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