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同步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17-2018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2017-2018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测试题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①体现民族平等②体现民族团结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祖国统一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进行三大改革C.实行赎买政策D.进行民主改革7.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8.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A.可持续发展战略B.西部大开发战略C.放宽政策D.搞活经济政策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C.走社会主义道路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1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A.祖国统一B.民族平等C.民族团结D.共同富裕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材分析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不少同学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让他们讲一讲。

若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则他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或王昭君)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 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对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是如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哪些成就?(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秀教案范文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二:共同繁荣发展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且展示图片:2.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迈入社会主义社会。

2018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习题课件

2018春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ppt习题课件

5.1957年 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
取联邦制 ,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 ,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 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 , 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 , 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 , 很多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文化 的保护与发展。 4.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___ 西部大开发 5.20世纪末,中央实施_______________ 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 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社会发展。 2006年,______________ 青藏铁路 全线通车 ,大大加强了祖国
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6.意义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
的精神。
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2)对维护______________ 具有重大意义。
共同繁荣 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
D )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3.目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首脑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 任。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B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山西 B.甘肃 C.新疆 D.辽宁 ) C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提示: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6.教师总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民族大团结(教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2课民族大团结一、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初步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与地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材料,总结归纳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的措施和成果,认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感受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

4.从民族区域实施自治的实施情况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本史实,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通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史实学习,感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及新中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认同国家民族政策。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过程教师通过画廊展示新中国成立前民族情况的示例教师出示表格,并布置任务:阅读教材,并结合自己搜索到的相关事例,完成下列表格填写。

通过人才、技术、教师出示西藏农奴和奴隶烧毁图片、新疆自治区成立庆祝图片,新疆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图片,“我在南疆”两个创业视频,文化教育举例以及西部发开发、兴边富民政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教师展示成果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启弹幕功能,便于学生公布思考答案成果。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体会本地区发展受益于哪些具体措施。

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知识小结填表:学生主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等角度进行回答。

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搜集相关案例,以“一方有难八方动,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写一篇时政文章报道。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优质教案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核心是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中国成立之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落后,新中国成立之后根据我国的现实和历史状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存进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实现了民族大团结,也为实现祖国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背景,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少数民族发展概况,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重要影响。

3.分析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爱我中华》《各民族大合影》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他们大致都集中在哪些地方?我国对少数民族都实行了哪些制度和政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我国有多少少数民族?通过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图片调动学生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民族大团结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教师:我国是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汉族就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共同开创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

展示图片:《满族士兵射猎图》《昭君出塞图》《回民支队》教师:上述图片中,我们能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展示图片:《中国各民族分布地图》展示材料: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中图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材料四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五援藏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请回答:
(1)你能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出党和国家为促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2.青藏铁路路线图: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9年9月入选“世界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C.西部大开发D.大杂居、小聚居
2.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A)
A.5个B.6个C.7个D.8个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包括(D)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②有利于共同平等③有利于民族团结④有利于共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因地制宜,实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材料六“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
第12课民族大团结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D】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B】
4.为了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B】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 )
①体现民族平等②体现民族团结
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④维护祖国统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B】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D】
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B】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要实现的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富裕【B】
10.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A】11.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对这一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较早作出明确规定的是( )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B】
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西部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潜力,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江泽民
(1)根据材料一,你能说出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吗?
(2)材料二中提到的“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你知道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吗?
(3)材料三中提到“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个战略通常被称为“什么战略”?实施这一战略说明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简单说说“民族团结”的含义吗?
13. (1) 56个民族。

(2)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3) “西部大开发战略”。

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4)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

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少于两条)
14.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西部大开发战略。

(3)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

(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