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来一补转型
三来一补转三资(精)

广东九大措施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为帮助“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应对金融危机等影响,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作用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九大措施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企业对外加工装配业务的料件全部保税进口,成品全部保税出口。
然而,由于“三来一补”企业生产设备、原材料进口以及产品出口等方面享有海关税收以及其他行政收费优惠,其生产的产品原则上不得内销,在当前海外市场和需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三来一补”企业经营面临很大困难,亟待转型升级。
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省登记在册的“三来一补”企业近1.5万户,主要集中在深圳、东莞、惠州等地。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日前出台九大措施,全力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允许“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各类企业法人,拓宽其取得法人资格的途径。
“三来一补”企业除可转型登记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外,允许其转型登记为内资公司(企业)法人,并享受转型升级的相关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二是允许“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时先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再办相关前置审批许可手续;。
“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时,没有扩建、改建的,允许其沿用原已取得的消防、环保等不针对特定经营主体核发的审批文件;原已提交住所证明,且企业转型登记后住所未发生变化的,免予提交住所权属证明文件。
开设“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绿色通道”,积极参与各级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选派业务骨干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三是支持“三来一补”企业转型时不中断经营,允许其转型登记后的企业住所与原“三来一补”企业相同;。
“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登记为企业法人时,可先行确认其企业法人主体资格,核发有效期一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供企业办理有关审批许可手续等。
待企业取得有关审批许可后,再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等相关登记注册手续。
30.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的意见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的意见粤人社规〔2013〕3号各地级以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厅调解仲裁管理处反映。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6月19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的意见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在改制、搬迁、股权变更、转型等(以下简称“转型升级”)过程中发生的劳资纠纷,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粤发〔2008〕4号)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粤府〔2008〕69号)等规定,结合广东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广东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时有发生,有时甚至演变成群体性事件。
积极做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资纠纷的预防处理工作,既是确保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依法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指导,积极稳妥地做好劳资纠纷预防处理工作。
二、指导企业理顺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企业依法理顺劳动关系和社保关系,对下列重点问题按本意见有关要求予以指导,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稳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劳资合作共赢与可持续发展。
“三来一补”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

一、“三来一补”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1、何谓“三来一补”企业“三来一补”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的统称。
所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是指由外商提供原料、技术、设备,由中国大陆企业按照外商要求的规格、质量和款式,进行加工、装配成产品交给外商,并收取加工劳务费的合作方式。
目前实际操作中通常为外商与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中方)订立加工装配业务合同,并办理加工装配工厂的设立登记,由中方委派厂长、财务或关务,外商出资金、设备、技术及来料、来样、来件并组织生产加工,出口后按月根据企业规模(如职工人数等)或外汇工缴费的一定比例向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上缴统筹及相关的管理费。
2、何谓外商独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并独立经营的企业。
实际操作为外商向中国大陆政府申请设立登记,组织资金、设备、人员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独立经营。
3、“三来一补”企业与外商独资企业差异比较--企业性质三来一补:外商投资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组织形式三来一补:企业隶属于村镇经济发展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
外资企业:属独立的经济实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
实用文档--经营方式三来一补:自产自销,依托村镇经济发展公司经营,有受制于人之忧。
外资企业:自产自销,独立经营。
--机器设备进口三来一补:享有免税进口设备的优惠政策,但加工协议满后设备须退运出关。
外资企业:1.符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进口设备享有免税进口设备的优惠政策。
但自2002年10月1日后,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项下进口设备,一律照章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自项目投产之日起,由外经贸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核查小组,对产品直接出口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期5年。
经核查后如情况属实,每年返还已纳税额的20%,5年内全部返还;如情况不实,当年税款不再返还,同时追缴该项目已返还的税款,并依法予以处罚。
深圳三来一补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原有的5%工缴费收益没有了。”朱国和说,这是凤岗政 府为尽力减少企业成本而主动作出的让步。 在他看来,政府主动让利,平衡企业和村组之间的利益格局,是转型过程中的关 键之举。
• 3.2 村镇利益的处理案例
3.村委及街道办(流程2.4)
• 3.2.1 ”现在如果要转型,就意味着提交给村里的这笔工缴费没有了。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协调这种利益上的变动。”朱国和说,“这是直接关系到 民生的大问题。”
凤岗政府的“招数”,是把以前每年浮动的工缴费固化下来,变成一笔“综合管 理费”。这笔管理费较之以前的工缴费,会有一定优惠。村、企双方商定管理 费的计算方法和具体数额后,就签订为期50年的协议,50年内,双方的收益分配 将按协议执行。
(参考/html/2010-09/01/content_514548.htm)
4.进口设备(流程2.15)
查表>> 及转型承诺书 • 2.4 村委及街道办—签名<<原地不停产转
型申请>> • 2.5 环评公司--环评报告 • 2.6 环保部门—环保批文
2.流程
• 2.7 质检部门--新企业法人代码证书 • 2.8 贸工部门--新企业外资批文 • 2.9 工商部门--新企业营业执照 • 2.10 公安部门--新企业公章备案 • 2.11 外汇部门--新企业外汇登记 • 2.12 银行--资本金账户及基本户开户 • 2.13 税务--新企业税务登记 • 2.14 财政--新企业财政登记
三资企业PK三来一补

三资企业PK三来一补一、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基本了解:1、外资企业:投资者是外国公司或个人,(含港奥台地区);投入的资本金来源于境外,在中国境内注册经营;有三种内型: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所以又叫三资企业;2、内资企业:投资者是中国国内的公司和个人;投入的资本金来源于国内,在中国境内注册经营;3、三来一补企业:三来是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一补:是指中小型补偿贸易,三来一补在改革开放初期称作“加工装配和补偿贸易”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以前在税收政策方面,为吸引外资投资,中国政府在以前给外资企业很多的优惠政策和待遇,现在,随着2008年1月1日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正式设施和税制的改革,外资企业很多优惠待遇逐渐取消,(外资企业12月1日开始也需要征收城建税和教育附加),因此,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除了投资者不同之外,其他的都是一样的。
而且三来一补的企业由于只能是给境外的企业做来料加工(外商提供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元件,配件,装配线等,由大陆企业按照合同(协议)要求的质量,规格,款式和商标进行加工,装配,然后运交客商,我方只收取加工费(又称工缴费),没有法人资格。
三来一补的形式只有广东省有,其他地方不存在这种形式的企业,而且受经营的限制,现在已经不批准新成立三来一补企业,以前的三来一补企业现在纷纷都在转型为外资企业。
二、出口企业和内销企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商品),都可以以以下三中方式生产销售产品,也可以只选择其中一种,或者二中方式经营:1、直接出口销售:要先申请进出口经营权,产品经过商品检验,海关报关之后直接出口境外;2、转厂销售:生产的产品材料有进口的监管材料,通过海关报关把甲厂的进口材料或产品转移到乙厂,甲厂海关合同数量减少,乙厂海关数量增加,但产品实际还在中国国内;(手续上销售方是报关出口,购买方是报关进口,但是真正的出口是要拉出去,在国外再拉回来,会增加企业的费用和时间,所以这里就是在海关办个手续,货物做个交接)3、内销:国内销售一个企业的销售可以是:三个都占了:有直接出口,转厂,内销只占一个,占其中2个,当然,要办手续,不是随意的。
全面引导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践证 明, 我们通过发展加工贸易 , 推进了对外 开放的起步和深入发展 , 加快 了现代建 设 的步伐。可以说 , 今天现代化建设成就离不开加工贸易。但是 , 我们也应正视加工贸易发 展 中存在的问题 。限制加工贸易发展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良策 , 而应遵循经济全球化的客 观趋势和规律 , 提高对加工贸易战略作用的认识 , 按照我 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需要, 在发展
第六 , 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监管体制 , 提高监管效率和便利化程度。各部门应针对加工 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不断创新监管理念 , 完善监管方法 ,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 ;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 探索更加便捷有效 的监管模式 ; 整合现有的保 税区、 1 出2 1 加工区、 保税物流园区等特殊监管区域 , 加快向国际上规范的 自由贸易区模式转
分别为 : 笔记本电脑 , 2 1 . 亿美元 , 出1额 0 6 1 7 同比增长 4 .%; 61 液晶显示板 , 2 5 . 亿美 出1额 22 1 元, 与支年同期持平 ; 电路 , 2 4 . 亿美元 , 集成 出1 5 8 1 额 同比增长 5 .%。 22
是可 以实现的。
第一 , 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继续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 “ 双高” 方向发展 , 提高机 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 ; 提升加工 贸易价值链 , 提高价值和利 润创造能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完善并严格执行原产地规则 , 消除加工贸易顺差的虚假增长 ; 使用节能技术, 力
中去克服和解决。 当前 , 国际制造业转移仍在继续, 服务外包和制造环节外包并重趋势越来越明显 ; 东部 沿海发达地 区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已经取得 了积极进展 , 中西部地 区通过吸收外资发展加
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对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珠江模式”是费孝通教授提出的另一个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及国家优惠政策倾斜的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
我国外向型经济起源于珠江模式”。
所谓珠江模式就是珠江三角洲利用外资和多方筹集资金发挥紧靠港澳和与海外联系紧密的优势,逐渐从农村经济模式不断向更广泛市场联系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拓展,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引进外资企业,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在外资企业的组织形式中,“三来一补”企业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特色,也是“珠江模式”的突出表现之一。
珠江模式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是:地区经济实力雄厚,乡村集体经济繁荣。
政府鼓励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支持和鼓励组办、联户办和个体“五个轮子”一起转,坚持多种经营成分共同发展。
现在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珠江三角洲已经走出了一个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珠江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成为闻名全国农村三大乡镇企业发展模式。
而珠江三角洲更以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名扬五大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珠江模式发展背景及特点珠江三角洲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单元,而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又称为“小三角”。
它的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惠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佛山市等区域。
土地面积2.2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
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宏观来看,首先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但集体经济比重较大,发展较快,容易使政府易于贯彻发展,所以实施发展外向型经济外战略能够实施成功;二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为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机会和挑战;三是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①毗邻港澳,华侨众多。
广东_三来一补_与_三资_企业形式外资比较

提要/三来一补0和/三资0经济是广东利用外资的两种主要形式,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种形式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存在着误区。
本文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三来一补0和/三资0经济在广东的发展态势,阐明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区别,并运用计量的方法比较它们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是:这两种形式的外资对广东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都不明显,目前不宜以/优劣0来区别它们,而应该着力于把外资引向与国内产业高度关联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许多经济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更是遥遥领先。
/三来一补0和/三资0经济是广东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也是广东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进入90年代,广东经济面临着/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0的紧迫任务,社会各界对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利用外资的作用与成效进行了讨论。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两种利用外资形式的认识存在着两方面的误区。
一是有人认为/三来一补0是广东改革开放之初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三资0经济是/后来居上0。
二是对这两种形式的外资对广东经济增长的作用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认为/三来一补0是低级的形式,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其向/三资0经济这种高级形式转型,另一种观点则过分强调/三来一补0的作用,对其局限性认识不足。
本文将运用计量方法比较它们在广东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三来一补0和/三资0经济在广东的发展态势/三来一补0是外商(主要是港商)对内地投资的起步形式。
70年代末,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其优势只是/一块地皮两只手0,而外商对内地改革开放的政策更是心存疑虑,于是便试探性地采用/三来一补0这种投资少、见效快、简单明了的形式到广东进行投资。
随着外商对广东投资环境的熟悉和对内地改革开放政策坚定信心,他们才逐步兴办/三资企业0。
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外贸出口结构和实际利用外资结构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来一补0和/三资0企业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发展态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来一补"企业转型的分析报告
一.国家政策
国家/地方在政策方面属于鼓励"三业一补"企业转型为三资企业或内资企业;见附件下载文件.
二、不同类型企业税收影响的比较
1.三业一补涉及税种及地方政府费用
海关进出口环节金额(万元)
a.关税海关征收废料及残次品进口料件之关税已缴
b.增值税海关征收废料及残次品进口料件之增值税已缴
国税
a.加工合同做免税申请后免税
地税
a.堤围费1‰4
b.企业所得税按成本费用核定64
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1-7%)*25%
c.个人所得税9级超额累进税率
d.印花税签进出口合同时按合同额征,0.3‰已缴
国内买卖签订合同的按合同额纳税0.3‰应缴
账本数量.5元/本应缴
实收资本0.5‰应缴
厂房租金1‰应缴
证照5元/件应缴
f.社保
g.工缴费村镇政府收约加工费总额115
h.管理区管理费每一间企业与48
报关费用报关行代理报关
合计231 2.三资(进料加工)涉及税种及地方政府费用金额(万元)
海关
a.关税海关征收废料及残次品进口料件之关税相同
b.增值税海关征收废料及残次品进口料件之增值税相同
国税
a.增值税0
实行”免抵退“进口材料免征关税及增值税,第一笔出口日期起第一年不退税
设国内采购材料及设备进项2000万*17%=340万
设进口材料RMB:1亿
设出口销售RMB:2亿
退税率:(皮制手套/衣着附件)13%棉织类16% 进口关税约5%-10%
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13%-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亿*13%-1365=2600-1365=1235万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进口原材料+关税)*13%=(1亿+1亿*5%)*13%=1365万
当期期未留抵税额=340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扣额=1.05亿*(17%-13%)=420万
当期期未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退税额=340万-340地税
a.堤围费1‰20
b.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与艺联相同)
设生产成本1.6亿
设营销费用3900万
企业所得税=(2亿-1.6亿-3900万)*25%=100万*25%=25万25
c.个人所得税9级超额累进税率相同
d.印花税签进出口合同时按合同额征,0.3‰相同
国内买卖签订合同的按合同额纳税0.3‰相同
账本数量.5元/本相同
实收资本0.5‰相同
厂房租金1‰以注册资本之实际收到数计缴
证照5元/件相同
f.社保相同
管理区
a.管理区管理费每一间企业与外经办谈判确定
报关企业自理报关
合计-295如果需内销可先出口到保税区然后用一般贸易进口到收货单位
3.三资(内外销自定与艺联相同设二厂合并计算税金)涉及税种及地方政府费用金额(万元)
a.关税
海关解除监管的设备不征税
海关未解除监管的设备征税
材料1.05亿*5%=525万525
b.增值税
海关解除监管的设备不征税
海关未解除监管的设备征税
材料(1.05+525万)*17%=1874万1874国税
a.增值税
实行”免抵退“进口材料免征关税及增值税,第一笔出口日期起第一年不退税
设国内采购材料及设备进项2500万*17%=425万
设进口材料RMB:1.05亿
设出口销售RMB:2亿
设国内销售RMB:2000万
销项税收2000*17%=340万
退税率:(皮制手套/衣着附件)13%棉织类包皮革16% 进口关税约5%-10%
免抵退税额=出口销售*13%-免抵退税额抵减额=2亿*13%=2600万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进口原材料+关税)*13%=(0)*13%=0万
当期期未留抵税额=1874万+425万-340万=1959万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扣额=0*(17%-13%)=0万
当期期未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退税额=1959万-1959免抵额2600-1959=641万
地税
a.堤围费1‰22
b.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与艺联相同)
设生产成本1.8亿
设营销费用3900万
企业所得税=(2.2亿-1.8亿-3900万)*25%=100万*25%=25万25
c.个人所得税9级超额累进税率相同
d.印花税签进出口合同时按合同额征,0.3‰相同
国内买卖签订合同的按合同额纳税0.3‰相同
账本数量.5元/本相同
实收资本0.5‰相同
厂房租金1‰以注册资本之实际收到数计缴
证照5元/件相同
f.社保相同
管理区
a.管理区管理费每一间企业与外经办谈判确定
报关企业自理报关
合计487备注:
现艺联缴税费(08年)(09年)
税3697775.12288583.1可省部分
社保176328.1396325.55可省部分
工资3522218.23326861.8可省部分
管理区管理费144000192000可省本来每月2万有优惠
房租630432630432可省
合计8170753.46834202.4
还有2600-1959=641万免抵税额
根据以上情况判断第二种转型方式最简单,税负也最低,第三种转型最复杂,整体成本可能
低,但是出口退税要一年后才会退,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