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说课稿

化学反应中的热能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化学反应中的热能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内容与高三的“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中和热”等知识前后呼应。

并且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旧键的断裂需要吸热,新键的形成需要放热。

也就是说,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3、学习重、难点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二、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本节课我将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来引入课题,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科技的密切联系。

之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取“引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自主发现的快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六章讲述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要内容有: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程度。

能量、速率与限度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关。

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二、说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反应热的说课稿

反应热的说课稿

反应热的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反应热》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化学学科中的热化学领域,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能量守恒和转化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围绕反应热的定义、测量、计算以及反应热的类型进行展开,旨在让学生建立起热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规律。

(1)作用与地位:反应热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化学能量变化的认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如燃料的燃烧、电池的工作等,都与反应热密切相关。

它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反应热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量热计的使用;- 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常见反应热类型及其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反应热的定义,掌握反应热的表示方法、测量和计算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反应热及其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热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反应热的定义、测量、计算以及反应热类型的特点。

(2)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教学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热的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在教学《反应热》这一节内容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启发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化学反应会有能量变化?”“反应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 设计一些与反应热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燃烧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感受反应热的概念。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优秀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优秀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1、工业:金属冶炼、制造硫酸、石油化工中 的催化加氢(去氢)、链烃氧化、环氧树脂的 合成…
2、农业: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土壤 里肥料的变化…
3、生活:干电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人的 生命运动、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
4、危害:食品腐败变质、森林火灾、橡胶老 化、钢铁锈蚀…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2、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燃料电 池、风能和氢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 是资源丰富,且有限可再生,为再生能 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
新知识
已学知识
单线桥分析法
氧化还原反应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双线桥分析法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高考主要考查点为:
1、离子共存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3、离子反应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物质。 3、生成难电离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是否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2、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3、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是否遵循三大定律:即质量守恒、电 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5、是否符合反应物的用量。

《化学反应与热能》说课比赛课件1

《化学反应与热能》说课比赛课件1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有的化学反应会 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理论 探究源自宏观理 论探






微观
究 的




理论 探究
分析能量变化的实质
理知 论识 联类
系比
实,
际建
, ,
深 化 学 生 对 化 学 反 应 特 征 的 认
立 能 量 贮 存 和 释 放 的 形 象 认 知

理论 探究
分 析


放热
吸热
结 论
反应
反应
理论 探究
阶段问题二


键的断裂,形成与能量的关系




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
微 观

阶段问题一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过 渡
理论 探究

断键

吸热
认 识






成键

放热
突 破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难 点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理论 探究 结论
化学能与热能
一.教材认知
首先是初中 化学与能源 知识的拓展
其次为高中化 总之本节知识在
学选修4奠定 全 书 起 着 承 上 启
基础
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一)学生知识能力分析
(二)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键的断裂.形成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及吸热与放热反应 概念
过程与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 结合双主教学理念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hp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hp

《化学能与热能》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

不仅从宏观上阐述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且还从微观上解释了化学反应中吸热和放热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能量差问题。

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热能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实例和实验,形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能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宏观化学现象,进一步发展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能量观,加深对化学在解决能源问题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难点:1.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变。

2.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二、说教法本节的教学可分为三个课堂教学单元:理论思考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实际应用教学。

这三个教学单元互相联系,同时又各自平行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单元都可以作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整体教学。

本节拟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⑴演示讲授法演示主题→典型现象→科学结论→迁移应用⑵实验探索法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引出新知识⑶设疑递进法设疑→解难→再设疑(知识加深)→再解难(突破难点,总结规律)三、说教学设计根据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过程我将本节的内容先后调换了。

两个课时先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其相互转化。

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第一课时 《原电池》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原电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也是核心内容。

内容安排在化学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等内容之后,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该节分为两课时教学,本课为第一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并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材开始的几个设问,把学生带进了“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研究之中。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是对火力发电中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此外,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②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说课稿
63中学陈静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这是教材体系的总体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

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

能源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人们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学反应产生的,又通过化学反应来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学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节内容定量的探讨“质”“能”关系,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引入了焓的概念,是整个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的基础。

2、本节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焓变、反应热的概念、符号和单位,并从微观的角度举例定量的探讨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二是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是附加有实践活动“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本节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本节教学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学习过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这一事实已经接受并认可,但只有定性的认识,没有定量的认识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计算,同时结合课本及与同学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加以应用。

三、说教法
采用对比法,探究法,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把接受知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把探究过程留给学生;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遵循启发式原则,精心设计知识台阶,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不断设疑,析疑,解疑。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守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环节1:设疑
CO (g) + O2(g)=CO2(g) ΔH=-283.0kJ/mol
CH4 (g) + 2O2(g)=CO2(g) +H2O(l) ΔH=-890.31kJ/mol
这两个方程式与我们通常所见的方程式有何不同?
ⅰ:物质后面带有(g)(l),有何涵义?
ⅱ:系数是分数;
ⅲ:ΔH表示什么?
环节2:析疑
化学反应中为何有能量变化?
(1) 微观:化学键的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宏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间的能量差。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环节3:解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环节4: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研究方法:a:实验法: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量热计
b:计算法
若反应体系的能量减少(放热反应)
则△H为“-”值,即△H<0
若反应体系的能量增加(吸热反应)
则△H为“+”值,即△H>0
总结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分为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主板书书写重要的公式,副板书举实例进行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