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岩石学2》重点资料
(完整版)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

矿物岩石学知识点总结一、矿物学知识1、矿物的分类和命名采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的原则与体系,按化合物类型及化学键性质将矿物分为五大类,再根据阴历自己络离子的不同分类分为:(1)含氧盐类,包括:硅酸盐类(橄榄石、石榴石、十字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等)。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等),硫酸盐类(石膏、重晶石等),磷酸盐类。
(2)氧化物和亲氧化物大类,氧化物(赤铁矿Fe2O3、石英、磁铁矿等),亲氧化物(褐铁矿)。
(3)卤化物类,氟化物(萤石),氯化物类(食盐)。
(4)硫化物类(方铅矿PbS 、闪锌矿、黄铜矿CuFeS2、黄铁矿)。
(5)自然元素类(自然流、石墨吗)。
2、矿物的命名:(1)依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命名,如自然金。
(2)依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命名,如方解石、橄榄石。
(3)依据矿物的形态特点命名,如石榴石,十字石。
(4)依据矿物的两项突出特征命名,如方铅矿、黄铜矿。
3、常见造岩矿物的特点:(1)橄榄石:结构式:(Mg ,Fe )[SiO4],单晶体柱状,橄榄绿色,随含铁的量而不同。
晶体呈短柱状,常成粒状集合体。
富镁的色浅,常带黄色色调,富铁的则色深,条痕无色,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7,不完全解理,常见贝壳状端口。
橄榄石是组成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也是陨石和月岩的主要矿物成分。
它作为主要造岩矿物常见于基性和超基性火成岩中。
(2)普通辉石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中等解理,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硅酸盐矿物,主要存在于火成岩和变质岩中,由硅氧分子链组成主要构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或正交晶系。
(3)普通角闪石, 普通角闪石的晶体呈长柱状,横断面为近似菱形的六边体,晶体的集合体一般为粒状、针状或纤维状。
颜色绿黑至黑色,有玻璃光泽。
条痕白色略浅灰绿色,近乎不透明。
两组柱面解理完全,交角为124°或56°。
摩氏硬度5-6,比重3.1-3.4。
(4)斜长石:白色或灰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两组解理夹角86度,相对密度2.61—2.76晶形呈柱状、厚板状,常为粒状或块状;颜色多呈灰白色,有时微带浅棕、浅蓝及浅红色;5)正长石,AlSi3O8],单晶呈短柱状或厚板状,有两种结晶习性:多呈粒状集合体。
矿物岩石学复习提纲-PPT精选

二、空间格子的要素
平行六面体(单位空间格子):空间格子系由无数 相互平行叠置的平行六面体所组成,空间格子中 三组相交行列便是这些平行六面体的棱,他是结 点在三维空间形成的最小单位
单位平行六面体对称性符合空间点阵的对称性, 选定了单位平行六面体,就意味着确定了空间格 子的坐标系。各种空间格子之间的相互区别,是 由他们的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和节点的分布位 置来决定的。 在仅仅考虑格子的对称性经过数学推导,格子 常数间的组合关系可以有七种(即按形状),对应 七种原始空间格子类型:
高级晶簇、等轴晶系晶体(如石榴石、萤石)
一轴晶
三方晶系晶体(如方解石、电气石) 四方晶系晶体(如锆石、锡石) 六方晶系晶体(如磷灰石、霞石)
二晶
斜方晶系晶体(如橄榄石、重晶石) 单斜晶系晶体(如透辉石、阳起石) 三斜晶系晶体(如斜长石、硅灰石)
晶体光学
11. 在单偏光镜下能够熟练观察晶体的解理等级,掌握解 理夹角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解理清晰程度的因素。 12. 薄片中矿物的颜色与手标本相同吗?为什么?掌握多 色性、吸收性的概念。能够通过观察,测定确定多色性吸 收公式。 13. 了解矿物边缘、贝克线的成因。能根据贝克线的移动 方向判断相邻物质相对折光率的大小。 14. 了解糙面的成因,能在镜下观察矿物的糙面等级。 15. 什么叫突起?如何判断突起的正负、高低等级? 16. 什么叫闪突起?它是如何产生的? 17. 什么是全消光、消光及消光位?是何成因? 18. 干涉色的概念及成因。 19. 掌握各级干涉色的特征。 20. 能够灵活应用干涉色色谱表(已知干涉色级序、薄片 厚度及双折射率中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3.对称性 晶体上相等的晶面、晶棱和晶角有规 律地重复出现,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对称性。
最新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岩石学2》重点资料

1.光率体:它是表示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振动方向上折光率值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形。
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2.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自生矿物:沉积物在沉积当中,或其后在沉积物内所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3.变质相: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引。
变质带:不同变质级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4.岩浆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一的母岩浆﹐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及岩浆岩的作用。
岩浆同化混合作用:岩浆熔化并与围岩及捕虏体交代的作用。
5.多色性与吸收性:由于光波在晶体中振动方向不同,而使薄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这种颜色深浅变化也称为吸收性。
6.辉绿结构: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孔隙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也可以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
这是基性深成岩的典型结构。
7.气孔和杏仁构造:是发育在喷出岩中的常见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等、定向或者不定向排列的气孔,这是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气泡逸出后留下的空间,这样的岩石称为气孔构造;若气孔被后期的矿物和其他物质充填,则称为杏仁构造。
8.干涉色:白光发生干涉时,则产生由紫至红的一系列彩色条纹。
这些由干涉作用形成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消色:补色法则中,当异名半径平行且两个非均质体矿片的光程差相等时,总光程差为零,此时视野中的矿物为暗灰色,称为消色。
9.多色性:不同方向上矿物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矿物的多色性。
10.边缘及贝克线: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矿物颗粒之间或者矿物与树胶)接触处,存在一条较黑暗的界线和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前者称为矿物的边缘,后者称为贝克线。
矿物岩石学复习资料

矿物1、什么是矿物,什么是造岩矿物,试写出常见的十种造岩矿物。
矿物:地质作用形成的,一定地址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稳定存在的自然物体。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的最主要的矿物。
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云母,橄榄石,霞石,白榴石,磁铁矿,磷灰石。
2、克拉克值的概念。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质量百分数。
3、聚集元素:克拉克值很小,但容易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
分散元素:克拉克值大,但很少形成独立矿物和矿床的元素。
4、根据外层电子结构,可将离子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常见元素有哪些?惰性气体型离子:阳离子的半径一般比较大,而极化性小,他们易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盐,特别是硅酸盐,形成大量造岩矿物。
铜型离子:离子半径小,外层电子多,计划性很强,易于半径较大,又易于被极化的硫离子结合形成以共价键为主的化合物,形成主要的金属矿物。
过渡性离子:化学周期表上的副族元素,最外层电子介于8-18之间,既具有亲氧性,又具有亲硫性。
5、试写出两种常见的胶体矿物。
蛋白石,火山玻璃、琥珀。
6、含水矿物、吸附水、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的概念。
矿物中水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含水矿物:凡含水分子或H+、OH-、H3O+等离子的矿物称为含水矿物。
(1)吸附水呈中性水分子状态存在于矿物中的水,不直接参与矿物的晶体结构,只是机械地被吸附于矿物的表面或裂隙中,含量也不固定,常压下加热至110度,吸附水全部逸出而不破坏晶体结构。
(2)结晶水呈中性水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中的水,它参与组成矿物的晶格,在晶体中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数量,在较高的温度下(100—200,高至600度),结晶水逸出,晶体结构被破坏。
(3)结构水呈H+、OH-、H3O+等离子状态存在于矿物晶格中的水。
它参与组成矿物的晶格,在晶体中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数量,必须加热到很高的温度(600—1000度)水分子才逸出,失水时晶格被破坏。
(4)沸石水呈中性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沸石矿物中的水,性质介于吸附水和结晶水之间,加热至300——400度时水分逸出,在潮湿环境中又可重新吸水,在此过程中晶体结构不被破坏,但可以引起矿物物理性质的变化。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念一、矿物岩石学的定义矿物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地球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的研究。
二、矿物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2. 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比重等。
三、岩石的基本概念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二节矿物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岩石和矿物的露头信息,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分析岩石和矿物的分布特征。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二、微观研究方法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
4. 同位素分析: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矿物的同位素组成,以研究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时代。
第三节矿物岩石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矿物岩石学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矿物和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泰勒斯的水成论和普林尼的《自然史》。
2. 我国古代:古籍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矿物岩石知识。
二、近代矿物岩石学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矿物学进入微观领域,矿物学家开始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2. 18世纪:矿物分类学得到发展,如德国矿物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提出的矿物分类体系。
3. 19世纪:地质学三大理论的建立,为矿物岩石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矿物岩石学1. 20世纪:矿物岩石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如矿物物理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
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岩石学考试-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2、比较粒屑结构与砂屑结构的异同粒屑结构是内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和水流等机械作用的破碎、搬运和再沉积而成的,和碎屑结构一样由颗粒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
颗粒主要有内碎屑、骨屑、鲕粒、团粒和团块等,胶结物为亮晶方解石和微晶方解石组成。
而碎屑结构的颗粒主要为陆源的石英.长石和岩屑等,胶结物可以是钙质,或硅质.铁质等组成。
4、简述片岩与片麻岩的区别片岩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和粒状矿物组成,其中片状或柱状矿物至少〉30%,粒状矿物中常以石英为主,长石含量<25%。
岩石表现为显晶质的均粒鳞片变晶结构或斑状变晶结构,具片状构造。
片麻岩主要由粒状矿物和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其中粒状矿物大于50%或更多,且长石多于石英。
是指具有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条带状或条痕状构造并含长石较多的岩石,5、在手标本和镜下如何区分斜长石与石英?手标本:从颜色上,斜长石常为灰白色,石英为无色或白色及其它颜色;从形态上,斜长石常为长板条状,石英为他形粒状;从硬度上,石英>斜长石;从光泽上,斜长石常为玻璃光泽,石英为油脂光泽。
在显微镜下:石英表面干净、光滑,斜长石多被蚀变表面较脏;石英无解理、双晶,斜长石具有解理、双晶。
石英为平行消光,斜长石多为斜消光;石英为一轴晶,斜长石为二轴晶。
一名词解释:1、层理是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它由沉积物的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沿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
2. 片状构造指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和粒状矿物都呈平行排列。
3、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4、侵入岩指侵入作用所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
5、辉绿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由它形单个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板状斜长石晶体所构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6、脉岩是指充填构造裂隙呈脉状产出的火成岩类。
7、砂岩是指粒度为2-0.0625毫米的砂占全部碎屑颗粒的50%以上的碎屑岩。
8、内碎屑是盆内弱固结的碳酸岩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碎屑。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

矿物岩石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术语解释:1. 对称型:P18 一个结晶多面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总合,称为该结晶多面体的对称型。
2. 单形:P26是由对称要素联系起来的一组晶面的总合。
3. 类质同象:P69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晶格常数稍有改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 同质多象:P67相同的化学组分,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能形成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现象。
成分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几种晶体,称为该成分的同质多象变体。
5. 配位数:P66在晶体结构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直接联系的质点数,称为该质点的配位数。
在离子晶体中,与某离子联系的异号离子或分子数,即该离子的配位数。
6. 二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有两个被占据,称为二八面体结构。
7. 三八面体:P172在硅氧骨干每个六方网孔范围内有三个八面体空隙,如三个空隙全被占据,称为三八面体结构。
8. 层理:P70通过成分、结构、颜色等在垂向上(垂直于沉积物表面的方向)的变化而显示的一种层状构造。
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9. 细层:P70层理的最小单位,厚度很小,几毫米到几厘米,甚至小于1毫米,成分常常很均一。
10. 岩浆矿物: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又称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长石石英等。
也包括部分岩浆作用晚期析出的富含挥发分的矿物,如电气石,萤石等。
他生矿物:多半是由于岩浆同化了围岩和捕虏体使其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
次生矿物:在岩浆岩形成后,由于受到分化作用或岩浆期后热液蚀变作用,原生矿物发生变化所形成的新矿物,橄榄石---蛇纹石、伊丁石,辉石、角闪石-----绿泥石,钾长石-----高岭石。
岩浆: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矿物岩石学复习提纲(期中)讲解

第一章绪论1.矿物:矿物是由各种地质作用中天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和内部结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范围中稳定。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的属性(特性):化学属性:矿物是地壳中化学元素的赋存形式,与月球矿物、宇宙矿物、陨石矿物相区别;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
地质属性:地质作用(宇宙作用)产物,有别于人造矿物。
结晶学属性:绝大多数是固体(少数为液体和气体),是具有一定内部结构的结晶质(极少数是胶体和玻璃质);物理学属性: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磁性、导电性等,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和稳定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时矿物将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矿物,即矿物是物质运动一定阶段的产物。
3.矿物学的研究内容:是以固体矿物为研究对象的,是以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及其分布规律等为研究内容的地质学重要分支学科。
4.岩石(Rock)@岩石是构成地球上层(地壳和软流圈之上的上地幔,即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经由各种地质作用下所形成的具有稳定外形的固体矿物(包括部分玻璃质和生物残骸)的集合体。
5.岩石的属性:岩石是矿物集合体(有的岩石含火山玻璃或者主要由火山玻璃组成),是按一定的结构构造组成的固体物质-基本属性。
岩石又是地质体,是以岩体或岩层为单位彼此交错重叠组成岩石圈,是岩石圈发展演化过程中经不同地质作用生成的-地质属性。
6.岩石类型:地壳中岩石类型多种多样,但根据成因可归纳为以下三大类:岩浆岩(Magmatic Rock):主要是由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壳构造运动的驱使下,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占地壳体积的66%。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主要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及某些火山作用等形成的沉积岩原始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沉积后作用所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石灰岩等,占地壳体积的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率体:它是表示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的振动方向与相应振动方向上折光率值之间关系的立体图形。
光性方位:光率体主轴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称为光性方位。
2.胶结物:指成岩期在岩石颗粒之间起粘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
自生矿物:沉积物在沉积当中,或其后在沉积物内所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3.变质相: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引。
变质带:不同变质级的岩石在空间上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
4.岩浆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一的母岩浆﹐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成分的派生岩浆及岩浆岩的作用。
岩浆同化混合作用:岩浆熔化并与围岩及捕虏体交代的作用。
5.多色性与吸收性:由于光波在晶体中振动方向不同,而使薄片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多色性, 这种颜色深浅变化也称为吸收性。
6.辉绿结构:岩石中基性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近,但是自形程度不同,自形程度好的斜长石呈板状,搭成三角形孔隙,孔隙中充填它形的辉石颗粒。
也可以与辉长结构过渡,称辉长辉绿结构。
辉长结构:指基性斜长石和辉石自形程度相同,都呈半自形或他形颗粒,是从岩浆同时析出的结果。
这是基性深成岩的典型结构。
7.气孔和杏仁构造:是发育在喷出岩中的常见构造,岩石中分布有大小不等、定向或者不定向排列的气孔,这是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气泡逸出后留下的空间,这样的岩石称为气孔构造;若气孔被后期的矿物和其他物质充填,则称为杏仁构造。
8.干涉色:白光发生干涉时,则产生由紫至红的一系列彩色条纹。
这些由干涉作用形成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消色:补色法则中,当异名半径平行且两个非均质体矿片的光程差相等时,总光程差为零,此时视野中的矿物为暗灰色,称为消色。
9.多色性:不同方向上矿物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称为矿物的多色性。
10.边缘及贝克线: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矿物颗粒之间或者矿物与树胶)接触处,存在一条较黑暗的界线和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前者称为矿物的边缘,后者称为贝克线。
11.消光角:是指矿片消光时,其光率体椭圆半径与解理缝、双晶缝、晶体延长方向之间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2.折射率;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13.双折射率:入射光波在其中传播时,除特殊方向外,均分解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同、相应折射率值不等的两束偏振光,称为双折射,二者折射率之差即为双折射率14.一轴晶:一轴晶矿物是指中级晶族矿物,因为这类矿物只有一个光轴,即光波只有一个沿c轴入射的特殊方向不发生双折射,故称一轴晶。
二轴晶:二轴晶矿物包括低级晶族(斜方、单斜、三斜晶系)的矿物,均具有两个光轴,故称二轴晶。
15.补色法则:两个非均质体除垂直光轴以外的任意切片,在正交偏光镜间,光率体椭圆切面长短半径在45º位置重叠时,光波通过这两个矿片后,总光程差增加或减小导致干涉色升高或降低的法则称为补色法则。
16.平行消光:矿物切片在消光位时,切片上的解理缝、双晶缝或晶面迹线与目镜之一平行。
17.结晶习性:生长条件一定时,同种晶体总能发育成一定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晶体的结晶习性。
18.糙面:在单偏光镜下观察岩石薄片时,有些矿物表面较光滑,有些矿物表面较粗糙呈麻点状,像桔皮一样,矿物表面这种光滑程度不同的现象称为糙面。
19.突起:在单偏光镜下观察薄片,不同矿物的表面好像高低不同,有的矿物明显高些,有的明显低些,这种现象称为矿物的突起。
20.晶面条纹:指在晶体的晶面上出现且沿一定方向排列的直线状条纹。
21.条纹结构:正长石与钠长石有规律的条纹状交生。
22.蠕虫结构:一种矿物呈蠕虫状、乳滴状、花瓣状穿插生长在另一种矿物中,常具有同一消光位。
23.文象结构:一种矿物呈一定的外形有规律的镶嵌在另一种矿物中,嵌晶同时消光。
24.环带结构:易发育于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在单偏光下为一个晶体外形。
25.间粒结构和间隐结构:基性火山岩中由暗色矿物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间隙所形成的结构。
充填物均为显晶质称为间粒结构,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称为间隐结构。
26.粗玄结构:指在岩石中,在排列不规则的较自形板条状基性斜长微晶间的空隙中,充填有若干细小的粒状辉石和磁铁矿,称为粗玄结构,又称间粒结构。
27.花岗结构:在花岗岩类岩石中,暗色铁镁矿物和斜长石相对为自形,碱性长石大多为半自形,而石英为它形充填于不规则结晶间隙中,这种大部分矿物的半自形粒状结构称为花岗结构28.反应边结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早先结晶的矿物与熔浆继续发生反应,当这些反应不彻底时,在早先形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它完全或局部包围着早结晶的矿物,这些结构称为反应边结构。
29.斑状结构:岩浆岩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和不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
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
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是同时形成,基质为显晶质。
30、压实作用;指沉积物沉积后,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所发生的作用。
31、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32.胶结类型:碎屑颗粒与胶结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
33.支撑类型:碎屑颗粒与基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合方式。
1、光性均质体、一轴晶、二轴晶光率体的形象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答:均质体的光率体是一个圆球形,通过晶体中心的任何切面均为圆切面,因为光在均质体中传播时,光波沿任何方向振动,其折射率相等。
一轴晶的光率体是一个旋转椭球体,因为一轴晶包括中级晶族的三方、四方、六方三个晶系的矿物。
中级晶族晶体水平轴单位相等,因此,当光波的振动方向垂直Z轴时,各个方向的折光率相等为N0,当光波的振动方向平行Z 轴时,相应的折射光与N0相差最大为NE,而斜交时位于两者之间。
二轴晶的光率体是一个三轴不等的椭球体,二轴晶包括低级晶族的斜方、单斜及三斜三个晶系的矿物。
低级晶族晶体三个结晶轴的轴单位不等,其内部质点在三度空间的排列和光学性质的不均一行。
具有三个主折光率值。
2、何谓干涉色?一至四级干涉色的特点各是什么?干涉色与哪些因素有密切关系(即决定干涉色高低的条件)?矿物的最高干涉色是指什么意思?答:以自然光(白光)作为光源,正交偏光间矿物切面呈现的颜色称为干涉色。
它不是矿物本身的颜色,而是构成白光的七种单色光透过矿物切片,在上偏光境内发生干涉作用后综合反映出来的颜色。
第一级干涉色:蓝灰、灰白、黄、橙、红、紫,没有鲜蓝和绿色,但有浅灰和白色;第二级序的干涉色:蓝、绿、黄、橙、红、紫,浓而纯,较鲜明,尤以二级蓝色最鲜;第三级序干涉色:蓝、绿、黄、橙、红、紫,三级绿呈翠绿色,很醒目;第四级序干涉色:蓝、绿、黄、橙、红、紫,色序很淡。
五级以上为高级白干涉色。
干涉色的产生和变化与矿物切片的厚度、矿物本身双折射率的大小以及具体切片的方位密切相关。
矿物的最高干涉色是指在最大双折射率情况下,矿物切片所呈现的干涉色,即一轴晶平行光轴的切面和二轴晶平行光轴面的切面。
3、单偏光镜下,正交偏光镜下及锥光镜下分别观察透明矿物的哪些光学特征?答:单偏光镜下:晶形、解理(完善程度、组数及解理角)、相对折光率(突起、糙面、贝克线、闪突起)、颜色及多色性等。
正交偏光镜下:干涉色级序、重折率、消光类型、消光角、延性符号及双晶等。
锥光镜下:轴性、光性正负、切片方位、光轴角及色散现象等。
4、什么是全消光、消光是何成因。
答:非均质体斜交光轴的任意矿片在正交偏光镜间,当光率体的长短半径与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一致时视域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消光。
主要是由于下偏光射入矿片后,由于七振动方向与矿片的光率体半径之一平行,与另一半径垂直,因此在垂直方向上的振动矢量为零,因此光波经过矿片后,其振动方向仍与上偏光振动方向垂直,不能通过,视域黑暗。
旋转载物台视域始终保持黑暗,这种现象称全消光。
载物台上放置均质体矿体或非均质体垂直光轴的矿片,视域呈现黑暗,因为这两种矿片的光率体切面都是圆切面,光波垂直这种切面入射时,不产生双折射,也不改变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
来自下偏光镜PP方向振动的偏光,通过矿片仍保持PP方向振动,到达上偏光镜遇阻,视域全黑。
5、以单斜晶系的角闪石类、辉石类矿物为例,说明最大消光角的测定方法?答:(1)选择具有最高干涉色的切片,相当于光轴面,即Ng-Np称为主轴面,在这个切片中,光率体主轴Ng或Np 与Z轴(解理或晶棱方向)夹角最大。
(2)将选好之切片移至视域中心,使解理缝或晶棱与竖丝平行,记下读数a0。
(3)转到消光位,转角最好小于450,记下读数b0。
(4)a0-b0或b0-a0即为消光角,要进一步确定该角是结晶轴Z与Ng还是与Np的夹角,还需要定轴名。
(5)旋转载舞台,使矿物切片由消光位转450,此时干涉色最为明亮,选合适试板定出光率体椭圆半径的轴名。
为确定起见将两个轴名都测试一下,以便相互校正。
(6)最大消光角表示方法。
普通角闪石在平行(010)切片上的消光角ZΛNg=250。
6、非均质体切片的消光类型有有那几种,其镜下现象是什么?并分别举例说明。
答:非均质体切片的消光类型是根据切片处于消光位时,切片上解理缝、双晶缝或晶面迹线与目镜十字丝的关系进行划分。
消光类型有下列三种:平行消光:矿物切片在消光位时,切片上的解理缝、双晶缝或晶面迹线与目镜十字丝之一平行。
如柱状颗粒的电气石、磷灰石,有解理缝的云母等。
斜消光:矿物切片在消光位时,解理缝、双晶缝或晶体外形与目镜十字丝斜交。
角闪石、辉石的纵切面等。
对称消光:矿物切片在消光位时,目镜十字丝为两组解理缝或两个晶面迹线夹角的平分线。
如角闪石、辉石垂直解理的切片。
7、方解石和白云石有何相同点?如何区别方解石和白云石。
答:共同点:它们都属于三方晶系,都具有三组完全节理。
高级白干涉色,一轴晶负光性,对称消光。
(1)根据晶形:方解石呈菱面体,复三方偏三角偏体,白云石呈菱面体,但常弯曲呈鞍状。
(2)双晶:方解石双晶常见,双晶纹平行于长对角线方向,白云石双晶少见,双晶纹平行于短对角线方向。
(3)与盐酸反应:方解石与盐酸剧烈反应,白云石与盐酸不反应。
(4)颜色法(茜素红硅溶液+铁氰化钾):方解石(含铁)染红色,白云石(不含铁)不染色。
8、长石中可以出现哪些双晶类型,各类型有何特点,主要出现于什么长石中?答:钠长石双晶:一般以聚片双晶出现。
相间条纹光性方位相同,相邻相反。
卡-钠复分双晶:由卡氏双晶和钠长石双晶共同组成,卡氏双晶的两部分分别由聚片双晶组成,常见于斜长石中。
肖钠长石双晶:简单的接触双晶和聚片双晶组成,常见于斜长石中。
钠长石-肖钠长石复合双晶:钠长石和双晶和肖钠长石双晶组合,出现格子双晶,常见于斜长石或微斜长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