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略论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对策

略论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对策

略论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15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并且提出相应应对方案。

结果:115例尿液标本中共有37例尿液标本出现缺陷。

深入研究后发现,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注不清晰、样本量不足、容器不合理、不及时送检。

结论: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中最不可忽视的为尿液检验前质量控制,我们要加强保证标本容器质量,预防污染,严格控制送检与尿液收集时间,加强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关键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对策0 引言医疗检验为病情诊断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依据。

为使得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必须确保各项检测的准确性。

尿检为临床最普遍的检测,借此能得出患者各项基本身体指标。

尿检的中间环节较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直接影响检测的结果,为保证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就尿液检测前而言,需要从样品采集与运输、储存管理等多个层面出发。

为进一步探讨尿液检测前的质量影响因素,我院对115份样本检测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并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资料为本院2015年随机抽取的尿液常规检验样本55份,设为对照组。

另选取2016年本院实行质量控制后的尿液样本60份为观察组。

两组样本供体的性别、年龄、患病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组间可比性,并且两组样本均排除客观影响因素。

1.2 方法1.2.1 尿液检验不合格标准样本盛装容器不合格,如容器不清洁、容器的制作材料与尿液样本间发生反应,容器的容量不足50mL。

尿液样本受到外界污染,外界污染物包括白带、经血、精液、粪便、烟灰、纸屑等。

采集时间不妥当,尿液检验结果与患者服药时间有直接关系,在患者大量服药或摄入大量液体后立即采集尿液样本,就会影响尿液检验结果。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尿液分析是临床常规检查之一,其检查结果对泌尿系、消化系、心血管、内分泌等多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对健康人群的身体检查都有重要意义。

尿液成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保证尿液分析的准确性尤为艰巨。

本文对影响尿液分析的常见因素,尿液检查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及操作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1 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许多问题发生在样品分析前,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

它是指从医生开化验单起至将尿液送到检验科这一段时间的质量控制。

包括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诸多环节。

1.1 尿液标本的采集收集方法有自然排尿法和膀胱导管或穿刺法。

自然排尿法适用于尿常规检查、细菌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采尿时注意防止尿道口分泌物的污染,特别是女性病人易受阴道分泌物污染,避免经期做尿液化验。

临床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中段尿法。

对于自然排尿困难的病人或为了避免女性病人阴道分泌物的污染,可采用膀胱导管。

为了获得单次尿标本,在耻骨弓上穿刺膀胱取尿时常被用来代替导管取尿。

此法可用于婴幼儿的尿标本的采集。

1.2尿液标本的种类尿液标本的种类包括首次晨尿标本、随机尿、空腹或餐后2 h尿及24 h尿。

首次晨尿标本最适合于尿液常规检查特别是细菌及亚硝酸盐、尿蛋白和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的显微镜检查。

随机尿标本不受条件的限制,此类标本容易获得,是尿常规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受饮水、饮食和收集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病理成分容易漏诊,仅适用于门诊、急诊病人的常规过筛检验。

空腹或餐后2 h尿标本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测定更为敏感。

24 h尿液分析一般多用于24 h尿蛋白测定。

1.3尿液标本的保存尿液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不稳定,排出后即开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如胆红质、尿胆原被氧化;抗坏血酸消失;细菌生长导致尿液成分的改变,尿素经细菌酵解生成氨,尿pH升高,使尿液有形成分破坏;葡萄糖被细菌降解,使病理性尿糖消失。

因此应提倡常规检查在排尿后尽快送检,最好不超过2 h,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必须采取保存措施,常用方法有两种:冷藏法和化学防腐法。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5612例尿液样本的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误差的有效措施。

结果5612份尿液标本在尿液检验分析前总计有质量缺陷标本167例(3.0%);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合理、标本标记不够清晰和盛装标本容器不合格因素在造成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缺陷中占据的比例较大,依次为26.9%、22.8%、19.2和13.2%。

结论影响尿检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比较多,相关检验人员和患者必须提高对尿检的重视度,通过严格规范的操作减少质量缺陷,进而提高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应对措施尿液是借助尿道、泌尿系统所排出体外的一种呈液体形态的排泄物,尿液的颜色、含量以及成分等变化可对人体各项功能情况进行反映[1]。

伴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尿液检验作为一项基础性检查项目,逐渐成为疾病诊断时的重要依据。

尿液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时、分析后三个阶段,其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尿液的采集、运送和保存等环节都可能影响检验的结果[2]。

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我院对167例次样本误差尿液检验做出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住院部、门诊部收治的56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24例,女性178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5-79岁,平均年龄(43.5±8.9)岁。

对患者的5612例尿液标本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1.2 方法尿液标本存在质量缺陷的评定标准具体包括:(1)盛装尿液标本的容器不合格:例如,容器不干净不透明、容器材质会和尿液标本产生反应、容器容量不足50ml等;(2)采集时间不合理:标本的采集在患者剧烈运动、摄取了大量液体后进行;患者在尿液采集之前服用过药物[3];(3)标本受到污染:例如,尿液当中掺有纸屑等杂物或者混有患者粪便、男性患者精液、女性患者经血等;(4)标本的标记不够清晰:标本标记模糊、不全面或容器上所贴的标签损毁、脱落;标本无申请单或者申请单混淆;(5)标本量不足:尿液样本的采集量少于12ml;(6)采集到送检中的时间间隔过长:一般常温保存下标本的送检时间不可超过2h,冷藏保存时送检时间不可超过6h[4];(7)其他质量缺陷:标记显示尿液标本当中有添加防腐剂但实际未添加;标本培养过程中没有依据无菌操作严格进行;标本的存储条件不达标,如过于潮湿、受到阳光照射等。

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尿液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重,临床护士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在接到医嘱后,准确地了解尿液检验的目的,及时发放合格的留尿容器,指导患者正确地留尿并督促其完成。为了正确采集尿液标本,医护人员应根据检测目的、标本类型等,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正确采集尿液标本及告知注意事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清洁标本采集部位:用肥皂洗手、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清洁标本采集部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可以采用中段尿。对于女性患者,中段尿标本更具有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为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尿检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6例,年龄3个月到56岁,女性患者44例,年龄2个月到6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初步诊断后,需要进行尿检来进一步进行确诊。
1.2方法
对不正确标本留取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各类型不合格标本进行统计,研究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尿液标本;采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29-01
尿液分析具有简便、快速、多项目、无创伤性等特点,尤其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着其它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我们发现送检的尿液标本是否符合临床操作规程所规定的要求是影响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尿液常规分析前必须坚持尿液检验全过程的全面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尿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是尿液检验的基础。在门诊,患者一般由检验人员提供用具及指导标本采集,住院患者多由护士提供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尿常规标本采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进行总结与分析。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35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解秋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解秋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解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方法笔者择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所在医院接受常规尿液检验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择取同期接受常规尿液检验且在检验前实施了质量控制措施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研究组。

结果标本受到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未标注清晰、标本采集量不足、容器选择不合理、送检不及时是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两组患者在这些因素上有明显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述结果中提出的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因素表明,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检验质量。

关键词:尿液检验;质量控制;因素;应对措施前言尿液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常见项目,其具有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医疗机构需要对尿液样本质量给予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尿液检查具有准确、可靠的结果。

而尿液检验共包括三个阶段,即:尿液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尿液分析前阶段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出现检验结果的偏差,不准确的检验结果会影响临床诊断结果,进而影响到治疗手段是否正确。

本文试探究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并做出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择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常规尿液检验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择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常规尿液检验且在检验前实施了质量控制措施的60例受检者,设其为研究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8岁,平均(49.55±12.36)岁。

对照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平均(49.45±12.28)岁,平均采集时间(24.8±4.8)min;平均采集量(23.5±2.6)ml。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试析尿液检验的前质量影响因素与检验应对策略

试析尿液检验的前质量影响因素与检验应对策略

试析尿液检验的前质量影响因素与检验应对策略摘要:目的:加强尿液检查的可靠性分析,能更大限度地确保尿液的检查过程能够满足质量控制(TQC)的相关要求。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500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

需要检验的尿液样本本身需要安装相关的标准内容来进行检验,针对于其带有的缺陷来降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杜绝带有问题的样本检测。

结果:经研究后发现,500例尿液标本中共有53例尿液标本出现缺陷,缺陷率为6.49%。

深入研究后发现,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注不清晰、样本量不足、容器不合理、不及时送检等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讨论:现阶段的尿液检查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分析前的相关质量保障工作,接受检验的标本本身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尿液检验;前质量;影响因素;检验;应对策略0 引言临床治疗中,针对于尿液检查的可靠性分析,需要确保尿液的检查过程能够满足质量控制(TQC)的相关要求,使得整个质量控制的过程能够分阶段达到预期目标。

当然,质量检测本身的申请、准备以及采集工作往往更加依赖于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甚至工勤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实验室人员很难控制。

有人统计,从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

所以,质量检测的控制需要加强应有的重视度。

本文通过对门诊和住院500份尿液样本分析前中常见缺陷进行分析,从尿液检查的质量影响因素出发,来对相关要素加强认识,继而实现对尿液分析检测工作的质量体系认证,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500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

1.2 缺陷评判标准一是容器材质问题。

有的容器本身会与尿液样板之间产生反应,同时,有的容器本身带有的杂质也会影响到检测的最终结果。

二是,样本产生的污染。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目的:探究尿液检验分析前影响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并对此采取可行的应对措施。

方法:回顾和分析我院2012年4月到2015年4月间门诊部和体检中心收集的4820份尿液标本,将采取了质量控制的2800份尿液标本设为观察组,剩余未采用质量干预的2020份尿液标本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标本缺陷情况,并分析其关键影响因素。

结果:经质量控制的观察组标本缺陷率为10.2%,对照组为20.9%,观察组标本缺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检验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的构成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标本质量影响因素中所占比例较高的三项为采集时间不合理、标本污染和标本标记不规范。

结论: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基础和关键,控制过程中要着重规范采集时间,控制标本污染,做好标本标记工作。

标签:尿液检测分析;质量;因素;措施随着我国医疗事业不断取得进步,临床检查和诊断项目也逐渐获得完善。

尿液检测属于临床常规检测项目,为了保证该项检测的准确性,在检验分析工作开展之前就应对其检测过程加以质量控制[1]。

本文重点对尿液检测质量控制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明确检验分析前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为后期质量改善工作提供方法借鉴。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4820份尿液标本中检验分析前实行了质量控制的2800份尿液标本设为观察组,剩余未实行质量干预的2020份尿液标本设为对照组。

觀察尿液标本的提供者,观察组男性占62.5%(1750例),女性占37.5%(1050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为(36.58±6.46)岁。

对照组男性占56.7%(1146例),女性占43.3%(874例);年龄9~77岁,平均年龄为(35.71±5.82)岁。

两组性别和年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基本方法标本缺陷判断方法:结合临床标本采集程序和本院实际情况,本次标本缺陷判断的主要指标包括:①采集时间、方法不合理:采集前服用干扰尿检结果的药物,激烈运动后或大量饮水后采集。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7T15:26:56.8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2期作者:李芳[导读]李芳(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各项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

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入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标本12000份为研究样本,对所有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发生误差的标本数进行统计,并分析总结影响尿液检验的各项因素,制定解决措施。

结果:12000份的尿液检验标本中共有214份(1.78%)发生误差。

分析其所致原因,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合理、采集量不足、标本标记不清或标签脱落、送检不及时和操作失误等是影响标本发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结论:临床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受到诸多影响因素,应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实现相关人员的有效配合,才能实现尿液检验质量的提升,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尿液;检验;影响因素;解决尿液检验看似简单,却是人体诸多疾病初筛中不可忽视的检查方式。

有专家表示,人体尿液颜色、粘稠度、气味等要素能反应局部和全身的疾病情况,是医师判断人体机体状况的重要依据,为疾病诊治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信息[1]。

在此情况下,保证标本质量,提升临床尿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择取12000份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标本发生误差的所致原因,总结应对措施。

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从我院检验科中进行尿液检验的标本中随机选择12000份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所有尿液标本的基础情况,男性标本数有7356份,女性标本数有4644份,各自占比为61.30%、38.70%;标本所有者的年龄情况:年龄最大指标为78岁,最小指标为16岁,平均年龄为(57.31±8.72)岁;尿液标本的采集时间最长为86min,最短为3min,平均采集时间为(23.72±9.51)min;尿液标本的采集量最多为120ml,最少为20ml,平均采集量为(49.57±9.05)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结论 尿检 分析 前质 量控制属 于尿液检验质量保障体 系中
不可或缺的最为关键与 重要 的一 环 , 同时也是保 障检验 结果准 确的前提条件 。因此 医院相 关领 导、 实验 室人 员及 临床 医护人 员与 患者等都应共 同努 力, 才能更好地提 高尿液检验 的质 量与
效率。
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 因素及应对措施
李素 萍
( 阳泉煤业集团第 三医院 , 山西 阳泉 0 4 5 0 0 8)
【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液检验 分析前 质量的影响 因素及其
应 对措施 。方 法 对我 院 2 0 1 0年 2月一2 0 1 3年 2月门诊与住 院收 集的 3 3 1 1 5 份尿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 对接收 中发现的 缺 陷进行统计 , 总结影 响尿液检验 分析前质 量的 因素 , 并提 出
【 1 】 王凤兰. 中国出生缺陷检测畸形 图谱 【 M 】 . 北京 : 北京 医科 大学 、 中国 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 9 9 8 : 1 . [ 2 J 刘斌 , 高英茂. 人 体胚胎学 B 京: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1 9 9 6 : 2 3 9 ~ 2 4 0 . [ 3 ] 李胜利. 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 断学【 M 】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2 0 1 2 : 1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9 — 1 9 )
胎儿在孕 2 0周 以后肢体 及各主要脏 器 已经全 部发育 , 孕
本组 9例中, 2 例伴有脑积水。 因此 , 在进行超声检查时, 应认真细 致地观察胎儿的其他结构 , 不能仅仅满足于发现一种畸形 。 目前 临床上还有相 当一部分病例 的病 因不 明确 , 无任何诱 因而出现唇腭 裂畸形 , 其原因还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 。
通, 尤其对唇裂 的诊断 。 当发 现唇裂时要进一步证实有无腭裂 ,

个重要 的线 索就是 胃小 、 羊水 过多 , 腭裂影 响胎儿 的吞 咽功 需要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唇腭裂畸形胎儿伴有其他 畸形 ,
发音 障碍 , 患儿言语不清 , 呈开放性鼻音 。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很重要 。
能, 吞进去 的羊水就少 。
● 回翰国嘧鏖
颜 面的畸形 , 很少妨碍 患儿吸乳 ; 但腭 裂 由于 H腔与鼻 腔间存 在 缺裂 , 吸乳时 口腔 内不 能形成所 必需 的负压 , 以致患儿 有吸 乳 困难 , 导致营养不 良。 又 由于 口腔与鼻腔相通 , 口腔清洁卫生
差, 因而易发生 中耳炎及 呼吸道感染 。严重 者可 由于腭裂引起 映异常情况。 在四维超 声诊断 中, 要注意加 强医务人员与孕妇之间 的沟
【 关键词】尿液检验
措 施
分析前
质量
影响因素
应对 5 0 m L 。②标本受到污染。包 括混入 白带 、 经血 、 粪便 及精液等 ;
混人烟灰 、 纸屑等异物 。 ③采集 的时间不 当。 包 括服用对尿检产 生影响的药物 ; 摄人 大量液体或者剧烈运动后立 即采集 。④标 本的标记不清。包括有 申请单无标本或者有标本无 申请单 ; 标 本的标记不 清楚 或者标签脱落 。⑤标本的量不足 。一般指 的是
近几 年 , 我 国临床诊 断更加完 善 , 尿液检 验也成为 最常见 的一 种诊断检查方 式 , 为 了使得尿 液检验质 量得 以提 高 , 就需 要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 系 , 将整个 检验 流程 分为分析前 、 中、
后三个 阶段进行质量控制【 ” 。 总 的来说 , 在这三个 阶段 中都会遇
报 告 如下 。
( 2 1 0 2 / 3 3 1 1 5 ) , 进 一步分析 可知 , 影响尿 液检验 分析前质 量的 前 三位 因素分 别是 尿液标本 污染、 采集 时间不 当、 标本标记 不
1 资料与方法 1 _ 1 一般资料
1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 法
本次研究 的标本主要为我院 2 0 1 0年 2月一
2 0 1 3年 2月门诊与住 院收集 的 3 3 l 1 5份尿液检查标本 。
1 . 2 . 1 缺 陷评价标 准
本次研究 尿液检验 缺陷 的评价标
准为 : ①容器不合格 。比如说容器不清洁 与不 透明等 ; 容器 的 制作材料 可能会 同尿液 样本之 间发生反应 ;容器 的容 量不足
参考文献
2 2周 2 6周 胎儿器官发育更加完善 , 而且羊水 量较多 , 适合做 胎儿 畸形筛查 。与传统的二维超声 比较 , 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 不 仅提供 了胎儿正常面部三维立体结构的观察 , 对有无唇腭裂及 其位置和程度判断 的准确率达 到 1 0 0 %;而且可 以实时记 录胎 儿在母体 内的运动 , 如吃手指 、 舔胎盘 、 喝羊水、 打哈欠等 动作 , 对 观察胎儿的活动 , 增进母子感情有较大的意义。四维彩色多普 勒超声检查 由于便捷 、 无 辐射 、 舒适度高 , 能实时观察 胎儿组织 器官解剖形态 , 目前已成为产科筛查胎儿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目 , 多数 睛况下其 可以协助和补充二维超声 , 能更直观更 形象地反
应 对 措 施 。 结 果 尿 液 检 验 分 析 前 标 本 的 缺 陷 率 为 6 . 3 5 %
研究p l 发现 , 在 临床所反馈 的不满意检验报告 中, 大约 8 0 %同标 本质 量未满足要求 有很 大关 系 , 可 以看 出尿检 分析前质 量控制 是多么的重要 ,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探究影 响尿液 检验分 析前 质量 的因素及 应对措施 , 我 院展 开 了相关研 究 , 现将结 果
样本的量低 于 1 2 m L 。⑥送检不及时。一般情况下标本 的送检
时间不能超 过 2 h , 而冷藏的标本也不能超过 6 h 。⑦其他不合 格因素。包 括标本 受到强光照射 ; 计 时尿标本 需要 加入 防腐剂
到很 多影 响 因素 , 只有加强 对这些 因素 的重 视 , 才 能减少其 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