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概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民航概论知识点汇总

民航概论知识点汇总

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它除去旋翼外,还带有一副螺旋桨以提供前进的动力,一般也装有较小的机翼在飞行中提供部分升力。

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

2、直升机直升机的升力产生原理与机翼相似,只不过这个升力是来自于绕固定轴旋转的“旋翼”。

在旋翼提供升力的同时,直升机机身也会因反扭矩(与驱动旋翼旋转等量但方向相反的扭矩,即反作用扭矩)的作用而具有向反方向旋转的趋势。

3、升力体相对于传统飞行器,完全不同的概念。

“升力体”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没有常规飞行器的主要升力部件-——机翼,而是用三维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来产生升力。

这种设计可消除机身等部件所产生的附加阻力和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达到提高全机性能的目的。

4、地效飞行器是一种利用翼地效应飞行的飞行器,是结合了普通飞机与气垫船两个特点的飞行器。

与普通飞机的不同处是,这种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需要全时间利用翼地效应来运作。

5、翼地效应当运动的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者水面将产生一股反作用力,当它在距离水面等于或小于1/2翼展的高度上飞行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阻挡飞行器机翼下坠。

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能有效地提升近地飞行时飞机的燃料效率。

6、大气层分布①对流层大气最底层,平均高度约11km,赤道高,两极低。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度。

空气水平/垂直运动剧烈。

②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km,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平流层底层温度变化很小,又称同温层。

之后每升高100米,温度上升约0.65度。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航空制造业:航空业的基础。

宗旨是研究、使用当代最新技术,制造适应各类航空用户需要的航空器及配套设备。

(和以下两项为航空业组成)•军事航空:为保卫国家以及维护国家内部安定而进行的军事性质的航空活动,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用航空:使用航空器从事非军事性质的活动。

已成为交通运输的®要组成部分。

定义:用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

分类: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商业航空:也称为航空运输,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活动。

特点:(1)商业活动,⑵交通运输的一个组成部分•通用航空:民用航空中除去商业航空其余部分的民用航空。

具体有:工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农业航空;飞行训练;航空体育运动;公务航空;私人航空。

•航空业的出现与民航的发展:•最早的空中旅行:1783年法国人蒙哥尔菲兄弟的热气球旅行;浮力•飞艇的诞生:1852年,法国工程师亨利•吉法尔在长44米,最大直径22米的橄榄形氢气球的吊舱内安装了一台2.2千瓦的蒸汽推进的三叶螺旋桨推进装置制成了第一只可操纵气球一一软式飞Sib飞艇缺点:(1)体积庞大,(2)飞行速度低,(3)空中调度困难;浮力•1903年12月,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成功地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用a于空气的、且山动力驱动(功率8.8千瓦的内燃机)的飞行器进行的载人飞行。

机翼和空气相对运动•1914-1918年,一次世界大战推动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性能:飞行速度达220km/h飞行高度达8kmE行距离超过400km £行速度达220km/h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用航空业(包括邮政、旅客、货物运输)应运而生。

•1939年〜1945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刺激了飞机的发展,飞机产生了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在••活塞发动机飞机的性能发展到巅峰状态;•喷气式飞机开始登上战争的舞台,从此进入了喷气飞行的新纪元。

•民航第一次大发展(1945-1958):发动机喷气民用飞机发展过程,登上历史舞台1950年,最早的喷气式客机一一“子爵号”涡轮螺旋桨客机在英国投入航线使用。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民航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 民航的定义民用航空(Civil Aviation)又称民航,指的是为了民用的目的而进行的航空运输活动,包括客运和货运两大类。

民用航空可以通过定期航线运输、包机运输、非定期航线运输、通用航空和航空维修保养等方式来进行。

2. 民航的发展历程民航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飞机发明和飞行技术的初步应用。

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民航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技术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同时航空产业也开始逐步为民用航空做好准备。

随着二战结束,民航业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航空公司、机场和空中交通管制等一系列机构相继建立,民航产业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

二、民航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1. 民航的组织结构民航的组织结构包括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内的民航局、航空公司、机场、空中交通管制等组成部分。

这些组织机构和单位在民航运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民航业的组织结构。

2. 民航的管理体系民航的管理体系包括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两方面。

政府在民航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监管和管理角色,主要负责航空法规的制定、审批和监督,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同时,航空公司、机场和其他相关单位也需要遵守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定,并通过行业协会和组织进行自律管理,确保民航运输活动的安全、有序和高效进行。

三、民航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1. 民航的经济特点民航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成本和高风险的产业,航空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经营难度较大。

飞机、燃油、人工、维护等方面的成本极高,且受到货币贬值、燃油价格波动、政策法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民航业需要具有较高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民航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民航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智能机场、无人驾驶飞行、航空电子商务、数字化航空等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趋势和新科技对传统的民航产业形成了重大冲击。

大一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大一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大一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民航概论是一门介绍民用航空发展及相关知识的课程,对于学习民航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概论的重要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民航概论的几个重要领域出发,介绍大一民航概论的核心知识点。

一、民航的起源与发展1. 飞行术的发展历程:从热气球到飞机,介绍人类长途飞行的历史。

2. 重要人物与事件: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民航的先驱者。

3. 民航产业的发展:从飞机制造到航空公司的崛起。

二、航空器的构造与原理1. 高速气流对机翼的作用:升力的原理和构造要点。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和喷气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过程。

三、民航组织与管理1.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其职能和在民航行业中的作用。

2. 国际民航组织(ICAO):其目标与职责,民航国际规则的制定者。

3. 航空公司组织结构:从基层员工到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与分工。

四、航空安全与运行管理1. 航空器的安全运行:航空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2. 航空器的维护与检查:维修保养的流程与标准。

3. 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体系:保证航班安全的管理方法与制度。

五、民航市场与市场营销1. 航空运输市场的特点与构成: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2. 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如何吸引旅客、提高市场份额。

六、航空运输与环境保护1. 航空废气排放与控制:航空对环境的影响及减少废气排放的方法。

2. 航空噪音的控制:减少航空噪音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七、航空法律与制度1. 民航法的基本原理:保障民航活动的法律体系。

2. 基本法规与条例:航空公司运营的法律依据。

以上是大一民航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民航行业的背景和基本原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民航事业的发展,民航概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学生应保持学习的热情,跟进最新的民航知识,为未来的航空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大学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民航概念民用航空主要分为航空公司和航空器材两个方面。

航空公司是指民用航空运输企业,包括航空公司、航空货运公司、包机公司等。

航空器材是指航空器材的设计、制造、保障以及适航审定等相关工作。

二、民航基础知识1.民航管理民航管理是指对民用航空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和管理,包括航空法规管理、航空器材适航管理、航空运输管理、航空安全管理等。

2.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主要区别在于使用目的和适航标准等方面。

3.航空器材航空器材是指一切在航空活动中使用的物体,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等。

4.航空法规航空法规是指对民用航空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规,包括国际航空法规、国内航空法规等。

5.航空安全航空安全是航空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航空器材的安全设计、航空运输安全管理、飞行安全等。

6.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是指利用航空器材进行客货运输的活动,包括航空公司的组织管理、航班调度、票务服务等。

7.国际航空国际航空是指跨越国家边界进行的航空活动,包括国际航线的开通、国际客货运输等。

8.航空科技航空科技是指为航空器材设计、制造、运输等提供技术支持的各项科学技术。

三、民航发展历程1.民航发展初期民航发展初期主要是飞机技术的初步发展,如莱特兄弟的飞行实验等。

2.民航商业化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民航商业化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民航公司和商业航线。

3.民航的发展与战争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民用航空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发展,但同时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

4.民航市场的开放与竞争20世纪70年代至今,民航市场开始向世界各地开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航空合作不断加强。

四、民航器材1.飞机飞机是民用航空运输的主要工具,包括客机、货机、通用飞机等。

2.直升机直升机是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用于紧急救援、城市交通、军事作战等领域。

3.航空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来源,包括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式发动机等。

总结民航概论知识点

总结民航概论知识点

总结民航概论知识点一、民航的定义和发展民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的飞行活动,是一种国际和国内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和其他民用航空运输活动的总称。

民用航空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

自20世纪初以来,民用航空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民用航空的性能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对国际和国内运输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二、民航的组织和管理1.民航的国际组织和管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总部设在蒙特利尔,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组织。

ICAO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和建议,规范了全球民航的发展和运行,并对全球民航的安全、经济、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2.民航的国内组织和管理国内的民航组织和管理由各国政府或地方政府负责,包括民航管理部门、民航公司、机场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和机构负责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定,保障航空安全、航空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输市场的管理等方面,保障了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有序发展。

三、民航运输市场和运输方式1.民航运输市场民航运输市场主要包括国际运输市场和国内运输市场。

国际运输市场包括国际客运市场和国际货运市场,国内运输市场包括国内客运市场和国内货运市场。

不同的市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航空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运输服务。

2.民航运输方式民航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航空客运、航空货运和其他航空运输服务。

航空客运是指通过航班运输旅客,包括国际客运和国内客运;航空货运是指通过航班运输货物,包括国际货运和国内货运。

其他航空运输服务包括包机、通勤航空、航空快递等。

四、民航安全和安全管理民航安全是民用航空运输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航空安全包括航空器的安全、机组人员的安全、旅客和货物的安全等方面,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

航空公司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保障航空运输的安全,确保飞行的安全。

民航概论重点

民航概论重点

民航概论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民用航空的基本概念、民航系统的组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航空事件、现阶段我国的民航体制、我们目前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第二章民用航空器1)航空器的分类(ICAO)、民用航空器的分类、航空器的使用要求2)五大组成部分及功用、机身和机翼的结构组成、机翼上的四个操纵舵面及功用、起落架的功用及减震原理3)伯努利定理的结论、升力产生原理及升力公式、飞机的阻力有哪几种、飞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的控制4)发动机的分类、活塞发动机的基本原理(顺桨、逆桨)、涡喷发动机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用、四种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适用范围、发动机推理性能的参数、辅助动力装置的作用5)大气数据仪表(气压高度表、空速表、升降速度表)、陀螺仪表(地平仪、转弯协调仪)、无线电高度表、电子综合仪表(EFIS和ECAM)6)电源系统的作用和供电方式、液压系统的作用、飞机外部灯光(航行灯、防撞灯)、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内容,作用?、黑匣子是什么?、飞机上的主要通讯体统(VHF、HF)、TCAS 和GPWS的作用?、电传操纵系统是什么?7)飞行过程包括哪几部分阶段、各个飞行阶段的特点、飞机的重量及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环境与导航1)大气的物理参数(气压、温度、密度)及变化趋势、什么是国际标准大气、QNE、QNH、QFE的使用、降水,风对航空的影响、航线、航线角、大圆航线、等角航线的概念、UTC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及相关计算4)导航的主要参数(航线、航向、空速、地速)、航行速度三角形、飞机上的导航方法有哪些(惯性、无线电、卫星导航)、VOR、NDB、DME的功用、ILS的组成和功用、区域导航是什么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1)ATM的目标、ATS、ATC的组成、间隔标准的分类、我国垂直高度层配备(包括RVSM)、飞行基本规则有哪些、空中交通管制的组织、起落航线、等待航线、管制方式(程序、雷达)、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区别3)空域的类型和管制区的划分、特殊空域的类型、新航线系统的组成、5)空域的类型和管制区的划分、特殊空域的类型、新航行系统的组成通信、导航与监视技术更有哪些?、航空情报包括哪些内容?、航空气象都提供哪些内容?第五章机场1)空港的分类和作用、空港的构成、飞行区的确定、跑道号的确定、道面强度(ACN、PCN 的含义)、进近灯光系统(VASIS、PAPL、跑道、滑行道)、候机楼的布局形式3)空港的管理体制分类、空港容量的含义、影响容量和延误的因素第六章航空运输运输业的分类、航空运输业的特点、影响民航客运市场的主要因素、ICAO 、IATA的成立时间、总部及职能、国际航空法分类(公、私、刑法)及所处理的相关事务、五大航行权。

概括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概括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概括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一、民航概述1.1 民航的定义和概念民用航空是指民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及其适航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等,包括运输航空、通用航空、航空运输社会服务、航空运输基础设施和航空运输服务等1.2 民航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民航的产生及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航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航的恢复与发展;1950年代以后世界民航的高速发展;21世纪以来的民航发展1.3 民航行业的重要性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民航运输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4 民航行业的发展态势全球民航市场的发展态势,随着航空产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民航运输市场也逐渐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二、民航基础知识2.1 航空法规与标准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制定的民用航空法规和标准是国际民航界的一项最基本而重要的法规。

2.2 航空器航空器包括飞机、直升机、滑翔机、热气球等,并且航空器在国际上的分级标准。

2.3 航空器用语航空器用语是为了适应驾驶员与空中管制人员之间的交流工作需要,而规定的专门用语。

2.4 航空器相关设备航空器设备包括飞行控制设备、引擎及其相关系统、航空电气设备等。

2.5 航空公司航空公司是指为飞机航线客货运输而设立的公司,负责维护、操作飞机,运输乘客和货物。

三、民航运输3.1 民航运输市场目前全球民航市场的发展态势,航空旅客运输市场、货运市场、地区市场、航线市场3.2 航空运输管理航空运输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国家的航空政策、航空产业的市场竞争、航空公司的经营管理等。

3.3 客货运输服务航空客运服务和货运服务在运输中的相关流程、技术要求和服务质量控制等。

3.4 航空运输组织与管理航空运输组织与管理包括航班组织、航线管理、空中交通管理、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等。

3.5 航空维修保障航空维修保障是指航空公司对飞机、设备和航材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的体系和流程。

四、民航安全管理4.1 航空安全管理制度航空安全管理制度是各个国家政府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机构以法规、标准为依据,共同建立和实施航空安全的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1、航空: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

航天:人类在大气层外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天。

2、航空业的范围:航空制造业、军事航空、民用航空。

3、民用航空: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
外的所有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4、民用航空的定义和分类:
(1)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民用航空分为两大部分: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商业航空也称为航空运输,是指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一般是指除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飞行,包括公务航空、农业航空、工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飞行训练以及私人航空等。

5、民用航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单叙述各部分的作用:
政府、民航企业、民航机场、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制定民用航空各项法规、条例,并监督这些法规、条例的执行;
2)对航空企业进行规划、审批和管理;
3)对航路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对日常的空中交通实行管理,保障空中飞行安
全、有效、迅速的实行;
4)对民用航空器及相关技术装备的制造、使用制定技术标准进行审核、发证,
监督安全,调查处理民用飞机的飞行事故:
5)代表国家管理国际民航的交在、谈判,参加国际组织,内的活动,维护国
家的利益;
6)对民航机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业务管理:
7)对民航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颁发执照,并进行考核,培训民航
工作人员。

第二节民航发展史
1、世界民航史
1783年,蒙哥尔菲兄弟制造的热气球实现人类首次升空;
1903年,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的成功试飞;
1919年,签订《巴黎公约》,成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1919年是民用航空正式开始的一年;
1947年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
20世纪50年代之后,喷气民用飞机投入服务,开启民用航空的新阶段;
21世纪,民航运输和航空器市场多样化,以A380和B787为代表。

2、中国民航史
1909年,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之城一架飞机并成功试飞;
1920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国内航线:北京—天津;
1936年,开通我国的第一条国际航线:广州—河内;
抗战时期,二战时期从昆明经喜马拉雅山往返印度的“驼峰航线”;
计划经济时期,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归来的大批技术业务人员,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建设中一支主要技术业务骨干力量。

“两航”系原中国航空公司与中央航空公司;
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7年,实现军民分开,1987-1997年,实现政企分开。

迅猛发展时期,2002年,民航业组建6大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航信)、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航油)、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中航材)。

3、三大航空联盟
(1)星空联盟
中国成员:中国国际航空、深圳航空
(2)天合联盟
中国成员:厦门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
(3)寰宇一家
第二章民用航空器
第一节民用航空器的分类和发展
1、航空器: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飞行器成为航空器。

航天器: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的飞行器成为航天器。

2、航空器按照ICAO的分类:
3、民用飞机的分类标准(航程、机身宽度、支线和干线)
民用飞机分用于商业飞行的航线飞机,和用于通用航空的通用航空飞机。

(1)航线飞机
✧根据航程:3000千米以下为短程,3000-8000千米是中程,8000
千米以上为远程;
✧根据宽窄:3.75米以上有两条通道的为宽体,3.75米以下为窄
体;
✧根据支干:国际航线、国内大城市与大城市之间航线的飞机为
支线客机,国内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航线的飞机为干线客机。

(2)通用航空飞机
包括:公务机、农业机、教练机和多用途轻型飞机。

4、民用航空器应具备的要求:安全性,快速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要求。

第二节飞机的机体结构
1、民用飞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动力装置,仪表设
备。

2、机翼
(1)基本概念
翼型:机翼的剖面;
翼弦:前缘点和后缘点的连线;
迎角(攻角):翼弦和相对气流方向的夹角;
机翼的四个部分:翼根、翼尖、前缘、后缘;
机翼是飞机升力的主要来源。

(2)机翼的布局
中单翼飞机,上单翼飞机,下单翼飞机。

现代民航客机最常采用的机翼布局是(上反角)下单翼飞机。

(3)机翼的操纵面
副翼:操纵飞机的侧倾
襟翼:降低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速,保持升力。

增升装置
缝翼:增升装置
扰流板:增加阻力
3、尾翼
组成:水平尾翼(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垂直尾翼(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
作用:水平尾翼—控制飞机上升或下降;垂直尾翼—控制飞机方向。

4、起落架
布置形式:前三点式、后三点式。

大型高速飞机的起落架采用前三点式布局。

第三节飞机的飞行控制
1、飞机升力的产生原理
机翼将来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气流从机翼上表面流过,一部分气流从机翼
下表面流过,由于上表面气流流过的距离场,根据伯努利定力,上表面速度快,动压大,静压小,下表面速度慢,动压小,静压大,上下表面形成静压力差,从而产生升力。

2、失速:机翼在迎角超过某个临界迎角值时,气体的流线不能连贯,在机翼上
表面产生了涡流,这时升力会突然降低,阻力继续增加,这种现象叫失速。

3、影响飞机升力大小的因素:升力系数、空气密度、空速和机翼面积。

4、各种阻力的名称和削弱方式。

名称: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干扰阻力、诱导阻力和激波阻力(高速飞行时存在)。

削弱方式:(略)
5、马赫数:飞行速度与音速的比值称为马赫数,用M表示
M小于0.4的飞机一般称为低速飞机
M在0.4~0.9的飞机称为亚音速飞机,其中0.8~0.9之间,称为高亚音速飞机M在0.9~1.2的范围时称为跨音速区域,没有飞机专门在这个区域飞行
M在1.3以上飞行的飞机称为超音速飞机
6、飞机的三轴及绕三轴运动时飞机的姿态名称。

纵轴:横滚;
横轴:俯仰;
立轴:偏航。

6、稳定性的概念
在飞行中大部分时间内飞机保持稳定的飞行,方向不变,速度均匀,当有外力干扰时飞机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姿态
7、飞机纵向(俯仰)、方向(偏航)和侧向(横向)稳定性的概念及保持该稳定性的方式。

纵向稳定性:飞机绕横轴做俯仰运动的稳定性,依靠水平安定面保持稳定;
方向稳定性:飞机绕立轴的稳定性,依靠垂直安定面保持稳定;
侧(横)向稳定性:飞机绕纵轴的稳定性,依靠后掠翼、上反角和垂直尾翼等保持稳定;
7、飞机的操纵性
俯仰操纵:通过操纵升降舵实现;
偏航操纵:通过操纵方向舵实现;
滚转操纵:通过操纵副翼实现。

8、飞机从起飞到降落的飞行阶段:滑行,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着陆。

第四节飞机的动力装置
1、航空发动机的分类
2、两大类航空发动机工作方式主要区别
活塞发动机的燃油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点燃的,喷气式发动机的的燃油是在一个敞开的空间点燃的。

3、飞机所用燃料: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

4、目前大型民航运输飞机的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

5、APU—辅助动力装置
第五节飞机的仪表系统
1、飞机上的仪表按功能分为:飞行仪表、导航仪表、发动机仪表和系统状态仪表。

2、航行灯的作用:夜间运行时其他飞机和车辆能辨别出这架飞机运动的方向,以保证安全。

航行灯的分布:左红右绿尾白。

第六节飞机的其它系统
1、飞行数据记录系统
俗称“黑匣子”,包括:(1)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最长记录飞行的2小时内的信号。

(2)飞行数据记录器,可记录25小时的60多种数据。

2、导航系统
常见的无线电导航设备有:甚高频全向信标台、无方向信标台仪表着陆系统、测距机、仪表着陆系统和气象雷达等。

第三章航空器活动的环境
第一节大气层
1、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2、对流层的上界平均约为11千米,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气温随海拔的升高
而降低,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5℃。

3、民航客机在大气中的活动位置:对流层顶部,平流层底部。

4、与飞行活动密切相关的四个大气物理参数:气压,温度,空气密度,声速。

5、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天气现象有:雾、烟、霾、风沙、雨、雪。

6、国际标准大气的定义及大小:海平面高度上,大气温度为15℃,大气压强为
1013.2hPa(或760mmHg)。

7、飞行高度及适用范围
场压高度:以机场所在气压面为基准面测得的高度为场压高度。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采用场压高度。

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以修正海平面为基准面测得的高度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

飞机在上升和下降时采用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

标准海平面气压高度:以标准海平面为基准面测得的高度为标准海平面气压高度。

飞机在巡航时采用标准海平面气压高度。

真实高度: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与地点标高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