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2.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 他,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吗?这叫做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提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并用道理进行论证。第2自然段: 用事实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 第二层(3~4句):从反面举例,说明接受“万钟”是丧失人的本性。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 生命的,什么(手段)不用呢? 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但我)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 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 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3.用“/”划分朗读节奏。 (1)二 者/不 可 得 兼 (2)由 是/则 生/而 有 不 用 也 4.在文中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的? 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 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第二讲 文言文阅读
1 鱼我所欲也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心 (5)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35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测试二 课内文言文阅读 (共35张PPT)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不蔓不枝( 生藤蔓。 ) (2)亭亭净植( 耸立的样子。 ) (3)宜乎众矣( 应当。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我_唯__独__喜__爱__莲__花__从__污__泥__中__长__出__来__却__不__沾__染__(__污__秽__)__,__经___ __过_清__水__洗__涤__但__不__显__得__妖__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对__于__莲__花__的__喜__爱__,__像__我__一__样__的__还__有__什__么__人__呢__?_______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怒而飞 (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
(2)志怪者也 ( 记载。 )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盘旋飞翔。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_这__种__鹏__鸟__,__在__海__水__运__动__时__就__随__着__海__上__汹__涌__的__波__涛__迁__徙___ __到__南__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_天__色__湛__蓝__,__是__它__真__正__的__颜__色__吗__?__还__是__因__为__天__空__高__远__而__看__不 _到__尽__头__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承天寺夜游(1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课件)
第二部分 阅 读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01 考点知识讲解 02 典型考题精析 01 中考真题精选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考情分析
考情:“理解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这一考点是丽水中考必考考点 ,而且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尤为注重。题型一般为选择与填空两种。内 容一般以七至九年级教材中要求掌握的160个初中文言文常用词语为 主。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的积累,熟读熟记。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二)(2019绍兴)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题。(16分)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 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入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而发 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 ,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 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 A.父早卒,遗腹生公/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会山水暴至/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C.其二兄以为母匿私财以适人/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D.尝至济源/尝贻余核舟一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考点知识讲解
典典型题考精题析精析
中考真题精选
第二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10-14分)
考情分析
考情:丽水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考点一般有文言词语释义、断句、翻 译句子、理解与评析文章内容(含“炼字分析”)、与课内文言文比较 辨析等。考查形式一般是单篇课外文言文。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九 文言文阅读 (共72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考点九 文言文阅读 (共72张PPT)


……的) (4)“然则……”
例: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
句 样,那么……)

(5)“得无……乎” 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6)“孰与”“与……孰……” 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吾
(《邹忌讽齐王纳谏》)(跟……比较,哪一个更……)
(7)“不亦……乎” 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
z规模

选词或动词的前面,

——吃一顿有时能把一石
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

增补 把量词补充出来
粮食吃光
词语
补 或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 此
文言语句中常有省略, 子成
所从来。具答之。”——

翻译时要把省略的部分 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就


补充完整,力求通顺确 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
……也
例:(1)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主谓倒装
倒 宾语前置
装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摘录·明理】 4.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 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 分)
语序
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 来,露出水面
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引申词 引

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 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 词可以有多个意思,这 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 的,要注意词语的本义 及引申义,选用切合语 境的词义来翻译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 7上 2. 陈太丘与友期行(共45张PPT)

2020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课件:课内文言文 7上 2. 陈太丘与友期行(共45张PPT)

(2)去后乃至( 才

(3)期日中( 正午时分 )
上一页 下一页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 也不回地走进大门。
上一页 下一页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用意是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示歉意, 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上一页 下一页
问题3: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讲究诚信、 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言之 有理即可)
上一页 下一页
四、 模拟演练
模拟题一
上一页 下一页
元方时年七岁,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
元方: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上一页 下一页
门 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令尊在不 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上一页 下一页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 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开始的,从三个方面体现出了陈元方的“方 正”。其一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 “待君久不至,已去。”其二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 父的回击:“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有理有据,维护了自己父亲 的名誉。其三写“元方入门不顾”,拒绝与品行恶劣 的人来往,体现了他为人处事的原则性。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共39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专题十一文言文阅读共39张PPT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 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接材料,指出它们 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 美味,以为甜美。
三、(2018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百废具兴


(3)则有去国怀乡


(4)至若春和景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 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 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 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 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1]仆:对自己的谦称。[2]已:过一会儿。[3] 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4]和景:温 暖的日光。
二、(2019重庆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 齐师。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上)(共30张PPT)

2020届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九上)(共30张PPT)

地理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这篇记文以骈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 达,又简洁凝练。 B.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 、抒情自然结合起来。 C.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D.文中第二自然段与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构成总 分关系,为下文表现“古仁人之心”及抒写个 人的远大抱负作铺垫。
上一页 下一页
嗟 夫 ! 予 尝 求 ( 探求
地理
)古仁人
(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之心( 思想感情 ),或
( 或许、也许 )异二者之为( 心理活动,表现 ),
何 哉 ? 不 以 ( 因为 ) 物 喜 , 不 以 己 悲 , 居 庙 堂
( 指朝廷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 这样 ) 进 ( 在朝廷做官 ) 亦 忧 , 退
( 不在朝廷做官 ) 亦 忧 。 然 则 何 时 而 乐 耶 ? 其
(天下之
忧而忧,后(在……之后 )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 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 )?时六年九月
十五日。
上一页 下一页
2.重点句子翻译。
地理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地理
第二部分 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课内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
地理
(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
(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巴陵郡。越明年
( 到了第二年 ) , 政 通 ( 政事顺利 ) 人 和
( 百姓和乐 ),百废具( 同“俱”,全、皆 )兴,乃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33三十三、曹刿论战(共66张PPT)

2020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33三十三、曹刿论战(共66张PPT)

二、 课文翻译 (一)挑战自己:不看注释和翻译,口头翻译全文
(结合教材课文进行练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
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玉帛(bó): 玉器和丝织品,也是用于祭祀的。加: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以:用,拿,介词。信: 实情。小信:小信用。孚(fú):使信服。福: 赐福,保佑。狱:指诉讼案件。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评析:本段概述鲁国战前的准备工作。一是说 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二是说明取信于民是 决定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11)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词类活用 (1)小信未孚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为人所信服) (2)神弗福也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3)公将鼓之 (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4)衣食所安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养) (5)惧有伏焉 (动词活用作名词,埋伏)
直接默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3.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 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谈谈。
①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②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优化训练 一、词语解释
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公 将(将要)战,曹刿请(请求)见(拜见)。其 (他的)乡人曰:“肉食者(当权者)谋(谋划) 之,又何(为什么)间(参与)焉(呢)?”刿 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长远、 远大)谋。”乃(于是)入见。问:“何以(凭、 靠)战?”
(2)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全文只用222字, 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 楚楚。第一段写战前准备,第二段写战时经过, 第三段写战后总结,事态发展清晰,文章脉络分 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做到:直译为主,重点落实; 意译为辅,流畅连贯。
翻译文言文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留、换、 调、增、删”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具体方法:
3.关注议论,抓住中心。有些短文在故事情节结束后会出现一些议论性的语 句,有反问语气的,有感叹语气的,有评论语气的,等等。关注这样的语句, 有助于感悟文章中心和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真盐铁陈恕
陈恕,字仲言,洪州南昌人。少为县吏,折节读书。恕通判澧州,澧
自唐季为节镇兼领,吏多缘簿书干·没为奸。恕尽擿发其弊,郡中称为强明,
4.读了这篇文章,说说陈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1.C 【解析】C项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语后断开。故正确的划分节奏 应为“太宗/深器之”。 2.(1)年轻时 (2)全、都 (3)非常 【解析】(1)“少”属一词 多义,在此处可联系句意“年轻时做过县吏”,可解释为“年轻时”。 (2)“悉”可联系课文《桃花源记》中“悉如外人”一句,解释为 “全、都”。(3)“甚”在此处作副词,解释为“非常”。 3.(1)太宗极其器重他,亲笔在殿柱上題词“真盐铁陈恕”。 (2) 而所取的举人以王曾为首,等到廷试糊名考试,王曾又考了第一等。
四.删。文言文中一些无实意的词语在翻译时一般删去不保留。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时要把量 词增补上。 3.省略句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 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 4.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有些句子要增补一些词语,使读 起来上口,表意明白。
·
(节选自《宋史·陈恕传》)
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少/为县吏
B.恕/尽擿发其弊
C. 太宗深器/之
D. 后/恕知贡举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少( )
(2)悉( )
(3)甚( )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太宗深器之,亲题殿柱曰“真盐铁陈恕”。
(2)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科。
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 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并 学会迁移;要能结合具体语境,依据前后文来辨析推断,揣摩 其意思。 解释完后要放回语境中去检验是否正确。
考点三:句子的翻译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
(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 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人不 知而不愠”的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就一定要停顿。
(二)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停顿。如“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 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文言文阅读
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
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谓句的朗读节奏, 也可能考查非主谓句的朗读节奏。选择节奏划分正 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考点二:重要字词的解释
字词的解释一般有三个,都能在课文中找到原型。其 命题遵循的原则是从课内走向课外,做到课内外知识的有 效迁移,课外命题,课内找答案。
以吏干闻。恕知代州,入判吏部选事,拜盐铁使。恕有心计,厘去宿弊, 整顿赋税,疏通货财,府库丰盈士悉被黜退。又援贡举非
其人之条,故所取甚少,而所取以王曾为首,及廷·试糊名考校,曾复得甲
科,时议称之。恕事母孝,母亡,哀慕过甚,不食荤茹,遂至赢瘠。
考点四:文意理解或人物形象分析 方法指导:
1.关注文章的重要要素。阅读原文时,抓住文章的重要要素,如:时间、地 点、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局等,利于感知故事内容。
2.关注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的变化,动作的指向等, 这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的本质和用心,利于分析人物形象。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 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 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但 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 语中意义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三.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 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六)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是宾语前置, 介词“与”和宾语“谁”倒装,因此要停顿一下。 (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政通/人和” 是并列短语,要停顿。 (八)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如“庆历四年/春” “庆历四年” 是年号,要停顿。
考点二:重要字语的解释
考点三:句子的翻译
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一般选取文中较 为关键的两个句子。
考点四:文意理解或人物形象分析 理解文章整体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和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一:把握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顿,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
一、 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 (一)根据文言文句子的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谓、动宾、状中、动补 等常常要停顿。如“余/闻之也久”这句中的“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 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
(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夫/战,勇 气也”“乃/悟前狼假寐”等。
(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如“尝求古 仁/人之心 ”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 应分开。 (五)表示突出强调的地方要停顿,以使意思通顺。 如“益慕圣贤/之道” 这个划分就是错误的。因为它的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 的是“益慕”,所以在“益慕 ”后停顿才对,另外,“圣贤之道”是一个完 整的短语,也不该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