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合集下载

紫外光谱分析_林治作

紫外光谱分析_林治作

S-3150二极管阵列紫外光谱仪
技术参数: 光源:钨灯&氘灯 检测器:1024管光电二极管阵列 波长范围: 190~1100nm 波长重复率:<0.02nm 光度测量范围:-3.0~+3.0Au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性分析:
通常是根据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以及最大吸收波长的位 置和相应的摩尔吸收系数进行亲性鉴定。一般采用比较光谱法,即在相同 的测定条件下,比较待测物与已知标准的吸收光谱,如果它们的吸收光谱 完全等同( λmax以及相应的k均相同),则可以认为是相同物质
各类有机物的特征吸收光谱
• 饱和有机化合物:
饱和碳氢化合物只能产生σ →σ *跃迁,所需能量较高,在研究的近紫外、 可见光区不产生吸收,常用于做光谱分析时的溶剂 。
• 不饱和有机化合物:
(1)含有孤立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烯烃能产生π→π*跃迁,吸收峰 位于远紫外区。C=O,C=S等基团可产生n→π * ,π→π * ,n→σ *跃迁 (2)含有共轭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该类化合物由于存在共轭效应, 使π→π*跃迁能量减小,从而使其吸收波长和吸收强度随着共轭体系的增 加而增加。其最大吸收波长除可以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外,还可以用Wood Ward经验规则推算,有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想比较,即可确定待测 物质的结构
木质素的定量测定(乙酰溴法)
在试管中放入精称的10~25mg脱脂木粉,加入浓度为25%乙 酰溴的醋酸溶液10ml,在70℃保持30min,(开始15min不 搅拌,然后每3~5min摇动一次,持续15min),使木粉溶 解,使试管冷却,将内容物转移到一个含有2mol/LNaOH (9ml)和醋酸(50ml)的容量瓶中,用少量醋酸冲洗后 转移完全,加入lml盐酸羟胺(NH2OHHCl),最后用醋酸 稀释此溶液到刻度,测定其在280nm的吸光度,利用下列 公式求木素含量: 木素含量=100(As-Ab)*V/a*m*d-B(%)

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杉木枝条木质素微区分布

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测定杉木枝条木质素微区分布
显 微 镜 为 Z IS公 司生 产 的 I M 5O TA, 验 采 用 的激 ES S 1 ME 实
胞角隅复合胞 问层荧光较强 , 次是 细胞 复合胞问层 卜荧光 其 较强 ,细胞次生壁上荧 光较 弱或相对不 明显 。说明木质 素多 数集 中在细胞 问的角 隅复合胞 间层 以及细胞复合胞问层 。
微 镜 的参 数 设 定 以及 实验 结 果 的分 析 等 方 面 进 行 了探 索 ,以
巾 ,复合 胞问层 比次生壁 的木 素化程度 高_ ,阔叶材 的木质 1 ]
素在各形态 区中的分 布具有不均一性 , 质素的浓度 是细胞 木
角 隅 胞 问 层 较 高 , 生 壁 中层 较 低 ,复合 胞 间 层 居 中_ 。 次 2 ]
未 呈 现 出明 显 的 强 弱 趋 势 。而对 于 同 一 细 胞 ,町以 观 测 到 细
将 玻璃 载玻 片上的切 片进 行梯度酒 精复水 , 0 0 1 用 .0 吖啶橙染料进行 染色 ,再进行梯 度酒精脱 水 , 油封 片 , 甘 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拍照 , 用于木质 素定性观测 。激 光共聚焦
基础 上 , 首次在 国内应用紫外显微分光光度计 对其 细胞 壁木质素微区含量分布进行 了原位测定 。结果 表明 : 杉木枝 条木材管胞细胞壁木质素在不同微区部位含量分布呈不均一性 ,其浓度大小依次为细胞角 隅胞 问层 、 复合胞 问层 和次生壁 , 吸光度均值分别为 0 4 90 3 7和 0 2 8 . 8 ,. 0 . 7 。杉木枝 条其木质 素定量测定 与其定性 观察 结果是相一致 的。为 国内测量木材细胞壁木质 素微 区含 量分 布提 供了新 的测量方法 。 关键词 杉木 ;细胞壁 ; 木质 素微 区分布 ; 紫外显微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 : 7 8 4 ,Q9 63 ¥ 1. 3 4 — 文献标识码 : A D I 0 36 /.sn 10 ~5 3 2 1 }61 8—4 O :1. 9 4ji . 0 00 9 (0 2 0—6 50 s 区分布的一种定量方法 , 测定选用 4 0n 以下的紫外波段 , 0 m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

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的研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木质素是造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残渣中的主要成分,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因此,研究木质素的高效降解机制和菌株,是解决木质素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紫外诱变筛选高效木质素降解菌株,探究其降解机制,为解决木质素污染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一、实验原理1.菌种:本实验选用的木质素降解菌株为白腐菌Trametes sp.,在常规培养基下培养并筛选。

2.诱变:通过紫外线照射,诱发白腐菌Trametes sp.的基因突变和突变体的产生。

3.筛选:将紫外线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

4.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

二、实验步骤1.白腐菌Trametes sp.的预处理:将白腐菌Trametes sp.预处理于常规培养基上,培养2-3天,并用生理生化方法鉴定其特性。

2.紫外诱变:将预处理的白腐菌Trametes sp.接种在固体VEG培养基中,分别用白炽灯、荧光灯和紫外线照射4h,10h和24h。

用各种灯光下的非照射组作为对照组。

3.筛选:将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转移到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在37℃下静置,观察其生长情况和木质素的降解情况。

4.分离:在含木质素的固体培养基中,挑选降解效果较好的白腐菌Trametes sp.菌株进行单菌落分离。

5.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单菌落的特性,并筛选出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生物学特性优良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结果1.诱变后的白腐菌Trametes sp.生长情况在不同光照下有明显差异。

其中以荧光灯照射2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好,而荧光灯照射4h的白腐菌生长情况较差,且繁殖速度缓慢。

利用紫外光谱等研究蒸爆过程中毛竹木质素基本化学结构的变化

利用紫外光谱等研究蒸爆过程中毛竹木质素基本化学结构的变化

A t dy o a a t r s i s o g i f S u n Ch r c e i tc f Li n n o M o o Ba b o D u i t a p o i n b s m o r ng S e m Ex l s o y UV e t a Sp c 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b ta t Us n h t o s o l a i e n t o e z n x d t n a d U V p c r o s r c i g t e me h d f a k l ir b n e e o i a i n s e ta f n o
朱汤军 邵 顺流 卢 刚 柏 明娥 金 贞福
(. 江 省 林 业 科 学 研究 院 , 江 杭 州 3 0 2 ;. 江 林 学 院 工 程 学 院 , 江 临 安 3 10 ) 1浙 浙 10 3 2 浙 浙 1 3 0
摘 要
运 用 硝 基 苯 氧 化 法 、 外 光 谱 法 研 究 了 蒸 煮 爆 破 过 程 中 毛 竹 木 质 素 分 子 一 些 基 本 化 学 结 构 的 紫
i t r n me i k g s we e c e v d i t n ey,wh c S f v u a l t h o ma i n o n e mo o r l a e r l a e n e s l n i h i a o r b e o t e f r t f o p e o i c mp u d t o mo e u a i h . S e m x l so i o a e o v o s h n l o o n s wih l w l c l r weg t t a e p o i n d d n tm k b i u c c e v g s o — o m a i cd a d f r l cd fo l n n o o o b m b o ts e h t l a a e fP c u rc a i n e u i a i r m i i fM s a o .I e mst a c g

木质素物理化学性质分离测定[1]

木质素物理化学性质分离测定[1]

木质素物理化学性质分离测定[1]木质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制浆工艺和提取方法获得的木质素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以下方面:1、木质素的颜色原本木质素是一种白色或接近无色的物质.我们见到的木质素的颜色,是在分离、制备过程中造成的。

随着分离、制备方法的不同,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

酸木质素、铜胺木质素、过碘酸盐木质素的颜色较深,在浅黄褐色到深褐色之间,出Brayns分离的并以其名字命名的云杉木质素是浅奶油色。

2、木质素的分子量分布通常的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木质素虽然也是高分子化合物,但分离木质紊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低得多,一般是几干到几万,只有原本木质素才能达到几十万。

相对分子质量的高低与分离方法有关。

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子具有多分散性,即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一定范围。

高聚物的分子量具有统计平均意义,采用不同的测试办法测得的结果不同。

常常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以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表示分散性。

木质紊是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量也呈多分散性。

针叶木磨木木质素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阔叶木磨木木质素的稍低;用硫酸从黑液中沉淀出的木树木质素分子量在330—63000之间,其中65%—80%的木质素分子量在500—50000之间。

草浆木质素的分子量也呈现出多分散性,其分散系数一般大于2.3、木质素的溶解性高聚物的溶解过程实质上是溶剂分子进入高聚物中,克服大分子的作用力,达到大分子和溶剂分子相互混合的过程。

同低分子物质相比较,高聚物的溶解过程一般有二个阶段—溶胀和溶解,整个溶解过程比较复杂和缓慢。

木质素是一种聚集体,结构中存在许多极性基团,尤其是较多的羟基,木质素具有很强的分子内能和分子间的氢键,因此原本木质素是不溶于任何溶剂的。

分离木质素时,因为发生了缩合成降解,许多物理性质改变了,溶解度也阻之改变。

碱木质素在酸性及中性介质下不溶于水,但是洛于具有氢键构成能力强的溶剂,如在NaoH水溶液中(其pH值在10.5以上)、二氧六环、丙酮、甲基溶纤剂和吡啶等溶剂中;磺酸盐木质素可溶于各种PH值的水溶液中.而不涪于有机溶剂中。

第二章-6 木质素物理性质

第二章-6  木质素物理性质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1
五、比表面积
Wood Chemistry
六、木质素的热性质
Wood Chemistry
180 m2/g,具网状结构,比表面积大,吸附 性能好。 吸附农药——可控长效农药
热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无固定熔点,只有软化点 (玻璃化温度)。
软化点:随分离方法、树种、分子量和含水率而异。
阔叶材木质素 835 cm-1 5、羰基:1660~1725 cm-1 其中: >1700 cm-1 — 与苯环非共轭的羰基 <1700 cm-1 — 与苯环共轭的羰基
2、G核的呼吸振动:1270 cm-1(针叶材中很强) 3、S核的呼吸振动:1330 cm-1 (阔叶材中很强)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分子量和分子形状
1、分子量
原本木质素分子量很大,但无法确切测定;
Wood Chemistry
Wood Chemistry
2、分子形状
一般认为木质素的分子形状呈紧密的球状结构。 电子显微镜观察: 粒状聚集体 X-射线研究: 无定形
分离木质素的分子量随分离条件不同而异,其分布范围 从数百到数百万,具有多分散性。
(2)280 nm:苯氧基结构所致,反映芳香族结构特征。
苯环的特征吸收在260 nm左右,当苯环取代基上有键或p电子时, max向长波方向移动。
游离和醚化的酚羟基结构在280 nm处有一特征吸收。
针叶材 阔叶材 禾本科
280 275~278 280 315左右
18~20 12~14 接近针叶材木质素 (对-香豆酸酯、阿魏酸酯的影响) 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红外光谱 在结构鉴定中

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 木质素UV定量分析的步骤. 实验时要注意哪些 问题? – 无论是磨木木素、酶解木素还是工业木素,都 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 低分子酚、糖等。这些杂质是否会干扰木质素 的紫外光谱分析? 如果有干扰的话, 应当如何消 除干扰? – 如何用紫外光谱法测定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 – 溶剂如何影响木质素的紫外吸收? 要数据!
• 针叶材,阔叶材和非木材木质素的紫外光谱 有什么特点? • 前面讲过,木质素在200~208nm处和 268~287nm左右有两个吸收峰,而在 227~233nm以及330~340nm处有两个肩峰。 其中,针叶木木质素的最大吸收位于 280~285nm, 而阔叶木木质素的最大吸收位 于274~276nm,并且阔叶木木质素在 235.9nm, 239nm, 242.4nm等处也有吸收。 请大家查一下这些吸收峰的归属。
• 其次,木质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因溶剂的 改变而改变。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主要 来自溶剂的极性,另外也与木质素苯环上 取代基的性质有关。极性溶剂,如水、乙 醇、甲基纤维素溶剂等,容易导致含有吸 电子取代基的木质素紫外光谱谱带蓝移。 同样的溶剂,可以使带有推电子取代基的 木质素紫外光谱发生红移。一个引起人们 兴趣的现象是,红移一般伴随有深色效应 ,而蓝移一般伴有浅色效应。
• B带和E带 • B—德文Benzienoid(苯系) E—德文Ethylenic(乙烯 型) 起源:均由苯环的π-π*跃迁引起。是苯环的UV特征吸 收。 特点: ①B带为宽峰,有精细结构 (苯的B带在230~270nm)
εmax偏低:200<ε<3000
(苯的ε为215);
② E1带特强,(εmax >10000) ; E2带中等强度,(2000<εmax <10000) ③ 苯环上引入取代基时,E2红移,但一般不超过 210nm。如果E2带红移超过210nm,将衍变为K带。

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木素的化学结构及其研究方法

可见光:波长约为400~760nm;
紫外光:波长6~400nm; x-射线和γ-射线
木质素的光谱性质 常用波谱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 红外光谱分析(IR)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NMR,13CNMR,… …) 质谱分析(MS)
木素及其模型物的紫外光及 可见光吸收光谱
及抽出物的关系。所以,关于木质素化学结构
的研究只是在受到极大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因而彻底阐明它的化学结构自然受到局限。
研究高分子聚合物化学结构的主要目的:
① 了解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② 建立结构与性能间的内在联系
③ 改善现有聚合物的性能
④ 为高聚物的分子设计和材料设计打下科学基础
主要内容
b. 木素的氢化还原分解——高温高压下的氢解
木质素高压催化氢解用来制取化学品的实验很早 就已进行,但由于之前化石能源危机还未引起关注, 降解木质素来获取化工产品不经济 近年来,化石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从木质生物质 中获取能源已成为目前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
c. 液态氨中金属钠作用产生的降解





云杉乙醇解产物
木素模型化合物的乙醇解反应
以 3 种模型化合物 进行乙醇解反应, 得到与木素乙醇解 相同的产物
将乙醇解的溶剂乙醇换成水,即成为木素的酸解,酸解 的机理与醇解完全相同。
通过云杉木素醇解的 5 种产物,证实其中含有愈疮木基 这一重要基团,并通过模型物的反应,证实希伯酮的生 成来源于木素中的β-芳基醚构造
和醚化的酚羟基结构在280 nm处有一特征吸收。
木质素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随取代情况不同而略有移动: λmax,nm
最大吸收值,L·cm-1·g-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V术语
发色团
引起电子跃迁的不饱和基团。一般为带有π电子的基团. 例如 :
由于不同的有机分子所含有的发色团不同,组成它们的分子 轨道不同,能级不同,发生价电子跃迁的能量不同,故 λmax是UV用于结构分析的主要依据。
• 助色团
– 本身并无近紫外吸收,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常 常要影响λmax和εmax的基团。例如:
UV与IR、NMR不同,它不能用来鉴别具体 的官能团,而主要是通过考察孤对电子及π 电子的跃迁来提示分子中是否存在共轭体 系。 部分化合物的UV吸收见下表:
• UV主要反映共轭体系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结 构特征。往往两个化合物分子中相同的共 轭结构,而分子的其它部分截然不同,却 可以得到十分相似的紫外谱图。
• K带[来自德文Konjugierte(共轭)] • 起源:由π-π*跃迁引起。特指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 K带是最重要的UV吸收带之一,共轭双烯、α,β-不饱和醛、酮, 芳香族醛、酮以及被发色团取代的苯(如苯乙烯)等,都有K带 吸收。例如:
• 特点: • • ① λmax 210-270nm,εmax>10000; ② 溶剂极性增加时,λmax不变(双烯)或发生红移(烯酮)。
注意事项
• 木质素和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易受空气氧化 和光降解,在稀碱溶液中尤其易发生这些 变化。因此用于UV分析的木质素样品溶液 最好是现配现用。另外要注意,溶液应当 在常温下配制,不可加热。切不可将溶液 置于强光尤其是强紫外光下。做离子化差 谱分析时需要配制木质素的碱性溶液,则 碱液应当在测定前才加到木质素中性溶液 中。
– 特点:助色团一般是带有p电子的基团。例如:
• 红移与蓝移
• 红移——由取代基或溶剂效应引起的λ起的λmax向短波 方向移动的现象。
•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 • • 深色效应——使最大吸收强度(εmax)增加的效应。 浅色效应——使最大吸收强度(εmax)降低的效应。
• 其次,木质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因溶剂的 改变而改变。溶剂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主要 来自溶剂的极性,另外也与木质素苯环上 取代基的性质有关。极性溶剂,如水、乙 醇、甲基纤维素溶剂等,容易导致含有吸 电子取代基的木质素紫外光谱谱带蓝移。 同样的溶剂,可以使带有推电子取代基的 木质素紫外光谱发生红移。一个引起人们 兴趣的现象是,红移一般伴随有深色效应 ,而蓝移一般伴有浅色效应。
• 木质素改性对紫外光谱的影响: 一般地说, 凡是向木质素侧链上引入不饱和结构的改 性反应,或者是向芳香环引入取代基的反 应,都可能使最大吸收峰发生红移。反之, 凡是封闭酚羟基或者是减少发色基团的反 应,都会使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
• 进行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相当容易。用 紫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木质素的官能团, 尤其是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定酚羟基的含量。 离子化的羟基和醛基结构可以产生吸收峰 的红移。
• 用这种方法测定酚羟基的含量需要先测定 酚模型物的摩尔吸光系数. • Aulin Erdtman等测定了云杉木质素可溶性部 分以及云杉和异叶铁杉Brauns木质素的酚羟 基含量
• 导数紫外光谱是以吸光度对波长的导数(dnA/dλn) 对波长λ的图谱。随着n的变化,可以得到不同阶数 的导数光谱。导数紫外光谱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方法 获得。第一种是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来产生导数光 谱,此为化学法;第二种是电子学方法获得导数光 谱,第三种则是数值微分法。无论哪一种导数光谱, 其本质都是测量信号强度分布的斜率。导数光谱可 以显著地减小谱带宽度,而且随着导数阶数的增加, 谱带变锐,带宽变窄,因此可将零级光谱基本相似 的物质分开。 • 一般地说,微分阶数越高,分辨率越好,抗干扰性 强,但同时所需技术要求也越高。因此导数光谱微 分阶数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确定。目前一阶和二阶导 数光谱使用较多。
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原理
• 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于有机分子在入射光 的作用下,发生了价电子的跃迁,使分子 中的价电子由基态E0跃迁到激发态E1。
• 分子的结构不同,跃迁电子的能级差不同, 从而分子UV吸收的λmax不同;另外,发生 各种电子跃迁的机率也不同,反映在紫外 吸收上为εmax不同。 • 因而可根据λmax和εmax了解一些分子结构的 信息。
用于木质素紫外分析的溶剂
样品 硫酸盐木质素,碱木质素,有机溶剂木 质素 木质素磺酸盐 磨木木质素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 溶剂 二甲基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水 (8:2,v/v) 水,乙醇/水(8:2,v/v) 二甲基甲酰胺,乙醇/水(8:2, v/v),2甲氧基乙醇/水(8:2, v/v) 水,环己烷,乙醇,2-甲氧基乙醇/水 (8:2, v/v)
• 当把二阶导数光谱应用于木质素模型化合 物、磨木木质素、木质素磺酸盐时,可以 观察到比普通紫外吸收光谱更细致的谱图, 并且,可以非常准确地测得样品的最大吸 收波长。
• 化学改性会对木质素的紫外吸收有一定影 响。一般地说,凡是向木质素侧链上引入 不饱和结构的改性反应,或者是向芳香环 引入取代基的反应,都可能使最大吸收峰 发生红移。反之,凡是封闭酚羟基或者是 减少发色基团的反应,都会使最大吸收峰 发生蓝移。这些规律可以用于帮助人们判 断木质素发生了何种改性反应。
• B带和E带 • B—德文Benzienoid(苯系) E—德文Ethylenic(乙烯 型) 起源:均由苯环的π-π*跃迁引起。是苯环的UV特征吸 收。 特点: ①B带为宽峰,有精细结构 (苯的B带在230~270nm)
εmax偏低:200<ε<3000
(苯的ε为215);
② E1带特强,(εmax >10000) ; E2带中等强度,(2000<εmax <10000) ③ 苯环上引入取代基时,E2红移,但一般不超过 210nm。如果E2带红移超过210nm,将衍变为K带。
• 波长范围:100~800 nm. • (1) 远紫外光区: 100~200nm • (2) 近紫外光区: 200~400nm • (3)可见光区:400~800nm • 普通紫外区对有机物结构分析的用处最大。共轭体系以 及芳香族化合物在此区域内有吸收,是紫外光谱讨论的 主要对象。 • 可见光区与普通紫外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光 源不同,普通紫外区用氢灯,可见光区用钨丝灯。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 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 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 曲线形状相似λ max不变。而对于不 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 λ 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 的依据之一。
UV谱图的作用及解析
• 紫外光谱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 电子跃迁的同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的
跃迁;紫外光谱的特征是带状光谱
– 为什么是带状光谱而没有明显的尖峰?
loge loge1
loge2
lmax1
lmax2
l/nm
• 横坐标——波长λ,以nm表示。 • 纵坐标——吸收强度,以A(吸光度)或ε(mol吸光系数)表示。
• 紫外光谱可以用来研究木质素的官能团, 尤其是可以用于测定酚羟基的含量。例如 ,TAPPI标准UM250规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原料和纸浆中的酸溶木质素时, 需在 205nm波长处测定. 此波长下的吸光系数为 110L/(g· cm)。另外,苯基香豆满和松柏醛结 构也可以用波谱方法表征。还有一些具有 松柏基的模型物的结构也可以用紫外光谱 加以验证。
• 为什么在205nm处测定? • 因为280nm处有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产物(注 意不是碳水化合物本身!)
• 进行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时,溶剂的选 择极为重要。如果选择不当,则很难得到 理想的结果。
• 首先,所用溶剂必须是待测样品的良溶剂 ,这样才可能形成样品的真溶液,并且最 终测得最大的吸光度。如果样品有少量不 溶,则导致测得的摩尔光系数偏低。其实 ,要为木质素和木质素的模型化合物找到 一种合适的溶剂并难,但是高相对分子质 量的木质素和水不溶性木质素中往往含有 一些难溶胶质。这些杂质的存在是造成测 定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
识别上述几种吸收带,对推导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及吸收曲线
M + 热
M + h 基态
E1

M* 激发态
M + 荧光或磷光
(△E)
E2
E = E2 - E1 = h 量子化 ;选择性吸收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l max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 射,测吸光度
关于吸收曲线的讨论
• • • •
中性光谱 离子差示光谱 还原光谱 导数光谱
• 酚羟基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中性和碱性溶 液中的吸光度之差加以确定。在强碱性溶 液中,最大吸收波长范围的吸光度会因为 酚盐离子的存在而增加。吸光度的增加可 以用于酚羟基的定量计算。 • 这种方法是Goldschmid等人在Δεi的基础上 提出的。现在称为离子差示紫外光谱法。
• 针叶材,阔叶材和非木材木质素的紫外光谱 有什么特点? • 前面讲过,木质素在200~208nm处和 268~287nm左右有两个吸收峰,而在 227~233nm以及330~340nm处有两个肩峰。 其中,针叶木木质素的最大吸收位于 280~285nm, 而阔叶木木质素的最大吸收位 于274~276nm,并且阔叶木木质素在 235.9nm, 239nm, 242.4nm等处也有吸收。 请大家查一下这些吸收峰的归属。
例如,雄甾-4-烯-3-酮(a)和4-甲基-3-戊烯-2-酮(b)的紫外光谱。 二者 结构差别很大, 但紫外光谱非常接近.
木质素的紫外光谱
• 作为一种芳香化合物,木质素在紫外波段 有很强的吸收。一般的木质素在 200~208nm处和268~287nm左右有两个吸 收峰,而在227~233nm以及330~340nm处 有两个肩峰。其中,针叶木木质素的最大 吸收位于280~285nm, 而阔叶木木质素的最 大吸收位于274~276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