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4章《声现象+光现象》选择题小测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第2章地球的面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1、地球形状、大小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地球的大小:赤道周长约为40000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千米2。

⑶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并非平面而是球体。

(依次经过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⑷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船杆,后看到船身;地球卫星照片;月食发生时,月面上呈现的地球阴影的边缘为圆弧形;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2、经纬线和经纬度⑴、经线和纬线②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东半球:200W——00——1600E西半球:1600E——1800——200W(注意:200W——00虽为西经,但在东半球;1600E——1800虽为东经,却在西半球。

)经纬网:在经纬网地图上通常需要判读的东西:①(第一步工作)判断纬度是南纬还是北纬,经度是东经还是西经;②某点的经纬度即地理位置;③某点的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判断;④某两点之间的方向的判断;⑤某点的高、中、低纬度的判断;⑥依据某点的经纬度在图中标注该点。

(注意:经纬网地图,一定要多做题,耐心细致)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1、地球海陆分布大势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2、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陆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水半球”),但不管是南北半球还是东西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亚欧大陆;世界共有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格陵兰岛)大洲:大陆及其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世界最大的是亚洲)半岛: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的陆地(世界最大的是阿拉伯半岛)4、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排名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高一生物必修2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的生物形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l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和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

(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

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个着丝粒= 条染色单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无同源染色体后期: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减数第二次分裂(减II)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和的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形成。

(四分体中的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

1个四分体=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体= 个着丝粒= 条染色单体)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和(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中期:每条染色体的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上。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电磁感应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思路点拨] (1)磁感应强度在 0~4 s 内均匀增大,可由 E=nΔΔBt ·S,求感应电动势。 (2)t=5 s 时,磁感应强度正在均匀减小,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源。
[解析] (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0~4 s 内,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 E=nΔΔΦt =1 000×0.4-0.24×2×10-2 V=1 V。 (2)t=5 s 时,磁感应强度正在减弱,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原磁场方向相同,即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是垂直纸面向里,故 a 点的电势高。
()
解析:由楞次定律知,题中圆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故感应 电流沿顺时针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E=ΔΔΦt =ΔΔBtS=ΔBΔ·πtR2,由于两 圆环半径之比 Ra∶Rb=2∶1,所以 Ea∶Eb=4∶1。综上所述,选项 B 正确。 答案:B
动生电动势的理解及应用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 r 的半圆导线,处在磁感应强度 为 B 的匀强磁场中。 (1)当导线沿 OP 方向以速度 v 做匀速运动时,其感应电 动势的大小是多少?
第2章 电磁感应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核心素养目标
1.知道什么是感应电动势。 2.理解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
式,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掌握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 E=Blvsin θ
的推导及意义,会用此关系式解答有关问题。 4.知道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以及与洛伦兹力的关系,
知识点二 导线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情境导学] 如图所示,把矩形线框 CDMN 放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跟磁感线垂直。试计算导体棒 MN 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提示:在 Δt 内穿过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BΔS=BlvΔt。根据法拉 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ΔΔΦt =Blv。

第二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

第二章-逻辑函数及其简化

A 0 0 1 1
B 0 1 0 1
Y 1 0 0 1
例2 有X、Y、Z三个输入变量,当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取值 为1时,输出F为1;其余输入情况输出均为0。试写出描述此 问题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解:三个输入变量有23=8种不同组合,根据已知条件可得真值表 如 下:
由真值表可知,使F=1的输入变量组合有4个,所以F的与—或 表达式为:
F XYZ X Y Z XY Z XYZ
2)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真值表 逻辑函数的真值表具有唯一性。逻辑函数有n个变量时, 共有2n个不同的变量取值组合。在列真值表时,变量取值 的组合一般按n位二进制数递增的方式列出。用真值表表 示逻辑函数的优点是直观、明了,可直接看出逻辑函数值 和变量取值之间的关系。
对偶关系
A(A+B)=AB
4)包含律
证明:
AB+AC+BC=AB+AC
AB+AC+BC =AB+AC+(A+A)BC =AB+AC+ABC+ABC =AB(1+C)+AC(1+B) =AB+AC
对偶关系
5) 关于异或和同或运算
对偶数个变量而言, 有 A1A2... An=A1 A2 ... An
对奇数个变量而言, 有 A1A2... An=A1 A2 ... An
异或和同或的其他性质:
A 0= A 1= A A= A (B C)=(A B ) C A (B C)=AB AC
A 1=A A 0 =A A A= 1 A (B C)=(A B) C A+(B C )=(A+B) (A+C)

第二章3基与维数

第二章3基与维数

1
例:设
1
1
,
0
2
2
1
,
3
3
3
1
,
2
5
0 7
,
验证1,2 ,3 是R3的基,并求向量 在基1,2 ,3
下的坐标。
3
2.3.2、 坐标变换公式
设V是n维线性空间.给了V的两组基
B (v1,…,vn )和B' (v1 ',…,vn ')
则有
p1 j
v
j
'
v1
p1
j
1
0
0
1'= 1,2'=
1


n
'=
0
1
1
1
构成Rn的另一组基B' (1 ',2 ', ,n ').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从E到B的过渡矩阵为
1 0
0
1 1
0
1 1
1
6
命题:设矩阵P是基B到B’的过渡矩阵,则P可逆.
证明:P是基B到B’的过渡矩阵,故B’=BP. 又B’也是线性空间V的基,故有基B’到基B的过 渡矩阵Q,满足B=B’Q. 于是B=B’Q=BPQ.即
1
,
1 ;
0 0 1
都是向量空间R3的基。
1 1 1
2
,
1
,
0
;
3 0 1
2
定义:设V是Rn 中的r 维子空间,1,2 , ,r 是V 的一个基,对任意的 V , 有
x1 1 x2 2 xr r
称 x1, x2 , , xr T 是向量 在基 1,2, ,r 下的坐标。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16
外存:永久性存储器 外存:永久性存储器
存储器与存储系统
Copyright© 2008 renxin All rights reserved
存储器是一种具有保存和存取信息(程序、数据) 存储器是一种具有保存和存取信息(程序、数据) 是一种具有保存和存取信息 的设备/器件,是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资源。 的设备/器件,是计算机系统不可或缺的资源。 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结构: 现代微型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结构: 高速缓存--主存 外存 主存-高速缓存--主存--外存 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 指令执行速度依赖于内存读写速度 高速CPU需配置高速内存 高速CPU需配置高速内存 大软件需配置大容量内存 高速度 大容量 17
13
Copyright© 2008 renxin All rights reserved
问:内存与外存是一回事吗?
• 能被计算机系统总线直接相连控制的存储器称为内存; 能被计算机系统总线直接相连控制的存储器称为内存; • 通过I/O接口才能被 接口才能被CPU控制的存储器称为外存。 控制的存储器称为外存。 通过 接口才能被 控制的存储器称为外存
第2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硬件和软件系统
Copyright© 2008 renxin All rights reserved
软件 程序及其配套的 数据、文档等
软件
计算机 系统
硬件 “看得见、摸得着 ”的物理载体
硬件
2
Copyright© 2008 renxin All rights reserved
7
Copyright© 2008 renxin All rights reserved
问:主机包含哪些部件? CPU又是什么意思? 又是什么意思? 主机包含哪些部件? CPU又是什么意思 答: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
告 诉 自 己 那 个人我 曾经爱 过。或 许人一 生可以 爱很多 次,然 而总有 一个人 让我们 笑 的 最 灿 烂 ,哭的 最透彻 ,想的 最深切 。 3.无 论 生 活 的 多么艰 难,最 后你总 会 找 到 一 个 让你心 甘情愿 傻傻相 伴的人 。 4.每 个 人 都 有 一个死 角,自 己走不
23.03.2022
9
zhuxh
▪ 不同类型的信号在不同类型的信道上传输 有4种情况:
数据:模拟数据 数字数据
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信道:模拟信道 数字信道
23.03.2022
10
zhuxh
▪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所使用的技术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
语音
模拟
移频,调制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模拟
数字
PCM编码
8
zhuxh
▪ 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系统进行传输的过程
➢ 把携带信息的数据用物理信号形式通过信道传送到目的地
信息和数据(二进制位)不能直接在信道上传输
“A” 01000001
01000001 “A”
信息→数据→信号→在信道信道上传输→信号→数据→信息
信息编码 数据编码 调制
解调 数据解码 信息解码
➢ 编码:数据→适合传输的数字信号——便于同步、识别、纠错 ➢ 调制:数字信号→适合传输的形式——按频率、幅度、相位 ➢ 解调:接收波形→数字信号 ➢ 解码:数字信号→原始数据
➢ 例如:通过电话网络传输数据
▪ 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 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 需要解调。
➢ 例如:闭路电视的信号传输
23.03.2022
25
zhuxh
码元1 码元2 码元3 码元4 码元5

第2 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 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 基本要求:1. 深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能量方程,并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工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

2. 掌握储存能、热力学能和焓的概念。

3. 掌握体积变化功、流动功、轴功和技术功的概念,计算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 重点、难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

2. 焓的物理意义。

3. 热力学能及系统总储存能的区分。

4. 开口及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

5. 技术功、轴功、推动功和膨胀功的联系及区别。

6.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

三 典型题精解:例1:气缸内储有完全不可压缩的流体,气缸的一端被封闭,另一端是活塞。

气缸是绝热静止的。

试问:(1) 活塞能否对流体做功? (2) 流体的压力会改变吗?(3) 若使用某种方法把流体从0.2Mpa 提高到4Mpa ,热力学能有无变化?焓有无变化? 解:(1)汽缸活塞系统是闭口系统。

由于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的体积不会变化,因此流体的体积变化功为零,活塞不能对流体做功。

(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流体的压力应与外力时时相等,因而当活塞上的作用力改变时,流体的压力也随之改变。

(3)根据已知条件,汽缸活塞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Q=0,又W=0,由能量方程 Q=∆U+W 知∆U=0,故流体热力学能无变化。

焓H=U+pV ,当U ,V 不变,p 提高时,H 应增大。

讨论:(1) 从本题分析可以看到,闭口系统与外界有无功量交换,不在于压力大小或系统压力有无变化,而在于系统有无体积的变化。

(2) 本题由于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无功量交换,因而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为零,但焓的变化不为零。

应将热力学能和焓的概念加以正确区分。

例2.门窗紧闭的房间内有一台电冰箱正在运行,若敞开冰箱的大门就有一股凉气扑面,感到凉爽。

于是有人就想通过敞开冰箱大门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你认为这种想法可行吗? 解:按题意,以门窗禁闭的房间为分析对象,可看成绝热的闭口系统,与外界无热量交换,Q=0,如图2.1(a)所示,当安置在系统内部的电冰箱运转时,将有电功输入系统,根据热力学规定:0<W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W U Q +∆=可知,0>∆U ,即系统的内能增加,也就是房间内空气的内能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光现象》选择题小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3.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A.比实际位置高B.比实际位置低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___现象和___现象.()A.折射,折射B.折射,反射C.反射,反射D.反射,折射6.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7.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8.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B.调整二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因为音色不同D.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弱噪音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相同B.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C.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3.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4.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A.正常人的耳朵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Hz之间B.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D.道路旁植树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来有效减小噪声的15.下列方法中,与图示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A.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B.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16.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1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鱼的像的位置在鱼的下方C.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开控制电视机18.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下面哪一个光路图是正确的()A.B.C.D.19.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1m B.1.5m C.2m D.2.5m2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该实验最好选平面镜进行实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处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声现象光现象》选择题小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6•连云港)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区分的【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音色是由发声体自身特点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A.2.(2016•临沂)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发声的音色不同D.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解答】解:A、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仍能听见音乐,说明水能传声,故A正确;B、江泉高架路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会不同,故C错误;D、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C.3.(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潜入游泳池水中的运动员仰头看体育馆墙壁上的灯,他看到的灯的位置()A.比实际位置高B.比实际位置低C.与实际位置一样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答】解:墙壁上的灯发出的光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光线进入运动员的眼睛,运动员看到了墙壁上的灯;运动员认为光始终沿直线传播,运动员认为灯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运动员看到的“灯”是灯的折射光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虚像,比灯的实际位置高,故选A.4.(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法线成α角,即入射角为90°﹣α.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90°﹣α,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20°,说明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增大10°时,可知,入射角为90°﹣α+10°,因此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变为90°﹣(90°﹣α+10°)=α﹣10°,故平面镜应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故选A.5.(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和“池水映明月”分别说的是___现象和___现象.()A.折射,折射B.折射,反射C.反射,反射D.反射,折射【解答】解:(1)“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2)“池水照明月”就是水面出现月亮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6.(2016•资阳)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解答】解: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浓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正确;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落日”是由于大气分布不均匀,下部空气密度大,上部空气密度小,落日发出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不断向下偏折,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所看到的落日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我们看到的“落日”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太阳的虚像,故B正确;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C错误;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彩云”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C.7.(2016•呼和浩特)自然界中有许多有趣的光现象,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空游泳池中注水后,看起来变浅了B.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C.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D.雨后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解答】解:A、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岸上景物清晰的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C、开凿隧道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解答】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选C.9.(2016•南岗区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解答】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A.10.(2016•驻马店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B.调整二胡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发声的响度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D.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A、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故A错误;B、调整二胡两根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故C正确;D、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故选C.11.(2016•金乡县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因为音色不同D.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可以减弱噪音【解答】解: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且即使同一介质,在温度不同的情况下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20~20000Hz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B、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包括: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因此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故B错误;C、我们能“听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可以减小对大气的污染,但却不能有效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12.(2016•顺德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相同B.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C.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B、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不能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故B错误;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与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区分出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特性,故C正确;D、市区内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13.(2016•黄埔区模拟)根据图中所给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大D.15Hz的声音只要响度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解答】解:A、由图可知,蝙蝠不能发出频率为1000Hz的声音,故A错误.B、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是10000~120000Hz,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人只能听到蝙蝠发出的部分频率的声音,故B错误.C、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而人的发声频率范围是85~11000Hz,所以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故C正确.D、振幅足够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15Hz 的声音人耳是不能听到的,故D错误.故选C.14.(2016•梅列区模拟)下列有关声音知识,正确的说法是()A.正常人的耳朵听到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Hz之间B.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D.道路旁植树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来有效减小噪声的【解答】解:A、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0Hz之间的,故A错误;B、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的,是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它可以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距离,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故B正确;C、“请勿高声喧哗”的“高声”的意思是大声说话,应是响度大,故C错误;D、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故D错误.故选B.15.(2016•东莞市校级一模)下列方法中,与图示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A.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B.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解答】解:据图可知,此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有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16.(2016•荆州)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平面镜;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解答】解:①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故正确;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用于成像,故正确;③为了扩大视野,在道路弯道处安装一块大的凸面镜,故错误;④较厚的玻璃两个面所成的像会影响实验效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故正确.故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D.17.(2016•孝南区一模)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日食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看水中的鱼,鱼的像的位置在鱼的下方C.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红外线脉冲开控制电视机【解答】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有日食、月食,影子,激光准直;日食现象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B、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认为鱼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浅一些,看到的“鱼”是真实的鱼上方的虚像.不符合题意;C、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下过雨后,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小水滴时发生了折射,不同的色光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形成了彩虹,不符合题意;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照在墙上被墙反射到了电视机的接受装置上,是利用光的反射符合题意;故选D.18.(2016•张家界三模)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下面哪一个光路图是正确的()A.B.C.D.【解答】解:A、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了,故不正确;B、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该选项正确;C、反射光线的方向和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了,故不正确;D、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了,故不正确.故选B.19.(2016•姜堰区校级一模)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A.1m B.1.5m C.2m D.2.5m【解答】解:已知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但房间空间太小,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人与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因为视力表距平面镜3m所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所以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故选C.20.(2016•独山县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该实验最好选平面镜进行实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处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解答】解:A、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本选项错误.B、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故本选项错误.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本选项错误.D、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不相等,那么B 不能与A的像重合,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