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研究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6fc560af1ffc4ffe47ac66.png)
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索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读促写,在探究中养成写作的兴趣和习惯;精设课题,在研究中加深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把握;自评互改,在研讨中完善写作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其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性学习接受式作文教学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而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常以教师命题、作前指导、作后评讲这种约定的格式进行,我们称之为接受式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思想,缺乏主动地思索,文章缺乏自己的思想、情感,缺乏有创意的表达,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加剧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要改变这种落后的作文教学模式,就要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以解决学生由被动写作到主动参与的问题,实现由完成任务到感受成功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就是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归纳与总结,将支离破碎的知识和隐含的学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研究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找到了一些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以读促写,在探究中养成写作的兴趣和习惯读写结合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但语文阅读教学长期以来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读”。
即注重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忽视学生的自我理解和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始终沿着教师预先设计的轨道前进,学生没有充分的发挥和表达,阅读只是教师讲解下的阅读,没有利用阅读引导学生说和写,读和写不能有效地结合。
这样的阅读教学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并且导致学生平时在阅读时往往也是走马观花,不能真正地理解作者写作的奥妙,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
科学小论文作文(精选25篇)

科学小论文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小论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小论文作文篇1一天,我在一本科学书上看到糖水可以制作隐形的墨水,于是,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起了实验。
我先把糖水调好,用毛笔蘸糖水在纸上写了“开门大吉”几个大字,然后把纸门晾干,什么都没有,我开始怀疑书了,最后,我用打火机稍微烧了一下,看见了一个“开”字呈现浅褐色的,我一见,欣喜若狂马上对正看电视的婆婆说:“婆婆,快来,我给你表演魔术!”于是,我又重新拿了一张白纸,写上“婆婆”两个大字,用吹风器把它吹干,就什么也没了,我赶忙问婆婆:“你信不信,我可以不用笔,用火能写出‘婆婆’两个字来。
”婆婆,摇了摇头,显然是不信。
我找来打火机,烤了一会儿,可是烤得有点儿久,把纸不小心给烧了,婆婆笑了笑,我有点急了说:“别得意,你等一等。
”我又在一张白纸在写了那两个字,然后晾干,这次我只是稍微烤了一会儿,字便显现了出来,我得意地笑着,婆婆赶快从我手中夺去纸翻来覆去地看着,就是不明白。
小伙伴们,你们明白吗,不明白,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因为用糖水在纸上写了字后,晾干了,字形,图案,就会消失,火烤之后,字形图案会因糖分脱水,而呈现浅褐色。
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糖水,还有哪些液体可以做隐形墨水呢?科学神奇吧!科学小论文作文篇2人类诞生以来,一直有一个梦,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飞翔,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人类终于梦想成真了!起初,人类利用空气的原理,竭尽全力制造出了这令人瞩目的第一个“能飞的鸟”——热气球。
但遇到风暴,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从高空坠落。
热气球虽然实现了人们的愿望,但热气球并不完美。
后来,美国的莱特兄弟又制造出了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这壮举,使人类飞翔的梦变成了现实。
自从人类自己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后,又把飞机一次又一次改良,使飞翔的梦变得完美。
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五篇】

【导语】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来讲较为抽象,我们在写作时要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为大家提供《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五篇】》,欢迎阅读。
1.高中语文作文议论文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
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
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
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
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
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
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
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研究生议论文英语作文

研究生议论文英语作文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mental health.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platforms such as Facebook, Instagram, and Twitter, it is important to examine how these online networks impact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excessive social media use on mental health and propose potential strategies to mitigate these effects.Firstly, extensive use of social media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ever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individuals who spend more time on these platforms tend to experience higher levels of stress.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pressure to conform to societal beauty standards or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on social events. Moreover, excessive social media consumption can lead to negative self-comparisons and feelings of inadequacy, as people often compare their own lives to the carefully curated online personas of others.Secondly, the addictive nature of social media can contribute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constant need for validation through likes, comments, and followers can create a cycle of seeking external validation, which can negatively impact self-esteem. Additionally, the fear of being disconnected from the online world can lead to a reliance on social media for emotional support, further worsening one's mental well-being.To tackle these issues, individuals can adopt several strategies. Firstly, it is crucial to limit screen time and set boundaries forsocial media use.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setting specific time intervals for checking platforms and reducing overall usage. Secondly, fostering offline connections and engaging in real-world activities can help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virtual interactions.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and participating in hobbies can provide a sense of fulfillment and reduce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Furthermore, promoting digital literacy and responsible social media use is essential. Educating individuals about the potential negative effects of excessive use and equipping them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navigate these platforms safely can empower them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Schools, parent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ca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providing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that promote healthy online behaviors.In conclusion, while social media has revolutionized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vity, excessive use can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and address these effects to ensure individuals' overall well-being. By implementing strategies such as reducing screen time, fostering offline connections, and promoting digital literacy, we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social media use and promote a healthier relationship with these online platforms.。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10篇有名师点评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及点评 800字作文范文10篇阅读的三重境界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
而阅读,则是其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
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
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热点新闻,搜集几件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很多上班族的阅读有相当的比重也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
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
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寄托,这总比无所事事、无是生非要好得多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
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
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战,快速扫描,从中筛选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
出于很近视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
这不是坏事。
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
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
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
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模式单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自主性,难以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和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生活的关注。
这导致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
3. 学生兴趣不足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原因,许多学生对作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
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在作文评价方面,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分数,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深入分析。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作文本身的质量。
三、改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1. 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任务驱动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关注实际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使作文具有真实情感和独特见解。
3. 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力,提倡个性化表达,使作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4. 改进评价方式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作文,关注作文内容的质量,给予学生合理的反馈和建议。
5. 提高教师素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为改进作文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教师应关注教学现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
有关游戏作文的研究论文范文

有关游戏作文的研究论文范文本文是关于游戏的话题作文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课题的提出选题背景及研究现状1、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
既然中年级作文教学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十分重视中年级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他们视作文为苦差事。
每到作文课,绞尽脑汁,生憋硬挤,编出一篇文交差了事,老师一遍遍地帮助他们修改,苦不堪言。
针对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我们对中年级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习作的积极性,力争使他们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2、小学中年级游戏作文教学的研究也是作文教学的现状的需要。
中年级学生“造句”“造文”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械式的字词句的训练,使学生陷于文字游戏、作文字数而不能自拔。
从当前作文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缺少“一写为快”的欲望,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信心;从教师的指导来看,作文指导方法机械、呆板、僵化,甚至鼓励学生背例文来应付考试,对学生语言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厌写作文。
3、对于作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一些学者曾从学生写作内容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从而致力于找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途径。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为学生为本位,是切实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当然,更有一些学者从小学生写作心理现状探究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其根本点是致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但似乎没有很好地找到其切入点或找到了其切入点——写作兴趣,可是其分析研究又似乎不够全面。
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小学中年级游戏作文的应用与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明确中年级学生写作教学的方向,就似乎显得极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1)洛克的游戏理论基石。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十篇】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范文【十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这也是我们社会多元化的表现。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更不能因为某些缺点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千秋,只有尊重和包容,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比如,有些人可能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可能是非常执着和勤奋的人,他们在工作和研究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而有些人可能情感丰富,但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缺乏某些优点而否定他们的全部,而应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
在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尊重不同的职业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可能选择了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在默默地付出和奉献,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有些人可能选择了不同寻常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他们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千秋,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美好。
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这一点在“江山代有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句话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学者们身处动荡的时代,但他们的思想却是前所未有的活跃和火热。
儒、道、法等各家思想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这些思想就像是在乱世中燃起的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每个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机遇和独特之处。
春秋战国时期如此,中国近代也是如此。
在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和XXX目光,催生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学,如《阿Q正传》等白话文小说,让人们震撼不已,唤醒了国人沉睡的灵魂和涣散的斗志。
我们应该赞扬这个时代的爱国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各有千秋。
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情况,外国也是如此。
古希腊的绚烂文明就孕育于宁静浩瀚的大海之中,精美的雕塑、奇妙的神话、闪耀的哲学之光……这一切都让人们心往神驰,渴望生活在那美好的和谐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内容提要:谈及作文,不但学生头疼,连教师也头疼,学生怕写,老师怕判。
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两难境地。
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学生原因:缺乏写作的生活源泉;缺乏广泛的阅读。
也有教师的原因:缺乏写作的自由空间;所用时间太长,学生养成了不良写作习惯;教师的评语过于程式化。
如何走出这种误区呢?1、注重积累。
2加强课外练笔,丰厚作文底蕴。
3、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正文: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学习,这就使农村初中生素质良莠不齐。
很多学生小学就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兴趣低下,到中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作文就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谈及作文教学,我总想用“老牛拉破车”一言以概之,至于其中多少辛酸,万千感慨,恐怕非语文同行不能理解。
每当语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一声叹息”。
有近一半的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很讨厌写作文,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作文本,便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世界原本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但学生却“为赋新词强说愁”。
多数内容为无病呻吟,枯燥无味。
读来很少有撞击读者心灵,使人怦然心动之文。
教师费时多多,劳心多多,却不见任何效果,这样的结果是何等悲哀,何等无奈!造成农村地区学生作文水平差有以下几个的方面的原因:一:学生原因:1、缺乏写作的生活源泉。
学生虽然有写好作文的愿望,但是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太小,活动空间有限,生活内容相对单调。
我曾经作过这样的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包括平时和假期)都干些什么,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靠看电视来消磨。
现在的电视节目虽丰富多彩,但学生感兴趣的还是那些电视剧、动画片,看完一集,还想看第二集,就这样学生被牢牢的吸引在电视旁。
且这些电视剧都是以娱乐为主,学生对剧中人物的语言也不会去过多的推敲,更不会去写观后感,只是看看热闹而已,看完后便抛之脑后。
所以学生的家庭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再来看看学生的学校生活,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停开了所谓的“非中考科目”,更别谈什么文体活动了。
课外活动几乎没有,学生除了上语、数、外,还是语、数、外。
学生的学校生活更是单调乏味。
狭小的生活面往往导致学生大脑的贫乏,而贫乏的大脑怎能产生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表达?学生没有了作文的源泉,即便是掌握了所谓的写作技巧,那也只是“无米之炊”。
2、学生缺乏广泛的阅读。
首先,学生无书可读,我也曾经作过这样的调查,假如你手里有钱,你打算买些什么?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买吃的,也有少数同学说,如果钱少就攒着,攒够一定数量的钱就去买衣服。
这种调查还是在课上读了梁晓声的《我的母亲和我的书》和贾平凹《读书示小妹书》两篇文章之后作的。
课文中梁晓声积攒每一分钱去买小人书和长篇小说没有感染学生,贾平凹为了看书去给邻居家推了一上午磨才借到三本书也没有触动学生。
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去买书,当问及学生手头有什么书籍时,学生的回答大多数是有本作文书,也只有在老师布置作文写不出来时,临时抱佛脚用。
学生在家里阅读的书真是少之又少。
我们再来看看学校,有的农村学校就连基本的图书室、阅览室也只是摆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已,合格过后便是大门紧锁,即使落得满屋灰尘,也不对我们的学生开放。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但手头书籍少,而且对书根本不感兴趣。
有的学校的图书室尽管对学生开放,但真正借阅并能读进去的学生却极少。
只要你布置的是读书任务,就等于你没布置一样,根本不去完成。
在学生看来:只有书面作业才叫作业。
无论多好的文章都不能吸引他,他总是禁不住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诱惑。
莫说学生自己不喜欢读书,即便是有的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但有的家长却不理解。
孩子平时读点课外书,也被家长视为看没用的书,马上就得明令禁止,甚至一棍子打死。
如若再看,一旦发现,书的待遇必定会非烧即撕,孩子也得受到家长的训斥。
学生好不容易对课外书有点兴趣,就被这样扼杀在萌芽状态。
学生处在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不读圣贤书的境地中。
学生没有对语言文字的直接触摸和感受,他语言的积累又从何而来呢?如此下去,孩子课外阅读的量如何保证?没有量变又何来质变?难怪学生要么写不出来,要么写出来也全都是病句。
学生课外阅读之源近乎枯竭,沉浸于数理化公式试题之中的大脑,怎能产生写作的冲动与灵感?没有文学的积淀。
学生又如何能写好作文呢?二、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是否都是学生原因呢?我看也不尽然,造成学生作文能力低,除学生因素外,还有教师的责任。
1、缺乏写作的自由空间。
作文命题已经由全命题向半命题、自拟题发展,但是部分语文老师仍然设置了许多要求,设置了许多的框子给学生。
用这些框框来约束学生的同时,也束缚住了学生的手脚,致使学生的作文缺“氧”,这“氧”便是写作的自由空间。
事实无情地证明,同学们平常的“练笔”,远比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写得好,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真情。
可以说练笔本是中学生“青春勃发、五花八门、拥挤喧闹的一块话语天地”。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练笔本是同学们“心声的录音带”,没有人要求他们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
一个事物,如果它是生活中的必需,做起来就会很自然;反之,就会成为负担或沉重的负担。
比如吃饭对于每个人,看球赛对于球迷,谁会觉得痛苦呢?同样,写作一旦成了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一种习惯,就会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必需,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2、所用时间太长,学生养成了不良写作习惯。
由于语文教师对语文书中的课文讲解得很详细,一篇课文往往要占用几课时,但课时数相对有限,要完成课本教任物,势必会侵占学生的写作时间。
作文课也就变成了讲读课。
所以现在很多学校不对学生进行当堂限时作文训练,而是让学生把作文拿回家去写,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两个不好的习惯,第一是学生为了省时省事,找篇文章一抄了事。
第二是学生缺乏写作文的氛围,写写停停,养成了不专心和拖拉的毛病,一篇文章往往可以写上一个半甚至两个小时。
而不好的学习习惯比不会写作文更可怕。
3教师的评语过于程式化。
众所周知,学校教学中语文教师最累,因为语文教师除了上课、备课、判基础知识作业之外,还要判学生的作文。
尽管教师判的眼花缭乱,发下去真正起作用的时候并不多。
我也做过调查,问学生对老师评语怎样看待。
大多数同学是只关注老师给的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评语随便看一遍就弃之一边。
当我问及为什么不认真看时,学生或多或少的流露出教师评语过于程式化,无非是语言通顺,结构合理,能突出中心等;或次之一等的加上“较”;再次之的加上“不”字。
究竟哪里需要修改,怎样修改,欠缺具体的指导。
致使学生对于这种程式化的评语早已看厌烦了,所以即便是老师评语写的再具体,学生也会无动于衷。
所以教师的这类评语是否也应该加以改革了呢?别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了。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正确的引导,常抓不懈的进行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可以提高的。
一、注重积累1、从阅读背诵中积累。
现在的语文教师,除了给学生留些书本上必须背诵的任务外,根本不给学生留甚至不敢给学生留些精美的文章来背。
殊不知,古今中外哪位大文豪,不是胸藏万卷书?没有量的积累又怎么会有质的飞跃呢?试想,东方朔如果没有识记的几万言,是否会流芳百世?鲁迅没有三味书屋的求学经历,是否会有坚实的文学功底?叶圣陶如不熟记《古文观止》中的几百篇古文,是否会成为大教育家及文学家?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懂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
在读的书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不但读而且背,印在脑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正如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记得多了,各种表现方法都装进脑子里去,再加以细心体会,写文章时,它自己就会跳出来,自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
当然,现阶段的学生自主性较差,教师必须引导好才行。
要先少后多,先背诗,再词,后散文;先片段,后整篇。
有计划、有梯度、循序渐进,定会使学生爱背、会背。
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农村中学生作文时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总认为自己的生活远不及城市中学生那么丰富多彩,哪有什么生活素材?其实不然,诚如刘国正先生所说:“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认为面包和盐既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保藏的缘故。
一旦换个角度看周围的一切,他们就如同骑在神鸟的背上降落在神奇的山谷,忽然发现有数不清的宝贝。
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打开身边宝库的大门,让他们骑上神鸟飞进那神奇的山谷。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他们认真观察,就为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生活。
农村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
例如种玉米,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何时播种,何时锄草、施肥、收获,形成记录,作为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二、加强课外练笔,丰厚作文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用这一要求来对照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前一要求基本做到了,但后一要求很多学生就远远没有达到了。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学生写得少,作文能力要得到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近两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在学生的课外练笔方面是这样做的:1、写循环日记。
农村中学生生活相对单调,课业负担重,如果让学生天天写日记,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情绪,时间一长便会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怎样做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让学生得到练笔呢?我让学生写循环日记。
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发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名学生写日记,写完后转交给本组下一位学生,以此类推,轮完一周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对日记进行评选,评出好差日记各一篇,好日记在全班朗读,然后再循环写。
由于每外位学生一般十多天才轮到一次,所以写起来就格外认真,作文兴趣大大增加,达到了练笔的目的。
2、写周记。
教学时间内,我要求学生按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写一篇作文上交,还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内,自己自由命题,写一篇周记,周记不定人抽查,评出写得好的在班上朗读、表扬。
一学期下来,大部分学生的课外练笔次数一般都在15次左右,基本保证了学生作文的训练量,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多写片断。
一般来说,写一个片段比写一篇文章容易的多,中学生生活积累又十分有限,过多的要求写整篇文章不切实际,而且片段也利于教师及时地评判,使学生的能力在指导中得以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