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唐诗之旅(上) 2 李白诗四首课时作业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习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白诗四首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这位诗人是谁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诗文。
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
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
夜宴桃李园序》)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课内挖掘】李白与晁衡:李白离开京城长安。
但听说挚友晁衡要归国,也赶来送行。
之后,李白便到金陵一带游览去了。
但没过多久,就传来晁衡船队海上遭遇风暴,已溺死在茫茫大海中。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悲痛欲绝。
于是,当即写下《哭晁卿衡》。
在李白心目中,这位晁卿,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品德高尚。
因而,诗人把晁卿比作天上的明月,其人品像明月一样高尚、高洁、高贵,给予这位异国之友以高度评价。
【课外运用】阅读友谊(节选)西塞图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友谊。
而真正的友谊都是大家一直渴望的,我也不例外。
友谊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友谊就像是初春里的第一缕阳光般柔和、温暖,友谊就像是幸福乐曲里的一串串动人的音符,为你的人生谱写下灿烂的一笔。
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的友谊佳话。
当时日本有个学生晁衡留学中国,学成后受到皇帝器重,留在朝廷内做官。
其间,与李白、王维等结识,并成为至交好友,一起饮酒,吟诗唱和。
在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乘船返国办事省亲。
但没过多久,就传来船队海上遭遇风暴,晁衡已溺死在茫茫大海中的消息。
李白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悲痛欲绝。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李白诗四首 练习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哭晁卿衡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征帆一片绕蓬壶”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征帆一片”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一句是叙事,也寄寓着诗人的感情。
分析的重点是“征帆”和“一片”的含义。
答案: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如同一片树叶漂浮在水面。
“征帆一片”形容孤单漂泊远航,也暗示了晁衡的遇难。
2.“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一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人把“晁衡”比喻为“明月”,而“白云愁色满苍梧”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的情感可从本句中的“愁”字和诗题上的“哭”字看出。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李白诗四首》教案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 李白诗四首》作者介绍: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体面地赶出了京城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谴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李白字太白,号谪仙、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
他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特点: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译: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
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译: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唐诗之旅上第2课李白诗四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哭晁卿衡》 晁卿衡,即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 人。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使臣在长安期间, 主要研习儒家经典。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 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天宝十二 载(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 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后来辗转回到长 安,继续任官,直至大历五年(770)卒。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 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 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 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 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 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 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 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 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 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被后人誉为“诗 仙”,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 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能够施展才能,有所 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 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 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 梦幻就此破灭。本诗是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
2.瀛.洲( yíng ) 4.渌.水( lù ) 6.殷.岩泉( yǐn ) 8.水澹澹.( dàn ) 10.芒砀.( dàng ) 12.磐.石( pán ) 14.棹.歌( zhào )
高中高中语文 第1单元 唐诗之旅(上)课时分层作业2 李白诗四首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分层作业2 李白诗四首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06】A.渌.水(lù)绿.林好汉(lǜ)鸭绿.江(lù) 氯.气(lǜ)B.殷.红(yān) 殷.切(yǐn)殷.岩泉(yǐn) 殷.勤(yīn)C.澹.澹(dàn) 赡.养(shàn)瞻.仰(zhān) 膳.食(shàn)D.磐.石(pán) 磬.器(qìn)馨.香(xīn) 罄.竹难书(qìng)C[A项,“绿.林好汉(lǜ)”应读lù。
B项,“殷.切(yǐn)”应读yīn。
D项,“磬.器(qìn)”应读qìng。
]2.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B.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C.水浊不可饮,壶桨半成土D.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D[A项,“需”应为“须”,B项,“篷”应为“蓬”,C项,“桨”;应为“浆”。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07】A.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副词,实在B.脚著.谢公屐著:穿C.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D.熊咆龙吟殷.岩泉殷:盛大D[D项“殷”,在句中作动词用,“震响”。
]4.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B.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里以比喻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C.吴牛喘月时:这里以吴牛的典故表现气候的炎热,连吴地的水牛看见了月亮都误以为是太阳而喘息,写得极形象极生动。
D.佯羞不出来: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B[应该是运用拟人手法。
]5.将下列词语置于语境中,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00362008】李白成功地在其诗歌中________自我,强烈地________自我,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李白诗四首教案 粤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李白诗四首教案粤教版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一、李白的生平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求仙访道思想复杂2、第一次漫游[25──42]辞亲远游酒隐安陆十年活动名动京师3、长安三年[42──45]应昭入京供奉翰林得罪权贵自请放还4、第二次漫游[45──55]客居梁园喜逢高杜漫游寻仙忧心国事5、战乱时期[55──62]避居庐山流放夜郎奉节遇赦病卒当涂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2025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习目标 1.相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消极抗拒的表示,也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高傲性格。
2.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3.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诗意解读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
李邕在开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
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史称李邕“颇自矜”,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看法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看法的回应。
李白的宏大志向,经常不为世人所理解,被人当作“大言”来嘲讽。
李白明显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名句识记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考点演示诗中“大鹏”这个意象如何理解?答案大鹏是李白诗赋中经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志向和志趣的象征。
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城,后随家人迁居绵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
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
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
粤教版《李白诗四首》教案及练习

李白诗四首二. 学习目标: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一、李白的生平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习剑任侠求仙访道思想复杂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酒隐安陆十年活动名动京师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供奉翰林得罪权贵自请放还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喜逢高杜漫游寻仙忧心国事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流放夜郎奉节遇赦病卒当涂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
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
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
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
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
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
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
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
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
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李白诗四首
(一)基础知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从载人航天、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到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当前中国创新成果。
在这一轮的全球创新竞赛中,我国从“跟跑者”到“并跑者”,进而成为一些领域的“领跑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群策群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 )。
不跑出创新“加速度”,怎能成为领跑者?
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也惠及了世界。
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走出国门,成为我们递给世界的“创新名片”,海外“拷贝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
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就要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所有人的创新活力,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的机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层出不穷精益求精方兴未艾小试锋芒
B.层出不穷集思广益蔚然成风小试锋芒
C.屡见不鲜集思广益方兴未艾大显身手
D.屡见不鲜精益求精蔚然成风大显身手
【答案】B
【解析】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小试锋芒: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大显身手: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新慢了会落后,不创新也会落后
B.要想不落后,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
C.不创新会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D.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不落后
【答案】C
【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不但要创新,而且创新速度不能太慢,故选C项。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B.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的要求,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C.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答案】D
【解析】A.“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与“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位置互换,因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
B.“完善和落实”语序不当,“的要求”应放在全句末。
C.“明确强调”搭配不当。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关山月本是乐府旧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这首《关山月》是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B.玉门关的故址在今青海省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三四句是说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C.白登道,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
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D.本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
民众的痛苦。
【答案】B
【解析】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
5.这首诗是由哪几幅画面组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
以怨情贯穿全诗,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运用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
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
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
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等。
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
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腹有诗书”是基础②先有文化③理论之树就会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