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李白诗四首学案(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李白诗四首学案(学生)

李白诗四首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3.品味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以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方法。

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生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生的思想。

学习重点

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

学习难点

李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

课时安排

4课时

学习过程

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

观看《唐之韵》——李白

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 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 ) ,生于中亚碎叶城 ( 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 ,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 ( 今四川江油 ) 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 《上安州裴长史书》 )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 《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 。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 (742) 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 ( 今贵州桐梓 ) ,乾

元二年、 (759) 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 (762) 卒于当涂 ( 今属安徽 ) 。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前预习

1.识记字音

瀛()瞑( ) 殷( ) 栗( ) 冥( ) 鸾( ) 悸( )怳( ) 著( ) 苍梧( ) 商贾( ) 磐( )石芒砀( )棹( )歌2.理解词义

或可睹:

因之:

尚在:

栗深林兮惊层巅:

青冥:

来下:

失向来之烟霞:

须行即骑访名山:

开心颜:

蓬壶:

悲千古:

棹歌:

佯羞:

三、学习课文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 .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 (744) ,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苍茫一片如入仙境。李白初出川时就想游历越东,其《秋下荆门》有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人剡中”。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

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生自由朗读。

3 .基本解读:这首诗为留别友人所作,通过写梦中游仙境界,表达诗人不满社会现实,不为名利所困,蔑视权贵的高尚节操。(主旨)

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5.问题探究

问1: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

明确:

问2: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

问3: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问4: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问5: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

6.小结: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3.诗的语言格调奔放。

以七言为主,问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7.知识点概括

古今异义字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一词多义

訇然中开

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万事

.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云青青兮欲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

訇然中开

古来万事东流水

3、使动用法

栗森林兮惊层巅

8.课堂巩固

1、对一二诗段的诗句与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标题上的“吟”字,表明了古诗中的一种体式。这类诗篇的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则较自由,犹如散文中的随笔。

B、“云霞明灭”4字,诗人运用光线强烈对比,侧面衬托了天姥山的既高且大——有时被云遮掩,足见其硕大无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