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中的运用
关节脱位复位

图8 髋关节后脱位X线片
髋关节后脱位的治疗:患者仰卧,助手向下按压髂嵴前部固定骨盆,术者 将患侧髋和膝关节屈至90°,使髂股韧带和膝屈肌松弛,术者将肘部置于 患者膝关节后面(图9)持续纵向牵引大腿数分钟并轻柔的旋转患肢,髋关 节即可复位。
复位过程中遇到阻力时要耐心的持续牵引,不要使用暴力,尤其对年龄较 大患者以防并发症发生。
图6 肘关节脱位纠正后移位示意图
桡骨小头半脱位
多见于1~4岁小儿,因为儿童肘关节的韧带、肌肉、骨骼发育不完 全,关节囊较松弛,当肘部伸直位受到牵拉,肘关节内负压增加, 将松弛的前关节囊及环状韧带吸入关节腔内,嵌于桡骨头与肱骨小 头之间,桡骨头向桡侧移位,即形成半脱位。
临床表现及诊断:有被他人牵拉史,肘部疼痛,患儿拒绝用患肢取 物,并保持于半屈曲位。前臂呈旋前位。肘部无明显肿胀,X线检 查多无明显改变。
图9 髋关节脱位复位示意图骶髂节脱位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 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 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骶髂关节脱位均是 在暴力下(如高处坠落)伴随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骨折而发生。
临床症状:双下肢不等长。双侧骶髂关节X线片可以确诊。
治疗一般不需麻醉,手法复位即可。术者一手用拇指向 后内方压迫桡骨小头,另一手持患手,将前臂旋后(按 压桡骨头和前臂旋后同步进行),屈曲肘关节,可感到 或听到复位时的轻微弹响声,疼痛立即消失,患肘功能 恢复(图7)。
图7 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示意图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常见为后脱位,偶有前脱位和中心脱位。后 脱位,前脱位也可合并髋臼骨折。
拉下颌向下,同时解除了闭颌肌群的挛缩,以拇指摸清髁状突前上方, 拇指稍用力向下向后方向推压髁状突即可复位(图11)。
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曾询

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曾询发表时间:2017-09-04T17:13:25.3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作者:曾询[导读]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这与其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有关。
(四川省江安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4200)【摘要】目的:研究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肩关节脱位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整复手法,实验组采用“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1次复位成功率(97.7%)高于对照组(81.8%);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能够提高1次复位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关键词】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肩关节脱位;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68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071-02肩关节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脱位,这与其解剖特点和生理特点有关,多发生于青壮年,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且在首次发生肩关节脱位后,如制动时间不足、功能锻炼少等极易造成习惯性脱位。
因此为肩关节脱位患者制定正确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现我院将“上举、内收、旋转”整复手法应用于肩关节脱位复位及康复训练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肩关节脱位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关节脱位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骨折等其他损伤,合并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8.6±2.3)岁;病程2h~9d,平均(2.3±0.6)d;脱位部位:左侧14例、右侧30例。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附图)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
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摘要: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
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
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1 万人里面就有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10 岁至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
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
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
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
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
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
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
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
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20例体会

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20例体会摘要目的:介绍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的优点。
方法:无需麻醉,患者侧坐在木制靠背椅上,患腋置于靠背椅横梁棉垫上,术者站于靠背椅后,将患肢夹在两腿间向下牵引,同时助手扶住患肩并稳定健侧肩部,即可复位。
结果:20例病人全部1次复位成功。
结论:利用靠背椅整复肩关节脱位优点多,疗效满意,具实用性。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靠背椅整复作者自2007~2010年门诊利用靠背椅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法简单实用,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例病人中,男16例,女4例;年龄18~70岁。
右侧脱位14例,左侧脱位6例;前脱位19例,后脱位1例;首次脱位18例,习惯性脱位2例;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6例。
方法:一般不需麻醉,年老或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者可适当应用止痛剂。
先安慰病人放松配合,准备1张普通坚实木制靠背椅,在靠背上端垫上棉垫或病人自己衣物之类,厚50cm,宽10cm,长与病人侧胸壁相等即可(保护腋窝神经血管免受伤)。
患者侧坐靠背椅上,患肢放于靠背后使腋窝置于靠背棉垫上,此时患肢稍成外展位,不必外旋,一名助手或家属扶住患肩并用肘前臂压住健侧肩部,术者站在靠背椅后面,双手反握住患肢腕上部,弯腰将握住患肢的双手夹在术者自己两大腿之间,缓慢用力下蹲向地面方向持续牵引,逐渐加大牵引力量约1分钟左右,使患肢内收靠在椅背上,即可听到或感觉到肱骨头回纳后产生弹响和滑动感,患者疼痛立减,自己可活动肩关节,同时方肩畸形消失,三角肌隆起,杜加氏征阴性。
然后再检查有无血管、神经损伤,并拍片或透视检查肩关节在位情况,前脱位上肢给予屈肘胸前悬吊固定2~3周,并予局部按摩,活血止痛、预防感染等处理,3周后肩关节逐步功能锻炼。
结果20例患者均一次整复成功,牵引时间一般1~5分钟。
一般2分钟左右即可复位,快者半分钟即复位。
患者都可耐受,不需用药,无1例血管神经损伤征象,复查X线复位好,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均原位复位。
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附图)

肩关节脱位复位手法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
对于肩关节脱位目前存在许多复位方法,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肩关节是全身关节里面活动度最大的关节。
肩关节的稳定依赖肩部关节囊、韧带和其他肌肉结构来共同维持。
因此,肩关节也是最容易出现脱位。
详细了解肩部解剖结构和脱位类型,同时采取合适的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治疗至为重要。
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缺少对照比较,选择哪种复位方法往往取决于医师的偏好。
骨科医生必须掌握多种复位方法,针对特定的患者选择最佳的复位方案。
在现代文献中,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有许多报道,但是很少有文献关注急性肩关节脱位的早期处理。
肩关节是最常见的脱位大关节。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活动的增加,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已上升到每年 1 万人里面就有 24 例发生肩关节脱位。
初次肩关节脱位的好发人群是 10 岁至 20 岁的男性,其次是五六十岁的人群。
详细了解肩关节的解剖、脱位的类型,掌握麻醉技术和复位方法对于处理肩关节脱位非常关键。
病理解剖肩关节由于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关节面的接触又最少,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
因此,肩关节的稳定性更多的依赖关节囊附着的周围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存在较高脱位风险。
肩关节的稳定由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共同维持(表1)。
静态稳定结构主要是在运动末期对肩关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来维持肩关节的协调。
而动态稳定结构则在肩关节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调节来提供动态的稳定。
肩部的静态约束结构包括:喙肩弓、关节窝、关节盂唇、关节囊和盂肱韧带。
喙肩弓是由喙突、喙肩韧带、肩锁关节、锁骨组成。
上述结构共同维持肩关节前上方的稳定。
而且,关节盂的关节面存在向上向前的角度,可以提供下方和后方的稳定。
和髋关节的髋臼不同,肩关节的关节盂使得肩关节更加灵活,但更易于出现不稳。
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几种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几种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肩关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肩关节,如果我们的肩关节出现了脱位情况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肩关节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肩关节,如果我们的肩关节出现了脱位情况,不但会给我们带来疼痛的感觉而且还会导致我们的动作受限,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那么肩关节脱位应该如何复位呢?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肩关节脱位复位的几种方法。
(1)科氏法(Kocher"s法)
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
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
并可听到响声。
(2)牵引推拿法
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
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
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
(3)足蹬法(Hippocrate"s法)
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
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复位后肩部即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图解10几种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Hippocrates法中国医学生使用最多的办法。
患者仰卧位,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如果患者肌肉未能松弛,复位较为困难,需使用较大的力量进行复位,有血管神经损伤及导致骨折可能的风险。
医生将足部抵在患侧腋窝,对患肢进行纵向牵引的同时交替内外旋转肱骨头。
牵引对抗牵引法患者仰卧位,用布单从患侧腋窝部绕过胸部由助手牵拉或绑在床上对抗牵引,医生向下向外45°牵拉患肢。
Santos法Hippocrates法的一个改良。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医生一手固定住患者患肢的肩峰处,一手对患肢上臂持续纵向牵引并外旋。
Spaso法患者仰卧位,医生站在患肢同侧,握持患肢将肩关节前屈90°。
先进行轻柔的纵向牵引,然后轻度外旋。
患侧的肩胛骨内缘必须与床板接触以稳定关节盂。
通常情况下,牵拉几分钟之后肩关节就可以自行复位,或者需要通过手法将肱骨头推向关节盂。
成功率在 68% 至 88% 之间。
轻微外旋的情况下垂直牵引患肢。
但是必须维持肩胛骨紧贴床板。
Eskmo法患者侧卧位,医生握持患肢垂直牵引,将对侧肩关节拖离地面几厘米。
维持这一位置几分钟直至完成复位。
虽然这一方法易于操作,但是可能出现臂丛神经的过度牵拉。
Stimson 法患者俯卧在担架上,患肢悬在床边,在腕关节或肘关节捆绑重物进行牵引,一般从 5 磅(2.27 公斤)开始。
同样,也可以将患肘屈曲90°以放松肱二头肌肌腱,医生也可以轻柔的摇晃患肢。
通常在15 至20 分钟之内可以获得复位。
椅背法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或者嘱病人慢慢站起,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复位肩关节。
报道有73%的成功率。
椅背法一患者侧坐在椅子上,患肢绕过椅背。
腋窝处顶在椅背上,医生旋后位握持前臂向下牵拉。
椅背法二患者先侧坐在椅子上将患肢搭靠放在椅背另一侧,医生纵向牵拉患肢的同时患者从椅子上站起。
脱位整复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

脱位整复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遂昌县中医院华益雄王晓博一、前言肩关节脱位,亦称肩肱关节脱位。
古称肩胛骨出、髃骨骱失或肩骨脱臼。
本手法适用于单纯脱位,不伴有骨折的患者。
二、生理解剖肩关节为结构不稳、运动广泛的球凹关节。
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所构成。
解剖特点•肱骨头大,呈半球形,关节盂小而浅,约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
•关节囊和韧带薄弱松弛,关节囊的前下方缺少韧带和肌肉覆盖。
•其运动幅度最大,能使上臂前屈、后伸、上举、内收、外展、及内、外旋。
三、肩关节脱位分类•根据脱位的时间与复发次数新鲜、陈旧、习惯性•根据脱位后肱骨头的位置前脱位、后脱位•前脱位又分为喙突下、盂下、锁骨下、胸腔内喙突下脱位盂下脱位锁骨下脱位后脱位四、病因病理1.病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1.传达暴力○2.杠杆作用力2.病理改变:1)关节囊撕裂2)肱骨头移位五、临床诊断1.病史及体格检查1)外伤史2)肩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3)患臂弹性固定于肩外展20~30度4)喙突下、腋窝内或锁骨下可触及肱骨头5)方肩畸形:a.患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b.肩峰显著突出c.肩峰下部空虚6)搭肩试验阳性(Dugas征):患侧肘关节屈曲,肘尖贴紧胸壁,则患侧手不能搭在健侧肩部。
7)直尺试验阳性:腋皱壁下降,直尺边缘能同时接触肩峰及肱骨外上髁。
2、X线检查:(诊断及分型重要参考依据)a.肱骨头移位的方向与位置b.脱位的类型c.有无并发骨折3.手法复位前必须明确:有无患肢血管、神经损伤,并且在操作前告知患者及家属。
六、常用复位手法1)拔伸足蹬法○1手牵足蹬,矫正脱位重叠○2.外展外旋,使肱股头移到关节盂边缘○3内收内旋,屈肘贴胸,使肱股头入盂○4按压使大结节骨块复位2)拔伸托入法3)牵引回旋法.复位后固定方法:前臂绷带包扎+三角巾悬吊固定七、复位后检查•搭肩试验是否阴性•方肩畸形是否消失•患侧腋窝下、喙突下、锁骨下是否已摸不到脱出的肱骨头•肩关节能否作被动活动•X线摄片肩关节是否已复位,有条件必须行CT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肘 9 0 。 , 患 肢前 臂放 置 于 右前 臂 上 , 然 后 双 手 紧 扣 肱 骨 远 端 内 外髁 部 行 顺 势 对 抗牵 引 ,在 术 者 向 外下 推 顶 肱 骨 头 的 同 时 将 肱 骨 干外 旋 ,感 觉 肱 骨头 在 肩 背 侧 消 失 或 明显 的人 臼感 时 即复 位 成 功 。复 位 成 功 后 夹 板结 合 石 膏 固定 于 轻度 外 展 外 旋
3 . 2 治 疗 结 果 本 组 患 者 均 获 随访 , 时间 1 2 - 3 6个 月 , 平 均
呈 现 轻 度 外 展 及 明显 内 翻畸 形 。 4例 单 纯 肩 关 节后 脱 位 者 , 行 X线片肱骨上段正位 穿胸位检查 ( 图1 ) , 得 以明确诊断 , 2例 合并 大结 节骨 折 及 3例 合 并 肱骨 近端 骨 折 者 , 除 行 x 线 片 检 查外 , 还进行 C T三 维 重 建 , 明确 骨 折 移 位 情 况 , 为 复 位 方 法 的 选 择 提 供充 分 依 据 。
・41 2・ 来自中国骨伤 2 0 1 3年 5月第 2 6卷第 5期 C h i n a J O  ̄ h o p T r a u ma . Ma y . 2 0 1 3. V o 1 . 2 6 , N o . 5
・
手 法 介 绍 ・
不 同整复方法在肩关节后脱位治疗 中的运用
Z h o n g g u o Gu S h a n g / Ch i n a J O  ̄h o p Tr a u ma, 2 0 1 3, 2 6( 5) : 41 2 - 41 3 ww w. z g g s z z . c o m
2 0 0 5年 8月 至 2 0 1 1 年 5月 , 对 9例肩 关 节 后 脱 位 患 者 , 根 据 脱位 的不 同情 况 采 用 了 不 同 的整 复 方 法 , 疗效满意 。
X I A 0 Q i n g - r u i . O r t h o p a e d i c s Ho s p i t a l f o Q u a n z h o u A f il f i a t e d t o F u j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Q u a n z h o u
Tr e at me nt o f p os t e r i o r s ho ul de r di s l o c a t i o n wi t h di fe r e nt ma nua l r e d uc t i o ns ZHENG Xi a o— t o n g. LI Mi n g— x i o n g. a nd
位, 时 间 3周 。
3 结 果
本 组 9例 , 男 7例 , 女 2例 ; 年龄 3 1 ~ 9 2岁 , 平均 5 1 . 6岁 ; 左 肩 4例 , 右 肩 5例 。 致 伤原 因 : 摔 伤 7例 , 电击 伤 2例 。 合 并 伤: 单 纯 后 脱 位 4例 , 合 并 大 结 节 骨折 2例 , 合 并 肱 骨 近 端 骨 折 3例 。 受 伤 至 就 诊 时 间 0 . 5 h - 1 d , 伤 后 至 整 复 治 疗 的 最 长
时间为 1 4 d 。 主要症状为 : 肩 关 节 肿痛 、 活 动受 限 , 喙突突出明 显, 肩前 部 塌 陷 扁 平 , 可 在 肩 胛 冈 下 触 到 突 出 的肱 骨 头 , 上 臂
3 . 1 疗 效评价标 准
采 用 HS S肩 关 节 评 价 系 统 …, 按 疼 痛
( 运动、 非过顶运 动 、 日常 生 活 、 坐着休息 、 睡 眠 5项 , 每项 0 ~ 6分 ) 、 功能受限( 做手过头 顶的运动 、 不 使 用 肩 关 节 的运 动 、 手能摸 到头顶 、 日常 生 活 中 一 般 性 活 动 , 每项 0 ~ 7分 ) 、 压 痛 ( 0 — 5分 ) 、 撞击征 ( 撞 击 征 0或 l 5分 、 外 展 征 0或 1 2分 、 内收 征 0或 5分 ) 和活动度( 0 — 5分 ) 对 肩 关节 进 行 功 能评 估 。9 0 ~ 1 0 0分 为 优 , 7 O ~ 8 9分 为 良 , 5 0  ̄ 6 9分 为 中 , 5 0分 以 下 为 差 。
3 6 2 0 0 0 , F u j i a n , C h i n a
K E YW OR DS S h o u l d e r j o i n t ;D i s l o c a t i o n s ;B o n e s e t t i n g m a i n p u l a t i o n
2 治 疗方 法
2 2个 月 。 所 有 病 例 无 血管 、 神 经损 伤等 并 发 症 发 生 。 本 组 4例 单纯肩关节后 脱位者行外展 上举法复位成 功 ; 2例 肩关 节 后 脱位合并 大结节骨折采 用顺势拔伸外 旋法复位成 功 ; 3例 肩 关节 后 脱 位 合 并 肱 骨 外 科 颈 骨 折 采 用 拔 伸 推 顶 法 复 位 , 1例 复位 失 败 , 2例 复位 成功 , 其 中 1例 行 甩 肩疗 法 后 再行 手 法 复 位成功。8 例 复位 成 功 者 x 线 片 显 示盂 肱 关 节恢 复 正 常 , 合 并 骨 折 者 随着 脱位 的整 复 , 骨 折 满 意 复 位 。 固定 3周 后 开 始 功能锻炼 , 均无 复 发 性 脱位 。 1 例 整 复 失 败者 功 能 恢 复 差 。 本组 H S S肩 关 节 评 分 如 下 : 疼痛 2 8 . 8 9  ̄ 3 . 3 3 , 活 动 受 限
郑 晓蓉 , 李铭 雄 , 萧庆瑞
( 福 建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泉 州市 正 骨 医 院 , 福 建 泉 卅 I 3 6 2 0 0 0 )
关键词 肩关节 ; 脱位; 正 骨 手 法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0 0 3 4 + 2 0 1 3 . 0 5 . 0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