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词汇须读书目
【古籍】《三字经训诂》宋王应麟著清王相训诂1831年和刻本

【古籍】《三字经训诂》宋王应麟著清王相训诂1831年和刻
本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之一,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著。
此《三字经训诂》由清代王相增修训诂(注解),其内容多沿袭自明代赵南星注本,其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
此大字本为日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历久不衰。
《三字经》取材典故广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内容相当丰富。
背诵《三字经》
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做人做事的道理。
王应麟,南宋官员、经史学者。
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
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王相,字晋升,约生活于清朝康熙年间。
编辑和注释过多部启蒙书籍,如《千家诗》、《三字经》之类,刻印流播。
关注词典网
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
就是解释的意思,具体指解释古代汉语(文言文)中字词的意义。
“训”,许慎《说文解字》:“训,说教也。
”段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
明梅膺祚
《字汇》:“训,释也。
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
” 用现代汉语说,训,就是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的字义。
“诂”,《说文》:“诂,训故言也。
从言,古声。
”段注:“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人,是之谓诂。
”
文件名:三字经训诂.宋.王应麟著.清.王相.训诂.1831年和刻本
文件格式:PDF高清
文件大小:82M。
四校用的文言文实词书

四校用的文言文实词书
1. 《古文观止》: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文言文选集,包含了从东周至明代的优秀文章。
2. 《说文解字》:由东汉许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汉字的起源、演变、意义、读音和书写规则的文字学著作。
3. 《辞源》: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辞典,收录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4. 《古代汉语词典》:这本词典收录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包括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非常适合学习文言文的人使用。
5. 《王力古汉语字典》: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主编,收录了大量的古汉语字词,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辨析。
训诂学书目——精选推荐

郭在贻.训诂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赵振铎.训诂学纲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周大璞.训诂学初稿[M].武汉:湖北大学出版社,1987黄建中.训诂学教程[M].武汉:荆楚书社,1988程俊英、梁永昌.应用训诂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陈绂.训诂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6訓詁學專著簡目胡樸安《中國訓詁學史》商務印書館(初印本約在20世紀30年代)何仲英《訓詁學引論》(收入王雲五主編《國學小叢書》,民國閒排印本)齊佩瑢《訓詁學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4(初印本約在民國三十年後)(以上三種均收入《民國叢書》)陸宗達《訓詁簡論》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2002陸宗達《訓詁淺談》,1964(為《語文小叢書》之一種)陸宗達等《訓詁學的知識與應用》北京:語文出版社,1990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王寧《訓詁學原理》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周大璞《訓詁學要略》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1984第二版周大璞《訓詁學初稿》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洪誠《訓詁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郭在貽《訓詁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張永言《訓詁學簡論》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5趙振鐸《訓詁學綱要》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趙振鐸《訓詁學史略》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白兆麟《簡明訓詁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陳新雄《訓詁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訓詁學簡論》臺北: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黃建中《訓詁學教程》武漢:荊楚書社,1988程俊英、梁永昌《應用訓詁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陳紱《訓詁學基礎》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劉又辛、李茂康《訓詁學新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饒尚寬《訓詁學通論》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徐啓庭《訓詁學概要》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1宋金蘭《訓詁學新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周信炎《訓詁學史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孫永選等《訓詁學綱要》濟南:齊魯書社,1996黃靈庚,張繼定《訓詁學與語文教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孫雍長《訓詁原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路廣正《訓詁學通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柳長華《訓詁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5張廣飛《訓詁學與中學文言文教育》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陳煥良《訓詁學概要》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劉成德《簡明訓詁學》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齊沖天《訓詁學教程》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周復綱等《訓詁學基礎教程》北京:學苑出版社,1989黃大榮《訓詁學基礎》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黃典誠《訓詁學概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許威漢《訓詁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楊端志《訓詁學》殷煥先校訂,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6吳孟復《訓詁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馮浩菲《中國訓詁學》,1995黎千駒《訓詁方法與實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陆宗达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趙振鐸:《古代辭書史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訓詁學綱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訓詁學史略》(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辭書學綱要》(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張永言:《詞彙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訓詁學簡論》(同前)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山西人民出版社)。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读书100本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读书100本一、语言学类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二、文艺学类1.《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陆梅林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邓小平论文艺》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4.《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5.《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6.《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7.《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章安祺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8.《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9.《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10.《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11.《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三、中国古典文学类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6.《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7.《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8.《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9.《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10.《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11.《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12.《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13.《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14.《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1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1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18.《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19.《辛弃疾词选》朱德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20.《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2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22.《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23.《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24.《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5.《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6.《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7.《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28.《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29.《长生殿》洪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30.《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31.《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类1.《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野草》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3.《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4.《郁达夫小说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5.《新月诗选》陈梦家编,上海书店复印1985年6.《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7.《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8.《沈从文小说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9.《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10.《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11.《艾青诗选》艾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12.《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13.《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4.《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15.《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60年版16.《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17.《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18.《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19.《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0.《台湾小说选》,《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2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五、外国文学类1.《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2.《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3.《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4.《哈姆莱特》(《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5.《伪君子》(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6.《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7.《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83年版8.《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9.《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10.《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11.《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著,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2.《卡拉马佐夫兄弟》(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3.《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14.《母亲》(俄)高尔基著,瞿秋白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15.《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黄锦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16.《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17.《等待戈多》(法)萨缪埃尔·贝克特著,收《荒诞派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18.《沙恭达罗》(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19.《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0.《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漓江出版社1985初版21.《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22.《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
训诂学参考书目

《十三经注疏》清阮元校刻中华书局1980年《诸子集成》国学整理社上海书店1986年《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战国策》汉刘向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汉书》汉班固著中华书局1962年《方言》汉扬雄著四部丛刊本《春秋繁露》汉董仲舒著四部丛刊本《白虎通义》汉班固著四部丛刊本《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中华书局1985年《释名》东汉刘熙著四部丛刊本《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著四部丛刊本《独断》东汉蔡邕著四部丛刊本《说苑》刘宋刘义庆著四部丛刊本《世说新语校笺》刘宋刘义庆著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中华书局1977年《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四部丛刊本《梁书》唐姚思廉著中华书局1973年《新唐书》宋欧阳修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旧唐书》后晋刘昫等著中华书局1975年《广韵》宋陈彭年等编北京中国书店1982年《归田录》宋欧阳修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鸡肋篇》宋庄绰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野客丛书》宋王楙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老学庵笔记》宋陆游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癸辛杂识》宋周密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麈史》宋王得臣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石林燕语》宋叶梦得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北梦琐言》宋孙光宪著中华书局1961年《梦溪笔谈》宋沈括著中华书局1957年《容斋随笔》宋洪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1年《资治通鉴》宋司马光编中华书局1956年《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五灯会元》宋普济著中华书局1984年《归潜志》金刘祁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著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西厢记》元王实甫著中华书局1958年《水浒全传》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元曲选》明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8年《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著中华书局1998年《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字诂义府合按》清黄生著中华书局1984年《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著武汉古籍书店1983年《读书杂志》清王念孙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经义述闻》清王引之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东塾读书记》清陈醴著《清经解》上海书店1988年《古书疑义举例五种》清俞樾等著中华书局1956年《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纪昀等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观堂集林》王国维著中华书局1959年《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杨树达著中华书局1983年《刘申叔遗书》刘师培著《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著《纪念蔡元培先生文集》《文字声韵训诂笔记》黄侃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56年《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1年《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训诂学原理》王宁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词汇》王宁、邹晓丽主编香港海峰出版社1998年《汉语词汇史》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93年《同源字典》王力著商务印书馆1982年《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汉语史稿》王力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语文杂记》吕叔湘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著齐鲁出版社1981年《敦煌变文集》王重民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训诂学简论》张永言著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简明汉语史》向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训诂学初稿》周大璞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周祖谟学术论著自选集》周祖谟著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53年《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新3版《义府续貂》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81年《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锳著中华书局1980年《唐宋笔记语词汇释》王锳著中华书局2001年修订本《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敦煌文学丛考》项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敦煌变文选注》项楚著巴蜀书社1990年《王梵志诗校注》项楚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宋永培著巴蜀书社2001年《许慎与说文解字》苏宝荣著大象出版社1997年《说文解字今注》苏宝荣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苏宝荣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东汉--南北朝常用词演变研究》汪维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朱庆之著台湾文津出版社《部首说解》黄绮著《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曾昭聪著黄山书社2002年《现代汉语色彩词研究》叶军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语言论》萨丕尔著商务印书馆1964年《语言学概论》帕默尔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
第七章 训诂的类型(三)

所谓‚经典‛,就是指这十四种典籍;所谓‚释文‛,
就是释音兼释义,故每种典籍后面原来都有‚音义‛
二字,如《周易音义》、《古文尚书音义》等。
体例上:从经典正文和注文中摘出要解释的字,加上
注音、释义。注音通常用反切,有时也用直音法。 凡一字数音时,第一个是正音。释义时常常徵引诸
家训诂,有时也参以己意。
五.钱大昕《恒言录》
《恒言录》六卷,清人钱大昕撰。钱大昕,清代著 名学者,治学领域宽广,在音韵、训诂等方面多所 创获,有关著述见《十驾斋养新录》、《潜研堂文 集》等。 《恒言录》者,‚恒‛有常义,所谓‚恒言‛,就 是常言,也就是俚言俗语。本书搜集古书中的俗语、 方言八百馀条,按吉语、人身、交际、毁誉(以上 卷一)、常语、单字、叠字(以上卷二)、亲属称 谓(以上卷三)、仕宦、选举、法禁、货财(以上 卷四)、俗仪、居处器用、饮食衣饰(以上卷五)、 文翰、方术、成语、俗谚有出(以上卷六)划分, 凡六卷十九类,逐一举证溯源。例如:
《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二.玄应《一切经音义》
玄应《一切经音义》,也称《众经音义》、《大唐 众经音义》、《玄应音义》,二十五卷,是初唐僧 人玄应编撰的一部解释佛经音义的著作。此书成于 贞观末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 全书体例是:每卷卷首先列注经名目,再按该经卷 次解释。基本上都是复音节词。每一词语下先标音, 次释义,兼辨俗体;均枚举群书传注、训诂资料, 说明训释依据。
注:‚‘趍’,影宋本及沈校本作‘趁’。
三.陈士元《俚言解》
《俚言解》二卷,明陈士元撰。 《俚言解》的内容没有标明门类,大致按时令、人事、 酒食、衣服、房屋等类别辑录俚言俗语,举出书证, 加以考释。
耳边风 ,闻言不入耳曰耳边风。杜荀鹤诗 (《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百岁有涯 头生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二、写出下列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1.郝懿行:《易说》《书况》2.刘熙:释名、孟子注3.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4.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注、五经正义5.郭璞:尔雅注6.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7.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8.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三、写下列著作的作者及主要内容1.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
《周礼正义》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的学术巨著。
2.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著作,全名《楢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西汉扬雄著。
今存13卷。
体例是先列举词条,然后分别说明通行情况。
书中所记载的都是古代不同地区的词汇,还掺杂少数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
《方言》对所记录的词汇,往往注明通语、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转语等,从中可大体了解汉代方言分布轮廓。
《方言》以各地的活方言作为记录对象,不受文献记载和文字形义的限制,并注意综合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去研究方言,这在研究方法上为后世树立了优良传统,在中国和世界的方言学史上都享有盛名。
3.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学家。
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的专著。
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
这对于读者读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益的。
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
解释词的本义。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
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中国古代语言学著作一览表

中国语言学史发展各时期主要成就一、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小学:训诂、文字、音韵)时代著作名称作者类型摘要一、文字学晋《字林》吕忱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字林》为补《说文解字》漏略而作,部目依据《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共收入一万两千八百二十四字。
辽代《龙龛手鉴》行均字书其书凡部首之字以平、上、去、入为序,各部之字复用四声列之。
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梁《玉篇》顾野王中国古代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
《玉篇》以《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五百四十二部,部次共收入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字,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
全书三十卷。
隋唐《五经正义》孔颖达经籍义疏的著作,《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
《五经正义》共180卷,系经学义疏的结集,偏重南学。
其中包括《周易正义》14卷,《尚书正义》20卷、《毛诗正义》40卷、《礼记正义》70卷、《春秋左传正义》36卷。
它提出了“义存于声”、“借声为义”,为清代“因声求义”的先导。
唐《干禄字书》颜元孙《干禄字书》是一本刊正汉字形体的书,为正书法的专书为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俗,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干禄字书》。
《干禄字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
同属一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
颜元孙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三体,有的一个字列举两体,一一加以说明。
宋代《复古编》张有正书法的书《复古编》二卷,又附录一卷,是根据《说文解字》辨别文字正俗。
书中以四声分列诸字,正体用篆书,而注别体,俗体于其下。
又辨别形体笔画相似的字,其书过于泥古,谬误颇多。
宋代《类篇》王洙、司马光等奉召纂修正书法专书《类篇》分十四卷,又目录一卷,每卷分上中下,共四十五卷。
其依据《说文》分五百四十四部,收字三万一千余。
金《四声篇海》韩孝彦字书开创字书音序检字法的先河。
明末《正字通》张子烈文字学以《字汇》为蓝本,比《字汇》有所增订;是《康熙字典》的蓝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读:郭在貽《訓詁學》(修訂本),中華書局,2005年。
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
蔣紹愚《古漢語辭彙綱要》,商務印書館,2005年。
选读: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影印本),中華書局,1983年。
董志翘《中古文献语言论集》,巴蜀书社,2000年。
《郭在贻文集》,中华书局2002年。
高守綱《古代漢語詞義通論》語文出版社,1994年。
黄征,《敦煌语文丛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
黄征,《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
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
何九盈、蔣紹愚《古漢語辭彙講話》,北京出版社,1980年。
洪成玉《古漢語詞義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胡朴安《中國訓詁學史》(影印本),中國書店,1983年。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陸宗達、王寧《訓詁與訓詁學》,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
马景仑《段注训诂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1984年。
蘇寶榮、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
蘇新春《漢語詞義學》,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孙雍长《训诂原理》,语文出版社,1997年。
王力《漢語辭彙史》,商務印書館, 1993年。
王寧《訓詁學原理》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
趙克勤《古漢語辭彙概要》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
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