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例
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的X线诊断(附56例分析)

管反流 2 6例 (6 4 % ) 食管裂孔疝 7例 4 .2 , (2 5 。所有患者均 外科 术 中证 实并 1. %)
行手术治疗 , 后 症状 均 消失。结论 : 术 消
化 道 造 影 是 临床 上 诊 断 先 天 性 幽 门肥 厚 狭 窄常 用 的 方 法 , 能给 临床 提 供 可 靠 的 并
差, 给临床提供 手术 依据欠 佳 , 且发 现合 并食 管裂孔疝及 食管 反流 等并发症 不如 消化道造 影 , 可作为 门诊筛选本病 的检查
方法。
d i 1 . 9 9 j i n 0 7 —6 4 . 0 0 o : 0 3 6 / . s .10 s 1x 2 1 .
3.】 93
依据 。
图像 清晰 , 易于识别 。其典型声像图改变
关 键 词 先 天 性 幽 门肥 厚 狭 窄 x 线
诊 断
( 3 2 %) 2 . 1 ,十 二 指 肠 蕈 征 9 例 (6 0 % ) 幽 门乳突 征 8例 ( 4 2 % ) 1.7 , 1.9 ,
为幽门肌增厚 , 门管延长 。但准确率较 幽
双轨 征 8例 (4 2 % ) 1.9 。 近 年来 超 声 检 查 已广 泛 应 用 于 肥 厚 性幽门狭窄的诊断 , 法安全 , 方 简便 易 行 ,
双轨 征 8例 (4 2 % ) 其 中 合 并 胃食 1. 9
5 6例患者均显示 先天性 肥厚性 幽门 狭窄特征性 x线表现 。造 影前透 视显示 4 3例 (6 7 % ) 者 胃腔 不 同程度 的扩 7.9 患 张; 造影 术中 5 6例 患者 均有 不 同程 度 的 幽 门梗阻 表现 , 中幽 门管呈 线样 征 4 其 9 例 ( 75 ) 胃 窦 部 呈 肩 样 征 1 例 8. % , 8
变频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牡丹江地区荨麻疹患者的常见 变应原及斑贴试验的 临床应 用,为疾病 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 采用标 准抗原 系列对 132例荨麻 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 。结果 :132例荨麻疹 患者斑 贴试验 者 中,有一项或一项 以上 阳性 者 9l 例 ,阳性 率 68.9% 。 变应 原 阳性 率位 居 前 三 位 的 分别 是 :硫 酸 镍 (31.1% )、对 苯二 胺 (17.4% )、芳 香 混合 物 (12.9% ),男 女 患 者斑贴试验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结论 :硫酸镍、对苯二胺、芳香混合物是牡丹江地区引起荨麻疹 的主要 变应原 。 【关键词】 荨麻疹 ;标准抗原 ;斑贴试验
· 46 ·
牡丹江医学 院学报 2010年 第 3l卷 第 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VoL 31 NO.6 2010
变频 超声 诊 断小 儿先 天性 肥厚 性 幽 门狭 窄分 析
王丽娟 ’ 于 威 朱芳芳 甘 娜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 3l卷 第 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 ̄ ERSITY VoL 31 NO.6 2010
.
‘q , 。
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特别是高 频超声探 头的出现 ,使超声诊断本病 的准确性 大大提高。普 通 凸阵探头频率 较低 ,穿 透力强 ,探测深 度较 深 ,范 围广 ,能 显示病变的部位 、范围及与周 围组织 的关 系,而 高频探头探 测深度较浅 ,但 分辨率高 ,易发现较细小的病变 ,尤其对小儿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

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高频超声诊断作者:康利克陈海宁郑红雨黄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常见的婴幼儿消化道畸形,其病理学基础是幽门肌特别是环肌肥厚使消化道梗阻。
临床表现为剧烈频繁呕吐及腹部膨隆触及包块而就诊。
本文就我院近年来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11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1例,男7例,女4例,新生儿8例,6个月以内婴儿3例,因进食后剧烈频繁呕吐及腹部膨隆触及包块,临床拟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而就诊进行超声检查。
1.2超声检查方法采用ALOKA-7a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7.5MHz,患儿平卧位,利用患儿腹壁薄,透声好的特点,适度加压排开肠道气体,进行腹部有序的扫查。
首先了解贲门结构,胃壁、胃腔情况,然后在胆囊下方找到幽门部进行仔细扫查。
2.结果其典型超声图像为纵切呈梭形低回声团块,形态类似成人子宫颈长轴切面,幽门管壁增厚为较均匀的低回声,肥厚的幽门环肌横切面,呈面包圈征改变。
幽门肌厚度﹥4㎜,最厚﹥10㎜,幽门管长度﹥15㎜,管壁与胃窦部相延续,管腔狭小呈线状。
胃内物通过受阻,胃腔明显增大,内可见液体及食物回声。
3.讨论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状肌及全层肌肉增厚、增生,以环状肌为主【1】,使幽门腔狭窄所引起的胃输出道不全性梗阻,为婴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多发生于出生后4周内,早期的主要症状为吐奶,开始是溢奶,然后是逐渐加重的喷射状呕吐,呕吐物无胆汁。
因幽门管狭窄,食物通过受阻,引起胃潴留,胃不同程度的扩张。
大部分患儿在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包块,观察到胃蠕动波,是幽门肥厚性狭窄的特有征象。
其发病原因不祥,大多数学者认为有几方面的学说,如幽门肌层先天性发育异常,幽门环肌过度增生而至幽门狭窄,支配幽门的副交感神经发育异常紊乱,家族性遗传倾向,内分泌因素,其他如血型、病毒感染、环境等因素【2】,都可能引发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 4.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由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受抑制或胆红素肠肝 循环增多所致。
• 5.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6,营养不良。
(二)特殊检查
• 1.X线检查:腹部平片立位时可见胃扩张,钡餐通过幽门障碍,幽门管 细长狭窄,胃排空延迟。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指 幽门的环形肌肥厚、增生导致幽门管腔狭窄的上消化道不全性梗 阻性疾病。
• 其特点为无胆汁性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及右上腹肿块。 • 本病男性多见。
【诊断】
• (一)临床表现 • 1.呕吐:早期突出症状,多在出生后2~3周出现,逐渐加重,于喂奶后
数分钟发生,呈喷射状,内含奶块,但无胆汁。 • 少数患儿因呕吐频繁使胃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呕吐物可含有咖
啡样物或带血液。 • 呕吐严重者则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
【诊断】
• 2.胃蠕动波:在进食后不久即出现,从左上腹肋缘下向右上腹移 动,呕吐后消失。
• 2.超声波检查:幽门环肌肥厚≧4mm,幽门管长>15mm,幽门直径 >15mm。
【鉴别诊断】
• 1.幽门痉挛:出生后出现呕吐,呈间歇性,呕吐量较少,无右上腹肿块, 全身情况良好,应用解痉剂有效,X线和超声波检查正常。
【鉴别诊断】
• 2.胃扭转:发病较早,于生后数周内出现呕吐,在喂奶后或在体位变 动时发生,非喷射状。
• 钡餐X线检查示贲门畅开,钡剂从胃中反流到食管内。
【治疗】
• 1.一般治疗:对呕吐严重者应及早补液,防止水与电解质紊乱。注意 营养,防治感染,加强护理。
对婴幼儿期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的探讨

钡餐检查可见钡 剂行进 至幽 门部 停止 或
准确可靠的手 术依 据 , 明显优 于 x线 钡 餐造影 , 可作 为常规首选检查手段 。
关键 词 钡餐造影
0 0 4 7 8
后经手术证实 胃扭转 。
X线 检 查 结 果 :0例 钡 餐 x 线 见 胃 1
仅有少 量进 入 十二 指肠 , 门管细 长 狭 幽
结 果
IP H S主要 是 由 于 肌 纤 维 增 生 及 肥 大 , 无
剂, 然后结合仰 卧位观 察食 管 、 幽门 、 胃、
十二指肠球部及相互情况 , 取右前斜位俯 卧位点 片 , 胃排空延迟 , 2~3小时后 如 需
再 观察 。
明显结缔组织增 生 。平滑肌 内神 经丛可 有变性 , 目减 少 , 织学显 示粘膜 下水 数 组 肿, 环层肌层 明显增厚 , 随年 龄增 大肥厚 愈益明显。正常 婴幼儿幽 门管长径为 l 0
厚 性 幽 门梗 阻(H S 的 临床 意 义 及 比较 IP )
超声检查结果 : 幽门管呈典型橄榄形 特征 8 , 壁全周性 均匀性 增厚 呈低 7例 管 回声呈靶环征 , 中心为 点状高 回声 , 四周 为环行低 回声 , 并测 得 幽 门管 长径 2 . 08
± . m 幽 门 环形 肌厚 度 5 7± . m 7 0 m, . 0 7 m, 幽 门管 径 1. 7 0 m, 幽 门 水 肿 伴 52± . m 2例 胃食 管 反 流 误 诊 为 I P 。3例 超 声 未 见 HS
x线钡餐 造 影诊 断 的优 势。方 法: 9 对 6 例 患儿通过 超声与 x线钡餐造影观察 幽 门管长径 、 门管前后 径、 形肌厚 度等 幽 环
指 标 。结果 :6例 患 儿 中 9 9 0例 应 用 超 声
20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超声诊断的几点体会

关键 词 : 小儿; 幽 门肥 厚 狭 窄 ; 超 声诊 断
中图分 类号 : R 6 5 6 . 6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9 — 0 1 0 4 — 0 1
C H P S是导 致 新 生儿 、婴 幼 儿 出生 后 哺乳半 小 时 内发 生 喷 1 6 m m。这里 需要 说 明 的是 这 个标 准全 阳性 或 部分 阳性 , 只能 说 射 状 呕 吐 的 主要 原 因 , 严 重 影 响 小儿 健 康 发育 , 重 者 危 及 生命 , 明患儿 有 幽 门肥厚 延长 , 并不 代 表绝 对会 出现幽 门梗 阻 。幽 门 占d ' J L  ̄ i f 化 道 畸形第 三位 。据统 计 , 以初 产 的男 婴 占比例 较高 , 梗 阻 出现 与否 主要 取决 于幽 门管 腔是 否 真正 受 到影 响而 狭 窄 。 早产 儿更 高 。本 文收 集 2 0 1 1 年至 2 0 1 2年 由我 院小儿 外 科 2 0例 正 常管 腔> 2 m m, 同时 还要 必须 结合 患儿 的临床 症状 与 体征 , 方 C H P S手术 患 儿 , 并对 这些 病例 术 前 的超声 诊 断报 告进 行 回顾性 可 做 出超声 诊 断 。有的 患儿 幽 门肥厚 却无 梗 阻症 状 , 称 非梗 阻
像不 满 意时 还 可通 过 胃管适 量 注入 生理 盐 水 进行 声 学 造 影 , 建
幽 门的通 过 情况 。
表 1 2 0例 CHP S患儿超声检查结果
立 良好 的透 声 窗 ,以利 于观 察 和测量 胃及 幽门 管 的结 构情 况 和 2 讨 论 2 . 1超声 诊 断 C H P S与手 术结 果对 比, 诊断 符 合率 高 , 而且 无 伤 害、 无 痛苦 , 检查 重 复性好 , 患 者家 属 易接 受. 胃镜 检查 患 儿痛 苦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疾病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英文名: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缩写:CHPS别名:先天肥大性幽门狭窄;新生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CD号:Q40.0分类:儿科概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幽门梗阻,是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病之一。
流行病学: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新生儿幽门环形肌肥厚,导致幽门狭窄,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1717年首次在伦敦报告本病,1898年首次用胃空肠吻合术治愈本病。
1911年Ramstedt 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治疗本病,此方法沿用至今。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种而异。
白种人发病率高于黑种人约2.5倍。
国外统计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2~5名发生本病,国内发生率为0.3‰~1‰,男多于女,约为4~5∶1,50%~60%为第1胎,少数病例有家族史。
发病率因地区和种族不同差异很大。
该病在欧美发病率很高,有人报道300~900个活婴中有1例。
在我国该病的发病率较低,大约在3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
但仍为新生儿常见的疾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
男性远较女性发病率高,男性占90%以上。
多为足月产正常婴儿,未成熟儿较少见。
目前手术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疗效,病死率已降至1%以下。
病因:病因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有以下几种学说: 1.幽门肌间神经丛异常 由于神经节细胞发育不正常,数目减少或退行性变,使幽门括约肌神经控制不平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幽门肌肉肥厚、增生,幽门管腔狭窄而形成幽门部不全梗阻。
C D D C D D C D D C DD2.遗传学说 有人认为本病系多基因遗传,发生于同胞兄弟机会是3%~6%,同卵双生儿为22%。
母患病子女风险率为19%和7%,父患病子女风险率为5.5%和2.4%。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演示ppt课件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
定期随访
术后患者应定期接受随访,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随访内容
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评估。
随访频率
根据患者病情和狭窄程度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一般术后早期随 访较频繁,随着病情稳定逐渐减少随访次数。
复发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
1 2 3
复发风险评估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涉及多个基 因区域变异。
幽门肌层增生
幽门部肌肉异常增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胎儿期宫内感染、 胎儿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
胃肠激素异常
胃肠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幽门部肌肉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进而引 发幽门狭窄。
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先天性肥厚 性幽门狭窄的首选诊断 方法,具有无创、便捷 、准确等优点。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预后评估与随访管理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 门环肌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腔 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梗阻性疾 病。
04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 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饮食调整的重要性,如少量 多餐、避免过度饱食等。
并发症预防
教育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如呕吐、脱水等。
心理支持策略
情感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论文: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
性幽门狭窄1例
1 临床资料
婴儿,男,62天,患儿以喂奶后频繁呕吐就诊。
呕吐为进行性加重, 呕吐物不含胆汁。
超声检查显示:幽门管直径16 mm; 幽门肌长度 19 mm; 幽门肌厚度 5mm, 横断面为靶环征,纵断面为宫颈征。
并见胃腔扩大、胃蠕动增强, 动态观察见胃潴留, 胃蠕动增强。
超声提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所见与超声检查完全相符。
2 讨论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外科疾病[1]。
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 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 8: 1。
由于幽门环形肌肥厚, 导致幽门狭窄, 出现幽门梗阻症状。
其病因未明, 可能与肽能神经结构改变和功能不全有关, 因环肌中含脑啡肽的血管活性肠肽神经纤维减少, 组织中p 物质含量减少; 也可能与幽门肌层局部激素浓度增高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状态有关。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典型声像图表现为幽门肌增厚、粘膜水肿及幽门管延长, 幽门环肌为低回声, 粘膜为稍强回声, 管腔为无回声区, 横断面为靶环征,纵断面为宫颈征。
幽门管直径≥15 mm; 幽门肌长度≥18 mm; 幽门肌厚度
≥4 mm,可作为诊断的标准[2]。
动态观察胃储留较多、胃
蠕动增强以及幽门窦肥厚等表现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的间接征象,。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幽门痉挛:幽门痉挛新生儿出生后早期可出现呕吐, 超声检查无明显幽门肌增厚和幽门管延长,喂水后动态观察幽门开放时胃内容物能顺利通过。
②幽门隔膜及胃粘膜脱垂:临床症状与幽门肥厚性狭窄很相似, 超声图像见幽门腔狭窄, 无幽门
肌层肥厚及门管延长。
③胃扭转:临床呕吐症状酷似幽门肥厚性狭窄, 喂奶后或服胃肠造影剂后超声检查显示胃壁、食管与胃粘膜有交叉现象, 胃大弯位于胃小弯上方, 幽门窦
位置高于十二指肠球部, 无幽门外径扩大或肌层肥厚, 胃
内呈双液平面, 食管腹段延长且开口于胃下方。
④十二指肠梗阻:超声显示胃滋留扩大而幽门环肌弛缓开放的功能良好, 向幽门远端扫查, 近端十二指肠扩张, 肠腔内容物低回声, 如已吞入气体即可见强回声伴声尾。
出现双泡征超声图像, 中下腹肠腔积液较少, 可考虑为十二指肠梗阻。
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简单易行、无创伤, 重复操作性强, 且避免了x 线照射引起的身体危害, 以及吞
钡检查引起的呛咳、吸入性肺炎等, 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首选检查。
参考文献
[1]王雅冰,杨晓峰,张彦宗,等.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b 超与x 线检查比较. 中国误诊学杂
志.2011,6(1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