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2
2022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2

【优化指导】2022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21.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2.李克强在题为“深刻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主题主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中强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按经济、社会、自然等的客观规律办事,把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与发展的成效和结果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价值规律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对价值规律的认识。
应该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实现优胜劣汰。
在经济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材料一马克思说:“也许会有人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那么一个人越懒或越笨,他生产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完成这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多。
然而,这样推论将是一个可悲的错误。
”材料二“生产一个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随着所用劳动的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劳动的生产率越高,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多;劳动的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所完成的产品也越少。
高中政治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件 新人教选修2

思
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的 剩 余 价 值 理
剩余 价值 的实 现
①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②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③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①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
马 克
剩余 价值 的生 产
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 造剩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 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③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总览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的伟 大贡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意义
马克思的剩 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经 济危机理论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思维拓展 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考点二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知识归纳
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2006 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 热潮。到 2009 年 6 月底,我国已有 19 家企业投产,另有 10 多 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 2 倍以 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 硅 70 美元/公斤,国外 30~50 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 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 者倒闭的命运。 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上图,对材料加以分析。
论 剩余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考情透析知识整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三个条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研究对象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货币理论⎩⎨⎧商品及其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理论⎩⎨⎧内容、形式作用意义⎩⎨⎧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分割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主要内容⎩⎨⎧实质根源阶段意义⎩⎨⎧揭示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阐明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考点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易错归纳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是商品。
(×)正解: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共性。
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随着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
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交换实际是按人的劳动进行交换,所以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因而,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正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而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种商品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正解: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质的东西。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新人教选修2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探究
动态发布 天津高考,12 四川高考,11 天津高考,12 浙江自选模块,7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特点 高考通常以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一些经济现象、马克思的观点 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马克思的劳 动二重性及价值规律的理解。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点1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解题指导: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任何商品都是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 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 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枢纽。 (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 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 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核心考点一
考点整合
命题探究
对点训练
命题点2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 解题指导: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 辩证认识
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 价值规律
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 的作用
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ppt整合课件

产生的历史条件(三个条件)
马 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创立的过程(三个阶段) 实现的变革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思
商品及其二因素
主
商品、货币理论 劳动二重性学说
义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经
内容、形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规律理论
济
作用
学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的
意义 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编后语
• 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抓住各种课程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方法去听,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 一、听理科课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 • 数、理、化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没学懂,后面的学习就很难继续进行。因此,掌握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关键。上课时要抓好概念的理解,
同时,大家要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边听边想。为讲明一个定理,推出一个公式,老师讲解顺序是怎样的, 为什么这么安排?两个例题之间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特别要从中学习理科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 作为实验科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就要特别重视实验和观察,并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的概念和规律,等等。 • 二、听文科课要注重在理解中记忆 • 文科多以记忆为主,比如政治,要注意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例,哪些是用观点解释社会现象。听历史课时,首先要弄清楚本节教材的主要观点,然 后,弄清教材为了说明这一观点引用了哪些史实,这些史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最后,也是关键的一环,看你是否真正弄懂观点与史料间 的关系。最好还能进一步思索:这些史料能不能充分说明观点?是否还可以补充新的史料?有无相反的史料证明原观点不正确。 • 三、听英语课要注重实践 • 英语课老师往往讲得不太多,在大部分的时间里,进行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量语言实践练习。因此,要上好英语课,就应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 动,珍惜课堂上的每一个练习机会。
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教学重点、难点本专题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意义,二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三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剩余价值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搞清楚这两大理论的意义。
本专题的教学难点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两部分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急需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框架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提到了首位,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
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
他们的思想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新人教版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课程内容提示复习探究建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的含义、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本专题应重点关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论本专题命题可与我国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相结合着重考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重要知识点结合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知识考查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影响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使劳动价值理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二、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它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名师讲坛考点阐释自主梳理考向聚焦*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主要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考点二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1.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二因素以及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考点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价与意义(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率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由于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才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考点二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1.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商品二因素以及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考点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评价与意义(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2)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考点四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1.剩余价值的生产(1)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因此,只要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个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剩余价值的实现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
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质、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考点五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2.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点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基础过关制胜高考1.很多数据显示美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一次经济衰退后的复苏之路所需时间越来越长。
这也就是说,美国从未从上一次2001年的衰退中复苏过来;城市人口就业率在衰退之前就再未问鼎历史峰值,而这十年间的收入水平更是停滞不前。
但是过去两年给人们造成的创伤远不能与这十年间的悲伤情绪混为一谈,因为这次的创伤需要更多时间去平复。
去年下半年,美国平均失业时间已经超过了六个月,这是自1948年劳工统计局开始统计此数据以来的最糟状况。
现在在美国,每个公开招聘的职位就有六个人竞争。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44%的家庭经历过一次失业或削减支出的状况。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2)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2.几年前,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快速上涨,直接导致纺织企业的原材料涤纶和氨纶价格直线上扬。
A企业担心价格会继续上涨,贷巨款囤积原材料,后来多种原因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结果原材料积压严重,产品缺乏价格竞争力销售困难,企业处于濒临倒闭的边沿。
B企业在原材料价格高时进行适量采购,同时加快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减少人力使用、缩短生产周期、按照“以销定产”等方法减少库存,不仅化解了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而且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蒸蒸日上。
请运用“剩余价值的实现”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产业资本在物质生产部门中要经过哪三个阶段和采取哪三种形式?(2)分别从产业资本的循环及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A、B两家企业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基础过关】1.【答案】(1)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②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解析】本题以美国经济复苏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知识立意明显,难度较低。
考生解答是要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灵活地运用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术语或关键性词语即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意义”答题,答案要切合给分点,注意答案的简练准确。
2.【答案】(1)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依次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2)①产业资本家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一方面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保持资本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的相继转化。
A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用大量资金囤积原材料,导致货币资本短缺、产品不能适销对路缺乏价格优势销售困难,资本无法在三种形式间转化,导致商品资本占用过高;B企业由于适量采购原材料,保持了足够的货币资本,同时“以销定产”,减少了商品资本的占用,使企业良性发展。
②资本周转速度越快,企业获得利润总量越多。
A企业生产资本构成不合理、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生产周期过长导致经营困难;B企业则通过缩短生产周期、加强管理、减少人力的占用、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保持三种资本形式的合理比例,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
【解析】本题以原材料价格上涨不同企业的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为背景材料,考查资本周转、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等相关知识。
第(1)问是直问直答式问题,考生根据材料相关理论知识回答即可;解答第(2)问时首先要注意“产业资本的循环及影响因素”的这一角度,在此基础上,要分析A、B两个企业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注意要结合材料事实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