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和《春日偶成》。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中的诗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理解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背景和文学价值。

(2)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卡片,用于展示诗句和图片。

(3)准备朗读和背诵的指导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两首古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和背诵,相互交流体会。

3. 内容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对诗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4.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创作。

2. 教师在下次课上收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1一、教学内容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的学习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的意义和诗意。

2.能够背诵《江南春》《春日偶成》。

3.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的意义和诗意。

2.能够背诵《江南春》《春日偶成》。

三、教学难点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将两首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的标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诗意,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

(二)学习诗歌教师将两首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分别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跟读。

1.讲解《江南春》江南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且鲜。

半窗风日近来急,一种薰莸似故人。

诗意: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特点,就是春天来了,悬崖上的百丈冰已经融化,但却还有许多花枝俏且鲜。

这句话中“花枝俏且鲜”,以“俏”“鲜”两个形容词来修饰“花枝”,表示花色鲜艳,十分好看。

第二句“半窗风日近来急”,窗子半开着,风和日子都急促的进来了。

最后一句“一种薰莸似故人”,薰莸只花一次,泛黄以后会散发出一种气味,这种气味常常使人联想起故人。

整首诗描绘的是江南春天的美景和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2.讲解《春日偶成》春日偶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古诗《春日偶成》写出了春天的景象,草长、莺飞,杨柳含烟,给人以春天的感受。

这首诗以“草长”“莺飞”来开头,给人一种祥和而生机勃勃的感受,全篇在描述春的景色时,都在流露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最后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了春天里的生动形象,趁着春风,放纸鸢的儿童,更加鲜活了春天的形象。

(三)诗歌学习的延伸1.背诵由教师先朗诵每句古诗,学生跟读,逐句背诵,最后唱诵全诗,达到理解并掌握两首古诗《江南春》《春日偶成》。

2.朗诵让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两首古诗进行朗诵。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 3 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述的画面,感觉古诗语言与境界的美,培育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课要点:1、经过朗读,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歌的境界,熟读成诵。

2、联合古诗简短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课难点 :1、朗读古诗,领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察看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察看边想像以及动用各样感官从多角度察看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绘的光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教课准备: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有关资料。

2、教课挂图。

教课时间:三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调换累积,揭露课题1、启迪学生回想背诵过的描绘春季风景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季。

全诗描绘了江南春季的绚丽风景。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怀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时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成效(1)指名朗诵,集体正音。

而后齐读全诗,注意停留。

(2)解说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3)指名谈谈诗句的意思。

(大概即可)三、频频朗读,领会心境(一)前两行——写今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虑:《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季的哪些特色?(各处是黄莺委宛啼鸣,各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光景来描绘,共同组成了一幅春季江南的画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ﻪﻭ(3)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ﻭﻪ(4)三四句吊古:ﻭﻪ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ﻪ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ﻭﻭﻪ二、学习第二首ﻪ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ﻭﻭﻪ(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ﻪﻪ(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ﻪ2、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ﻭﻭ3、三四句抒情:ﻪ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ﻪﻭﻪ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ﻭﻪﻭﻪ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ﻪﻭ(二)ﻪﻭﻪ《江南春》教学目标:ﻭﻪﻭ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ﻪ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ﻭﻪﻭﻪ教学重难点:ﻭ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ﻭﻭ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ﻪﻭﻭ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晓》、《咏柳》等。

1、板书课题《江南春》ﻭﻭﻭ二、学习古诗《江南春》ﻭﻭﻭ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ﻭﻭ3、学习生字词ﻪﻭ(1)自己读ﻪﻭﻭ(3)需要理解的词语ﻪﻭ(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ﻭﻪﻪﻭ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ﻭﻭ4、朗读诗句ﻪﻭ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文以《古诗两首》为主题,介绍两首古诗的文学特点、意境和艺术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展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参与和主体性发挥。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引起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联想,提高对古诗的兴趣和期待。

2. 课堂教学(1)《江南春》1.朗诵和解读诗歌,分析句子结构、语言形式和意象表达,加深对诗歌含义和艺术形态的理解。

2.分组朗读,模仿声音、语调、语音特点,感受自然韵律和思维氛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感悟。

3.探究诗人的人生背景、创作历程和文学思想,了解诗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进行诗歌赏析和文学评论,讨论诗歌的意义、价值和影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2)《春日偶成》1.朗诵和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表达方式和意境美感,提高对文学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感悟和把握。

2.调研和讨论关于“春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审美视野。

3.进行个性表达和文学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春天,提高文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4.接受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批判,提高对文学价值和艺术质量的判断和欣赏水平。

3. 课后拓展结合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文化传统,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和发挥古诗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示个性风采和创新才华。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讨论、问答、作品鉴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反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和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展示才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和《春日偶成》。

(2)理解两首诗的作者背景、诗歌内容、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3)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内容、主题和情感。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3)欣赏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杜牧和程颢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讲解:(1)讲解《江南春》的背景、内容、主题和情感。

(2)讲解《春日偶成》的背景、内容、主题和情感。

3. 诗歌分析:(1)分析两首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4. 互动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

(2)鼓励学生背诵两首诗,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1)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

(2)简要概括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推荐阅读:(1)杜牧的其他诗作。

(2)程颢的其他诗作。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江南春》和《春日偶成》。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题和情感。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古诗《江南春》和《春日偶成》。

(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

(2)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 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两首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两首古诗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古诗内容。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 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思考两首诗的异同之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杜甫的《江南春》和程颢的《春日偶成》,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两首诗的意象、语言、韵律等特点,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并学会如何欣赏和解读古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南春》和《春日偶成》;(2)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象和意境;(3)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了解古诗的格律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诗的意象和语言特点;(2)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如何解读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个人素养;(3)学会欣赏自然美,关注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1. 两首诗的意象分析;2. 两首诗的韵律特点;3. 古诗的欣赏与解读方法。

四、教学难点1. 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释义;2. 古诗的韵律特点和格律知识;3. 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江南春》和《春日偶成》的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注释、译文、赏析等;(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查阅相关资料;(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3)准备好发言稿,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程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结合课文,分析两首诗的意象特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各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讲解古诗的格律知识。

4. 欣赏与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首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教师总结,强调欣赏和解读古诗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点评:
淡淡的云,轻轻的风,艳艳的花,依依的柳……诗文变奏中,小作者用清新的笔触,领着我们徜徉在春日的美景中,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怡然自得之态跃然纸上,令人陶醉其中。



课题
4、古诗两首
课时
2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我继续悠闲地走着,陶醉在迷人的春光里。一位扛着锄头的老伯与我擦肩而过:“程学士,您怎么有空出来呢?”“随便走走。”我微笑着回答老人家。
或许老人以为我是在学着小孩偷闲玩乐呢?就算是吧,繁忙的工作之余,到郊外欣赏一下美景,放松一下心情,不也其乐无穷吗?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二)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
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
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
三、思学。
四、练学。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
3、办手抄报:
“诗歌里的春天”。
4、和家人一起春游。
附:
《春日偶成》改写
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一天闲暇之余,我信步走出家门,欣赏明媚的春景。
屋外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天上的云淡淡的,和煦的春风吹拂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时分。我走在乡间田野,路边绿草丛生。草丛中夹杂着各种颜色的野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它们竞相开放,娇艳欲滴。柳树也不甘示弱,抽出了新的枝条。一阵微风吹来,柳条随风飘荡,宛如姑娘甩动着她那迷人的小辫。我走到小河边,只见河水清澈见底:蓝蓝的天,淡淡的云,青青的柳,再加上各色的花花草草倒映其中,小河真是美不胜收。还有那无拘无束游来游去的小鱼,一会儿钻入河底,一会儿又探出水面,玩得那么悠然自得,令人羡慕不已。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
预习要求
1、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练习朗读两首古诗
教学过程
旁注
第一课时
一、查学。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知多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集体讨论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
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
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三、思学。
四、练学。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
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
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春天的哪些特点?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
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
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绮丽景色的绝句。
3、介绍作者: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导学。
(一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江南春》这首诗的画:翠绿的树叶上莺在鸣叫,绿树映
衬着红花,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地流过,不远处的茅亭的酒旗
在风中飘舞。……
第二课时
一、查学。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
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二、导学。
(一)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