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

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快速地对大量的样本进行高通量、高精确度的分析。

本文将介绍生物芯片和基因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检测多个分子。

这使得我们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数据。

生物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代谢组学、病原体检测等领域。

1. 基因表达分析基因芯片是一种生物芯片,它可以同时检测大量的基因表达水平。

在基因芯片实验中,我们可以将RNA转录成cDNA并标记,然后用标记后的cDNA对芯片上的基因探针进行杂交。

利用芯片上的探针对转录物进行测定,可以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高通量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从而找到与某种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的基因,或者发现新的基因调控机制。

2. 蛋白质分析生物芯片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基因表达分析,还可以用于蛋白质分析。

蛋白芯片是一种生物芯片,它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

蛋白质芯片上的探针可以是包括多肽、抗体或亲和分子等,这些可以特异性地结合目标蛋白质。

通过分析芯片上与蛋白质结合的探针,可以得到不同样本中的蛋白质组分,从而找到与某种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的蛋白质,或者发现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

3.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是通过测定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以了解代谢过程的系统科学研究方法。

芯片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代谢组学芯片可以同时检测多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反映代谢系统的整体状态。

通过对代谢组学芯片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组织或器官代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4. 病原体检测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病原体检测。

基因芯片或蛋白质芯片可以用于检测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

这种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检测出病原体的存在,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宏基因组芯片(MGA)
• 未培养微生物组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 主体,据估计, 自然环境中超过99%的微生 物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纯培养, 因此, 人 们开始通过免培养的技术即宏基因组或直 接从环境样品中抽提克隆微生物的混合 DNA 来研究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基因组的 功能和序列分析。 • 目前, 利用该技术已进行了酸矿外排液和 Sargasso Sea 的微生物群落、活性污泥 和土壤细菌PHB 代谢遗传学等的研究。
基因芯片
• 基因芯片, 又称DNA 微探针阵列 (microarray),是一种最重要的生物芯片。 • 它的工作原理与经典的核酸分子杂交方 法是一致的, 都是应用已知核酸序列作为 探针与互补的靶核苷酸序列杂交, 通过随 后的信号检测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 基因芯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硅片、玻片、 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识别探 针, 能够一次分析大量的基因, 进行大信 息量的筛选与检测。
系统寡核苷酸芯片
• 系统寡核苷酸芯片建立在系统标记基因如rRNA 基础之上。rRNA 是研究细菌进化和亲源关系的 重要指标, 是细菌系统分类学最有用和常用的分子 钟。16S rRNA是最常用的作为细菌群落结构分 析的系统进化标记分子。 • 它由多个高度保守的区段和可变区段组成,保守性 序列基本保守, 反映生物物种的亲缘关系,因此可 以利用恒定区序列设计引物将16S rRNA 片段扩 增出来; 高变性则揭示生物物种的特征核酸序列, 其序列因不同细菌而异, 因此可利用可变区序列的 差异来设计不同菌属、菌种的探针。
基因芯片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群 落研究中的应用
王建福 20082439
摘要
• 本文按照基因芯片探针的设计方法, 将环 境样品群落研究基因芯片分为系统寡核苷 酸芯片、功能基因芯片、群落基因组芯片、 宏基因组芯片, 并简要综述了该技术在活 性污泥、土壤、水等环境样品微生物群落 研究上的应用。 • 最后, 本文展望了该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在 寻找不同环境微生物群落之间差异微生物、 差异基因或差异表达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前 景。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1. 引言基因组学是对生物体基因组的全面研究,旨在解释生物体遗传信息的组织和功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芯片技术逐渐在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带来的潜在影响。

2. 生物芯片技术简介生物芯片是一种能够在微小芯片上进行高通量生物分子分析的技术。

它通过将成百上千种生物分子固定在芯片表面上,结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检测上千种目标分子。

常见的生物芯片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代谢芯片等。

3. 基因芯片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同时检测上千种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揭示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基因芯片的应用广泛,涉及基因表达谱分析、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方面。

4. 基因表达谱分析基因芯片可用于调查不同组织或病理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

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样本的RNA提取后转录成cDNA,然后杂交到基因芯片上。

通过测量芯片上每个探针的荧光信号,可以计算出每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或疾病状态下的表达变化,并挖掘新的功能基因。

5. 疾病诊断基因芯片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人员可以采集患者样本,提取其中的DNA或RNA,并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来鉴定患者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表达模式。

这种个性化的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疾病类型,并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6. 药物筛选基因芯片还可以用于药物筛选。

研究人员可以将不同药物处理后的细胞样本提取RNA,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来筛选出对特定疾病有治疗效果的药物。

这大大加快了新药开发的速度,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7. 生物芯片技术的进展与挑战虽然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芯片设计和制备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度和精度。

其次,数据分析和解读也是一个挑战,因为生物芯片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并且需要经过复杂的统计和计算。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与医学应用中的进展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与医学应用中的进展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与医学应用中的进展生物芯片是一种集成了多种生物学功能于一体的微型化系统,在生物学研究与医学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自20世纪90年代初,生物芯片技术逐渐兴起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

一、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生物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观制造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小芯片,通过微流控技术将生物样本输入芯片,再利用集成的光学或电化学检测系统,实现对生物分子、细胞、组织等物质的快速检测与分析。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是一种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表达水平的芯片,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成千上万个基因进行高通量筛查。

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探究各个基因在不同生物状态和环境信号下的表达模式,从而了解基因调控网络。

同时,基因芯片技术也可用于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是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的芯片,可以在高通量的条件下进行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研究。

在生物学研究中,蛋白芯片技术可用于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3.细胞芯片技术细胞芯片是一种可将细胞移植到芯片上进行培养、观察、操控的芯片,能够对细胞行为进行定量化研究。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芯片技术可用于探究不同因素对细胞活动的影响,及其在分子机制层面上的作用机制。

三、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应用中的应用1.基因诊断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基因序列的变异和表达差异,进一步诊断出遗传性疾病和乳腺癌等疾病的基因突变,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蛋白质诊断蛋白芯片技术可以检测血清、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水平,对诊断癌症、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疾病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3.药物筛选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利用细胞芯片来筛选新药物的作用效果,进一步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药效。

四、生物芯片技术面临的挑战生物芯片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芯片数据的处理和挖掘。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技,它可以在微小的芯片上集成数百个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细胞等,从而实现高通量的分子检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成为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利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组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测序中的应用基因测序是基因组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和机制。

然而,传统的基因测序技术存在着测序速度慢、成本高、信息量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通过在微小芯片上固定上万个DNA探针,可以实现高通量的基因检测和测序,大大缩短了测序时间,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基因信息。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基因变异、基因表达、DNA甲基化等多个方面,为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手段。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它对生命活动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用于测定不同样本中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分析基因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调控网络、发现新的基因调控元件等,为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手段。

三、生物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它们可以控制许多生理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开始着重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新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从而深入探索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结构、蛋白质酶解产物等方面,为蛋白质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手段。

四、生物芯片技术在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细胞是基因组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内的分子交互作用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转录调控机制、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细胞分化和分裂等方面,从而深入研究细胞的生理学过程和分子机制。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在微米尺度下制备生物传感器、微流控芯片等,以实现生物分子的检测、定量和分析。

它不仅可以提供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实验手段,而且具有样品体积小、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基因芯片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芯片,它可以一次性检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芯片的应用范围很广,如癌症诊断、药物筛选、生物体表现型分析等。

例如,一些癌症研究团队利用基因芯片分析儿童肝癌的分子机制,最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分子标志物,有望帮助早期肝癌的诊断。

二、蛋白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的芯片,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蛋白质芯片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利用蛋白芯片研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最终发现了一些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的新标志物。

三、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是一种利用微米尺度通道和微泵等制备的芯片,可以实现微滴生成、混合、分离等操作,广泛应用于细胞分离、药物筛选、疾病诊断等研究领域。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利用微流控芯片研究肿瘤细胞的脱落和扩散,最终发现了一些新的靶向转移抑制剂。

四、纳米芯片纳米芯片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分子等微小物质的芯片,其尺寸可达纳米级别。

纳米芯片的应用范围很广,如早期疾病诊断、个性化治疗等。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利用纳米芯片研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最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方法。

总之,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新手段和新思路。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芯片技术将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芯片技术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微生物检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生物芯片技术是指将微米级的生物材料(如DNA、RNA等)沉积到芯片上,通过芯片上的微小管道、电极等结构,快速检测目标生物物质。

生物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针对单一菌株的检测,另外一个是面向整个微生物群体的鉴定。

下面,本文将分别探讨这两个方向。

针对单一菌株的检测针对单一菌株的检测主要是针对某些常见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的检测。

通过对这些菌株存在特定的基因序列进行设计,制备相应的芯片,再将样品中提取的DNA或RNA等生物材料置于芯片上进行检测。

这样的检测方法,通常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多重PCR技术实现菌株的一次性检测。

目前,国内外已经多家企业开发了相应的微生物检测芯片。

例如,英国的Nimblegen公司和美国的Affymetrix公司分别研制了针对霍乱弧菌、肠道致病菌等多种常见感染病原菌的芯片。

而中国的基因生物技术公司,则推出了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致病菌的芯片。

除了上述常见的菌株外,生物芯片技术还可以用于新型病原菌的检测。

例如,在2019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中,多家国内外的医学研究机构,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对新冠病毒进行了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得到了验证。

面向整个微生物群体的鉴定单一菌株的检测只适用于已知菌株的检测,而面向整个微生物群体的鉴定,则适用于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通常包括多种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组合,例如16S rRNA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在这种检测方式中,先利用某些微生物检测方法,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接下来通过对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形态特征、代谢产物等进行分析,最后将得到的结果代入生物芯片中,获取微生物群体信息。

其中,生物芯片技术主要用于生成基于微生物代谢物和群体特征的鉴定模式和分析体系,并且在分析结果的数值处理和分析上具有优势。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已修改)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已修改)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基因芯片( Gene chip)是生物芯片的一种,也叫做DNA 芯片(DNA chip) 、DNA 微阵列(DNA microarray) ,所用的探针为寡核苷酸或互补DNA (cDNA) 。

其原理来源于Ed Southern 提出的核酸杂交理论,传统的印迹杂交可以看作是其雏形。

美国Affymet rix 公司于20 世纪90 年代初率先开展了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Fodor 等(1991) 首次采用光导原位合成技术,经十步合成1024 肽的阵列,并与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相互作用,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反应结果。

1995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了第一块以玻璃为载体的基因芯片。

用高速机械手将cDNA 点样到预处理的玻璃上,以检测相应基因的表达量,由于芯片面积小而密度高,仅用2μl 的杂交体积即可检测来源于细胞的2μg 总mRNA ,应用双色荧光杂交检测到拟南芥( A ra2bi dopsis thal iana) 45 个基因的表达差异。

自此以基因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图谱绘制、基因表达谱分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基因芯片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

一、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包括芯片的制备、待检样品的标记、杂交以及杂交结果的检测和分析。

1、基因芯片的制备基因芯片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探针的设计与合成;②芯片支撑物的处理;③DNA阵列点印;④芯片后处理,包括重新水合化及干燥、UV-交联、封闭及变性;⑤芯片质量检测。

其中最关键的是DNA微阵列的点印,目前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原位合成(in situ syn-thesis)与合成后以微量点样技术点样。

原位合成微型阵列采用阶梯式的方法在原位合成核酸。

而微量点样技术,则是将少量经PCR扩增和纯化后的分子(如cDNA),用不同方法转移至芯片的指定位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 G] 成功运用于废水处理中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 (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889I8!I8G; "889I8.I"N 基金项目: 国家水专项辽河专项 ("88RTS8H"8RI88!U88.) 作者简介: 段亮 (!9R. V ) , 男,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 ?I31*0: 0*1,@>W1,X @31*0 ( +-3 ! 通讯联系人,?I31*0:B*Y*,@Z*1X &-,@[* ( %>W( +,
究的需要 ( 基因芯片是以 :LF 杂交为基础的, 由于 碱基 F 和 a、 使得许多分子生物 = 和 ^ 的互补关系,
[!] 学方法成为可能 ( 自从 b->-4 等 !99! 年在 /+*%,+% 上提 出 :LF 芯 片 的 概 念 后, 微阵列基因芯片
(’*+4-1441C) 作为目前研究最多的 变性 # 6+:, 6+:, $’5$ Z 84Y 间 4# 个不同温度退火 $! N, 7# Y 延伸 # 6+: ) 循环结 束后再延伸 4" 6+: ) 为了减少非特异性产物及引物 二聚体, 采用热启动 M=2 程序 ) 扩增产物用 ?AF 7!"" 芯片经 F;+RH:O #4"" 生物 分析仪 (F;+RH:O,IJF) 检测产物大小 ) 合并扩增正确 的产物, 用 M+,.T-HH: <N?AF 定量试剂盒( P:[+O-.;H:, 经纳米荧光分光定量仪检测产物浓度 ( Q%H-6. IJF) J,+, IJF) ) 用 *+RR+\.-H 离心式超滤管浓缩 M=2 产物 使其终浓度约为 #45# :;9! 3) !"% *+,-./--/0 T# *+,-./--/0 芯片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 验室 设 计 ) 首 先, 选 取 截 止 #""# 年 ( 月 4! 日 “T-HH:;H:HN” ( %OO\: 数据库所登 99;-HH:;H:HN ) RVR ) ;.[) 录 的 超 过 (" """ 种 48J -2AF 基 因 序 列 ) 用 将剩下 1HRRH-.\%.: 软件过滤其中明显错误的序列, 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比对, 相同的视为一个操作分 类单 元 ( >QI ) 即大致对应 ) 共 得 到 & ’(! 个 >QIN, & ’(!种不同的微生物 ) T# *+,-./--/0 共 包 含 !"8 ’$$ 对 探 针 ) 其 中 #’7 &!4对 探 针 靶 目 标 为 48J -2AF 基 因 序 列 中 的 属于总细菌中的 4#4 个目及 &$# 个 &’(! 种微生物, 亚科 ) 剩下的#"’ "’(对探针作为图像定向, 标准化控 制以及病原体检测等其他功能 ) 为了减少试验的误 差, 每个 >QI 大约有 #$ 对重复探针 ) 对每个 >QI 进 行荧光 检 测 时, 有荧光探针数量占总探针的数量 ( \X 值) 才肯定该微生物存在于样品中 ) 每 !’"E 时, 个 >QI 在微生物分类中的具体位置及在 A=1P 中的 详细 信 息 可 通 过 以 下 网 址 查 询: %OO\: 99;-HH:;H:HN ) RVR ) ;.[9?.]:R./<9=R.:HN ^ [ ^ F--/09 ) 探针排列成 74# U 74# 的微矩阵并由 FXX06HO-+_ 公司 ( J/:O/ =R/-/,=F) 合成在 45#& ,6 U 45#& ,6 的 玻璃表面上, 探针密度为4" """ 分子 9! 6# ) 每个探针 大约占据 4& ! 探针含有的基因拷贝数大 6# 的大小, 约为 (5# U 4"8 ) *+,-./--/0 试 验 的 具 体 操 作 包 括 ?AF 的 片 段 化、 碎片 ?AF 末端标记、 染色清洗 *+,-./--/0 杂交、 及芯片扫描 ) 首先用 ?A/NH # 酶 ( P:[+O-.;H:, 使 IJF) 模板 ?AF 切割成大约 !" Z #"" V\ 的碎片, 然后对碎 片 ?AF 的 (‘端进行末端 V+.O+:D<<IQM 生物素标记, 最后将 标 记 好 的 ?AF 碎 片 打 入 *+,-./--/0 芯 片 于 $&Y 8" -96+:过夜杂交 ) 杂交好的芯片放入 M%0R.=%+\ 流动工作站进行染色及清洗 ) 芯片由基因扫描仪 (FXX06HO-+_, 检测其各探针的荧光值及强度 ) 可 IJF)
(8’#




(" 卷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已成功开发出含有 可在 #$ % 内 !" 万对探针的高密度微阵列基因芯片, 鲜见其在废水处理中 检测出 &’(! 种微生物 ) 然而, 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中的报道 ) 本研究利用高密度 *+,-./--/0 技术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探明膜生物反 应器中的微生物种群及数量, 从而为 *+,-./--/0 技术 在废水处理中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有价值 的参考依据 ) ! !"! 材料与方法 反应器构建 小试装置的膜生物反应器 (*12) 构建于美国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反应器为有 效容积 $ 3, 直径 4$5! ,6 的圆柱形容器 ) 膜组件采 用一片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中空纤维膜片, 膜材质 为聚乙烯, 孔径为 "5$ ! 总有效过滤面积为 "5"( 6, # 曝气量由空气 6 ) 反应器底部布设了沙球曝气器, 流量计调节保持在 #758 396+:,反应器中溶解氧浓 度为 ’ 6;93) 接种污泥取自圣何塞 9 圣塔克拉拉污水 处理厂, 泥龄控制为 ! <, 水力停留时间为 8 % ) 进水 为人工 合 成 生 活 污 水, 其 =>? 为 ( 4&4574 @ #’58 ) ( (!548 @ !5")6;93) 反 应 器 对 =>? 6;93, AB$C DA 为 和AB DA的去除效率分别约为 ’85#"E 和 &’5!"E )
(! ( /&1&% _%C K1M-41&-4C -< )-00W&*-, =-,&4-0 1,> ‘%B-W4+% ‘%WB%,=-00%@% -< ?,$*4-,3%,&10 /+*%,+% 1,> ?,@*,%%4*,@,a-,@[* A,*$%4B*&C, /J1,@J1* "8889",=J*,1; " ( \,,-$1&*-, D1B% -< A4M1, 51&%4 ?,$*4-,3%,&,=J*,%B% ‘%B%14+J F+1>%3C -< ?,$*4-,3%,&10 /+*%,+%B,D%*[*,@ !888!",=J*,1;. ( :%;14&3%,& -< =*$*0 1,> ?,$*4-,3%,&10 ?,@*,%%4*,@,A,*$%4B*&C -< =10*<-4,*1,D%4E%0%C,D%4E%0%C,=F 9GH"8I!H!8,A/F; G ( =%,&%4 <-4 ?,$*4-,3%,&10 D*-&%+J,-0-@C,K124%,+% D%4E%0%C L1&*-,10 K1M-41&-4C,D%4E%0%C,=F 9GH"8I..!H,A/F) 6:"+./8+: 6*@JI>%,B*&C W,*$%4B10 !N/ 4‘LF ’*+4-1441C 21B WB%> &- >%&%+& &J% 3*+4-M*10 +-33W,*&C *, 3%3M41,% M*-4%1+&-4( ’D‘) ( aJ% 4%BW0&B BJ-2%> ’D‘ J1> J*@J 3*+4-M*10 >*$%4B*&C( ! 8!9 M1+&%4*1 2%4% >%&%+&%> MC ’*4-1441C *, ’D‘( )4-&%-M1+&%4*1 21B &J% ;4%>-3*,1,& ;JC0W3 ( \& J1> NOH ]aAB,-++W;C*,@ NGPOQ -< &J% &-&10 M1+&%4*1( @1331 )4-&%-M1+&%4*1 21B &J% 31*, +01BB -< )4-&%-M1+&%4*1,2J*+J -++W;*%> .OPRQ -< )4-&%-M1+&%4*1,MW& &J% 1$%41@% <0W-4%B+%,+% *,&%,B*&C -< 21B ,-& $%4C J*@J( :%B;*&% &J% M1+&%4*1 >*$%4B*&C -< M%&1 )4-&%-M1+&%4*1 21B 0-2%4 &J1, @1331 )4-&%-M1+&%4*1( 6-2%$%4,*& -++W;*%> G8Q 1,> .NQ *, &J% "O 1,> O8 >-3*,1,& M1+&%4*1 1++-4>*,@ &- 4%01&*$% 1$%41@% <0W-4%B+%,+% *,&%,B*&C( =0-B&4*>*1 J1> 1 4%01&*$% J*@J +-,+%,&41&*-, 2J%, +-3;14% &J% 1$%41@% <0W-4%B+%,+% *,&%,B*&C -< &J% 2J-0% M1+&%4*1 *, ’D‘( /-3% +-33-, ,*&4*<C M1+&%4*1 BW+J 1B L*&4-B-3-,1>1+%1% 1,> L*&4-B;*41+%1% 2%4% 10B- >%&%+&%> 1,> J1> J*@J <0W-4%B+%,+% *,&%,B*&C *, B $%4C &J% BCB&%3( ’*+4-1441C *B 1 ,%2%4 3-0%+W014 3%&J-> 1,> J1B B-3% 1>$1,&1@%B BW+J 1B 4%10 &*3%,J*@J %<<*+*%,+C 1,> %Z1+& 4%BW0&B( \&’ BW*&1M0% <-4 *,$%B&*@1&*-, -< 3*+4-M*10 >*$%4B*&C *, 21B&%21&%4 &4%1&3%,&( (’D‘) =*, >9.)": ’*+4-1441C;3*+4-M*10 +-33W,*&C;;4-&%-M1+&%4*1;!N/ 4:LF;3%3M41,% M*-4%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