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的西学翻译之路_杨丽芳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

关于严复翻译原则的文献摘要:一、引言1.严复翻译背景介绍2.严复翻译原则概述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2.表达原意原则3.语言优美原则4.文化适应原则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2.翻译成果评价四、严复翻译原则的启示与影响1.对后世翻译理论的启示2.对我国翻译事业的贡献五、结论1.严复翻译原则的当代价值2.对未来翻译发展的思考正文:一、引言严复,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他的翻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
严复的翻译原则,是他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对严复的翻译原则进行概述,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探讨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二、严复翻译原则的具体内容1.忠实原则:严复强调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他认为,翻译的本质就是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而这种转化必须遵循忠实、准确的原则。
2.表达原意原则: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原文的含义。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感受到原文的思想内涵。
3.语言优美原则:严复主张译文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追求语言的优美。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文字的修饰,力求使译文在表达原意的基础上,兼具文学价值。
4.文化适应原则:严复深知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他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特点。
这不仅有助于译文的理解与接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严复翻译原则的实践与应用1.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以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例,可以看出他严格遵循了翻译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准确传达赫胥黎的观点,同时注重语言的优美与表达。
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严复自身的思想倾向。
2.翻译成果评价:严复的翻译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他的译文既符合原文的含义,又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

浅析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摘要】严复的译作为二十世纪初的西学传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贡献巨大。
笔者认为,严复的翻译实践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严选译本原著、译前准备充分、对译名和术语的运用要求严格,和开创性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这些都为后辈译者树立了楷模和对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严复西学翻译信达雅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他通过翻译西学名著, 为国人介绍了西洋近世的先进思想,影响深远。
同时,他在翻译上面的实践,和他通过实践所总结出来的翻译理论,更是令人钦佩。
首先,严复选取译本原著,非常慎重和注重其社会功用。
按理说, 身为海军人才的他应该去翻译一些介绍造船制炮之类的技艺方面的书籍,但他却选择了去翻译介绍西方学术思想方面的著作。
这表现出了严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急迫的救世心态。
因为在他看来,当时中国的落后挨打,并不在于工兵器械上,而在于学术思想和政治体制上。
因此,他所选取的译本原著,基本上都是有助于救亡济世的目的的。
同时,他还注意有计划、有次序地推出相关的译作,以达到他报国效命的目的。
在用《天演论》唤醒了国人后,他又翻译出正合中国当时所需的《原富》,接着是探讨社会人权、政治体制方面的《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和《法意》等,大致都是按自己的既定计划来完成的。
翻译工作是艰苦的,严复却能够忍受书斋的寂寞和病痛的煎熬,去翻译一些能匡时济世的经典著作,而不是急功近利或者为了追赶时髦去翻译一些投合普通小市民庸俗口味的文学作品,确实难能可贵。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后也从事过翻译实践活动,但用他本人的话说,自己是“务广而荒”。
梁曾经回忆说:壬寅、癸卯间,译述之业特盛,定期出版之杂志不下数十种。
日本每一新书出,译者动数家。
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
然皆所谓“梁启超式”的输入: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而社会亦欢迎之……时独有侯官严复,先后译赫胥黎《天演论》,斯密亚丹《原富》,穆勒约翰《名学》、《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群学肄言》等数种,皆名著也。
严复的西学翻译之路

严复的西学翻译之路
杨丽芳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16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杨丽芳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及其西学翻译之路 [J], 娜日苏
2.严复的西学翻译之路 [J], 杨丽芳
3.我们应该向严复学习什么?──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纪念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100周年 [J],
4.严复的翻译:近百年来中西学者的评论 [J], 黄克武
5.严复的寻求富强之路——论美国汉学家史华兹的严复研究 [J], 刘燕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复翻译训诂思想研究

严复翻译训诂思想研究作者:王会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9期摘要: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柔合多种训诂学常用方法,以今训古,以中训西,重在以今时眼光重审旧时思想,旨在以中国思想解释西方理念,妙在使读者快速接受理解新学。
本文以严译《原富》为例,深入探究严复的翻译训诂思想。
以训诂学角度看待严译为进一步解读严复及其翻译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泼墨。
关键词:严复;训诂;翻译训诂;原富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11-03训诂学,即将古代的话语用现在通行的语言文字加以解释,使之通晓明白。
翻译的本质与训诂并无二致,唯一的不同在于翻译涉及的是两种或多种语言间的相互解释。
目前,学术界有学者分析研究训诂学与翻译学之间的联系。
缪沐珍将训诂学与雅各布森提出的语内翻译对等,认为训诂是语内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语内翻译是训诂的必然结果。
可以看出,学术界普遍认为训诂学只能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发挥作用,却忽略了训诂在英译汉过程中的价值与体现。
早年间有学者批评严译是极度不忠实于原文的体现,但随后就有学者提出这是严复故意为之。
严复与原著作者严译是不同国家的人,经考证,严复翻译《原富》的时间大致从1896年10月至1901年1月30日,两人生活的年代相差了一个多世纪,这期间全球经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要求严复以原著基础,用今之实事训斯密时之见闻,打破时远的藩篱。
此外,《原富》中出现的诸多经济学专业术语,对于当时闭关锁国多年的国人来说,理解起来颇有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严复在翻译过程中以中国古事及思想训通这些“新鲜”术语表述,便于读者理解。
本文以《原富》译本为例,从训诂学的视角审视严复的译著,总结分析训诂学方法与思想在严译中的体现,并希望能够对严复及其译作的研究做出贡献。
一、严复与训诂在亚当·斯密生活的年代,英国是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与世界贸易的中心,在各个方面均领先于其他工业国。
严复的翻译理论

研究严复的翻译的著述,可能已远远多于严复的译作本身了。
严复于译事的贡献涉及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翻译理论方面,严复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将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中提到过的“信”、“达”、“雅”三字,按译事的内在规律排列组合,明确地将其作为“译事楷模”,成为“我国译界倡导系统而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
“信达雅”说“客观上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一方面集汉唐译经论说之大成,另一方面开近世翻译学说之先河(罗新璋,1984:6)。
”“信达雅”标准的提出,把我国历史上零散的翻译观点从理论上加以扼要、中肯、鲜明、概括的综合,为后世从事翻译的人提出了明确可信、具体切实的翻译标准,使我国的翻译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惠群、乌传衮,1992:85)。
“信达雅”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也是严复翻译理论的核心,但并非严复翻译思想的全部。
比如,在《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的“严复的翻译思想”一节中,除了这著名的翻译“三字经”外,王秉钦教授(2004:52-72)还提到,严复是作为启蒙思想家的翻译家;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科学思想,作为改造中国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蒙的武器,从根本上彻底改造中国,是严复翻译思想的灵魂;“非正法”的宏观翻译手段,即根据中国社会现状和国人的需要,有选择、有取舍地摄取西方文化思想,且附有精辟的按语,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复的翻译理论不仅反映在他为多种译作所写的“译例言”、“译凡例”或者“译序”中,也体现在他的部分书信和有关翻译的几篇专文中。
除了“信达雅”翻译标准和刚刚提到的内容以外,严复的翻译思想至少还应包括他对可译性、翻译版权和翻译管理等方面的认识。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

试论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思想【内容摘要】严复是中国历史上传播西学的第一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
他认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达”是翻译的目的,“雅”是翻译的语体选择。
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对“信、达、雅”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
严复的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特别的现象,那是特属于他所处的时代的。
因此我们对于他的翻译作品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On Y 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and Elegance【Abstract 】Yan Fu is the the first person in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in the Chinese history, is our country outstanding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sts. He thinks," the thre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 " faithfulness"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remise and the foundation," expressiveness " i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Elegance is the ch oice of registers . Over 100 years , the three characters have being received with different views and judgements.Yan Fu's translation i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China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is the period in which he lived. We therefore for the translation of his works can be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o give objective and fair evaluation.【Key words】Yan Fu;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elegance;translation thoughts严复(1853--1921)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译学理论家,是传播西学的第一人。
近代中 国西学翻译活动的兴起与影响

近代中国西学翻译活动的兴起与影响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西学翻译活动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当时国人探索外部世界、寻求变革与进步的道路。
这一活动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西学翻译活动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中国与西方在科技、军事、政治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他们渴望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和技术,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传教士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他们在传播宗教教义的同时,也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介绍到了中国。
此外,清政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也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鼓励翻译西方书籍。
在西学翻译活动的兴起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和翻译机构。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翻译了《四洲志》等书籍,为国人了解西方打开了一扇窗口。
魏源在林则徐的基础上,编写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设立了一些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
这些翻译机构聘请了大量的中外翻译人才,翻译了大量的西方书籍,涵盖了军事、工业、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出版的书籍多达 200 余种,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严复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天演论》影响深远。
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天演论》中所传达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激发了国人的危机意识和变革精神。
西学翻译活动的兴起,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应用于外贸英语翻译——以《外贸

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浅谈严复“信,达,雅”翻译理论应用于外贸英语翻译——以《外贸英语实务》为例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陈姗姗【摘要】严复是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著名翻译家,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即“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历来广为各大家使用。
《外贸英语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外贸翻译,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规范外贸英语的中英翻译,有利于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从事外贸工作。
【关键词】严复 “信,达,雅” “三美”原则 英译赏析严复《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各种涉外合同协议、公函、书信、通知、电报、演讲等日益增多,使得外贸英语在国际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外贸英语翻译也越来越重要。
一、严复简介及“信,达,雅”原则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
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
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李克强曾这样评价严复:“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南汇人, 疑否定的态度而被学校开除,同年考入上海 傅雷在法国巴黎大学开始了四年的艺术理
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 大同大学附中学习。1925 年,傅雷加入了拉 论学习,并在罗曼·罗兰的影响下对音乐产
多才多艺,在文学、音乐、绘画等多个领域均 开中国大革命序幕的五卅运动,参加游行并 生了深厚的兴趣。同时,由于有机会观摩到
有一定建树。而其一生最重要,取得成就最 对帝国主义血腥罪行进行控诉。这一年,他 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傅雷的艺术修养
高的领域是对于西方著名文学作品的译介 完成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梦中》,于次年发表 得以有了极大的提高。除了精通法文,在绘
工作。其翻译的作品以法国文坛大文豪巴尔 在《北新周刊》上,这是傅雷与文学最早的结 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也拥有独特高超的鉴赏
“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表达的 译学术理论功底。考虑到中国民众对于西方
就是生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只有那些能适应 学说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在翻译和介绍
者才能生存下来,不但表明了自然界生物优 西方作品的过程中,严复通常在原著中掺杂
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且昭示了人类社会的 和渗透了个人的一些见解看法,必要时还附
扎克、罗曼·罗兰的名著为主,在中国翻译界 缘,其高超的文学修养也由此崭露头角。 力。1931 年春,在意大利皇家地理学会的邀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6 年,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 请下,傅雷前往罗马访问,并在此发表了著
一、傅雷的生平
开始对北洋政府进行讨伐,傅雷深受鼓舞, 名的讲演《国民革命军北伐与北洋军阀斗争
严
西学的广泛接触和了解之后,他向国内民众 恶痛绝,更是对洋务运动仅仅关注于教习技 体 用 ,分 翻译和介绍了许多先进的近代西学著作,并 能而忽略思想革新的做法深感忧虑,并痛切 之 则 两
复
且通过校审教育读本向国人传播西学知识, 陈言:如果中国再这样不思变革,甘愿沉沦 立,合之
□
贡献卓越,成就斐然。
下去,则用不了三十年,国家就会遭到外国 则 两 止 ”
一己之力向全国的普通民众敲响警钟。为 体,以民 此,他先后在多家报纸上发表了主题鲜明、 主 为 和 ”
翻
寓意深刻、行文流畅的政论文章,对于封建 的西方资
译
之 顽固派的昏庸谬论进行了猛烈和无情的批 产阶级社
驳,积极倡导和鼓吹“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 会发展思维,追求“世道必进,
路 学、天文、物理和航海等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 后胜于今”、“为群伦启其蔽,为
两年时间里,他刻苦努力,学业见长,每日如 中,他将“中学”与“西学”进行了深入而睿智 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西方经典著作,
饥似渴地阅读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著作和 的比较,认为中国人“最重三纲”,而西方人 内容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学说,并逐渐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 “首言平等”;中国人“亲亲”,而西方人“尚 等多个领域,合计包括 《天演论》、《原富》、
成了独特的西语翻译理念。对于严复针对翻 除运动,它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
合,具有开创性和前瞻性。由于民众对知识 文化的渴求需要,当时编纂和审校各种学堂
教科书的任务是相当艰难的,需要很大的耐
心和毅力,加之许多教科书的内容又直接取
材于西方原著,编写者浅尝辄止、囫囵吞枣, 鱼龙混杂、五花八门的名词术语处处可见, 缺乏准确性和严肃性。在此情形下,严复深 感规范和统一教科书名词术语工作的艰巨
野,为他后期接触西方学说做了良好的铺
同时,在深入接触和了解西学之后,严
二、翻译介绍西学
垫。1877 年,严复获得了一次赴英国格林尼 复对于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了实现“鼓民力”、“开民智”、“新民
次海军大学进修学习的机会,在英国停留的 的观点也并不完全认同。在多篇的政论文章 德”的愿望,严复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向中
处发挥科学家求真求是之精神”[2]35。梁氏总 们是否有得于‘为而不有’的真精神,且不敢 ★作者单位:日照广播电视大学。
兰台世界 2012·6 月上旬 15
M ingrendang'an·名人档案
积极投身于反军阀的运动之中。在被校方威
傅雷与西方文学翻译
胁恐吓后,其母为保傅雷安全,强行将他送 回乡下。期间傅雷完成短篇小说《回忆的一
勇敢地承担了翻译工作,实际上后来连严复 课本》。按照当时清廷政府的计划,《国民必
自己都说“:且彼中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 读课本》面对的主要对象是那些贫苦少年儿
可决三十年中无人可为者”,对于自己能够 童和年长青壮文盲。严复这个时期担当的工
完成如此宏伟的翻译工程颇有自信,并且形 作,可谓是近代中国首次开展的一次文盲扫
论》中,第三十二节写清代的自然科学为何 代学风尚实,“要之清学以提倡一‘实’字而
一个引领时代潮头的思想家、政治家,
不发达:(1)清人将精力集中于考据事业,对 盛,以不能贯彻一‘实’字而衰”[2]58,是对空疏 在历经政治上的失意和目睹欧战的创伤之
于科学不能一蹴而就。(2)我国没有研究机 的明代学风的反动,上文已论。(2)对实学的 后,渐渐沉寂下来,他将所思所得融入了学
《群学肄言》等都属于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 识界影响很大。面对国势阽危、民不聊生的
学和自然科学理论等经典著作,其用词严谨 社会现实,严复深感革新教育和造就新才
规范、晦涩难懂,因此对于译者水准和能力 的重要性。
的要求自然是比较高的,一般缺乏实力的人
1908 年,清廷学部增设编订名词馆,严
是不敢贸然翻译的,但是严复却不畏艰辛, 复担任总纂一职,同时负责编辑《国民必读
毕业之后又利用在军舰上实习的机会曾经 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系 薄海澄其源”的思想理念,这些
游历过日本、新加坡等地。这些科学技术知 统全面地提出了其“鼓民力”“、开民智”“、新 都为清末维新改革变法运动等
识和航海历练生活,极大地拓展了严复的视 民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革新主张。
提供了最为强劲和有力的思想武器。
1. 梁氏对清初出现的科学潮流给予了 研究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却不是与 代教育思潮》,刊登在 1924 年 1 月《东方杂
充分的褒扬。“我国科学最昌明者,惟天文算 欧洲的科学方法相一致的研究法。梁氏之所 志》21 卷 2 号上,透露了几个信息:(1)从国
法,至清尤盛。”[2]21 在《学术史》中特辟一章 以把它说成是科学的研究精神和方法,主要 外传来的实验主义思潮在我国掀起了学习
关专做科学。对于科学的不发达,梁氏表现 推重,尤其是对重实践和实用的颜李学派的 术史研究。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著述在学术
了理解之情。而他更为看重的是科学的研究 重视。
中蕴含了浓重的政治导向,正应了他自谓的
方法和研究精神。
梁氏对颜李学派的解释使用了西方的 “笔锋常带情感”,这也是其“以史论为政论”
2. 梁氏对考据学研究精神和方法的推 理论术语,着眼点在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学 的典型做法。直到现在,梁启超的研究仍被
DOI:10.16565/ki.1006-7744.2012.16.015
N 名人档案·mingrendang'a
严复(1854—1921),福建福州人,是中 和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担任教官,尽管宦途得 用,西学 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著名翻译家,在经过对 志但他却对充斥于清廷官场的腐败习气深 有西学之
在翻译西学的过程之中,严复还首倡了 步转向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以对普通大
“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对我国翻译理论与 众着力宣传近代自然科学技术和资产阶级
思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亚当·斯密的 民主主义思想。这种全新的教育观,对深受
《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以及斯宾塞的 儒家传统教育模式熏陶的中国教育界和知
生存”的简练译词精准阐述了达尔文的生物 译所提出的“信、达、雅”的译文标准,钱钟书
进化理论,表达了自己救亡图存和自强自立 经过研究认为,其应是来自于三国时期支谦
的思想观点。按照严复的理解,所谓“物竞”, 所编撰的《法句经序》中的“雅、严、信、达”的
就是“生物的生存竞争”;所谓“天择”,就是 说法,这也间接说明了严复深厚和扎实的翻
理灵魂,激发了民众的图强斗志。对此,中国 西合璧,自成一体,目的主要在于试图扩大
近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严修曾对严复欣然 受众的影响范围。
表示:“弟于公所译本,若《天演》、《名学》及
三、著书传播西学
《原富》初出之三册,皆常略一涉览,顾理赜
在经历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曾经留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而文奥,读之辄不能终卷。”
欧洲英伦、沐浴欧风美雨的严复将目光逐
□许敏
傅雷
幕》,于次年发表在《小说世界》上。这年秋 1908 年傅雷出生于一个江南望族,自 天,他考入上海持志大学。由于眼见当局的
(1908 年 4 幼丧父,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长大。熟读四 腐败,加上列强环伺,傅雷对于中国的未来
月 7 日— 书五经使他具备了良好的古文功底和文史 和命运感到忧虑不安,在苦闷中萌生了学术
基本发展历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译 加了大量的按语和说明,甚至对于一些译作
词一经发布,便重挫了顽固派和洋务派保守 直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适度改编,因此他的
思想的根基,在死气沉沉的清末封建深潭中 译著在某些方面不但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
激起了一朵朵浪花与涟漪,洗涤了民众的心 内容,而且也区别于斯宾塞的普遍观点,中
崇。在《概论》中,梁氏对考据学的科学精神 有类罗马之‘斯多噶派’。其对于旧思想之解 誉为清学史领域卓然独立的奠基之作,也是
的称赞俯拾皆是。“清学正统派之精神,轻主 放最为彻底。”[2]“17 以实学代虚学,以动学代 后世学人的灵感之源。
观而重客观,贱演绎而尊归纳”[2]85,客观主义 静学,以活学代死学,与最近教育新思潮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