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医用设备验收管理制度

医用设备验收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用设备的验收管理,确保设备质量和安全性,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内的医用设备验收工作。
2. 验收范围2.1 医用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设备都应该进行验收。
2.2 医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实验室设备等。
3. 验收流程3.1 设备采购部门负责组织设备验收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验收前,设备采购部门应与供应商协商并确定验收日期和地点。
3.3 验收工作应有验收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包括设备采购部门代表、医疗技术人员、设备管理员等。
3.4 验收小组应按照验收标准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
3.5 如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或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3.6 验收小组应当及时编制验收报告,并签署确认。
验收报告应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验收结果、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内容。
4. 验收标准4.1 验收标准应根据设备的类型和性能要求进行制定,确保验收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4.2 验收标准可以参考国家相关法规、行业标准以及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规范和要求。
5. 验收结果处理5.1 验收合格的设备应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清点、登记和分配,并进行质量记录。
5.2 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与其协商解决办法,确保设备能够重新符合验收标准。
6. 验收管理责任6.1 设备采购部门应负责组织和实施设备的验收工作。
6.2 医疗技术部门应参与验收工作,对设备的功能性能进行评估。
6.3 设备管理员应协助验收工作,并负责设备的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
7. 相关制度7.1 本制度与《医用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医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相衔接。
7.2 验收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政策以及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规定。
8. 附则8.1 本制度的修订和变更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
医疗设备验收与验收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验收与验收管理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的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规性,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特订立本《医疗设备验收与验收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的医疗设备的验收与验收管理工作。
全部的医院职工都必需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3. 责任与义务3.1 医院管理负责人医院管理负责人负责对本制度的推行与执行,并确保医院内的医疗设备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包含设备选型、购买、验收、安装、培训等环节。
3.3 医疗设备采购委员会医疗设备采购委员会负责对医疗设备的选型、采购以及供应商的评估等工作。
4. 医疗设备验收流程4.1 选型与采购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依据医疗需求和预算编制医疗设备采购计划,并提交医疗设备采购委员会审批。
医疗设备采购委员会依照相关规定进行供应商选择、设备评估等过程。
4.2 设备验收4.2.1 采购完成后,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组织验收。
验收人员由医疗设备使用科室及相关专业人员构成,确保验收过程的客观性和专业性。
4.2.2 验收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功能验证、设备安全性评估等。
4.2.3 验收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
假如设备验收合格,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完成设备的安装及培训。
假如设备验收不合格,应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直至设备合格。
4.3 设备记录与档案4.3.1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包含设备的基本信息、验收记录、安装记录、维护和修理记录等。
4.3.2 档案应妥当保管,方便查询和追溯,确保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追踪性和可溯源性。
4.4 设备定期检查与维护4.4.1 医疗设备使用科室负责订立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计划,并落实到相关的工作人员。
4.4.2 定期检查与维护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安全性能、功能是否完好等。
4.4.3 定期检查与维护记录应详实完整,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
医用大型设备验收制度范本

医用大型设备验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用大型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医用大型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管理。
第三条医用大型设备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合法、合规、科学、公正、透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用大型设备管理组织,负责医用大型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医用大型设备管理组织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医用大型设备验收管理制度;(二)组织实施医用大型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管理;(三)对医用大型设备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维护;(四)组织培训,提高医用大型设备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五)建立医用大型设备档案,定期整理归档。
第三章采购与验收第六条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用大型设备时,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生产企业或供应商,并签订采购合同。
第七条医用大型设备验收应当实行责任制,由医用大型设备管理组织负责组织验收。
第八条验收组应当由不少于3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组成,其中至少1名应为医疗机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
第九条验收组应当对医用大型设备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内容包括:(一)设备外观、规格、型号、数量等是否与采购合同相符;(二)设备技术文件、配件、工具等是否齐全;(三)设备安装、调试是否合格;(四)设备操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五)其他需要验收的内容。
第十条验收组应当对验收情况进行记录,并由验收组成员签字确认。
第四章使用与维护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用大型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职责、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用大型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用大型设备使用档案,记录设备使用情况、维护保养情况、故障处理情况等。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用大型设备的监督管理,确保设备合规使用。
医疗设备巡检与验收制度

医疗设备巡检与验收制度1. 前言医疗设备是医院日常工作中紧要的支持与保障,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订立本规章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疗设备的巡检与验收工作。
3. 巡检内容3.1 巡检周期依据医疗设备的不同功能和紧要程度,设定不同的巡检周期。
一般分为每日巡检、每周巡检、每月巡检和季度巡检。
具体的巡检周期由设备科室与质控科合作确定,并由医院管理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3.2 巡检内容巡检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设备外部情形,如外观、连接线是否完好;•设备电源供应是否正常;•设备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设备标识、标牌是否清楚;•设备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善;•设备的消毒与清洁情况;•设备四周环境是否乾净。
3.3 巡检记录每次巡检都应记录巡检时间、巡检人员、巡检内容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
巡检记录要保存肯定时间,以便追溯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情况。
4. 验收程序4.1 验收前在医疗设备到达医院之前,设备科室应对设备的到货情况、设备规格、数量等进行核对,并填写相应的验收凭证。
4.2 验收过程验收过程一般由设备科室负责,确保设备的规格、数量、功能等与合同全都。
验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检查设备标识是否齐全;•检查设备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需求;•验证设备的接口和连接是否正常;•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验证设备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验证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说明是否明确。
4.3 验收记录每次验收都应记录验收时间、验收人员、验收内容以及问题的处理情况。
验收记录要保存肯定时间,以便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
5. 异常处理5.1 巡检期间发现问题假如在巡检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巡检人员应立刻上报设备科室,并记录相关信息。
设备科室应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和修复。
5.2 验收发现问题假如在验收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问题,验收人员应立刻上报设备科室,并记录相关信息。
医疗器械采购和验收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采购和验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验收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使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订立本医疗器械采购和验收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的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验收管理工作。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三条采购计划1.医院各科室依据临床需求、业务发展需要和预算情况,订立医疗器械采购计划,并报送至医院采购管理部门。
2.采购管理部门依据采购计划进行统筹布置,综合考虑价格、质量、供应本领等因素,订立采购方案。
3.采购计划和采购方案应及时报送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条供应商选择1.采购管理部门在确定需求后,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2.供应商的选择应当严格遵从医疗器械采购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优先选择具备相关资质、信誉良好且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第五条采购合同1.医院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采购的医疗器械的品名、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限等关键事项。
2.采购合同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和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并保存相关资料备查。
第六条风险掌控1.采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及时了解其经营情况,确保供应商的正常运营。
2.采购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情况,及时更新采购计划,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处于科技前沿。
第七条采购审批1.采购管理部门应依照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采购预算的权限进行审批。
2.高值、特殊医疗器械的采购需经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审批。
第三章验收管理第八条验收程序1.采购管理部门在收到医疗器械后,应及时通知使用科室进行验收。
2.使用科室应依照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对采购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
3.验收包含对医疗器械的数量、规格、质量等进行检查,以确保医疗器械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第九条验收记录1.使用科室验收医疗器械后,应填写相应的验收记录。
医疗器械设备验收与开箱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验收与开箱制度1. 前言医疗器械是医院工作中不行或缺的紧要资源,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订立本制度,规范医疗器械设备的验收与开箱流程。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的医疗器械设备验收与开箱流程。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的质量,减少设备的损坏和故障风险,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益。
3. 术语定义•医疗器械:包含各类用于防备、诊断、治疗、病愈和照护的医疗器械设备。
•验收:指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检查、测试和确认的过程。
•开箱:指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拆箱的过程。
4. 验收与开箱流程4.1 验收4.1.1 准备工作•验收人员应提前做好验收计划,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搭配。
•验收人员应熟识所要验收的医疗器械设备的技术规格和验收标准。
•验收人员应核对验收所需的验收设备、工具和资料,确保完备性。
4.1.2 验收过程•验收人员应依照医疗器械设备的技术规格和验收标准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测试。
•验收人员应对设备的外观、性能、功能、标志标识、配套文件等进行逐项验收。
•验收人员应记录验收结果,包含设备的缺陷、问题和不合格项。
4.1.3 验收结果处理•若医疗器械设备验收合格,验收人员应填写验收报告,并将报告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若医疗器械设备有缺陷、问题或不合格项,验收人员应及时通知供应商,并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或退换。
4.2 开箱4.2.1 准备工作•开箱人员应提前做好开箱计划,并核对开箱所需的工具和料子。
•开箱人员应在开箱前认真阅读医疗器械设备的开箱说明书,了解开箱步骤和注意事项。
4.2.2 开箱过程•开箱人员应依照医疗器械设备的开箱说明书进行操作。
•开箱人员应细心操作,避开对设备造成损坏或污染。
•开箱人员应对开箱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并采取必需的措施。
4.2.3 开箱结果处理•开箱人员应在开箱完成后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确认设备未受损且无缺陷。
•开箱人员应将开箱记录填写完整,并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医疗设备验收制度

医疗设备验收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本验收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购买、调入、自制、维修、租赁、报废等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
三、验收组织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设备验收小组,验收小组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2. 验收小组负责对医疗设备的验收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验收程序1. 采购前验收a. 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需求和预算,选择具有合法生产资质的供应商。
b. 采购部门应收集供应商的资质证明、产品注册证、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资料,并进行审核。
c. 验收小组应根据产品注册证、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文件,对采购的医疗设备进行验收。
2. 采购后验收a. 医疗设备到达医疗机构后,验收小组应立即进行现场验收。
b.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外观、数量、规格、性能等,确保设备符合采购要求。
c. 验收合格的医疗设备,应由验收小组出具验收报告,并办理入库手续。
3. 使用前验收a. 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验收小组应进行使用前验收。
b.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性能、安全性、操作简便性等,确保设备满足临床需求。
c. 验收合格的医疗设备,方可投入临床使用。
4. 定期验收a.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持续满足临床需求。
b. 验收内容包括:设备性能、安全性、维护保养情况等。
c. 对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立即进行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五、验收记录与资料管理1.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设备验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验收日期、验收人员等。
2. 验收记录应真实、完整、准确,便于查阅和追溯。
3. 医疗机构应妥善保管验收资料,包括:产品注册证、产品说明书、验收报告等,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六、违规处理1. 医疗机构违反本验收制度的,应由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并督促整改。
医学装备验收制度

医学装备验收制度依据《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摘录)》《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制定本制度。
(一)新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正式使用前必须执行严格的验收制度。
(二)仪器设备的验收分下列两种情况:1普通小型医学装备(价格在万元以下,操作十分简单的设备。
如吸引器、血压计、体重秤等)。
对于上述设备的验收,由医学装备科和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管理员等一起参与验收。
验收按合同清单进行,并对其附件、配件、说明书等进行清点,然后再对设备功能及性能指标进行验收,并作详细记录。
2.大、中型医学装备的验收大、中型医学装备的验收由医学装备科的人员及分管院长、设备使用科室有关人员和设备供应商三方共同进行。
大型贵重设备,相关科室领导和院领导应参加验收。
对于进口大、中型医学装备必须按国家海关法,商检法进行开箱验收。
大、中型医学装备验收分以下两步进行:①设备开箱验收当设备开箱时进行一般验收,自仪器外包装开始检查,按合同清单进行清点,并作详细记录,发现有损坏部份,立即进行照相,进口设备应出具相应的报关证明。
②交付使用前验收设备安装、调试结束,交付验收标准按国际或国家行业标准和厂标进行,所有技术指标必须达到要求。
验收合格后,医学装备科、设备使用科室、设备供应商三方在验收报告上签字、盖章。
价格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仪器,需医学装备科长、分管院长在验收报告上签字。
质保期自签署验收报告之日起开始。
医学装备科凭验收报告等材料办理入库、出库、付款等手续。
(三)仪器验收完毕,应将全部技术资料(包括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重要文件),进行仔细登记,并由保管人在验收文件上签名确认,归档入库,使用科室仅留操作说明书及有关复印件,设备合格证和简易操作手册应悬挂在相应的设备上。
(四)仪器使用和维修的有关零部件及工具,由医学装备科登记入库统一保管。
(五)所有设备验收结束后,必须填写验收报告,有关项目必须记录完全,验收人员须在验收报告上签字,然后交医学装备科长签字后存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验收要求说明
一、总体要求
(一)、设备到位后原则上由设备科、使用科室及供货单位共同开箱验收。
(二)、拆箱后根据合同(或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装箱清单)验明供货型号是否有误,对照清单一一核对,随机配件是否齐全,有无损坏等。
(三)、对大型医用设备、医学计量设备,可以邀请相关检测、计量部门进行检测与计量。
(四)、验收合格后由使用科室主任(责任人)、设备科、供货方共同签字交付使用。
(五)、按照医院的规章制度,办理入、出库手续。
对上述情况作好记录,随同发票、合同书、说明书、图纸资料、合格证等等一同存档。
二、具体要求
(一)、核对招标文件商务资料
1、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副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
2、医疗器械经营(生产)企业许可证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4、税务登记证
5、组织机构代码证
6、代理或经销证明
7、法人代表证明或授权委托书
8、投标人的身份证明。
9、售后服务承诺(提供生产方或总代理承诺书)
(二)、核对采购流程资料
1、申购设备经济效益分析表
2、设备采购论证报告(20万以上)
3、盱眙县医疗器械采购计划申请表
4、招标设备主要配置和技术参数
5、招标文件
6、投标文件(或现场采购记录)
7、合同
(三)、核对并填写验收资料
1、三方共同对设备的配置和技术参数进行核对
2、填写医疗设备验收记录表
3、填写设备使用操作培训记录表
4、查验设备的中文标签、说明书、合格证等标注的品牌、型号、序列号与注册证、备案表、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发标等是否一致(含附件)
5、查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原装进口)
6、查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原装进口)
三、后续工作
(一)、打印并粘贴设备管理卡
(二)、根据说明书等资料制定操作规程(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环境要求、保管措施等)交付科室张贴于墙面上或悬挂于设备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