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创新设计)二轮练习精品学案:第30课时中国古代的科技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生版)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学案专项1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生版)课前预习---带着考点问题回归课本〔一〕科技成就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有哪些?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简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2、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和发展脉络怎样?〔三〕文学成就1、简述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是什么?〔四〕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说明京剧等剧种艺术成就?高考报告---明确高考形势本专题属于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在高考中,考得并不多,而且一般考查都是以选择题为主,题目较为基础,通常是送分题,考查主观题的角度不多,很少涉及到,同学们在复习本专题时,建议一些了解一些基本史实就可以了,不需要死记硬背,建议在先了解知识网络后,再具体到每一个点去学习考点详解,本专题简化来记忆就是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四大领域〕〔2018年海南历史、2018年上海历史〕、中国古代的艺术〔书+绘+戏〕〔2018年安徽文综〕、中国古代的文学〔2018年江苏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此外,需要注意中国传统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中国近代科技落后,西方近代科技先进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网络:---先总1、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一〕中国古代的科技2、四大领域〔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1、书法〔二〕中国古代的艺术2、绘画3、戏剧〔三〕中国古代的文学:1、源头:西周——春秋〔诗歌〕2、创新:战国〔楚辞〕3、新发展:汉朝〔汉赋〕4、成熟:唐朝〔唐诗〕5、通俗化:宋朝〔宋词〕6、元朝:元杂曲7、明确:章回小说考点详解---后分【一】科技成就〔一〕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1、造纸术:〔1〕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2〕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3〕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4〕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复习教案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科技复习教案专题十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及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中国古代的科技1、科技成就:①、天文历法:A、春秋战国:世界上最早的哈雷慧星记录;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战国时期的“《墨经》光学八条”;B、汉朝: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张衡发明地动仪;C、唐朝:僧一行的《大衍历》,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D、北宋沈括“十二气历”;E、元朝:郭守敬编定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②、农业、手工业论著: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B、北宋:沈括《梦溪笔谈》;C、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③、数学方面:A、东汉:《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B、魏晋: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C、南朝:祖冲之推算圆周率和数学专著《缀术》;④、医学方面:A、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B、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国治疗学的基础,“医圣”;C、唐朝:(唐高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千金方》(“药王”);吐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D、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⑤、地理学:A、西晋:裴秀绘制《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B、北魏:郦道元:《水经注》;C、明朝:《徐霞客游记》;⑥、建筑:A、隋朝宇文恺主持修建大兴城;B、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⑦、四大发明:2、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①、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科技进步创造了条件;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与发展为科技进步发展的边疆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政府出于巩固统治需要而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④、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⑤、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⑥、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⑦、古代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探索。
2019高考历史(创新设计)二轮练习精品学案:2专项整合2.

2019高考历史(创新设计)二轮练习精品学案:2专项整合2.专题知识网络(一)专题知识网络(二)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
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
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3.“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
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通称,其实质是在不同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先是晚清洋务经济(初期),后是南京国民政府时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8.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9.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10.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十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案【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造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2〕原因: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②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④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⑤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⑥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3、古代文学形式的特点〔1〕汉赋: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2〕唐诗: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2019届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练习:专题03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的辉煌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3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和科技的辉煌一、选择题1.(2019 东北三校一模)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B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解析:“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属于墨家的节用思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孔子的言论。
墨家主张“兼爱”,儒家主张仁爱,故选C 项。
“有为”属于儒家思想主张,“无为”属于道家思想主张,故A 项错误;“王道”属于儒家思想主张,“霸道”属于法家思想主张,故B 项错误;“非攻”属于墨家思想主张,战功属于法家思想主张,故 D 项错误。
答案:C2. (2019 河南洛阳二模)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
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 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
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
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 .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 .稳定封建统治秩序解析:君主自谴旨在笼络百姓,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选D 项。
君主自谴反映了“天人感应”理论,但并非宣扬该理论,故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信息主旨无关,排除;君主自谴与对臣民的社会教化无关,故 C 项错误。
答案:D3. (2019山西太原二模,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
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
这表明黄宗羲()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又是议政机构,有权批评政治的得失。
这表明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选 B 项。
2019高考历史岳麓版ⅲ二轮练习教案: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

2019高考历史岳麓版ⅲ二轮练习教案: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与实践【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展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简述古代中国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领域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认识古代科技思想的发展趋向。
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主要内容。
3、评述古代科技成就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考纲】科技成就【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认识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掌握古代科学家对中国科技的贡献。
2、能力目标:综合分析古代中国科技长期以来领先世界、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从古代中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境遇,说明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纵向对比17、18世纪东西方科技的不同特点。
3、过程与方法:列表展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剖析其发展的原因几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联系的方法认识科技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的关系。
【复习重点】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及外传,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影响。
【复习过程】【一】感受高考,明确方向1、〔2017高考浙江文综〕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2、〔2017高考浙江文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3、〔2017上海春季〕中国古代除了四大发明以外,在天文学、数学、农学和中国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2019高考历史二轮课时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9高考历史二轮课时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2018·北京宣武)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②发展农业的需求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④科举取士的促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择官吏,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其考试内容多为儒家经典,而非与实际联系紧密的经世致用之学,④与此题无关,排除。
答案:A2.“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
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解析:“海禁”政策是明代出现的,故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D3.在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一度形成“东学西渐”的局面,这一局面出现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所谓“东学西渐”,是指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传到西方,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就是在宋元时期传播到西方的。
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与西方交流的主要是经济方面,而到明清时期,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出现了“西学东渐”的情况了。
答案:C4.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解析: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
答案:A5.(密码原创)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形式多样的文学形式不能不成为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以下有关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诗经》中的“雅”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宴乐生活B.“楚辞”感情奔放,风格绚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C.“汉赋”辞藻华美反映了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D.词是诗的别体,宋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解析: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重点推荐】2019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3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基础巩固]1.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
其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解析:根据所学,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
答案:D2.“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解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C 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殖民扩张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B3.下图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是( )A.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书写材料中的一次伟大革命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可判断这项发明是造纸术。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A项错误;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的是印刷术,B项错误;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4.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
“中国雪”是指( )A.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针解析:根据题干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中国雪”指的是火药。
据此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历史(创新设计)二轮练习精品学案:第30课时中国古代的科技第30课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①造纸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印刷术。
2、古代中国的科技思想。
3、古代艺术:①汉字五种字体及其特征;②山水画与文人画的特征。
4、古代文学:①古代文学的典型成就;②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③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
5、古代戏曲:①元杂剧;②京剧。
对应学生用书P162,古代中国的科技2.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主要思想⎩⎪⎨⎪⎧①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老子》强调“无为”,即不要有违反自然的行为。
(2)主要特点⎩⎪⎨⎪⎧①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则重视不够。
②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③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了不同的作用。
在欧洲,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而这些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巧记速记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发展西汉前期有纸张,东汉蔡伦又改良。
隋唐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威名扬。
一不小心炼火药,唐末军事试锋芒。
北宋抵御辽夏金,此物派上大用场。
指南仪器初司南,宋代指针助远航。
四大发明传欧洲,封建主义被埋葬。
史观史论中国古代由于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促成了科学技术的辉煌,而西方却由于封建制度的不完善较早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科学应运而生,从而一举超越了中国。
实录东汉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并非发明造纸术。
蔡伦制成的植物纤维纸,对于纸的使用与推广具有关键性意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2.书法艺术的发展(3.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1)魏晋以前的绘画形式:地画、彩陶画、壁画、帛画、漆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2)中国画的成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3)分类⎩⎪⎨⎪⎧①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主要描绘自然风景,以意境为灵魂。
②按技法分: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4)类型:宫廷画、民间画、文人画,其中文人画的特点是“画中有诗”,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诗书画印为一体。
4、戏曲艺术(1)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杂剧、南戏出现。
(2)元朝时元杂剧形成。
(3)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
5、京剧 (1)形成⎩⎪⎨⎪⎧①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②道光年间(1840年以后),在徽戏和汉戏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秦腔等剧种的唱腔,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2)艺术特点: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角色的行当划分较严格,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地位:较全面和集中地表达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四大类别、五大阶段”巧记速记1.2.3.4、京剧的发展过程史观史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实录一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性情,表达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
书画同源,一方面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尤其在笔墨运用上有共同规律性。
实录二中国“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
其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实录三楚辞是一种文学体裁,而《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作。
实录四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实录五中国古代小说出现不是在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仅有明清的长篇小说,还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等,明清小说是此时文学领域里突出的成就。
对应学生用书P165,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科学最具代表意义的科技成就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为代表的四大发明。
它们被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实用性,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概括。
角度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角度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2017·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点拨材料显示明代才开始使用活版印制邸报,这说明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故D项正确。
材料只能说明活版印制邸报始于明朝,并不能说明活版技术使用始于明朝,故A 项错误。
材料并未显示活版以前所有信息均用手抄,也未表达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故B、C两项错误。
答案 D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材料二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
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三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1)材料一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2)材料二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答案(1)雕版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
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汉字演变经历了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书法艺术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
绘画艺术不断发展,表现在形式、风格、表现技术等方面。
中国戏曲从原始歌舞发展而来,元杂剧的出现将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
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的南戏到明代发展为传奇。
清代前期,在各种地方戏曲发展的基础上,徽剧和汉剧逐渐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京剧。
角度1 结合汉字发展历程,想一想古代书法艺术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功能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要。
(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素材。
(3)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角度2 影响古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发展的因素提示:(1)经济是否繁荣。
(2)社会是否安定。
(3)统治者的政策与提倡。
(4)民族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
角度古代的绘画(2017·安徽文综,13)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屈)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表达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点拨从对该画的评价看,这幅画主要表达了苏轼对意境的追求,符合这一特征的绘画风格是A项。
B项表达的是写实风格;C项与图片不吻合;D项与该画浓墨重笔的画风不符。
答案 A2、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教材这一插图,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元代杂剧艺术的兴盛;元代的制陶工艺精美。
(2)①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
②统治阶级的提倡。
③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文学领域,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除出现大批风格优异的传世作品外,还具有向平民化、通俗化发展演变的特点,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社会现实。
角度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提示:(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编订《诗经》推行德行教化,屈原以《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角度古代文学的史料价值(2017·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点拨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认识错误。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社会生活,但不能作为证明某一结论的确切证据,故B项认识比较合理。
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出现于唐代并不能说明茶起源于唐代,故C项表述错误。
神话传说更不能作为确定历史结论的证据,故D项明显错误。
答案B3、文学艺术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
材料二材料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举例说明“屈原的缠绵悱恻”。
(2)材料二中的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解析第(1)问,“缠绵悱恻”表达了屈原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爱国主义情怀。
第(2)问,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结合二人生活的不同时代和不同经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