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教案.doc

合集下载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24-1-1 人体的免疫防线》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能力目标: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初步学会建立生物模型,并从模拟探究中学会通过推理和类比去研究转换原型的思维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

施教策略:课件展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克服方法:学生演示实验;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三、设计思路:
通过课件、图片、Flash展示和讲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归纳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资源: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展示各种现象。

现象一: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
有的人始终能很健康地工作、学讨论:这两种现象与人体的什
分析现象,提
2、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先天性免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教学反思。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教案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三种免疫防线,重点描述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2、举例说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能运用实验模拟探究免疫防线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模拟探究实验,理解免疫防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通过对人体免疫防线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2、区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难点】1、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其中就包括一些能使人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整天生病呢?(二)学习新课(三)课堂小结免疫的组成和种类五、板书设计1.常见的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2.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

3.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抗原;抗体。

4.免疫的意义5.计划免疫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作用:六、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补充习题》七、教学反思通过问题驱动、比较联系,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在走,学生始终在和老师一起完成一种问题的探究过程,在一种创设探究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学习到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免疫调难于理解的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的探讨中解决了这个难点,了解到了免疫的重要内容,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真爱生命、珍爱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2)

(新)苏教版生物八下《免疫》公开课(教案)word版(2)

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第二道第一道类型功能组成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4、第三道防线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学生回忆在初中已学习过的抗体和抗原知识,讨论:抗体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生阅读课文相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

分析清楚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与抗体形成的关系,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体液免疫的过程。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中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第2课时〕知识目标: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说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目标: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 、使学生说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说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课前准备:1、教学器材:家兔的骨胳模型,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分发。

2、教学课件:powerpoint课件。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体验法教学过程:[观看录像、直接导课]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发动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发动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24.1.2 计划免疫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新课标确立的“健康地生活”这一主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位于人体的免疫防线内容之后,那么,疫苗为什么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呢?这就涉及到免疫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的概念相对较少,名词较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如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等,因此,怎样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是本节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免疫的知识必须以七年级下册《人体的组成》的人体结构、生理及上节课免疫防线等知识为基础,学习时可以为学生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八年级学生仍然是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学生不易理解本节内容,使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动画,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另外,八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课上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班级交流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疫苗的本质。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的能力。

(3)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划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了解计划免疫范围内接种的疫苗,学会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教学重点】1、说出疫苗的本质及作用机制。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

五、【教学难点】1、说出疫苗的本质及作用机制。

2、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希沃课件、视频、图片、做过标记的硬纸板。

苏科版生物八下《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word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下《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word教案

第23章人体对疾病的抵御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
关于人体免疫防线和免疫的类型,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结合上节课模拟探究(皮肤是第一道屏障)的结果分析,总结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小结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指出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讲述第三道防线时,先介绍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然后举例讲述抗原、抗体的概念及它们的作用,最后小结这道防线的特点,指出它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了解免疫器
官,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学会图形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难点: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准备:
1.观察“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2)(新版)苏科版.doc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2)(新版)苏科版.doc

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人体的免疫防线导学案(2)(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说出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说出抗原和抗体的概念以及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理解免疫的意义,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还记得最近打过什么预防针吗?为什么打过预防针后就不会得这种病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法:结合“人体内对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人体是如何抵御水痘病毒的,说出第三道防线的组成;阅读教科书,讨论交流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归纳总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特点,理解免疫的意义。

阅读教材说出什么是计划免疫。

活动一: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1.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包括和。

2.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等;免疫细胞主要是。

3.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

4.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活动二:免疫的意义5.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身体识别和排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免疫对人体具有的功能是:抵抗的侵害,防止疾病的产生;及时清除体内的细胞;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如或),从而维持人体内部生理活动的稳定。

6.免疫对人体也可能有害,例如,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排斥移植的;有些人受到一些物质的刺激,如、尘土、等,会发生。

活动三:计划免疫7.疫苗是由被或的制成的。

8.根据某些发生规律,将有关,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特定的人群,通过提高人体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这种有计划进行的就是计划免疫。

【课堂小结】1.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抗原;抗体。

2.免疫的意义:1.防御感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2.及时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3.发现并杀伤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计划免疫疫苗:是由被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作用:使人在不发病的状况下,产生抵御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增强特异性免疫力,从而不再患由这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检测反馈】1.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促使人体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 A.抗体 B.抗原 C.病毒 D.疫苗2.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保护作用 B.溶菌酶的杀菌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D.患过水痘的人不会再患水痘3.免疫的功能对人体有害的是( )A.抵抗病原体的侵害,防止疾病产生B.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或损伤的细胞C.发现并杀死肿瘤细胞 D.患者对移植的器官产生排斥反应4.从免疫的概念来分析,预防接种用的疫苗,属于( )A .抗原B .抗体C .淋巴细胞D .以上都不是5.已经患过天花的人,不需要种牛痘来预防该病,是因为( )A .体内有天花病毒B .体内有淋巴细胞,能杀死天花病毒C .体内有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D .以上都不对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B .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C .免疫在特定情况下,对人体也可能有害D .免疫不能出生后获得7.观察"人体对水痘病毒免疫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1)当水痘病毒进入人体后,刺激了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叫做 。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8.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 教案

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第24章人类对疾病的抵御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说出免疫器官。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5)关注癌症的危害与预防。

2、能力目标:(1)尝试模拟探究实验,初步学会建立生物模型,并从模拟探究中学会通过推理和类比去研究转换原型的思维方法。

(2)学会分析图形。

(3)通过对预防接种的调查,学会常用的调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体验人体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

通过了解接种牛痘的发现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

教学难点:探究皮肤是一道屏障,特异性免疫。

课前布置:学生询问家长打过哪些疫苗,有何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1、出示一组数据:(1)人类口腔中细菌的数量相当于世界人口总和。

(2)人的粪便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干重是细菌的重量。

(3)一元钱的纸币上每平方厘米有细菌约18万个。

(4)教室每立方米空气中含1万多个细菌。

(5)有调查显示手机每平方厘米就驻扎了12万个细菌,按照这样推算,整部手机起码有上百万个细菌,手机的肮脏程度堪比厕所门把手。

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到处充满了病菌,人为什么不会总是生病呢?(学生各抒己见)我们人体有三大法宝来抵御。

新课讲授:一、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防线【资料】白求恩的故事一次,给一个头部中弹后引起感染的伤员做手术,匆忙之中,白求恩竟忘记戴橡皮手套。

切开头颅后,白求恩大夫赤手伸进去,用原已发炎的左手指去摸碎骨,摸到一片,像是考古学家突然在什么地方发现了甲骨文似的喜悦,他立即取出放在盘里,随即又用手指伸进去摸。

白求恩大夫的心只注意着伤员,为摸出的一片片碎骨的喜悦情绪占有了。

他总是得意地说:“又是一片!要是戴手套就摸不到了。

碎骨铁片取不出来,伤员是很难好的啊!”但是却不知,病员伤口里的细菌,也从白求恩大夫发炎手指的伤口处溜了进去,种下了导致他生命垂危的毒种。

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二课时)(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

24.1 人体的免疫防线(第二课时)(课件)八年级生物下册(苏科版)
目录
1 • 学习目标 2 • 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一、二道防线 3 • 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4 •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5 •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 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说出免疫器官。 2. 分析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三道防线,锻炼探究能力和
科学素养。 3.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免疫细胞在抗原侵入人体后会产 生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
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是人体针
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免疫力,所以叫作特异性 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通常一种抗体只能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例如,患过水痘的儿童,体内产生抵抗
水痘病毒(抗原)的抗体不能抵御其他病毒 的入侵。
人体抵御病原体侵害的第三道防线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 种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免疫物质叫作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等异物)叫做抗原。
特定的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发生作用,促进白细胞的吞噬 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能力。
抗原
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 物质、吞噬细

免疫器官、免 疫细胞
阻挡、杀菌、 清扫
溶解、吞噬病 原体
生来就有 的,不针 对某种特 定的病原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产生特定抗体 后天获得的, 清除抗原 具有特异性 特异性免疫
人体具有抵御病原体侵害的能力。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抵抗能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对防御疾病、维护健康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血液 吞噬细胞
体液
杀菌物质
(溶菌酶)
吞噬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章人体对疾病的抵御
第1节人体的免疫防线(第2课时)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
关于人体免疫防线和免疫的类型,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结合上节课模拟探究(皮肤是第一道屏障)的结果分析,总结第一和第二道防线。

小结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指出这两道防线的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讲述第三道防线时,先介绍第三道防线的组成,然后举例讲述抗原、抗体的概念及它们的作用,最后小结这道防线的特点,指出它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特
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能力目标:学会图形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①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和作用
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难点:特异性免疫。

四、教学准备:
1.观察“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的实验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