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鉴别-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全草类中药鉴定技术—麻黄的鉴定

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长30~70cm。
表
面
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
质 地
体轻,质脆,易折断。
断 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面
气
气微香多分枝,中麻黄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 膜质鳞叶长2~3mm, 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 三角状圆形。
• ④纤维多,木化或非木化,狭 长,壁厚,壁上附有众多细小 的砂晶和方晶。
• ⑤导管分子端壁具麻黄式穿孔 板。
• ⑥髓部薄壁细胞壁增厚,内含 红棕色物,常散出。
麻黄的鉴定
1 来 源鉴别 2 性 状鉴别 3 显 微鉴别 4 理 化鉴别
麻黄的鉴定
1.药材纵剖面紫外光灯下可见边缘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2)显微鉴别 观察并描述麻黄根横切面、根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制作并观察麻黄粉末片,绘出粉末特征图。以水合氯醛试液 透化装片镜检,重点表皮细胞和气孔的特征。
麻黄粉末特征图:
1. 表皮细胞及气孔 2. 角质层突起部分 3. 纤维上附小晶体 4. 皮层薄壁细胞 5. 棕色块
康泰克等6类含麻黄 碱药品限售:可用于
制造冰毒
麻黄的鉴定
实际操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1.仪器与试药 (1)仪器 显微镜、酒精灯、电炉、紫外灯、分液漏斗等。 (2)试药 麻黄药材、水合氯醛、甘油、稀盐酸、氯仿等。 2.鉴定 (1)性状鉴别
观察并描述麻黄药材及饮片的性状。
麻黄的鉴定
实际操作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2.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 与稀盐酸1~2滴,煮沸2~3min,滤过。滤 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

中药鉴定学教学大纲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根本要求:中药鉴定学是在传统鉴别经验的根底上,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较全面地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以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根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备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立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到达以下根本要求:一、根本理论:1.了解药用植物学有关根底知识;2.熟悉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
3.掌握鉴定中药的依据和取样的方法。
4.掌握中药的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方法。
5.掌握中药的各类主要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
6.掌握大纲中规定要全面、重点讲授的中药,包括来源、植物〔动物〕形态、性状、显微、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理化鉴别特征,了解品质标志和类同品、掺杂品、伪品等情况。
7.熟悉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特征,了解其他有关内容。
8.熟悉有关定义、名词、术语〔包括传统经验术语〕和符号。
二、根本技能方面:1.掌握中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定方法,了解理化鉴别方法,并能进行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熟悉有关绘图技能。
2.熟悉地掌握植物类中药的显微制片技术,包括徒手切片、外表制片、粉末制片、解离组织制片等技术。
3.能进行中药的显微测量,微量升华,荧光观察的操作技能。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90学时,实验90学时。
课程内容总论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中药鉴定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开掘整理祖国药学;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中成药鉴定;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开展史本草学中有关中药鉴定资料的简介;近代中药鉴定工作概况;简介国外植物药在鉴定方面的开展。
第三章中药资源我国中药的天然资源,中药的栽培、引种及驯养、饲养。
第四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采收、加工、贮藏与中药质量的关系。
第五章中药的鉴定鉴定的依据和取样;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中药的质量标准。
〔注:掌握中药鉴定的取样和依据以及中药鉴定的方法。
3-中药的鉴别

§2
显微鉴别
二、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 1.部分组织不完整:
地骨皮--去心--饮片缺少木质心--木质部不得检出
2.炮制后组织结构、细胞特征、排列产生差异 3.既可鉴别饮片真伪,又可鉴别生熟及炮制程度 。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一)、定义
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制剂中原中药饮片的组织碎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二)、特点
1 制剂中各饮片及辅料相互影响,需要适当预处理。
2.制备方法不同,选择药材在制剂中专属性强的显微特征。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2
显微鉴别
三、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
3.中药制剂在装片镜检前需作适当处理,消除辅料影响。 1) 散剂、胶囊剂:粉末装片或透化后装片; 2)片剂 水丸 糊丸 乳钵研成 水蜜丸 粉末,取粉 锭剂 末装片 3)蜡丸 加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搅拌,倾去溶剂,反复处理 蜡质再装片检视。 4)需解离装片的: (1)氢氧化钾片(2)硝铬酸法(3)氯酸钾法
物理常数:折光率、旋光度、相对密度等
§2
(一)、定义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 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 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种鉴别 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 片。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6.质地
指中药材、中药饮片坚硬、松软、致密、黏性、粉性等。
7.气
§1 性状鉴别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8.味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

中药鉴定学笔记整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中药鉴定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鉴定学是指依据中药的药材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药效等特性,通过各种化学、生物及物理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别、检验和评价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对中药鉴定学的笔记进行整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中药的基本鉴定原则是:形态鉴定、性状鉴定、组织构造鉴定、理化鉴定、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评价、药效学鉴定等。
1.形态鉴定形态鉴定是指对药材的整体外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质地、断面、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进行观察和鉴别。
形态鉴定主要包括药材的性状、大小、颜色、纹理、乌黑程度等特征。
而颜色和气味的判断对于某些中药种类也是很重要的。
2.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指药材的各部分组织在现场或剖面切片中的形态特征鉴定。
药材的性状鉴定应该包括特征所包含量最多的部位,药材特征是首选部位,在其他部位无法鉴别时需要取药材中的次要部位。
3.组织构造鉴定组织构造鉴定是指对药材的细胞形态、细胞结构和细胞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鉴别。
目前,组织构造鉴定主要有形态比较与显微图像比较两种方法。
4.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指对药材的干燥程度、水分含量、灰分含量、酸碱度、抽提物含量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测试,以鉴别药材的质量。
通常,可以使用烘干法、灰分含量法、滴定法、比色法等方法进行药材理化鉴定。
5.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是鉴别和检验中药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对药材中的有机化合物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6.药理作用评价药理作用评价是通过实验证明中药药材对动物和人体的机能影响,以判断其药理作用和药效。
通常,药理作用评价主要包括对动物体征和传统常规测量的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
7.药效学鉴定药效学鉴定是通过药效学实验研究,对中药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以证明其药效和安全性。
通常,药效学鉴定主要通过鉴定中药治疗特定疾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确定药性和用量范围。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高松大连大学医学院上篇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D)A.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B.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C.研究中药的采集加工D.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2.《新修本草》成书的朝代是(A)A.唐? B.隋? C.汉 ??D.宋? ?3.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专着(B )A.神农本草经B. 诗经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着作( B )A.神农本草经B.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 新修本草D. 本草纲目5.我国最早的一部药材鉴定性质的本草着作( B )A.神农本草经B. 本草原始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6.《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D )A.草本、木本两类? B.有毒、无毒两类? C.动物、植物两类D.上、中、下三品?二、填空题1.将中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着作《神农本草经集注》。
2.《本草原始》,作者李中立,载药材图谱 379 幅,其中绝大多数是药材写生照,图旁注有药材的优劣标准。
3.1838年,德国学者Schleiden阐述了细胞是植物的基本构造单位后,出现了显微鉴别法。
三、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四、简答题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①中药栽培与质量关系栽培条件不当,将影响中药材质量。
②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
③采收季节、时间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
④贮藏不当影响质量。
⑤以劣充好。
⑥中药生长期不同,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
⑦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⑧非药用部位超标。
⑨人为掺假。
⑩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3.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哪些?①吴种、吴收、吴售、误用。
②以假充真③以非正品代替正品。
第二章中药的真实性鉴定一、单选题择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D)A.《中国药典》 B.《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C.《中国药典》、《部颁药品标准》、《地方药品标准》D.《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2.下列哪项不是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C)A.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B.100/1000件,按5%取样 C.超过1000件的,按1%取样 D.贵重药材,逐件取样3.中药鉴定取样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用量的(B)A.2倍? B.3倍? C.4倍? D.5倍?4.中药鉴定中留样的保存期至少(C )A.3年? B.6个月? C.1年? D.2年?5.《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检查”项是指(B)A.测定药材真实性的方法 B.对药材的安全、有效、均一与纯度进行测定的方法 C.测定药材主成分的含量 D.检查有无杂质二、填空题1.破碎、粉末状或1厘米以下的,每包至少在 3 不同部位抽取2~3份供式品,包件少的抽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 3 倍;包件多的药材,一般药材 100-500 克;粉末状药材 25克;贵重药材 5-10 克。
第三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实例解析
实例3-2:维生素E粉性状描述与分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颗粒或粉末
;易吸潮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
鉴别技术指收载在质量标准正文鉴别项下的 药物真伪识别试验技术 要求:专属,再现,灵敏,操作简便、快速 一般来说,某一项鉴别试验只能鉴别药物的 某一特征,不能作为判断药物真伪的唯一依 据 鉴别往往通过一组试验(2~3条)才能完成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
方法: 2. 吸收特征的一致性 (5)利用最大吸收波长和相应吸光度比值的一致 性
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试液, 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最小吸收波长和相应的吸 光度 计算最大吸收波长与最小吸收波长的吸光度的 比值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法
方法: 2. 吸收特征的一致性 (5)利用最大吸收波长和相应吸光度比值的一致 性
性状项确认
原
制
料
剂
药
鉴
鉴
别
别
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
第一节 药物性状检测技术
药物的性状反应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是 药物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
性状项:外观、臭、味、一般稳定性、溶解 度以及物理常数。
外观感官 一般稳定性
溶解度
盐酸奥昔布宁
外观感官 溶解度 物理常数
三 二一
主
物 溶外
理 解观
常 度感
数
冰水中冷却
沸
沉淀
原理
低温条件下,钠离子与焦锑酸钾试液生产致 密的沉淀物
2Na++K2H2Sb2O7
2K++Na2H2Sb2O7
致密 沉淀
氯化物的鉴别
方法 (1)氯化银沉淀
供 稀硝酸 试+ 品 硝酸银
药物检测技术 第3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判断药物的真伪,是药物检验工作 的首项任务。 性状
外观、物理常数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内容
鉴别
色谱鉴别 生物学
课堂活动——标准规定
甲硝唑原料 药
对乙酰氨基 酚片
(2010版药典)
复方板蓝根 颗粒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部颁标准十二册)
第一节 药物的性状检测技术
一、外观感官性状检测
剂型
外观
JP、BP 定性反应
一、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一)概念、特点及试验项目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 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无机药物: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 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III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 为依据。 有机药物: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薄层色谱法
比移值(Rf)——定性参数 l 原点到斑点中心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 l0 (Rf的最佳范围 0.3-0.5,可用范 围0.2-0.8)
第三章 鉴别-性状、显微、升华、荧光汇总

性状鉴别法-性状
色泽 制剂的色泽描述应准确 两色调
红棕色(棕色)、棕红色(红色)、灰褐色(褐色)
两种不同颜色
大山楂丸为棕红色或褐色
幅度 • 用“至”连接
参苓白术散的颜色为黄色至灰黄色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性状
形态 液体:粘稠液体、液体、澄清液体、澄明液体 形状 栓剂:球形、圆锥形、鱼雷形、卵形、鸭嘴形等 气
类型:香、芳香、清香、腥、臭、特异 气味不明显→气微 香气浓厚→芳香浓郁
味
甜、酸、苦、辛、凉、涩、咸、辣、麻等 混合味如清凉、辛凉、麻辣等进行描述
其它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性状
物理常数测定
类别: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 、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荧光鉴别法
注意事项
荧光强度一般较弱,需要在暗室中观察结果 紫外光对人体有损伤,应避免长时间接触 使用毛细管吸取供试液时,应少量多次滴加在滤纸上, 使斑点集中且具有一定浓度
记录
简要的操作过程 供试品的取用量 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 荧光颜色
• 用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或其他试液装片观察淀粉 粒 • 用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观察菊糖
• 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观察细胞组织特征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升华鉴别法
适用范围 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 特点:简便迅速,专属性较强 方法 仪器与用具 试药与试液 操作方法
升华鉴别法-应用实例
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鉴别 【处方】人工牛黄5g 雄黄50g 石膏200g 大黄200g 黄芩 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鉴别】(2)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 色升华物,加新制1%香草醛的硫酸液1~2滴,液滴边缘显 玫瑰红色 小儿惊风散中雄黄的鉴别 【处方】全蝎130g 炒僵蚕224g 雄黄40g 朱砂60g 甘草60g 【鉴别】(3)取本品0.2g,置坩埚中,加热至产生白烟, 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将此玻片置烧杯中,加水 10ml,加热使溶解。取溶液5ml,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 黄色,加稀盐酸,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加入碳酸铵试液后 沉淀复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鉴别法-应用实例
牛黄解毒片中冰片的鉴别 【处方】人工牛黄5g 雄黄50g 石膏200g 大黄200g 黄芩 150g 桔梗100g 冰片25g 甘草50g 【鉴别】(2)取本品1片,研细,进行微量升华,所得白 色升华物,加新制1%香草醛的硫酸液1~2滴,液滴边缘显 玫瑰红色 小儿惊风散中雄黄的鉴别 【处方】全蝎130g 炒僵蚕224g 雄黄40g 朱砂60g 甘草60g 【鉴别】(3)取本品0.2g,置坩埚中,加热至产生白烟, 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将此玻片置烧杯中,加水 10ml,加热使溶解。取溶液5ml,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 黄色,加稀盐酸,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加入碳酸铵试液后 沉淀复溶解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升华鉴别法-应用实例
小儿惊风散中雄黄的鉴别
2As2S2 7O2 2As 2O3 4SO2
As O 3H O 2H AsO
2 3 2 3
3
2H3 AsO3 3H2S As 2S3 (黄) 6H2O
4As2S3 12(NH4) 3 4(NH4) 3 4(NH4) 3 12CO2 CO AsO AsS 2 3 3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定义 显微镜、饮片(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特征) 特点 操作简单 快速 准确 适用范围:凡含饮片粉末的中药制剂 显微特征选择: 相互区别、互不干扰、能表明该饮片存在的显微 特征作为鉴定依据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天王补心丸中荧光物质鉴别
【处方】丹参25g 当归50g 石菖蒲25g 党参25g 茯苓25g 五味子 50g 麦冬50g 天冬50g 地黄200g 玄参25g 制远志25g 炒酸枣仁 50g 柏子仁50g 桔梗25g 甘草25g 朱砂10g 【鉴别】取本品1g(或大蜜丸半丸),捣碎,平铺于坩埚中,上 盖一长柄漏斗,徐徐加热,至粉末微焦时停止加热,放凉,取下 漏斗,用水5ml冲洗内壁,洗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 淡蓝绿色荧光
性状鉴别法-性状
色泽 制剂的色泽描述应准确 两种色调
红棕色(棕色)、棕红色(红色)、灰褐色(褐色)
两种不同颜色
大山楂丸为棕红色或褐色
幅度 • 用“至”连接
参苓白术散的颜色为黄色至灰黄色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性状
形态 液体:粘稠液体、液体、澄清液体、澄明液体 形状 栓剂:球形、圆锥形、鱼雷形、卵形、鸭嘴形等 气
意义:
• 鉴别 • 纯杂程度
测定方法:收载在《中国药典》附录中 例如牡荆油胶丸,折光率应为1.485~1.500 记录 结果判定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
p77 蜜丸 水蜜丸 水丸 颗粒剂 片剂 锭剂 煎膏剂 糖浆剂 贴膏剂 合剂 口服液 滴丸剂 胶囊剂 酒剂 酊剂 膏药 栓剂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本章学习内容】
• • • • • • • • •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一般化学反应鉴别 升华鉴别 荧光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鉴别法 气相色谱鉴别法 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
内容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简述
对象 鉴别成分 方法 方法选择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结果判定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荧光鉴别法-应用实例
安生补脑液中维生素B1的鉴别
【处方】鹿茸 制何首乌 淫羊藿 干姜 甘草 大枣 维生素B1 【鉴别】取本品5ml,加氢氧化钠试液2.5ml、铁氰化钾试液0.5ml 与正丁醇5ml,强烈振摇2分钟,放置使分层,溶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正丁醇层显蓝色荧光,加酸使成酸性,荧光即 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荧光又显出。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荧光鉴别法
利用中药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或经试剂处理后),包 括黄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等,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 下能发出荧光,利用这一特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特点:操作简便、灵敏,具有一定的专属性 方法 仪器与用具 紫外光灯(365nm)、滤纸、回流装置、水浴锅等。 操作方法 通常取中药制剂提取液滴加于滤纸上或加入蒸发皿中, 置紫外光灯(365nm)下约10cm处观察所产生的荧光。必 要时可在供试品中加入酸、碱或其它试剂,再观察荧光 及其变化
取金属片或载玻片,置于石棉网上,在金属片或载玻片上放一小 金属圈(内径约1.5cm,高约0.8cm),将中药制剂研细成粉末, 放入金属圈内,金属圈上面覆盖好载玻片。在石棉网下用酒精灯 小心缓慢加热,至粉末开始变焦,即去火冷却,可见有升华物附 着于载玻片上,将载玻片取下反转,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性状 或取升华物加适当试剂观察其变化
中药
活性成分
经典方法
物理性质
中药制剂
指标成分
仪器方法
化学性质
毒性成分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
性状项下内容 剂型 内容物的颜色 内容物的气 内容物的味:毒、麻、外用药等不描述味 物理常数(少数中药制剂)
• 折光率 • 比旋度 • 凝点 • 熔点 • 相对密度 • PH值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复习-中药制剂检验的一般程序
取样
提取
纯化
性状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等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本章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制剂鉴别的概念,性状项下描述的含义,显微 鉴别法、化学反应法、升华法、薄层色谱法等鉴别方法 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分光光度法鉴别方法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荧光鉴别方法的原理和方法。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显微鉴别法、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等鉴别 方法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会正确选取仪器、试药,学会配制试液,按照药品标 准和标准操作规程,独立完成中药制剂中上述项目的检 测任务,并学会结合中药制剂的性状和鉴别项下的测定 结果判断中药制剂的真伪,学会书写检验报告书。
显微鉴别法
方法
仪器与用具
试药与试液: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试液等
操作方法
• 制片
–供试品粉末制备 –制片:1~5片
• 观察
–观察细胞壁、细胞内含物或某些化学成分出现的变色、溶
解、产生结晶或气泡等现象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显微鉴别法
注意事项 限于含饮片粉末入药的剂型 易观察到的、专属性强的1~2个显微特征 显微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装片时所选用的试液,一般与原药材粉末显微 鉴别相同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
鉴别方法 取供试品,除去外包装、打开内包装 将内容物倒在白纸或其他适宜的容器内
• 闻其气 • 置日光或灯光下观察制剂的颜色、形态等 • 必要时取内容物少许,口试其味 • 包衣制剂应除去包衣后观测。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荧光鉴别法
注意事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荧光强度一般较弱,需要在暗室中观察结果 紫外光对人体有损伤,应避免长时间接触 使用毛细管吸取供试液时,应少量多次滴加在滤纸上, 使斑点集中且具有一定浓度
记录
简要的操作过程 供试品的取用量 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 荧光颜色
• 用甘油醋酸试液、稀甘油或其他试液装片观察淀粉 粒 • 用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观察菊糖
• 用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观察细胞组织特征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升华鉴别法
适用范围 具有升华性质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 特点:简便迅速,专属性较强 方法 仪器与用具 试药与试液 操作方法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升华鉴别法
注意事项 供试品用量一般约0.5g 升华加热时,应缓缓加热 记录 记录简要的操作过程 供试品的取用量 所加试剂的名称与用量 升华物及其理化反应现象 结果判定 反应现象与质量标准一致,判为符合规定。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类型:香、芳香、清香、腥、臭、特异 气味不明显→气微 香气浓厚→芳香浓郁
味
甜、酸、苦、辛、凉、涩、咸、辣、麻等 混合味如清凉、辛凉、麻辣等进行描述
其它
第三章 理化鉴别技术-性状、显微、升华、荧光
性状鉴别法-性状
物理常数测定
类别: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 、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